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四黄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 41 四黄散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主治 7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8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效主治 8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9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94 用药禁忌 10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 101 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04 运用 11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 111 组成 112 制备方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2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3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 141 组成 142 制备方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四黄散 四黄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ì huáng sǎn

2 概述

四黄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 31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滑石各五钱,五倍子二钱半[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二至三钱,清油调敷患处[1]。

3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1]。

4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

四黄散为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仙传外科集验方》方记载的洪宝丹的别名[1]。

41 四黄散的别名

破血丹、抑阳散、洪宝膏、金丹、四黄散[2]。

42 组成

天花粉三两,姜黄、白芷各一两,赤芍药二两[2]。

43 制法

上药为细末[2]。

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茶水或酒调和,热敷患处[2]。

45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2]。主治痈肿阳证,焮热红肿疼痛;亦治金疮[2]。

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 51 处方

大黄末15克 黄柏末15克 雄黄末15克 硫黄末15克

52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

53 功能主治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功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发际疮(毛囊炎),疖肿,脓疱疮。

5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搽。

55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6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 61 组成

雄黄、雌黄、石硫黄、白附子、川槿皮各等分。

6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主治紫、白癜风作痒。

6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蘸搽。

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 71 组成

大黄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川连5钱,尖槟榔1两,老松香1两,熟石膏3两,厚朴1两,寒水石2两。

7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3 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主治一切白泡痛疮、湿疮、坐板疮、烫火疮。

7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

8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 81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各等分。

8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3 功效主治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功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阳证疮疡。

8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或加凡士林调为膏。散剂以水或银花露调敷患处,膏剂将油膏摊纱布上敷患处。

9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 91 组成

蒲黄10铢,大黄10铢,黄芩10铢,黄连(去须)12铢,麦门冬10铢,甘草8铢,芒消7铢(后入)。

92 功能主治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落床坠地,瘀血在腹,阴阴寒热,不乳啼哭。

9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1升,去滓,内消令烊,看大小分服。大小便血即愈。

94 用药禁忌

羸瘦者忌冷食。

10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 101 组成

赤芍药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大黄3钱7分,防风,当归身尾1钱5分,木鳖子1个(去壳),金银花1钱2分,苦参1钱2分。

102 功能主治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主治风癣脓滚疥疮及诸疮毒。

10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1钟,酒1钟,煎至1钟后,下大黄煎4沸,露1宿,五更服。

104 运用

若肠风脏毒下血,去木鳖子,加槐花1钱。

11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 111 组成

荆芥1钱,山栀1钱,大力1钱,黄连1钱,黄芩1钱,连翘1钱,薄荷1钱,木通1钱,蒲黄1钱,灯心1撮,甘草4分。

11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主治口舌之症。

11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擦患处。

12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 121 组成

净黄连半两,黄柏半两,黄芩半两,大黄半两,滑石半两,五倍子(去虫屑)2钱半。

122 制备方法

锉晒为末。

123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身上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

12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清油入桐油和调23钱,涂搽患处。仍服四顺饮、消毒饮。

13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 131 组成

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白及各等分。

132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调成膏。

13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主治汤泼火烧,热疮肿痛。

13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翎涂疮上。

1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 141 组成

黄连31g,黄柏31g,黄芩31g,大黄31g,寒水石31g,生地榆31g。

14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香油(炸开后放冷再用)调和成泥膏;或以40%药粉配60%麻油,调成糊状。

143 功能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主治烫火伤。

1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魏氏家藏方》卷二:茶调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茶调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魏氏家藏方》卷一:茶调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十五:茶调散 61 茶调散的别名 62 处方 63 制法 64 功能主治 65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66 摘录 7 《活人方》卷三:茶调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异授眼科》:茶调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急救仙方》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儒门事亲》卷十二 101 方名 102 茶调散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1 《朱氏集验方》卷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普济方》卷四十五引《余居士选奇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125 加减 126 制备方法 13 《医学集成》卷三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茶调散 茶调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chá tiáo sǎ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茶调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829 65 川芎茶调散 散剂 3g 袋 093 中成药部分 830 65 川芎茶调散 散剂 6g 袋 18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魏氏家藏方》卷二:茶调散

