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第1张

古人写字常出现形近字相混的情况,尤其是在做偏旁的时候一些字形非常接近的字常常混用不相区别,比如土与士,字形上只有笔画长短的区别,但在书写中这种区别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常见古籍中土与士都写成一个字形。比如上面所列的社、吉就是如此。

但是字形相混就会出现一些识别的问题,而且没有区别特征就会造成文字的混乱。所以文字在演变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个区别特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古籍中有些以土作偏旁的字就多了一个点画(如上图的“社”),作为区别特徵。但有些区别特征并没有保留,只存在于手写文字中,在刻本和印刷体字完全找不到。

杨与扬不仅是木、扌相混,这两个字所从的“昜”与形近的“易”也有混用的情况,而且混用例子可以追溯到秦代。“易”字在秦简中就常见写作“昜”的情况。

知道了上面的文字相混现象,如果再见到汉代扬雄写作杨雄就不用在奇怪了。而且依此规律总结一些形近字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用字现象,大家可以尝试探索下去。不过古代以手抄为主,所以容易出现形近字形在手抄过程中出现互相讹混的情况。

《曹全碑》中的“杨”字,可以清楚的看到右侧所从是“易”而非“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昜、易作偏旁时相混的例子。

而现在,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字形互相讹混的情况可能会减少,但带来的是“网吧”写成“王八”一类的同音替代别字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重视规范字形,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字书,而我们今天应该重视规范字音,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假借字。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的开发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6�1道教);高�寺(隋代�6�1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6�1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6�1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它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谈起扬州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只要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一座座匠心灵构、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墙深院和私家花园里,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清代扬州的盐商,是一个显赫的政治经济集团。两淮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朝廷的经济命脉,所谓“关系国库,最为紧要”。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统治者特殊开支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至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为博得帝王的欢心,盐商们又不惜挥霍万金,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连乾隆也感叹万分:“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前不久热播的《康熙大帝》、《李卫当官》等诸多影视剧以及明清以来的若干文学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扬州盐商的生活情景和生财之道,这些影视、小说、故事吸引了全国多少观众的注视和瞩目,他们对盐商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盐商文化群景区是我们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目前,在我市渡江路以东,甘泉路、广陵路以南,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尚比较集中的保留着当年扬州盐商(包括其他巨商)以及封建官员的住宅群落和私家花园,尤其是南河下一带更为密集。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位于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为砖建,每层有塔檐和栏杆。平面内方为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呈八角形。整个建筑既清秀,又雄伟,兼有南北之长,给人以基础坚实、端重稳实之感。塔底层周壁嵌石刻22块,内容为《重修文峰塔记》及募捐者姓名。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上刻“文峰禅寺”四大字。周围塔院散点玲珑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该塔扼古运河进出扬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为船舶进出扬州的标志,是扬州漕盐业和古城数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这里也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启航码头之一。塔前,古运河边有一石碑,刻隶书“古运河”三个大字,左侧刻小字“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登塔眺望,扬城景物尽收眼底。前不久,文峰寺和文峰塔已修葺一新。凤凰岛,它由五个翠螺青黛般的小岛构成,岛屿面积4700多亩,水域面积近万亩。其林业带南北长约5公里,少有人家,居民以捕鱼捉虾为生,舍宇四周果树繁多,池塘岸边鹅鸭成群,好一派农家园风光。凤凰岛也有着积度深厚的人文景观,秦汉有地藏,隋唐有遗存,宋元有史述,明清有故事,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和帝王将相在这里的行迹,更是充分展现出该岛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里“落花逐流水”,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这里“予唯一死,以报邦家”,康熙皇帝在这里查看水工,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墨迹。 邵伯镇最著名的庙宇为梵行寺,亦称梵行禅院,俗称西寺,遗址在今之邵伯船闸,系东晋宁康三年(375年)僧行密建,早于谢安筑埭;另有谢公祠,亦称甘棠庙,相传为谢安筑埭时所建(安于同年病逝),见之于古籍最早的为宋《元丰九域志》,镇北有甘棠义井,民间传说亦为谢安筑埭时所凿。古镇上有棵甘棠树,盘根错节,是为怀念谢安治水而植,为古镇象征,树有三奇,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镇中心有康熙年间铸造的镇水铁牛。邵伯古街巷景观也别有风味,南北长3里,均为条石路,尚存明代邵伯驿遗址、斗野亭、大码头、云川阁、大王庙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游。

