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第1张

胃痛的发生几率很大,民间就有“十人九胃”之说,当您发生胃痛的时候,说明您的胃部可能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病会逐渐加重。所以,胃痛可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应当及时治疗。那么,如何治疗胃痛呢?且看本文分解。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七类证候。

一、肝气犯胃证

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胸脘痞闷,嘈杂吞酸,排便不畅,喜善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以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二、寒邪客胃证

胃凉暴痛,遇冷痛重,食少,喜热饮食,口淡乏味,泛吐清水,痰涎壅盛,胃寒喜暖,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以胃凉暴痛、遇冷痛重、喜热饮食、口淡乏味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三、饮食伤胃证

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呕吐不消化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以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消食导滞,调理气机。

四、湿热阻胃证

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口黏,头身重着,食少,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以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粪黏、肛门灼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五、瘀血停胃证

胃痛如刀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或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伤胸背,食后痛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以胃痛如刀割、痛处不移、入夜痛甚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六、脾胃虚寒证

胃凉隐痛,空腹为甚,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流涎;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迟。以胃凉隐痛、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气健脾,温中止痛。

七、胃阴亏虚证

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食少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渴不欲饮;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细数。以胃痛隐作、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养阴生津,益胃止痛。

对证选药:

一、肝气犯胃证

选用成药

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健胃丸;越鞠保和丸;沉香化气丸;胃苏颗粒;乌贝胶囊;木香分气丸;沉香舒气丸;苏南山肚痛丸;陈香露白露片。

成药配伍举例

1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沉香化气丸合胃苏颗粒。胃苏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沉香化气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胃苏颗粒1次。

2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若兼泛吐酸水者,可用越鞠保和丸合左金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5取汁送服,上下午各服1次。或用气滞胃痛颗粒合乌贝胶囊。气滞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乌贝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木蝴蝶10g,玫瑰花10g。

方2:刺蒺藜10g,橘叶10g。

方3:砂仁6g(捶碎),川芎10g(捶碎),香附10g(捶碎)。

方4:绞股蓝15g。

方5:麦芽15g(捣碎)。

二、寒邪客胃证

选用成药

十香止痛丸;良附丸;仲景胃灵丸;御制平安丸;复方田七胃痛胶囊;丁桂温胃散(内服、外用);丁桂儿脐贴(外用);舒腹贴膏(外用)。

成药配伍举例

1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痛,其症重者,可用十香止痛丸合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十香止痛丸,上下午各服1次。

2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痛,若兼见胸闷、嗳气,外见怕冷发热者,可用良附丸合午时茶颗粒。午时茶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3取汁冲泡,送服良附丸,上下午各服1次。

3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痛,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宿食停滞者,可用丁桂温胃散合加味保和丸。丁桂温胃散用本证“药茶送服”方5取汁冲泡,送服加味保和丸,上下午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高良姜10g,香附6g(捶碎),红糖适量。

方2:紫苏叶10g,香附6g(捶碎)。

方3:藿香10g,紫苏叶10g,生姜5g(切丝),红枣3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4:丁香3g(捶碎),木香3g,厚朴3g(劈丝)。

方5:艾叶6g,神曲10g,陈皮10g(撕碎)。

三、饮食伤胃证

选用成药

沉香化滞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健胃片;大山楂丸;开胃山楂丸;槟榔四消丸;开胸理气丸;四磨汤口服液;山楂丸。

成药配伍举例

饮食伤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槟榔四消丸合大山楂颗粒。大山楂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槟榔四消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大山楂颗粒1次。

药茶送服

方1:神曲6g,麦芽6g(捶碎),焦山楂6g(捶碎)。

方2:山楂肉10g(切碎),陈皮6g(撕碎)。

方3:麦芽15g(捶碎),木香5g(捶碎),槟榔10g(片)。

方4:砂仁6g(捶碎),陈皮6g(撕碎)。

方5:煨生姜30g(捣烂),山楂肉24g(切片)。

四、湿热阻胃证

选用成药

三九胃泰胶囊;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胃炎康胶囊。

成药配伍举例

湿热阻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加味左金丸合丹栀逍遥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4取汁送服,上下午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生栀子10g(捶碎),川芎6g(捶碎)。