31 处方

川芎36克 甘草(炙)香白芷 香附子 防风(去芦)细辛 砂仁各30克 薄荷叶(去毛)60克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主头风、头痛。

3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6克,食后茶调下。

3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4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茶调散

41 处方

石膏(碎,研)2两,羌活(去芦头,生用)1两,苍术(去皮)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芎藭1两,茵陈蒿1两,荆芥穗1两,桂(去粗皮)半两。

42 制法

上为散。

43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不止。

4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用腊茶末1钱匕,同葱白煎汤,点热服。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5 《魏氏家藏方》卷一:茶调散

51 处方

川芎1两2钱,甘草(炙)1两,香白芷1两,香附子1两,防风(去芦)1两,细辛1两,砂仁1两,薄荷叶2两。

52 制法

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清神。主头风头痛。

5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食后茶调下。

5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6 《圣济总录》卷十五:茶调散

61 茶调散的别名

茶酒调散

62 处方

菊花、细辛(去苗叶)、石膏(研)、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63 制法

上为细散。

64 功能主治

定偏正头痛。清爽神志,通和关窍,消恶汗。主首风。诸风,痰壅目涩,昏眩头疼,心愦烦热,皮肤痛痒,风毒壅滞。

65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茶酒调散(《医统》卷五十三引《医林》)。《医统》本方用法:为细末,茶、酒任调服。

66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

7 《活人方》卷三:茶调散

71 处方

滑石2两,石膏2两,黄芩2两,桔梗2两,甘草2两,薄荷1两,荆芥1两,防风1两,川芎1两,当归1两,麻黄1两,连翘1两,白芍1两,大黄1两,朴消1两,白术5钱,黑山栀5钱。

72 制法

上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消痰。主冒风初起,鼻塞喷嚏,头痛声重,外寒内热,痰嗽咽干,二便结涩,内火有余。

7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午后、临睡用浓茶或白汤调下。

75 摘录

《活人方》卷三

8 《异授眼科》:茶调散

81 处方

防风、羌活、柴胡、甘草、当归、黄芩、生地、川芎、天花粉各等分。

82 制法

上为末。

83 功能主治

胬肉攀睛,红障壅上者。

8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砂糖水、茶调下。

85 摘录

《异授眼科》

9 《急救仙方》卷三 91 方名

茶调散

92 组成

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半两,木贼1两,石膏(炒)1两,石决明(煅)1两,荆芥1两,薄荷叶1两,甘菊花1两。

93 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风肿痒痛,翳,烂弦,风气眼泪。

9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清茶调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儒门事亲》卷十二 101 方名

茶调散

102 茶调散的别名

二仙散

103 组成

瓜蒂不拘多少,好茶中停。

104 功效

催吐,发汗。

105 主治

伏梁起于脐,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烦心,先以本方吐之兼汗,以禹功导水等夺之;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

106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齑汁调下,空腹用之。

10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朱氏集验方》卷九 111 方名

茶调散

112 组成

藿香半两,香附子半两,甘草2钱半。

113 主治

男女头风攻注,头目昏暗,睛疼。

11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葱茶调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普济方》卷四十五引《余居士选奇方》 121 方名

茶调散

122 组成

香白芷2两半(炒),川芎1两(锉,炒),甘草1两(锉,炒),川乌头半两(炮,锉)。

123 主治

偏正头风,诸药不愈者。

124 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好茶少许,薄荷3叶,沸汤调下。

125 加减

暴伤风头疼,加葱白2寸(细切),和茶调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医学集成》卷三 131 方名

茶调散

132 组成

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

133 主治

内热头痛。

134 加减

便闭,加大黄。

古籍中的茶调散 《杂病广要》:[身体类]头痛

人丧目。以三阳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调散吐之,后以香薷散、白虎汤投之则愈。然头痛不止,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头痛

正气散。有疮毒入腹。头与腹俱痛者。黄连解毒汤加腊茶。有头痛止则腹痛。腹痛止则头痛。此属脾阴血虚。胃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强寒拘痛,外因风,脉浮、有汗、项强,热者,川芎茶调散,或参苏饮加南星、黄芩;热甚者,川芎石膏散;虚

