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第1张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尉缭子》: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本仅5篇。

1《战国策》:

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东周列国志》:

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3《春秋左氏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4《国语》: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5《吕氏春秋》:

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全书贯彻了吕不韦的思想文化观念及政治主张。战国末期政治上统一的趋势加强,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

史官制度远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战国时各国诸侯沿用过去的史官制度,都没有史官记载史事。晋代在汲县战国魏墓中发现的《竹书纪年》,便是当时魏国史官的著述。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曾利用秦国史官著作的《秦记》编《六国年表》,他说:“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史记·六国年表序》)《竹书纪年》和《秦记》都是编年体史书,其他各国也应有这类史书出现。除了编年体大事记,各国还有一些专门记录贵族言论的史书,叫做《语》,《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论述教导太子应“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此外,又有一种记录贵族宗谱的史书,叫做《世》,《国语·鲁语上》说:“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史记·赵世家》集解引《世本》有“今王迁”一句,赵王迁是赵国末代国君,这说明《世本》中有战国时赵王的《世》。《世本》是当时各国《世》的汇编,西汉刘向曾作校定,后来散佚,流传至今的辑佚本《世本》,其中有的内容已不真实。

战国时编写的史书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三书最具代表性。《左传》本称《左氏春秋》,后称《春秋左氏传》,这是汉代人将它和《春秋经》结合起来的结果。其实《左传》的本来面目是《左氏春秋》,它是与《春秋经》有联系、又独立的史书,并不是专对《春秋经》的解释,只是在汉代尊经的条件下,才被改定为《春秋经》的传。以前传说《左传》为春秋末期的左丘明所作,唐代以后,不断有学者考证反对这种说法,当代学者童书业、杨伯峻、刘大年皆认为《左传》的作者不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其成书年代应在战国前期。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一书,从《左传》表现的社会生产、政治制度、文化形态、作者的学识观点及书中对史事的预言,对《左传》的成书年代作了研究和推断,认为《左传》多预言,“最晚一事为僖三十一年‘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僖三十一年(前629)下数三百年为魏惠王后元六年(前329),此时正有子南劲取卫之事,余所为预言亦多应验于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然则本书当即在战国前期大体写定。”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因为生活在战国前的人不可能预言战国之事而屡屡应验。《左传》在战国时已流行,《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都曾引用《左传》的史实和文字。《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述了春秋时期前后二百五十余年间周王室和各国诸侯的历史,是一部重要的史书。

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体例

  今本共33卷:

  战国策卷一 东周

  战国策卷二 西周

  战国策卷三 秦一

  战国策卷四 秦二

  战国策卷五 秦三

  战国策卷六 秦四

  战国策卷七 秦五

  战国策卷八 齐一

  战国策卷九 齐二

  战国策卷十 齐三

  战国策卷十一 齐四

  战国策卷十二 齐五

  战国策卷十三 齐六

  战国策卷十四 楚一

  战国策卷十五 楚二

  战国策卷十六 楚三

  战国策卷十七 楚四

  战国策卷十八 赵一

  战国策卷十九 赵二

  战国策卷二十 赵三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四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一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二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三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四

  战国策卷二十六 韩一

  战国策卷二十七 韩二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三

  战国策卷二十九 燕一

  战国策卷三十 燕二

  战国策卷三十一 燕三

  战国策卷三十二 宋卫

  战国策卷三十三 中山

  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战国时期的好书太多了《国语》——作者不详,但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

《战国策》——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因为此书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只是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校订和编订,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左传》——左丘明

《孙膑兵法》——孙膑

《离骚》——屈原

《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韩非

《道德经》——老子

《庄子》——庄子

《公孙龙子》——惠施和公孙龙

  《史记》最真实详细记载了春秋战国各国历史。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尉缭子》: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