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古人讲“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第1张

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大意是:饲养鸡别超过6年,豢养狗别超过8年。这是为什么呢?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流传于三国两晋之际的古籍《易妖》,是三国二晋时期记录一些“妖异”之事的书籍。书名中的“妖”不是妖怪的意思,是指一些匪夷所思的奇闻怪事。古人认为,只要出现了“妖异”,就表明天下会大乱,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就是源于《易妖》。    

鸡不过六

如果按照客观规律来讲,农民家中饲养的小鸡,正常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说的就是一只鸡的正常的寿命,不会超过6年。一旦超过这个限定的期限之后,就会被视为一种反常的现象,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天下都是不合常理的现象,那么距离天下大乱的时间就不远了。

或者说在古人的迷信思想中,如果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符合发展规律,那么就一定会有异象出现。而这种反常的现象也是大灾难的预兆。

犬不过八

“犬不过八”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因为养狗不仅可以看家护院,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也是好方法。

一般情况下狗的寿命都不会超过八年,因为民间有“人活一日,狗活七天”的说法。

年龄已达到八岁的小狗,相当于人类60-70岁左右。根据《易妖》中的理论推断,小狗一旦寿命超过八年就是异象,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

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狗老妖”,“事出反常必有妖”用在此处非常合理。

《易妖》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富裕的老翁,家里养了一只白犬。老翁十分的喜爱这只白犬,自己到哪里都要把这只白犬给带上。有一天老翁突然暴毙生亡,他的儿女于是就把老翁给厚葬了。

但葬下老翁后却发现老翁的那只白犬也不见了。当时人们只不过以为那只白犬与老翁的感情太好,看到老翁不见了于是它也离开了。一年之后,很怪异的是,老翁突然“复活”归来了。他的儿女很高兴但也很忐忑,他们问老翁怎么会突然活了?老翁告诉他们一位道士机缘巧合的路过了自己的坟墓边救了自己,之后自己就跟着他遍历河山直至今日才回。儿女们不疑有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解释。“复活”的老翁又过上了之前的生活,只是现在他的身边并没有那只白犬。

有一天,恰逢老翁的生日,大家都很高兴,所以喝的很醉。这个时候人们却发现本来喝的很醉躺在摇椅上的老翁变成了以前那只白犬。这下子很多人的醉酒都不被吓醒了,这还得了,狗成精了!于是他们趁着狗大醉把它给大卸八块,用火给烧毁了。

这说的还只是狗成怪,至于鸡成精的故事,小编了解得还真的不是很多。要说成精,相信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吗?看到里面那么多妖精,是不是会不习惯啊?那些妖精往往都是带着一些特殊的感觉的。不过,想来大家也在《西游记》中看到过那孙悟空也战不过的一个蝎子精,被孙悟空请来的鸡精搞定了的那一回吧!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大家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因此大家也认为一些家养的动物,不要喂养的年限太长了。因为它们与人类接触的年数太长了的话,难免会有一些“通人性”,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危害人类的事情。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由于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较少,再加上根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妖魔鬼怪类的想象力。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世间万物就像一台时刻运转的机器,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运作,也没有人可以猜到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按照道家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只有按照这个规律运作,才能达到所谓的阴阳调和。

这一点在民间俗语中也有所体现,虽然老百姓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却用最朴素的行为,去不断实践这个规律。

《道德经》中曾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从表面意义上来理解,天地只是将世间万物当做贡品。

但如果深挖其内涵可以发现,天地在看待万事万物的时候,本着一个公平的心态,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都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虽然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但是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之下,却用通俗易懂的俗语,将这个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就是其中比较经典的词语之一。

孔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虽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年龄大了,如果依然死性不改或者说没有德行,那么这个人就连一个贼都不如。

“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说的就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如果鸡和狗的生命超过限定,那么就是老祖宗所言“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一、鸡不过六

如果按照客观规律来讲,农民家中饲养的小鸡,正常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流传于三国两晋之际的古籍《易妖》,就介绍了很多世间的妖异之象。

俗语“鸡不过六”,说的就是一只鸡的正常的寿命,不会超过6年。一旦超过这个限定的期限之后,就会被视为一种反常的现象,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天下都是不合常理的现象,那么距离天下大乱的时间就不远了。

或者说在古人的迷信思想中,如果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符合发展规律,那么就一定会有异象出现。

而这种反常的现象也是大灾难的预兆,《易妖》中曾记载“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之语,所表达的内涵就是,天有异象必将大乱。

第二、犬不过八

“犬不过八”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因为养狗不仅可以看家护院,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也是好方法。

一般情况下狗的寿命都不会超过八年,因为民间有“人活一日,狗活七天”的说法。

年龄已达到八岁的小狗,相当于人类60-70岁左右。根据《易妖》中的理论推断,小狗一旦寿命超过八年就是异象,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