《类证治裁》:[卷之六头痛论治]附方

肉桂茴香故纸肉豆蔻金铃子木香葫芦巴〔偏痛〕菊花茶调散即川芎茶调散,加菊花僵蚕〔偏痛〕芎犀丸川芎犀角

《银海精微》:[卷下]金针眼科经验方药诗括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元和纪用经》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术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术散 术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ù sǎ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术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95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6g 袋 06 中成药部分 396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15g 袋 017 中成药部分 397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3g 袋 032 中成药部分 398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9g 袋 087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元和纪用经》 31 组成

术8两,桂4两,干地黄,泽泻3两,白茯苓3两。

32 功效

益肾补虚。

33 主治

五劳百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大病后不复常,行动喘惙,吸吸少气,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悸,咽干,饮食无味,虚乏瘦削。

34 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饮,随性调下,日3次。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术散 《小儿痘疹方论》:论痘疹治法

之虚实。若属虚热者。虽欲水拒之而不饮。当用人参白术散。热渴自止。属实热者自甚。索水且喜而饮之。当以犀

《幼科发挥》:[卷之三脾所生病]泄泻

渴。小便短少。宜先清热后补脾。清热薷苓汤。补脾白术夏至后得之泻者。有寒有热。渴欲饮水者。热泻也。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中]论中风证候

金沸草散、来苏散、人参轻骨散、葱白散、和解散、神术散之类可服也。初得病一、二日,头痛发热,身体痛,恶

《杂病广要》:[脏腑类]泄泻

止。用温脾汤尤佳,若难取效,可佐以干姜丸,后服白术散。(《本事》)(白术散,出温中方四柱散下。)泻已

《慈幼便览》:泄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劳证十药神书》方之十灰散 41 组成 42 用法 43 功用主治 44 使用注意 45 方解 46 运用 47 歌诀 48 摘录 5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方之十灰散 51 制备方法 52 十灰散的临床应用 53 各家论述 54 附注 55 摘录 6 《医级》卷八方之十灰散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摘录 7 《叶氏女科》卷一方之十灰散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75 摘录 8 《医方大成》卷十引《澹寮》方之十灰散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85 摘录 9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十灰散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摘录 10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灰散 101 组成 102 功效 103 主治 104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摘录 11 中药部颁标准 111 拼音名 112 标准编号 113 处方 114 制法 115 性状 116 鉴别 117 检查 118 功能与主治 119 用法与用量 1110 规格 1111 贮藏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灰散 1 拼音

shí huī sǎn

2 英文参考

shihui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十灰散同名方剂约有七首,其中《劳证十药神书》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丹皮、棕榈皮各等份(各9g),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热妄行证。本方是一首备用的急救止血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咯血等属气火上逆者。

4 《劳证十药神书》方之十灰散 41 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丹皮、棕榈皮各等份(各9g)[1]

42 用法

各药炒炭存性,研细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1]

用时先将白藕捣破绞汁,或萝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调灰5钱,食后服下。

43 功用主治

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热妄行证。症见吐血、呕血、咯血、咳血,血色鲜红,面赤唇红,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脉数。[1]

44 使用注意

虚寒出血证忌用。[1]

45 方解

[1]

本方主治因实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治宜以凉血、止血为法。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清肝泻火;大黄导热下行;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本方炒炭存性,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增加清热止血作用。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祛瘀作用。

十灰散主治火热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各种出血证,尤宜气火上冲之上部出血证,故在凉血止血的同时,又用栀子清热泻火;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炎之势,使气火降而血止,寓釜底抽薪之意。

46 运用

[1]

1.本方是一首备用的急救止血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上部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气火上逆,血热较盛,出血量多势急,血色鲜红者,将本方改作汤剂,并以大黄、山栀为君药,酌加牛漆、代赭石以加强镇降引血下行之力。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咯血等属气火上逆者。

47 歌诀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1]

48 摘录

《劳证十药神书》

5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方之十灰散

同《劳证十药神书》方之十灰散

51 制备方法

烧灰存性,研极细,用纸包了,以碗盖地上1夕,出火毒。

52 十灰散的临床应用

肺结核:采用中药十灰散治疗27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有效者22例,占81%,其中疗效良好者20例。多半于服药后46天内止血,平均止血时间为5天,三例两天止血,两例药后咯血减少,五例无效为大量反复咯血者。27例中,除一例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外,皆为浸润型。除10例为好转期,或好转部分硬结期外,余17例为溶解期、播散期或进展期。十灰散对好转期肺结核疗效很好,很快止血,而溶解期。播散期或进展期肺结核则疗效较差。本组病例在应用十灰散期间除按肺结核咯血的常规护理和予以抗痨治疗外,未曾用其他止血剂。

