《幼学琼林》最简介的主要内容解释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书中介绍了许多成语的出处,此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幼学琼林》目录:
卷一:天文、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妇女、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饰
卷三: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凶丧
卷四:科第、 艺术、 文事讼狱制作、 释道、 鸟兽、 花木
扩展资料
《幼学琼林》的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幼学琼林》
问题一:请问幼学琼林适合多大的人看 10分 幼学琼林一般从小孩子开始识字时,就可以让他或多或少的接触一下了,让他先从朗诵开始,其中的意义慢慢的等孩子长大后逐渐就明白了。这主要是对孩子情操的一种陶冶。
问题二:(幼学琼林)这本书有多少字数 21388字
问题三:千字文和幼学琼林哪个好 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问题四:《幼学琼林》最简介的主要内容解释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问题五: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题解
《幼学琼林》 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 清朝 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 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包罗广泛,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 成语 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 成语 典故,此外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做一些了解。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
版本
《幼学琼林》 程邹本――程登吉原编,邹圣脉增补
体例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妇女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参考
溪山朗月:幼学琼林全文 ( langyue/qrsh/YouXueQiongLin/ )
问题六: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多少钱,那儿有买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问题七:《幼学琼林》共有多少字?不算注释。新月经典系列的说有280千字,但是包括的内容有注释,题词,和一些注音 算上标点和目录,不算注释,21388字
问题八:《幼学琼林》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啊?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全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se8s
书名:幼学琼林全集
译者:安睿 注解
出版年份:2012-7
页数:262
内容简介:
本书原著者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其内容是综合性的,包括天文、地舆、岁时,祖孙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以及文事、武略、科第、制作、技艺、鸟兽、草木等,几乎囊括了明代以前有名的历史典故、趣闻轶事、名人警句和成语故事。
传世名著百部之《幼学琼林》名著当之无愧是古代文学。
通览“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前人学习运用《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的经验之谈。明朝学者程登吉所著《幼学琼林》堪称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的独领风骚者,是是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编得最好、影响最大的读本。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可谓多矣、众也,但要么侧重于习句读,练对偶,要么局限于圣人格言,虽也不失精炼实用,但失之于一隅之见。而《幼学琼林》则跳出前人圈子,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宇宙万象进行了一次宏观扫瞄,其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人伦伦日用、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蒙学百科全书。熟读之,记诵之,揣摩之,宇宙万象尽呈眼底,古往今来只在掌中。古人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绝非虚妄之言。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
这一面貌。全文句式整齐,通篇对偶,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细细读之,不仅能获得百科知识,更能从中训练掌握对偶技巧,可谓谓事半功倍。此书篇幅不长,却得以跻身《传世名著百部》,足见其雷鸣电闪影响深远。以上供参考。
翻译: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当地的狗看见太阳,就对着太阳狂吠,是比喻人见识太少,少见多怪。 吴(江苏)地的水牛看见月亮便气喘吁吁,用来嘲笑世人恐惧得太过分了。
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云霓;恩泽深厚,如同万物得到雨露的滋润;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
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殷高宗的贤相傅说,他死了以后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间。
披星戴月是说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劳非常艰苦;栉风沐雨是说奔波在外,不避风雨地辛苦经营。 事情在无意中完成好像浮云的无心出岫;恩泽广泛的施行,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
送礼物给人家,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托人挽转情势,要说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谢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称颂再生的德泽叫做二天。看似坚固,实则容易消亡的情势或权力,好像冰山见到太阳一样;
事物悬殊极大,相去甚远如同天和地一样,可称为天壤之别。 贤德之人因稀少罕见,比喻为早晨的星星;人云亦云,所说的言语都相似,则用雷同来形容。 心里太过忧虑,好像杞人担心天要塌下来一样;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阳一样毫无差别。
原文: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此文出自明末·程登吉所著的《幼学琼林》《天文》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作者简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书亦叫《成语考》,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邱浚)。
至清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字梧冈)作了增补注释,并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卷一·岁时
作者:程登吉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放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榖旦、吉旦,悉是良辰。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春日之馀,冬春岁之馀,雨者睛之馀。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译文及注释译文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秦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掌管东方的神称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称做祝融,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称做蓐收,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称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而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太阳的影子慢慢地长了起来。
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
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阳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谷旦、吉时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
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狙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诗经上说的日就月将。
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
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趋炎附势羡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份。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年岁荒歉叫做饥馑之岁,年岁丰收叫做大有之年。
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树,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涨到了极点。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
注释
桃符: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门神。
履端:开端。人日: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之后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灵辰:人日的别称,意为吉祥的时刻。
椒花颂:《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用椒花颂来指新年祝词。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以中药入酒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疠疫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