方2:绞股蓝15g。

方3:淡竹叶5g,栀子5g(捣碎)。

方4:蒲公英15g,陈皮10g(撕碎),砂仁3g(捶碎)。

方5:合欢花10g,扁豆花10g,厚朴花10g(捶碎)。

五、瘀血停胃证

选用成药

胃康胶囊;元胡止痛片;复方元胡止痛片;安胃片;摩罗丹;山楂内消丸。

成药配伍举例

1瘀血停胃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胃康胶囊合元胡止痛片合三七片。三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3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

2瘀血停胃所致的胃痛,若见呕血及黑便等出血现象者,可用胃康胶囊合摩罗丹合三七片。三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送服,早、午、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川芎10g(捶碎),红花10g。

方2:丹参15g,玫瑰花10g。

方3:山楂肉15g(切碎),神曲6g。

方4:当归10g(切片),川芎6g(捶碎)。

方5:白芍15g(捶碎),甘草10g(片),延胡索10g(捶碎)。

六、脾胃虚寒证

选用成药

虚寒胃痛胶囊;理中丸(党参理中丸);小建中合剂;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香砂理中丸;胃炎宁颗粒。

成药配伍举例

1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虚寒胃痛颗粒合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冲泡,送服附子理中丸,早、午、晚各服1次。

2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若兼见泛吐酸水者,可用丁蔻理中丸合乌贝胶囊。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乌贝胶囊1次。或用虚寒胃痛颗粒合香砂理中丸。虚寒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泡,送服香砂理中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虚寒胃痛颗粒1次。

药茶送服

方1:桂枝10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2:砂仁6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3:吴茱萸5g(捶碎),生姜5g(切丝),红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4:甘草10g(片),陈皮6g(撕碎),蜂蜜30g(后下冲泡)。

方5:*羊藿10g,高良姜6g。

七、胃阴亏虚证

选用成药

阴虚胃痛颗粒;胃安胶囊;养胃舒胶囊。

成药配伍举例

1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其症重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胃安胶囊合枸杞膏。阴虚胃痛颗粒、枸杞膏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冲化,送服胃安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

2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若兼胃中嘈杂或有吞酸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左金丸。阴虚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冲泡,送服左金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阴虚胃痛颗粒1次。

3胃阴亏虚所致的胃痛,若兼大便秘结者,可用阴虚胃痛颗粒合五仁润肠丸。阴虚胃痛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泡,送服五仁润肠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阴虚胃痛颗粒1次。

茶药送服

方1:枸杞子30g,川楝子10g(捶碎)。

方2:沙参10g,麦冬10g。

方3:麦冬15g,乌梅10g(捶破)。

方4:乌梅10g(捶破),甘草5g(片)。

方5:枸杞子30g。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调胃承气汤处方大黄(五钱)甘草(三钱)芒硝(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不恶寒但热,十余日过经谵语,当和胃气。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伤寒大白》卷四:调胃承气汤处方大黄、枳壳、厚朴、甘草。功能主治伤寒阴厥。用温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摘录《伤寒大白》卷四《片玉痘疹》卷十二:调胃承气汤处方枳壳、酒大黄、槟榔末、甘草。功能主治痘后滞下。因平日食煎炒,素有积热,痘后气血虚,不能胜积,故利脓血,肠鸣作痛,里急后重;或疗肠垢,因痘出之后,饮水太过,水停作泄,热毒乘虚入里,便下脓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次用黄芩汤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普济方》卷四○四:调胃承气汤处方大黄、芒消、甘草各等分,生姜3片。功能主治热留胃中发斑,及服热药过多而发斑。小儿肥甘过度,必生内热,以致发热蒸蒸,小便赤涩,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脉实有力者。用法用量上用水1盏半,先煎大黄、甘草、姜,煎至6分,后入消,水煎去滓,温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四《伤寒论》方名调胃承气汤别名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散、承气汤组成大黄4两(去皮,清酒洗),甘草(炙)2两,芒消半斤。功效推陈致新以和中。除热荡实,润燥软坚,甘平和缓。主治阳明腑实,发热汗出,口渴心烦,大便秘结,腹满痛拒按,脉滑数。胃热发斑,口齿咽喉肿痛,中消,疮疡等见上述症状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误攻其表,胃气不和,谵语者;发汗后,不恶寒,但热,属实者;太阳病未解,但阴脉微者;伤寒13日,过经谵语,自下利,脉和,内实者;太阳病,过经10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太阳病3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中热,或口舌生疮。善食而瘦。热结旁流。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斑疹,