53 各家论述

《成方便读》:此方汇集诸凉血、涩血、散血、行血之品,各烧灰存性,使之凉者凉,涩者涩,散者散,行者行。由各本质而化为北方之色,即寓以水胜火之意。

54 附注

《张氏医通》有薄荷,无荷叶。

55 摘录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6 《医级》卷八方之十灰散 61 组成

藕节、败棕、男发、百草霜、蒲黄、荆芥、侧柏、姜灰、苎麻、茅草根各等分。

62 主治

《医级》卷八方之十灰散主治血病日久,微甚不休,一切吐血、咳血、咯血及溲血、便血、妇人崩淋不止者。

6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大枣5个,煎汤下。

64 制备方法

各炒炭研匀。

65 摘录

《医级》卷八

7 《叶氏女科》卷一方之十灰散 71 组成

百草霜、侧柏叶、莲蓬壳、棕榈皮(陈败者)、油头发(皂荚水洗)、黄绢(或新绵亦可)、艾叶、藕节、白茅根、蒲黄、阿胶(蛤粉炒珠,另研细末)各等分。

72 主治

血崩初起。

7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下。

74 制备方法

烧灰存性,为细末,入阿胶末和匀。

75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一

8 《医方大成》卷十引《澹寮》方之十灰散 81 组成

锦片、木贼、棕榈、柏叶、艾叶、干漆、鲫鳞、鲤鳞、血余、当归各等分。

82 主治

《医方大成》卷十引《澹寮》方之十灰散主治下血不止。

8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

84 制备方法

上逐味火化存性,为末,和合。

85 摘录

《医方大成》卷十引《澹寮》

9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十灰散 91 组成

藕节、莲蓬、艾叶、棕榈、大小蓟根、侧柏、干姜、油发、干漆各等分。

92 主治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十灰散主治妇人血崩暴下初得者。

93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四物汤调服,血止为度。或用醋煮糯米粉为丸,每服百丸。

94 制备方法

上药各烧存性为灰,和匀。

95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10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灰散 101 组成

大蓟、小蓟、茅根、茜根、老丝瓜、山栀、蒲黄、荷叶、大黄、乱发。

102 功效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灰散卷一祛瘀生新,止血之功效。

103 主治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灰散主治阴虚吐血。

104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藕汤调下。

105 制备方法

烧灰,存性。

106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11 中药部颁标准 111 拼音名

Shihui San

112 标准编号

WS3B167294

113 处方

大蓟 80g 小蓟 80g 茜草 80g 栀子 80g 牡丹皮 80g 棕榈 80g 侧柏叶 80g 白茅根 80g 大黄 80g 荷叶 80g

114 制法

以上十味,将棕榈煅炭,大蓟等九味分别炒炭,共研细粉, 过筛,混 匀,即得。

115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淡。

116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 1g,加乙醚10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 试液1ml ,振摇,静置使分层后,水层显红色,醚层淡**,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 察,显蓝色荧光。

(2) 取本品粉末0 5g,加水 5ml,置水浴中加热3 分钟,滤过。取滤液5 滴,置蒸 发皿上蒸干,加硫酸1 滴,即显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117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规定(附录10页)。

118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用于男妇吐血,血崩及一切血出不止诸症。

119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 3~ 9g,一日 1~2 次。

1110 规格

每瓶装 3g

1111 贮藏

基本解释

数种粉状药品混合制剂。

详细解释

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散剂(powders)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是最古老的传统剂型之一,古代《伤寒论》《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有大量散剂的记载。

目前,散剂通常用在中药剂型中,中药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已收载50多种中药散剂,如七厘散、八味清新沉香散等。在现代医疗中,由于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固体剂型的发展化学药品的散剂已不常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仅收载了3种,如牛磺酸散、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