邵伯镇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由于邵伯湖的风光而增添风彩。进入邵伯湖中,顿时就有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水天一色,豁然开朗,鸥鹭群群,不时掠过水面,清静的空气中弥漫着湖水的气息,沁人心肺,晴天碧波万倾,水平如镜;遇风白浪滔滔,茫茫一片;雨天烟雾蒙蒙,偶见渔船在浪里巅簸,别有一番境界。如遇夕阳西下,万片金鳞跳跃于湖中。前不久,邵伯镇在湖畔建起了度假村,有现代西欧风光的休闲接待大厅、竹楼、小木屋、沙滩浴场,还有远近闻名的邵伯小吃。如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一起列为“运河三宝”。邵伯菱属四角菱,菱呈水饺形,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下弯曲,腹部不对称,向一边突出,平均菱长55厘米,宽4厘米,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的特点。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煮熟后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菱米烧鸡,更是邵伯著名的时鲜佳肴。用生菱加工成菱粉,质地细,味道正,食之“补中延年”(《本草纲目》),堪称淀粉中的珍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有两个地名。

1,黄鹤楼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它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2,扬州,江苏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

扩展资料: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

—扬州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公元前319年, 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后改葬雷塘)。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公元616年,复称扬州,治所自此在今扬州。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扬州地为督帅之所,又处漕运要冲,此后盐渔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又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赵构在金人的追逼下,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宫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繁荣。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与扬州人民一起向元军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只剩数千人。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在文化上,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

  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来。明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扬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杂剧、小说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持了6年。明朝灭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 10日,死者数十万。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在文化上,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对扬州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这期间出现了以金农、李chan、高翔、郑燮、 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曲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为庆祝乾隆重皇帝80寿辰,以扬州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它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玉雕、漆器、扬州盆景、淮扬菜肴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今日扬州更加美丽富饶、生机勃勃,已经成为举世注目的人文荟萃的文化城,风光秀美的旅游城,五彩缤纷的博物城,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正以其2500年的历史魅力、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独特优美的生态环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日新 月异的城市面貌,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宾客。

  扬州是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城市。扬州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已形成汽车船舶、电子电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轻工食品、特色农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全市5个省级开发区和10多个特色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创业的重要载体,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客商落户扬州;随着沿江大开发、大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扬州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扬州港空前繁荣,宁扬、京沪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四通八达,从扬州乘汽车1个多小时可达南京,2个多小时可达上海,8个多小时可达北京。润扬长江大桥、宁启铁路扬州段业已开通,数字化城市建设已经启动,扬州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国际都市圈内投资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扬州地名由来

  扬州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又载:“禹贡九州,既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当时的扬州,位于淮海之间,东南临海,西北至淮,辖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广阔地区和广东的一部分。

  扬州的得名,由古及今有多种解释。

  一是沿用古洲名。《尚书·禹贡》记述扬州为古九州之一,“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尽管当时的扬州包括地域很广,但扬州这一地名为后世所用。

  一是出于风土人情。东汉李巡《尔雅注》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故曰杨。杨,扬也。”持同一说法的《隋书》:“江都人性躁动,风气果决,平陈之后,颇变淳质。俗弊稍愈于古。”

  一是因杨树而得名。唐人许嵩《建康实录》引《春秋元命苞》称:“地多赤杨,因取名焉。”据清代训诂学家高邮王念孙考证:“今书传中杨字皆改从手旁,唯汉魏碑从木。”(王念孙《读书杂志》)由此证明:古代的“扬州”原作“杨洲”。

  一是源于“地苞百越”的“扬、越声转”。“扬州当因扬越得名”(见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近代学者顾颉刚进一步论证:战国时期扬州属越,按“扬”与“越”为双声,两字可以通用,“扬州”实为“越州”(见《顾颉刚选集州与岳的演变》)。

  还有一个说法是:宋人刘昌诗在续撰志书时,引用《太康地记》所载“扬”字的释义:“扬州,东渐太阳之位,屡正含义,天气奋扬,故取名焉。”(见刘昌诗《芦浦笔记》)

  以上所引各家之说,除风土人情之说有牵强之感,均有一定依据,拟可共存。

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

古人写字常出现形近字相混的情况,尤其是在做偏旁的时候一些字形非常接近的字常常混用不相区别,比如土与士,字形上只有笔画长短的区别,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