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狗老妖”,“事出反常必有妖”用在此处非常合理。

虽然“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只是古代人的一种迷信思想,或者说是《易妖》中的危言耸听,但是有关此类的俗语在民间比比皆是,而且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对这种俗语也都深信不疑。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了,但俗语却流传了下来。

第三、关于白犬的典故

其实,《易妖》中还记录了一个,关于“犬不过八”的故事。

在古代社会有一位财主,由于家产比较雄厚所以仆人众多。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这位富翁饲养了一条白犬。可以说富翁这条白犬每天都形影不离,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在家中,这条白犬都与主人形影不离。

后来由于富翁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医治无效的前提下死亡。家里人为了表达沉痛的哀悼,将富翁的葬礼操办的十分风光。葬礼结束之后,富翁家中的白犬突然消失,由于大家都处于沉痛的情绪之中,所以根本没有人关心白犬的下落。

但是在一年之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已经去世的富翁,突然回到自己的家中。家里人都认为是死者诈尸了,但是他的言行举止都与富翁相差无几。所以根本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直到在富翁做寿时多饮了几杯,这条白毛老狗才现原型。

富翁家人得知之后甚是害怕,但为了能够避免更大的危害,人们趁其不备将其乱刀砍死。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传说比比皆是,尤其是在秦汉至两晋时期更多。笔者认为通过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已经了解了,“鸡不过六,犬不过八”的真正含义。

结 语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由于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较少,再加上根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妖魔鬼怪类的想象力。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古人云:“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何意?老祖宗总结的有理吗?

在现在,很多农村的家庭还会养一些鸡、鸭、狗这类的家畜。而在古代时期,由于人们可以食用的食物有限,所以我们的古人们也大量的饲养着这些家畜。因为这些家畜也陪伴着人们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的古人们也总结了很多关于这些家畜的俗语。

比如说,笔者接下来要为各位介绍的这句:“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鸡不过六,犬不过八”说的就是,养鸡不能养过六年,养狗不能养过八年。为何我们的古人要这样说呢?

《易妖》是一本专讲世上妖异之象的古籍,从三国两晋的时候就开始流行。这里的“妖”所说的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妖怪,而是不合常理的皆为妖。古人们认为,只要出现了不合常理的事情,那便是世间即将大乱的征兆。而这句“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就是出自于这本《易妖》的理论。

《易妖》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富裕的老翁,家里养了一只白犬。老翁十分的喜爱这只白犬,自己到哪里都要把这只白犬给带上。有一天老翁突然暴毙生亡,他的儿女于是就把老翁给厚葬了。

但葬下老翁后却发现老翁的那只白犬也不见了。当时人们只不过以为那只白犬与老翁的感情太好,看到老翁不见了于是它也离开了。一年之后,很怪异的是,老翁突然“复活”归来了。他的儿女很高兴但也很忐忑,他们问老翁怎么会突然活了?老翁告诉他们一位道士机缘巧合的路过了自己的坟墓边救了自己,之后自己就跟着他遍历河山直至今日才回。儿女们不疑有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解释。“复活”的老翁又过上了之前的生活,只是现在他的身边并没有那只白犬。

有一天,恰逢老翁的生日,大家都很高兴,所以喝的很醉。这个时候人们却发现本来喝的很醉躺在摇椅上的老翁变成了以前那只白犬。这下子很多人的醉酒都不被吓醒了,这还得了,狗成精了!于是他们趁着狗大醉把它给大卸八块,用火给烧毁了。

在旧社会,对于这样的故事人们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家中饲养的鸡犬家畜,都不能把它们养活的太久了。因为一旦让它们与人类相处的时间太长,每天都和人们接触,人们说话它们听着,人们做事它们看着,久而久之它们就会通了人性,时间长了甚至还会成精做危害人类的事。

不过,这要是放在现在的时代背景的话就显得没什么道理了。我们要相信科学,要是动物养的时间长了就会成精那么现在谁还养家畜啊,难道等着把它们养成精之后代替自己生活吗?

不过,一般来说这鸡、狗的寿命也就十来年左右,它们也的确活不了太长的时间,我们在养这些动物的时候要用心去养它。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莫要想着背道而驰,这大概也是老祖宗们真正想从这句俗语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中国的历史悠久,很多的俗语会一直流传下来。作为农业大国,耕种劳作是基本,有些人会养狗作为看家护院的帮手。不过有一句老话“老狗成精”一直流传,除了这个还有一句话是“鸡不过五年,狗不过八年”,据说违背会招来邪祟?

