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
一、中国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故事}
太多了 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 盘古开天地 黄帝大战蚩尤 尧舜让帝位 大禹治水 奴隶王朝,三代更迭??夏商西周 周武王讨伐商纣 周公辅政 国人暴动 千金一笑 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春秋战国 曹刿重创齐军 齐桓公的雄图霸业 管鲍之交 中原霸主晋文公 秦穆公任人惟贤 晏婴巧舌胜楚王 楚庄王一鸣惊人 伍子胥智过昭关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邹忌直言谏君 大诗人屈原投身泪罗 韩、赵、魏瓜分晋国 商鞅变法 苏秦合纵张仪拆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乐毅伐齐 田单大摆火牛阵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负荆请罪 秦国宰相范雎 信陵君救赵 秦始皇的身世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灭掉六国 物极必反,众望所归??秦汉 中国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 秦始皇巡游命丧沙丘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刘邦与项羽 巨鹿大战 刘邦灭秦进咸阳 鸿门宴 楚汉之争 背水一战 楚霸王自刎乌江 汉高祖杀马立誓 吕后临朝执政 萧规曹随 汉文帝从谏如流 晁错削藩七国之乱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能征惯战的卫青 大将军霍去病 霍光辅政重任在肩 司马迁与《史记》绿林赤眉起义 三足鼎立,群雄争霸??三国两晋南北朝 袁绍拥兵自立 一代枭雄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孙、刘联合战赤壁 陆逊纵火烧连营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客死五丈原 司马懿装病夺权 祖逖闻鸡起舞 物极必反,众望所归??秦汉 杨坚建立隋朝 隋炀帝荒*亡国 群雄逐鹿胜者李渊 玄武门之变 圣僧玄奘西天取经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明皇励精图治 大唐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暴逆必败 何谓“五代十国” 边境战乱,九州一统??宋元 赵匡胤陈桥兵变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南唐后主李煜 王安石变法 抗金英雄岳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忽必烈平定大理 明末混乱不堪,清朝取而代之??明和清前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 郑和下西洋 昏君明英宗复辟 戚继光奋力逐倭寇 张居正忠心辅政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宁远大战 皇太极巧设反问计 闯王李自成起兵 吴三桂勾结清兵 郑成功 康熙帝平定三藩 雅克萨之战 大思想家顾炎武 曹雪芹与《红楼梦》王朝腐败无能,名士奋起抗争??晚清和民国 民族英雄林则徐 鸦片战争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代枭雄曾国藩 同治帝后之死 戊戌变法 颐和园中的慈禧 戊戌政变 义和团运动 光绪与慈禧之死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末代皇帝登基 黄花岗起义 末代皇帝宣统退位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五四爱国运动。
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
中国历史中有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期的“仓颉发明文字”等等,但都无证可考。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
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
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
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
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和“丝绸之路”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
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
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
公元105年,官员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使人类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
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纺织、染色、陶瓷、冶炼、造船等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水陆交通纵横交错。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
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 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宋、元、明、清(960—1911年)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开发。
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 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
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统一了。
三、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个笼统性的说法,并非实际数字。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我们是自西周共和元年开始有确切的历史纪年,迄今差不多三千年的时间。然而,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肯定原不止三千年,史书书写的历史要长的多。