详见百科词条:调胃承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7:49:10 共158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干窬��苤ⅰR布�谖刚衬ね汛埂⑽赶麓埂⒁认傺住⒌�已准暗ㄊ�⒌炔 � 中医上的胃痛: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那么得了胃痛怎么办呢活胃散能治疗胃痛吗很多人都选择去药店买药吃,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活胃散。 活胃散成份:砂仁、小茴香、肉桂、红曲、大黄、滑石粉、薄荷脑、碳酸氢钠、酒石酸、碳酸镁。辅料为淀粉、糖粉。为灰粉色粉末;气香,味酸涩。临床研究表明活胃散综合了砂仁、小茴香、肉桂、红曲、大黄等成分的药效作用,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作用。用于肝郁气逆,脾胃不和引起:胸肋胀满,胃脘疼痛,气逆嘈杂,呕吐吞酸等证候者,效果明显。 温馨提示:胃痛有很多原因,一般经常有胃痛者,建议去医院查明原因,不能随便买药吃。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圣惠》卷七十八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症因脉治》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5 《医略六书》卷三十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各家论述 6 《活幼口议》卷二十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7 《活人心统》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惠》卷五十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八十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胎产心法》卷下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温中散 温中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wēn zhōng sǎn

2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21 方名

温中散

22 组成

陈曲(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麦芽(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1分。

23 主治

脾虚不能饮食,时发虚肿,胸胁胀满,夜睡不稳;及伤寒瘴疟后发浮肿。

2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盐汤点服,如睡不稳,疲倦,临卧再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 《圣惠》卷七十八 31 方名

温中散

32 组成

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干姜(炮裂,锉)1两,当归(锉,微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33 主治

产后霍乱,吐泻不止。

3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 《症因脉治》卷一 41 方名

温中散

42 组成

厚朴、广皮、半夏、甘草、炮姜。

43 主治

外感寒邪闭结,口噤不语。

5 《医略六书》卷三十 51 方名

温中散

52 组成

人参1两半,厚朴(制)1两半,白术(炒)1两半,干姜1两半,白芍(酒炒)1两半,木香1两半,炙草6钱。

53 主治

腹痛吐泻,脉细紧涩者。

5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56 各家论述

产后脾土有亏,寒气袭入,气滞于中,故腹痛不止,吐泻不已。白术崇土以健脾气之虚,厚朴散满以化寒邪之滞,干姜温中散寒,白芍敛阴和脾,炙草缓中益胃,木香调气醒脾,人参扶元气以助气化。诸药合用,使脾土健运,寒邪自散,则腹痛吐泻自止。

6 《活幼口议》卷二十 61 方名

温中散

62 组成

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青皮、枣子、生姜。

63 主治

肚腹疼痛。

7 《活人心统》卷一 71 方名

温中散

72 组成

白术1两,干姜1两,甘草6钱,人参7钱,茯苓8钱。

73 主治

感寒腹痛,吐泻。

7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调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 《圣惠》卷五十九 81 方名

温中散

82 组成

白芍药半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83 主治

气痢。腹内疼痛,不欲食。

8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2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91 方名

温中散

92 组成

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干姜(炮)半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

93 主治

产后胃冷呕逆。

9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 《圣惠》卷八十四 101 方名

温中散

102 组成

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分(炮裂锉),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103 主治