一、《易妖》

在三国两晋时期,我国有一本古籍——《易妖》。这一本古籍记载的就是人世间所有的妖异之事,是一本专门将“妖”的古籍。“鸡不过五年,狗不过八年”就是出自这本古籍,原话是“犬不八年、鸡无六载”。

而“老狗成精”这句话的由来也是因为于此。在古代,人们的思想大都是封建守旧的,所以对于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他们就会将其视作不详。在古人的思想里。家里饲养的那些家犬禽畜要是活得太久,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他们会成精变成邪祟。

二、成精的老狗

百姓家中养着的动物,日日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已经完全了解了人类的生活习俗,要是有一天机缘造化之下成为了精怪,幻化成人形,完全可以将以假乱真。要是成为了妖怪,出来作恶的话,肉眼凡胎的人类就大祸临头了。

过去有一位富翁,家里面人丁兴旺,他养了一只白狗在身边。富翁非常喜欢自己的白狗,去到哪里都要带上它。不过有一天这位富翁突然间暴毙,不过当家人将富翁·厚葬之后,那天形影不离的白狗也消失了。平日里富翁与狗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大家都以为是狗舍不得主人,伤心出走了。

谁也不曾想到,一年之后,富翁却突然间出现在了众人眼前。他的家人都以为诈尸了,惊讶不已。但是富翁的言行举止与过去无异,他解释道自己当时只是昏迷了,下葬之后幸运得到了一位路过的倒是相救。后来他便于这位道人云游四方,近日才归。

见到富翁死而复生,他的家人自然是非常的欣喜。后来富翁的一切都像过去一样,无论是个人习惯还是处理家务事都是没有半点异样。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家族依然是人丁兴旺,没有半点衰落。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富翁的寿辰,寿辰时好事,富翁便多喝几杯,伏案醉酒睡去。

那时候一阵阴风刮过,所有的蜡烛突然间熄灭。仆人想将富翁扶到房间睡,可是掌灯一看,哪里有什么富翁,睡在那里的居然是一只白毛老狗!所有人大惊失色,知道富翁早就死了,现在是邪祟作祟,于是他们趁着老狗睡着,将它杀死了。

三、真的有邪祟吗

这个故事后来越传越邪乎,很多人都不敢将自家的禽畜养很多年,就是怕它成精害人。到了现代,买卖鸡禽的人才会一直养着鸡,一般都不会超过6年如此之久,不过很多人家都会养宠物,所以养狗超过6年的那是一大把。

那些养狗超过了6、7年的人家,一直都是与自己家的狗和睦相处,狗就像是家人一般,很多爱狗之人在心爱的狗去世之后,悲痛不已,此后甚至都不敢养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出现一些奇事倒也是正常。但是古人常会将无法理解的事情夸大脱离事实,导致不明真相的人有了错误的认知。

结语

故事永远都是故事,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性,现代人是没有办法下定论的,既然过去的一些传说无法下定论,那倒不如看一下现代相同情况下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谣言止于智者,那么大家家里面有养过很久的宠物吗?

此句出自《易妖》。

《易妖》是一本古籍,从三国两晋之际开始流传,专讲世上妖异之象,什么是妖之类的理论。《易妖》中认为,不合常理者皆为“妖”,世上山现不合常理的特殊现象,都是一种天下将乱,或有大灾难的预兆。“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之语的出处,就是《易妖》中的理论,在旧社会的封建迷信思想蛊惑下,民间对此深信不疑者比比皆是。

这种说法是指,居家中饲养的鸡犬禽畜,都不能养活得年头太多,因为一旦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得太久,每天和人类接触,人们说话,它就在旁边听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也都看在眼里,如此就逐渐通了人性,早晚必定成精成妖,做出些危及祸害人间的恶事来。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据说当年有一户富翁,家中孙男弟女奴仆成群,他在宅中养了头白犬,那善解人意,十分得人喜欢,常常不离那富翁半步,出门游玩也要带在身边。后来这富翁忽然暴病而亡,家人自是将其下殓厚葬,但富翁所养的老白犬却也随即失踪了,人们都认为这狗是眷恋主人,主人去世,它就伤心出走,或是死在什么地方了,也没把这事太过放在心上。

谁知在那富翁死后,过了整整一年,一天晚上,那富翁忽然回到了家中,家人以为死者诈尸,无不大惊,然而看他言谈行止,都和生前一般无二。他自己说是一年前由于气闷昏迷,故而被人当做暴病而死,被活着埋进了坟墓,幸好遇到一位道士经过坟地,机缘巧合,将他救了出来,他就随着那道人走访名山五岳,直到今日方回。

家人见富翁能得不死,无不欢喜,于是一切照旧,那富翁就和以前一样,包含茶饭的口味习惯也不曾有变,白天处理家中大小事物,赏罚分明,教人信服敬畏,到晚上则挨个睡他的三妻四妾,如此过了大半年,把个家族整治得好生兴旺。