散剂除了可直接作为剂型,也是其他剂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气雾剂、粉雾剂和喷雾剂等制备的中间体。因此,散剂的制备技术与要求在其他剂型中具有普遍意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鉴别 47 检查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规格 411 贮藏 5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四苓散 51 四苓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法 54 功效主治 55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56 运用 57 四苓散的临床应用 58 各家论述 59 附注 6 《温疫论》卷下方之四苓散 61 组成 62 制法 6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7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四苓散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8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之四苓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9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四苓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94 运用 95 制备方法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四苓散 1 拼音

sì líng sǎn

2 英文参考

Powder of Four Drugs Ccontaining Po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四苓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Siling San

42 标准编号

WS3B072391

43 处方

茯苓 250g 猪苓 250g 泽泻 250g 白术(炒) 250g

44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黄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淡。

4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 6μm。草酸钙方晶呈斜方形或多角形直径约至34μm。淀粉粒呈圆形、长圆形或长卵形,直径 3~14μm,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具椭圆形孔,集成纹孔群。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4μm,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

47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48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泄泻,小便不利。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 1~2 次。

410 规格

每袋装 9g

411 贮藏

密闭,防潮。

5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四苓散 51 四苓散的别名

四苓汤

52 组成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等分[1]。

白术1两半,猪苓1两半,茯苓1两半,泽泻2两半。

53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54 功效主治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四苓散功能利湿健脾[1]。主治小便赤少,大便溏泄[1]。

功在健脾止泻,利水除湿,利小便。主治脾虚湿胜,水泻,小便赤涩胀痛,泄泻;小儿阴囊肿痛;痘内热;风寒湿邪不解,烦渴欲饮者。

55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空腹调服[1]。

56 运用

湿,加苍术,甚者,苍白2术同加(炒用);火,加木通、黄芩。

57 四苓散的临床应用

腹痛泄泻:薛某,腹满下至少腹,三阴都已受伤,而周身疥疮,数年不断,脉络中必有湿热,就腹痛泄泻,腑阳不通,不独偏热偏寒之治,常用四苓散,猪苓3钱,茯苓3钱,泽泻1钱半,生于术1钱,椒目5分。

58 各家论述

《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泻;湿并于大肠,故小便不利。白术燥而淡,燥则能健脾,淡则能利湿;茯苓甘而淡。甘则能补中,而淡亦渗湿矣;猪苓苦而淡,泽泻咸而淡,苦者有渗利而无补益,咸者直能润下而兼渗利。丹溪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9 附注

四苓汤(《医宗金鉴》卷五十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四苓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痘疹金镜录》以本方加木通,东流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寿世保元》:水煎服。《文堂集验方》:灯心汤调服。

6 《温疫论》卷下方之四苓散 61 组成

茯苓二钱,泽泻、猪苓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1]。

6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6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冲服[1]。

64 功能主治

《温疫论》卷下方之四苓散功能利湿和胃[1]。主治口渴引饮,自觉水停心下[1]。

7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四苓散 71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木通。

7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四苓散主治一切湿症。

8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之四苓散 81 组成

赤茯苓1钱2分(去皮),猪苓1钱2分,泽泻1钱2分,白术8分,木通5分,车前子(炒)5分。

82 功能主治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之四苓散主治小儿伏暑吐泻。

8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候温,调益元散23匙服。

9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四苓散 91 组成

茯苓1钱,白术1钱,猪苓1钱,泽泻1钱,苍术1钱(炒),山药1钱,芍药1钱,山栀1钱(炒),陈皮1钱,甘草5分,乌梅1个。

92 功能主治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四苓散主治火泻,热泻。

93 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加灯草1团,水煎,温服

94 运用

饱闷,加厚朴、砂仁,去山药;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茴香,去白术;呕哕恶心,加藿香、乌梅、莲肉、砂仁、人参;小水短赤,加木通、车前,去泽泻;口燥烦渴,加黄连、麦芽、莲肉、乌梅,干葛,去泽泻、苍术;泻多元气虚脱,昏倦,加人参、黄耆,去泽泻、苍术;夏月暑泻,加香薷、扁豆;泻多烦躁,加炒黄连、人参、辰砂、乌梅,去苍术、泽泻;泻多不止,加肉蔻、乌梅、梅、人参,去泽泻、山栀;发热脉数,加柴胡、炒黄芩、乌梅。

95 制备方法

四黄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