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小腹痛,面色青黄,四肢冷。

10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1 《胎产心法》卷下 111 方名

温中散

112 组成

人参随宜,白术1钱5分(土炒),当归2钱,厚朴8分(姜制),干姜4分,茯苓1钱,草豆蔻6分。

113 主治

产后寒滞,块痛已除,霍乱吐泻。

114 温中散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1片,水煎。温服。

古籍中的温中散 《伤寒论纲目》:[卷三]脏结

单表里。及两解表里之法。俱不可用。所以难治。然温中散邪。俾阴气渐下而内消。客邪渐上而外散。两相开解

《审视瑶函》:[卷六运气原证]眼科针灸要 像

之坚痞。白通汤(治少阴肾水客寒自利。宜通阳气。温中散寒。故用葱白通气。助干姜附子。温中散寒可也。)

《症因脉治》:[卷一中风总论]外感口噤不语

宜下者,三化汤下之;有痰,涤痰汤;寒邪闭结者,温中散;心肝有热,龙胆泻肝汤;若初起痰食凝结上焦,先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论一首、证一首、方十首

二升。分温再服。案薤白。本草。辛苦温。别录云。温中散结气。杜甫薤诗云。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可见

《胎产心法》:[卷之下]霍乱论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胃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症因脉治》卷一:温胃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直指》卷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千金》卷十六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6 《白喉全生集》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7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各家论述 8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各家论述 10 《理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1 《诚书》卷六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2 《嵩崖尊生》卷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3 《幼科直言》卷五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4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45 各家论述 15 《会约》卷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喉证指南》卷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7 《会约》卷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主治 175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176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温胃汤 1 拼音

wēn wèi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胃汤

21 处方

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22 制法

上九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

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温服。

25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3 《症因脉治》卷一:温胃汤

31 处方

厚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耆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32 功能主治

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脉沉弦。

33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4 《直指》卷十七 41 方名

温胃汤

42 组成

熟附子1两,当归1两,厚朴(制)1两,人参1两,橘红1两,半夏曲1两,生白姜1两,甘草(炙)1两,川椒(去合口者)3分。

43 主治

冷则气聚,胀满不下食。

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4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5 《千金》卷十六 51 方名

温胃汤

52 组成

附子1两,当归1两,厚朴1两,人参1两,橘皮1两,芍药1两,甘草1两,干姜5分,蜀椒3合。

53 主治

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咳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6 《白喉全生集》 61 方名

温胃汤

62 组成

条参5钱,银花3钱,法夏(姜汁炒)3钱,僵蚕(姜汁炒)3钱,炮姜(炒)1钱半,白芍1钱半,制附片3钱,陈皮1钱,粉草1钱。

63 主治

白喉,寒邪入里,白见于关内,成点成块,或满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内淡红微肿,时痛时止,舌苔白厚,不思饮食,目眩倦卧,或手足逆冷,腹痛欲吐。

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71 方名

温胃汤

72 组成

肉桂1钱(夏月减半),厚朴1钱,陈皮1钱,香附1钱,当归1钱半,川芎1钱,车前子1钱,枳壳1钱半,黑姜5分,桃仁1钱,半夏1钱,砂仁5分,生芝麻1钱,炒米50粒。

73 功效

和胃温中顺气。

74 主治

孕妇临产,胃气虚寒,或冬月去衣太早, 受寒,或胎上通心,气逆而忽然呕吐者。

75 各家论述

临产呕吐,其故有三,胃气虚者,以温中和胃为主;外犯寒者,以散寒温胃为主;有寒邪而伤饮食者,以消食温经为主。临产之前呕吐频作,是胎上通心,以致气逆而吐,尤当顺气温胃。是方以朴、香、半、陈消食和中,温经顺气;桂、姜行血;枳壳宽肠;桃仁破滞;车前利窍;芎、归助血。气顺血行,胎易产,呕自止也。

8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81 方名

温胃汤

82 组成

干姜(炮)1钱半,附子(炮)1钱2分半,半夏曲1钱2分半,厚朴1钱2分半,人参1钱2分半,陈皮1钱2分半,甘草(炙)1钱2分半,当归1钱2分半,川椒(炒)1钱。

83 主治

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8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5 制备方法