由于没有直接的史料和其他证据,西周之前的历史一直受到质疑,直到甲骨文被发现,商代的历史才不得不被承认,但对于商代之前的历史很多人仍然抱着不承认的顽固态度。这股歪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提出《史记》不是史书,而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因为其中很多内容都是虚构的。
其实这些观点恰恰是对历史的漠视和歪曲。首先,从甲骨文来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文字,而文字从诞生到成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此可以断定,在殷商之前,我们肯定还有一段悠久的文明历史,这段历史现在虽然没有发现,但并不能否认其存在。
第二,《史记》关于上古时期的很多记载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确实是不可信的,但古代的科学没有发展的今天这个程度,古人的认知水平与我们不同,比如《五帝本纪》中的很多内容在今天看来应当是神话传说,但当时的人却相信是真实的,所以记录在史书中,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史记》作为史书的地位。相反,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发现这些历史传说,拨开迷雾,从中找出历史真相。
这才是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那些随意否定我们的文明历史,歪曲我们我们历史的做法是错误而有害的。
四、为什么要说华夏有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文明史,其实也就是指黄帝至今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历史也是以龙为图腾文化进而将龙作为民族精神、至高美德、以至成为民族精神凝聚的历史。这段文明史,在尧时已成型,因此也可以推论说,龙文化始于山西,也就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发展史。
近数十年来大量的考古新发现说明中国南北
各地的一些文明起源都在五千年以上,浙江的河姆渡、湖南的
城头山遗址等距今都有六千年到八九千年历史。人类学和民俗
学的研究成果也使我们相信东南沿海的百越族群在六千年前已
经过台湾,移民海外,散布到东南亚一带和太平洋上诸岛屿。
五、为什么说华夏文明没有五千年说到中国古代史,我们常说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禁让国人感到骄傲自豪。但要纠正的是中华文明,并没有五千年,实际的测算中并没有达到五千年。为什么呢?虽然说中国的文已有7000年的历史,但是文字是一种文化,并不能当作文明。
世界公认的文明标准有三个:
第一、有成熟发达的文字体系,商代中期,我们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
第二、有定居的生活状况和一定规模的建筑群或者大型的村落,夏朝的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其宫殿并没有成规模。目前我们确认的是部分是商朝,商朝有都城,有成规模的宫殿群;
第三、金属的工具和器皿使用蔚然成风,商代中期,才有大量的青铜器开始使用。
所有说,华夏文明从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这个时期的中期,即公元前的14-13世纪到现在,约3500年,是华夏文明的历史。
五大文明区域,古尼罗河文明、古两河文明、古印度河恒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爱琴海文明。我们中华文明是最年轻的文明。
大家或许很失落,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3500年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且从未中断。
六、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原因: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5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而中华的文明肯定不止4500年,所以大概的说中华文明5000年。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甲骨文不是中华文明开始的标志,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中华第一批文明社会: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一线。五千年瓷砖在瓷砖行业中非常知名,是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五千年瓷砖这个品牌也是最具价格品牌500强,隶属于广东五千年陶瓷有限公司,品牌知名度非常高,很受市场欢迎,是中国一线品牌中的一线品牌。
好像没有听过宜兴三陶的说法,宜兴即中国的陶都,除了最富盛名的紫砂陶外,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陶、彩陶、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工业陶瓷、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
传统意义上中国的瓷都为江西景德镇,但2003年以来,根据各地不同的瓷器特产,又评出过六个瓷都,分别是:
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福建德化召开会议,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德化”、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
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览会上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
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醴陵釉下五彩
一:老瓷器站一米之外就能看出油油的光泽,光泽里含油,这就是所谓的宝光,新瓷器光泽直白,无油;老瓷器外面的釉释挂上去的,很厚,释透明釉。仅此一点可以避免买到新的瓷器。所谓民间的看宝光就是这个技巧。这点过去师傅也是传男不传女的。
