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竟藏着世界一流博物馆,里面到底有哪些珍贵文物?
里面的藏品大多数都是黄河白河流域所采集的动植物的标本,一共有二十多万的藏品,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古文献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天津的这座博物馆是由法国人创办的,到现在已经有上百余年了,里面珍藏着多件十分宝贵的藏品。
这座博物馆曾经在开放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当时更是有“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雅称,在海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名气。这座博物馆的名字叫做北疆博物院,虽然说它隐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里面,但是这座博物馆还是归属于天津的自然博物馆的。整座博物馆一共有三层楼,高约二十一米,所占的面积有差不多三百平方米。
据说这座博物馆的创始人其实是一位法国人。他的名字叫做桑志华,在早年期间来到了天津,并且在这里考察了有二十五年的时间,还创办了这座博物馆。之所以将这座博物馆命名为北疆博物馆的原因就是桑志华所考察的地方一直都是中国北方的疆土。
在这座博物馆里面比较多的藏品都是动植物的标本,来自黄河白河流域。除了各种标本以外,还有关于历史的、人文的、还有自然等等的古文献资料,这些东西都极具有价值。因为桑志华认为自己不能去掠夺从中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文物,这些东西都应该保留在发现的地方,所以他并没有将这些藏品带回法国,而是留在了博物馆里面。
首选要详细检查有没有生虫,在确保书没问题的情况下,用聚乙烯塑料包裹好,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通风环境中。一、二年移动一次,保存一百年不会有问题。一百年后,社会、环境、科技、人文都会有较大变化,到时让别的收藏者想办法吧。
通过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根据查询哔哩哔哩显示。
1、首先在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系统中设置文物保存环境的参数。
2、然后保存参数。
3、最后启动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即可模拟文物保存环境。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展柜有不同的开启方式:
1、独立高柜:90°侧开启,即从侧面以90°打开柜门;
2、独立矮柜:掀起式开启,即把玻璃罩向上掀起;
3、独立平柜:电动升降开启,即整个玻璃罩垂直方向电动升降,可用遥控控制;
4、坡面柜:液压掀起开启系统,同样是把玻璃罩向上掀起,但借助液压系统会更为方便;
5、入墙柜:按体积的大小可分为液压掀起开启和平移开启;
6、悬挂柜:通常也为液压掀起开启,操作便捷、安全;
7、沿墙通柜:电动轨道平移开启,可用遥控控制。
以上是一些博物馆展柜的开启方式,想了解更多可搜索“博信文博科技”。
参考资料
早就听说故宫在建国内最大的地下文物库,但其始终秘而不宣,世人都不知其真实情况。昨天,记者终于获准进入了这座地下宝库。
据了解,在此之前这里从未接待过任何记者。 地库上下三层 抗震也防战争 故宫地下文物库始建至今,已有15年历史。当初建设是为了使故宫内数十万件文物有一个安全、科学的保护环境。
这是中国第一座地下文物专用库,它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故宫工程处处长潘连生介绍,地下文物库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87年开工,到1990年竣工,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二期工程从1994年开始,到1997年完工,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两期合计面积达22000平方米。 地下文物库设计为地下三层全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和四周采取双层围护,确保地面水和潮气不侵入库内。地库主体按照三级人防标准设防,具有战争防护能力,具备抗震能力。 文物毫发不伤 30秒钟灭火 故宫地下宝库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其中包括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空调系统、文物运送系统和计算机自控系统。
其中,消防系统采用了火灾自动报警和气体灭火装置,按照防火区域配备了足够的灭火剂。一位安全人员形象地描述: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自动灭火喷洒,在不损伤文物的前提下,迅速准确地扑灭火灾。而防盗系统从地上到地下已完全达到了“立体化设防”的标准,可确保文物库房的绝对安全。 空调系统则采用恒温恒湿机组,由计算机实施全自动控制,保证宝库内温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间,湿度则依据文物不同设定在45%至55%之间。 24小时有人值守 入藏文物60万件 记者在地下文物库中发现,地库内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全部为金属制作。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说,他们依据文物种类的不同分别设计为密集柜、多层柜、抽屉柜和异型柜。对于书画、陶瓷类文物还专门衬铺了天然亚麻布,以防止文物与铁板直接接触。
此外,在文物库的入口处还备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机,可使每一件文物在入库前得到熏蒸消毒,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霉变和虫蛀。目前,宝库内已入藏文物60多万件,善本图书20万册,占故宫全部文物收藏的60%。 而在设备及文物安全方面,故宫制定有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度,各系统的负责人员及电脑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死死”守卫着地下文物库。 建设文物地库一波三折 人为干扰曾停工三个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故宫在建设地下文物库时曾遭遇“一波三折”,建设计划还差点中途夭折。 最早提出建设文物库是在1982年,当时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深感故宫地面库房条件太差,在冬春风沙、夏季高温酷暑的自然条件下,防火、防盗、防尘、防震等条件均达不到文物保管的要求。经过领导和专家论证,诸多的意见争论历时5年,直至1987年才统一认识:决定在某遗址处建设地下文物库。
为稳妥起见,决定先搞5000平方米作为试点(一期),成功后再按预定规划进行续建。 据故宫博物院裴副院长介绍,地库建成后能不能存放文物也曾产生争议,当时有人提出地下库房可以防水,但不能防潮,文物放在地下容易发生霉变。也有人认为,地下仓库只能存放青铜器和瓷器,无法存放书画、图书和丝织品。在建设过程中也曾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被迫停工近三个月,最后终于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了一、二期工程。 据介绍,故宫地下文物库房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优质勘测设计银质奖,1996年度“北京市优质工程”。
皇城地基并非是“一块整玉” “横七竖八”砖质地基是传说 据介绍,故宫地下文物仓库在建设过程中曾于1987年进行地质勘探,勘探结果和此后进行的土方开挖相对照证实:紫禁城内地基并非人们所形象比喻的“一块整玉”,而是根据每一座建筑物的不同,分片夯筑。高大建筑基础广而厚,低矮建筑基础窄而浅。如太和殿基础最深达8米,而原内务府地基仅有70厘米,与一般民房相差无几。 在景运门外安装热力管道开挖地面时,施工人员碰到过一层一层城砖码放的结构,在地库工程开挖过程中,在表土层中发现了唐代的墓碑。
另外,在附近进行热力管网工程时,发现地下有一排大木桩,这可能是河道围堤。此外,经过普查式的地质勘察,在故宫范围内普遍分布的人工填土,当年填土时也是根据每组建筑的不同分时分区填夯的。在地下文物库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某学者提出的“横七竖八”的砖质地基结构。
地库位置属“秘密” 参观“国宝”在地面 在采访中,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不透露地下文物库位置、不得拍照……因为地下文物库的准确位置和文物搬家工程都属于“秘密工程”。 据故宫有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地下保存的数十万件文物已经被科学地保管起来,它们集中“浮出地面”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不过在今后的一些大型展览中,游人还是能见到部分国宝的“芳容”。 另据透露,游客见到地下文物库中的国宝只能寄希望于故宫地下展厅的建设、开放。
但目前,有关地下展厅的计划只是在论证阶段,何时确定、何时施工、何时开放都是未知数 ——摘自《北京晨报》
希望能帮到你
天津外国语大学竟藏着世界一流博物馆,里面到底有哪些珍贵文物?
本文2023-10-03 12:16: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