可有一天,适逢他过生日做寿,晚上在席间开怀畅饮,多喝了几杯,酒意涌起来,就伏案睡去。忽然门外一阵阴风刮来,大厅里灯烛尽灭,有仆人赶紧重新掌灯,想把老爷扶入内堂歇息。不料一照之下,哪里有什么富翁,只有条白毛老狗,蜷在太师椅上睡得正酣,满嘴酒气冲天。众人大惊失色,才知道富翁早就死了,如今这个分明是妖物作祟,赶紧趁它熟睡之际,用乱刀剁死了大卸八块,架火焚烧毁去形骸。

类似这样的传说,在秦汉至两晋的这段时期,非常广泛,不仅普通百姓相信,就连士大夫也常常挂在嘴上谈沦。这些妖象都是特殊的征兆,或主刀兵水火,或主君王无道。

到了后世,那些征兆预象的理论,逐渐无人再提,不过民间还是有习惯,居家饲养猫狗鸡鸭的,都不肯把狗养过八年,也不肯把鸡禽养过六年。因为许多人相信,这些禽畜久居人间,目睹世人种种行状,期心必有所感,一过六年八载的年限,或许会做出些常人难信的邪祟之事,不可不防,孔老夫子都说“不可与禽兽为伍”。

此句出自《易妖》。

《易妖》是一本古籍,从三国两晋之际开始流传,专讲世上妖异之象,什么是妖之类的理论。《易妖》中认为,不合常理者皆为“妖”,世上山现不合常理的特殊现象,都是一种天下将乱,或有大灾难的预兆。“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之语的出处,就是《易妖》中的理论,在旧社会的封建迷信思想蛊惑下,民间对此深信不疑者比比皆是。

这种说法是指,居家中饲养的鸡犬禽畜,都不能养活得年头太多,因为一旦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得太久,每天和人类接触,人们说话,它就在旁边听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也都看在眼里,如此就逐渐通了人性,早晚必定成精成妖,做出些危及祸害人间的恶事来。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据说当年有一户富翁,家中孙男弟女奴仆成群,他在宅中养了头白犬,那善解人意,十分得人喜欢,常常不离那富翁半步,出门游玩也要带在身边。后来这富翁忽然暴病而亡,家人自是将其下殓厚葬,但富翁所养的老白犬却也随即失踪了,人们都认为这狗是眷恋主人,主人去世,它就伤心出走,或是死在什么地方了,也没把这事太过放在心上。

谁知在那富翁死后,过了整整一年,一天晚上,那富翁忽然回到了家中,家人以为死者诈尸,无不大惊,然而看他言谈行止,都和生前一般无二。他自己说是一年前由于气闷昏迷,故而被人当做暴病而死,被活着埋进了坟墓,幸好遇到一位道士经过坟地,机缘巧合,将他救了出来,他就随着那道人走访名山五岳,直到今日方回。

家人见富翁能得不死,无不欢喜,于是一切照旧,那富翁就和以前一样,包含茶饭的口味习惯也不曾有变,白天处理家中大小事物,赏罚分明,教人信服敬畏,到晚上则挨个睡他的三妻四妾,如此过了大半年,把个家族整治得好生兴旺。

可有一天,适逢他过生日做寿,晚上在席间开怀畅饮,多喝了几杯,酒意涌起来,就伏案睡去。忽然门外一阵阴风刮来,大厅里灯烛尽灭,有仆人赶紧重新掌灯,想把老爷扶入内堂歇息。不料一照之下,哪里有什么富翁,只有条白毛老狗,蜷在太师椅上睡得正酣,满嘴酒气冲天。众人大惊失色,才知道富翁早就死了,如今这个分明是妖物作祟,赶紧趁它熟睡之际,用乱刀剁死了大卸八块,架火焚烧毁去形骸。

类似这样的传说,在秦汉至两晋的这段时期,非常广泛,不仅普通百姓相信,就连士大夫也常常挂在嘴上谈沦。这些妖象都是特殊的征兆,或主刀兵水火,或主君王无道。

到了后世,那些征兆预象的理论,逐渐无人再提,不过民间还是有习惯,居家饲养猫狗鸡鸭的,都不肯把狗养过八年,也不肯把鸡禽养过六年。

因为许多人相信,这些禽畜久居人间,目睹世人种种行状,期心必有所感,一过六年八载的年限,或许会做出些常人难信的邪祟之事,不可不防,孔老夫子都说“不可与禽兽为伍”。

古人讲“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

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大意是:饲养鸡别超过6年,豢养狗别超过8年。这是为什么呢?先来听一个故事吧。流传于三国两晋之际的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