其次:老瓷器的的断面通常的米粉状,有空隙。新瓷器很密实,现代机器做出来的。
二,根据青花的色泽判定判定明代或者清代,辅助判断:瓷器的底足造型,明代挖足过肩,清代泥鳅背。青花釉里红的纹饰具体断代用的。 三,世纪九十年代,造假者发明了“蜡僵土”粉碎后裹烧去新瓷火气的方法。新瓷器按古代样式画工做好烧成大多仿宋元古瓷 ,再用含有蜡僵石的杂土,粉碎成细面后裹瓷重烧。烧出来后新瓷火气全无。河北省邯郸一带用此方法烧制出的白釉剔黑花梅瓶,让不少收藏家上了当。鉴定这一类瓷器,看线条内是否存有“蜡僵”残土。这种器物虽无火气,却暗淡无光。注意造假人常用胶粘墓土涂瓷器底部和内里。若遇小口梅瓶,观察瓶内有无手拉坯的流畅连贯的旋纹,是否同外部光色不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建筑业兴盛,盖房修路,不断有古代窑址面世。特别是金元钧窑,沿太行山东侧发现很多。窑址里没有完整器,残瓷碎片不少。造假人信息灵通,80元买一个碗底,回去后重烧。河南安阳有几个人,专门干这个活。他们把碗底买回后,从禹县请来烧钧瓷师傅,按照钧窑的样式立坯,按照钧窑的釉料上釉,有的还加了铜元素做红斑。用这个方法造出来的假钧瓷,多运往北京古玩市场,把京城里的“玩家”耍的不轻。辨认这些假钧瓷,先要看造型,是哪个年代的。真的金元钧窑瓷器,大多坚硬压手不厚重,假器为了掩饰接胎痕迹,多上厚釉掩盖。另外看釉光和棕眼,新器釉光扎眼,棕眼少。有的用腐氢酸去光,釉表失光显暗,失去了钧窑的硬闪光度。有的用硫酸腐蚀,遍体小眼密集,嗅起来隐显酸味。仿钧瓷上假红斑同真红斑也不一样,真红斑从里到外紫、红、蓝三色,色与色分界明显,假红斑颜色单调。老玩家看瓷先看底,遇到这一类真底假坯的,可一定要看仔细。 还是用那句老话来说,只要第一眼不对,就值得怀疑。造型、窑口、胎骨、釉色、绘画手法、装烧方法,逐一对证看,看钧窑必须综合都对,有一项对不上号,就不能当真的买。 要想收藏真品,必须学会辨假。除上述介绍的几种造假手段外,近几年青铜器造假还有用电镀仿黑创光的,书画方面利用现代制版技术照相透影再加手描,书画做旧用冷冻和紫外线照射的等等。新文物法允许民间收藏的条款激活了中国的古玩市场,许多懂行和不懂行的竞相下海,许多人刚下海便让浪呛了。古玩市场上有假所以必须辨假才感到有意思,但是,那些呛水的退回岸上也很可惜。 时代在前进,造假的技术也会不断更新,每一个立志古玩收藏、爱好古玩鉴定的朋友,都应当从收藏室里走出去,到窑址学鉴瓷,到玉雕厂学鉴玉。公安局里有警察做“卧底”,搞文物鉴定的如果能有机会探知造假秘诀,肯定能提高鉴定水平。千万不能照本宣科,以为多读了几本介绍文物的书籍就成了专家。那些书籍是前人的经验,只能参考不能照搬。时代前进,文物鉴定也要与时俱进。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
一种思想——儒家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历来被奉为官学。甚至在西方也以不同的形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至今还在人类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儒家思想讲求"和"。不管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思想等都在探讨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有益的借鉴。儒家文化“和”的思想值得全世界学习。
一种精神——茶道精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一两好茶、一壶沸水、一套古韵犹存又契合茶叶特性的茶具,一个洒落阳光的午后,煮一壶好茶,看茶叶在沸水间上下翻腾,最后静静沉落,凝练成最适宜的颜色,清香溢满心间。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华过后见真淳。掬一杯好茶,满足味蕾,更体会中国人的智慧。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一种理念——中医理念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种戏曲——昆曲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昆曲音乐属于曲牌体,运用曲牌多达两千多种,行腔优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和谐,载歌载舞。
昆曲的兴衰和士大夫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明末清初的昆曲鼎盛时期,文人把它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亲自表演、演唱、写剧本、设计舞蹈。文人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都融入到昆曲当中。因此,今天当我们听到和看到昆曲的时候,一方面是欣赏昆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则可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种音乐——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岁月积淀和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特色。从西周开始民间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流水》等。秦汉时流行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嵇康临刑前弹奏绝唱广陵散,白居易诗歌"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国古代的音乐总是与文学联系在一起,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诗意的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向世界推荐的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中国许多古曲,不仅旋律优美,曲子背后还有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一种精致——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艺的高超,也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瓷"作为展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当之无愧。
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
本文2023-10-03 12:22: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