上锉1贴。

9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91 方名

温胃汤

92 组成

厚朴、陈皮、半夏、豆蔻、羌活、防风、香附、藿香、干姜、神曲、山楂、生姜、砂仁。

93 主治

产后呕吐。

94 各家论述

妇人产后,胃气风冷,饮食停积不化,发为呕吐。治宜外散风冷,内消食积。是方以羌活、干姜祛风散寒;朴、陈、夏、蔻、藿、附、乌、砂温中行气,消磨积滞;曲楂祛胸中宿食。冷气除,食积去,则胃安,呕吐止。

10 《理瀹》 101 方名

温胃汤

102 组成

附子(炮)1钱,姜厚朴1钱,半夏1钱,陈皮1钱,当归1钱,川椒1钱。

103 主治

脾胃虚寒,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

10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炒熨。

11 《诚书》卷六 111 方名

温胃汤

112 组成

藿香、苍术(炒)、陈皮、青皮、干姜、厚朴(炒)、桔梗、防风、木通。

113 主治

感寒唇青。

11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上水煎,温服。

12 《嵩崖尊生》卷九 121 方名

温胃汤

122 组成

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炮姜、半夏、生姜。

123 主治

寒湿,呕清水。

12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3 《幼科直言》卷五 131 方名

温胃汤

132 组成

丁香少许,木香、陈皮、甘草、当归、白茯苓、白术(炒)、干姜。

133 主治

小儿胃寒,痛不即止,唇白面青,四肢厥冷。

13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4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141 方名

温胃汤

142 组成

干姜1钱半(炒),厚朴8钱(制),白豆蔻1钱(去壳,炒,研),益智1钱半(炒),姜黄1钱,甘草5分,人参8分,陈皮1钱半,砂仁1钱半(炒)。

143 主治

胃脘痛,脉弦细者。

14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145 各家论述

胃虚寒滞,中气不能运化,故浊阴窒塞,胃脘作痛不止。白蔻宽胸快膈,厚朴散滞祛寒,干姜暖胃逐冷,陈皮利气和中,人参补胃虚,砂仁醒脾气,甘草缓中和胃,益智补火生土,姜黄调气以解寒滞。使滞化气调,则寒邪外解,而胃气融和,安有作痛之患。此温中散寒之剂,为胃虚寒滞作痛之专方。

15 《会约》卷四 151 方名

温胃汤

152 组成

山药(炒)3钱,扁豆(炒,研)3钱,甘草(炙)1钱半,茯苓1钱半,白术2钱,干姜(炒)12钱,吴茱萸8分(开水泡用),补骨脂(炒)1钱半,肉豆蔻(去油)1钱3分。

153 主治

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及下利清谷。

15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5 加减

如阳虚寒甚者,加附子12钱;如腹痛者,加木香34分;如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木香(煨)3分;如肝邪侮脾者,加肉桂12钱。

16 《喉证指南》卷四 161 方名

温胃汤

162 组成

附子、当归、厚朴、党参、橘皮、芍药、甘草、干姜、蜀椒、白术、半夏。

163 主治

脾胃虚寒,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164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7 《会约》卷八 171 方名

温胃汤

172 组成

人参2钱,白术2钱,扁豆(炒)2钱,茯苓1钱,甘草(炙)8分,砂仁(炒)5分,淮药(炒)2钱,当归1钱半(泄者不用),藿香6分,陈皮7分,干姜(炒)12钱,生姜8分,莲肉(炒)2钱,红枣3枚。