王春:孔子编的《春秋》第一句就是“元年春,王正月”。“元年春”是指鲁隐公元年的春天,“王正月”是指周王室制定的历法的正月。春秋时,诸侯并起,周室孱弱,不同诸侯国和周王室是可以有不同的纪年方式的,比如鲁隐公元年同时也是周平王四十九年,但是纪月方式只能根据王室历法。这就是所谓的“正朔”,也就是正统。因此用王春代表新的一年,有尊重正统君主的意思。客岁:旧的一年。
火树银花合: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且因其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张灯结彩,热闹庆祝,火树银花合就是形容烟花灯火灿烂辉煌的情景。金吾:汉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宵禁,这里的星桥铁锁开,指元宵节时取消了夜禁。
朔:农历每月初一称朔。中和节: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制定,本来在二月初一,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改为二月初二,人们在这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上巳辰:即上巳节,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后来定为三月三日。
百六:一百零六天。五戊: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春社: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寒食: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助晋文公复国有功,但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时,没有赏到他。因此他与母亲隐于山中。晋文公纵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抱树不出,被烧死。晋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初伏:第一个伏日,按中国古代历法,这是夏天的开始。庚:天干的第七位。
麦秋:小麦成熟的时候。蒲节:古人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可以避邪;或在端午节时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又称蒲节。
天贶: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想在泰山封禅,以洗刷城下之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诈称有天书降下,改元大中祥符,并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在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祭祀仪式。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六日,宋真宗下诏称天书再降,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赏赐之意。天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正是中夏,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端阳竞渡: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为祭奠他,在这天将粽子投入江中,并进行划龙舟竞赛,表示当时抢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来吃粽子和赛龙舟成为传统风俗。重九登高: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后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种风俗。
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治聋之酒:传说在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乞巧:七夕的传统活动,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女孩子们就在这天晚上向织女乞巧,传统的乞巧方式有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
明皇亲游于月殿:明皇即唐玄宗。传说道士罗公远以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裳羽衣曲》。孟嘉帽落于龙山:晋代孟嘉任桓温的参军时,桓温在龙山宴请幕僚,忽然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于地,而孟嘉并未发觉。在他去厕所时,桓温命把帽子放到他原来坐处,并让人写了几句嘲笑他的诗文。孟嘉回来后看见,当即以文应对,文辞优美,四座皆服。见《晋书·桓温传》。
腊: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御讳曰政:古时农历一月是天子召集大臣议政的月份,所以名“政月”。秦始皇名嬴政,秦时为避讳,改“政月”为正月,并沿用至今。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中央:戊己,**,属土;春: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夏: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秋: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
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葭灰:葭莩(芦苇里的白色薄膜)烧成的灰。古人用葭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时,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晦,月尽也。”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即月满之日。此时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
魄:这里指月出或月没时的微光。初一是月亮无光,故曰“死魄”。初二时月亮大部分还是无光,所以说“旁死魄”,旁是大的意思。初三时月亮有了光,所以说“哉生明”,哉是开始的意思。始生魄:开始生月魄。《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孔传:“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诘朝:指次日早晨。谷旦: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古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曛:日落时的余光。
畴昔:往昔,以前。曩者:以往,以前。昧爽:指黎明。昧,昏暗不明。爽,明亮。
三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三余:汉末董遇好学,曾对人说:“学者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
朝三暮四:古时有个养猴的人,发栗子喂猴,说:“早上三个,傍晚四个。”众猴皆怒。又说:“早上四个,傍晚三个。”众猴皆喜。见《庄子·齐物论》。亦载于《列子·黄帝》。后以朝三暮四指用诈术行骗,也指经常变卦,反复无常。日就月将:每天都有些成就,每月都有所前进。形容积少成多。
焚膏继晷: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日夜不停,非常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膏,油脂,这里借指灯烛。晷,日光。俾昼作夜:把夜晚当做白昼一般利用,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俾,使,把。
虚延:虚度。寒暄:问寒问暖。
寒年:寒冷的年份。燠岁:暖热的年份。按照古人天人相应的观念,寒年和燠岁都是不正常的年景。
泰阶星:古代的星座名,又名三台星,共六颗星,两两并排,如阶梯状。古人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泰平,后来写做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玉烛:指四时之气和畅,时序调和。
醉人为瑞:唐德宗时,连年战乱,饥荒频仍,几乎无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野莩:野外有饿死的人。
桂:木名。《说文解字》:“江南木,百药之长。”腾:形容物价上涨很快。
祈:向上天或神明求福。报:这里指祭祀。夙兴:意为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
除:这里指岁月的流逝。待旦:等待天明。
1、无肠公子
拼音: wú cháng gōng zǐ
解释: 指螃蟹。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举例造句: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拼音代码: wcgz
灯谜: 螃蟹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螃蟹
2、鹿死谁手
拼音: lù sǐ shuí shǒu
解释: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举例造句: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拼音代码: lsss
近义词: 龙争虎斗、明争暗斗
反义词: 和衷共济、和平共处
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赛
英文: at whose hand will the deer die--who will win the prize
故事: 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3、画虎类犬
拼音: huà hǔ lèi quǎn
解释: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举例造句: 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一回
拼音代码: hhlq
近义词: 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画虎不成
反义词: 神肖酷似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英文: try to draw a tiger and end up with the likeness of a dog―make a poor imitation
故事: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来翻译一下——子路穿着破旧不遮风的衣服,与他人的温暖的皮衣相对立!韦庄数着米粒儿下锅做饭,称量柴火来做饭,俭朴到令人鄙视的地步!
文中只是说这些人的品质高洁,即使家贫仍不坠其志!
典故没有,子路家贫总所周知!
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原文
——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 胜言子路衣敝褴饱,与轻裘立;韦庄数米而饮,称薪而爨,俭有可鄙 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梁;闻誉之施,奚图文绣……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 《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本文2023-08-04 09:54: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