173 功效

温补。

174 主治

饮食伤脾,或吐或泻,或困倦多汗,六脉豁大无神,此大虚之候。及病去后,阳气未舒,阴翳作滞,不思饮食者。

175 温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176 加减

如泄甚者,加肉豆蔻(面煨)12钱;阳虚下脱不固者,加附子2钱,乌梅2个;腹痛者,加白芍(酒炒)1钱半;如气滞腹痛者,加木香、白芥子之属。

古籍中的温胃汤 《症因脉治》:[卷一胃脘痛论]外感胃脘痛

分寒热二条。寒痛者,先用五积散,兼散外寒;后用温胃汤,以温内寒。热痛者,先用神术平胃散,以清外热,

《证治汇补》:[卷之六腹胁门]心痛

心痛。痰用导痰汤。食用保和丸。热用清中汤。寒用温胃汤。气用调气汤。血用手拈散。悸用妙香散。虫用万应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中汤治同前。即前治中汤加丁香、去半夏。《良方》温胃汤治忧思结聚,脾肺气凝,元阳受损,大肠与胃气不平

《先哲医话》:[卷上]荻野台洲

实也,宜生姜泻心汤、大半夏汤。自中焦膨胀者,宜温胃汤类。自下焦胀起者,宜壮原汤加木鳖子。此病以手鼓

《白喉全生集》:白喉寒证渐重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阴虚胃痛颗粒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阴虚胃痛颗粒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规格 310 贮藏 4 阴虚胃痛颗粒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阴虚胃痛颗粒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阴虚胃痛颗粒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阴虚胃痛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阴虚胃痛颗粒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阴虚胃痛颗粒 阴虚胃痛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yīn xū wèi tòng kē lì

2 阴虚胃痛颗粒药典标准 21 品名

阴虚胃痛颗粒

Yinxu Weitong Keli

22 处方

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炙甘草

23 制法

以上七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3倍量乙醇,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 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份,糊精08份,制成颗粒,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淡黄棕色至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5 鉴别

(1)取本品25g,加石油醚(30~60℃)30ml,浸泡1小时,弃去石油醚液,加乙醇50ml,浸泡2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至于,加乙醇5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0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2g,加水10ml,搅拌使溶解,加2mol/L盐酸溶液25ml,加热回流30分钟,取出,放冷,加三氯甲烷5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层,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冬对照药材1g,加水20ml,煎煮10分钟,滤过,滤液加2mol/L盐酸溶液2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1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80mg。

28 功能与主治

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29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210 规格

每袋装10g

211 贮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阴虚胃痛颗粒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Yinxu Weitong Keli

32 标准编号

WS3B340798

33 处方

北沙参     麦冬     石斛      川楝子      玉竹      白芍     甘草(炙)

34 性状

本品为淡黄棕色至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5 鉴别

取本品 25g,加石油醚(30~60℃)30ml,浸泡1小时,弃去石油醚液,加 乙醇50ml,浸泡2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至干,加乙醇5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05 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2:2:01)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立即喷以硫酸溶液(1→10),在110℃加热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37 功能与主治

养阴益胃,缓中止痛。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 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者。

38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0g,一日3次。

39 规格

每袋装 10g

310 贮藏

密封。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阴虚胃痛颗粒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阴虚胃痛颗粒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49 规格

每袋装10克

410 阴虚胃痛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虚寒胃痛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胃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阴虚胃痛颗粒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阴虚胃痛颗粒 《广瘟疫论》:[卷之一辨传经]夹心胃痛

时疫有兼心胃痛者,于其痛时,察其气、色、神、脉、舌苔。若有一于时疫,但治时疫,虽平时因寒而发,此则惟

《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柏瘿

百草镜∶老树生此,其状如瘤,柏性西指,乃禀西方兑金之气,故能平胃土而治胃痛,亦取其气相摄服耳。治胃痛

《本草便读》:[鳞介部鳞介类]瓦楞子

瓦楞子咸可软坚。消老痰至效。寒行瘀结。治胃痛多灵。(瓦楞子一名魁蛤。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石部]桃花盐

柑园小识∶桃花盐产泽旺,每春深红如桃花,至夏红色渐减,秋冬色白,入春仍红。胃痛人治胃痛,以盐熨之立止

《医方简义》:[卷四胃痛]自制益肝煎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痛的发生几率很大,民间就有“十人九胃”之说,当您发生胃痛的时候,说明您的胃部可能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病会逐渐加重。所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