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祖的来源—从仪狄到杜康
据古籍《世本》记载,有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醪。酒醪就是未经过滤酒滓的浊酒。《世本》是战国时史官所撰,原书在宋代时散佚,只有清代的辑本,所以对这本书的记载,许多人不完全相信。《战国策》中也谈到仪狄。夏禹的夫人让仪狄酿酒,酒味甘美,献给禹品尝。禹饮酒时觉得它的味道甘甜,于是就疏远了仪狄,并且不再饮酒。《孟子》一书中也有“禹恶旨酒”的记载。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仪狄是夏禹时候的人,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是一位酿酒高手,酿出的酒味道甜美,令人念念不忘,后代人们把他奉为酒祖,以为纪念。
但是,在许多地方,人们又尊奉杜康为酿酒祖师。这一观念在民间广为流传,杜康甚至成为酒的代名词,有一种说法是,杜康确有其人,生活在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一位著名的酿酒师。杜康酿造的美酒名扬四海,他还曾经为周天子酿过酒。至今,在陕西白水县还有叫康家卫的村庄,传说就是杜康的出生地,在村子的东边,还留存着有杜康墓,村边有一眼甘泉,四季长流不息,传说杜康曾经用这泉水酿酒。此外还有杜康沟、杜康河等传说。
从史籍和传说可知,仪狄生活在谷物酿酒发明数千年以后的时代,他并不是酿酒的发明者,但他善酿美酒,发展了酿造技术。杜康比仪狄晚一千多年,此时的酿酒技术更加进步,积累了经验更加丰富,杜康继承前人的成就,而且有新的创造,酿造出别具一格的美酒。相传他是用高粱酿酒的创始人。在粮食作物中高粱地广泛栽培,比稻、粟、黍稍晚一些,因此,最初的酿酒原料都是稻、粟、黍。但与这些谷物相比高梁更适合酿酒。因为高粱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少,却含有少量的单宁,这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酿酒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会影响酒的质量。所以高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酿酒原料。当然,生活在周代的杜康是不可能掌握这些科学道理的,但是,他完全有可能在长期的造酒实践中发现高粱作为酿酒原料的优点,运用卓越的酿酒技术,把高粱作为原料酿酒,成为高粱酿酒的发明者。
其实谷物酿酒技术的发展需要世世代代酿酒劳动者的经验积累和创造性实践,酿酒是一个需要人为控制的自然过程。从仪狄到杜康,不知道有多少酿酒者世代相传,推动了酿酒事业的发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酒糟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酒糟的别名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酒糟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酒糟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酒糟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酒糟 1 拼音
jiǔ zāo
2 《辞典》:酒糟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Jiǔ Zāo
23 酒糟的别名甜糟(《本草拾遗》),糟(《日华子本草》),红糟(《养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纲目》)。
24 来源
为米、麦、高梁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
25 化学成份酒糟因制酒原料及方法之不同,所含成分亦异,其仅分离酒液的酒糟中尚含相当量的乙醇,若经蒸吊烧酒后,则乙醇的含量极少。
26 性味甘辛,温。
①《纲目》:"甘辛,无毒。"
②《本草求原》:"辛,热。"
27 功能主治温中,消食,散瘀,止痛。治伤折瘀滞疼痛,冻疮,风寒湿痹。
①《本草拾遗》:"主温中冷气,消食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
②《日华子本草》:"罯扑瘀血,浸洗冻疮,敷蛇、蜂叮毒。"
③《纲目》:"能活血行经止痛,故治伤折有功。"
28 酒糟的用法用量内服:炖温。外用:罨敷。
29 附方①治伤折,恶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温涂患处,外封裹之,日再易。(《圣济总录》糟米涂方)
②治鹤膝风:酒醅糟四两,肥皂一个(去子),芒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瓯。研匀,日日涂之。加入烧酒尤妙。(《纲目》)
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红糟、白盐、猪膏(腊月者佳)。上研烂炒热,擦入皴内,一时虽痛,少顷便皮软皴合,再用即安。(《养生必用方》)
210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酒糟的方剂 皂倍丹
虫)1两,皮消1两。主治:鹤膝风。用法用量:用头酒糟4两,砂糖1两,姜汁半茶钟,和捣蒸热,敷膝上,如
鸡肝饼。用法用量:每用2分,将陈酒糟1撮,雄鸡肝1具,共捣成饼。放饭上蒸熟,以酒食之。轻者56服,重者1
金花散此散掺满患口,猪油膏药盖之,1日两换。注意:忌食酒糟、猪、羊、冬笋、香菇、油煠、面食、发气各物。摘录
甚应膏寒湿脚气。用法用量:布摊贴之。制备方法:另将好陈酒糟,取糟油2盏,或用米醋1碗,和陈糟,装细绢,滤取
太平丸酒píngwánjiǔ《寒温条辨》卷五:组成:糯米酒糟(晒干,炒**,为末)2两4钱,红曲(陈久者佳,
更多用到中药酒糟的方剂用到中药酒糟的中成药 大枫子油
湿,润肤止痒。用于血躁风湿,红肿疙瘩,雀斑粉刺,酒糟鼻子,风湿疥癣,鹅掌风。用法与用量:调匀,涂患
羊羔补酒匀,置缸中发酵2~3天,再加入白酒适量,封缸,待酒糟下,压榨滤过;红花用60度白酒浸渍一周,滤过,得
当归苦参丸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规格:每丸重9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
左金胶囊程。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
千金散。用药禁忌:忌生冷、牛、羊、猪、鹅、油腻、煎炒、糟、面、盐、醋等物两个月,终身忌团鱼、河豚、骡马、
更多用到中药酒糟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酒糟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糟
、黍、麦,皆可蒸酿酒、醋,熬煎饧、饴,化成糟粕。酒糟须用腊月及清明、重阳造者,沥干,入少盐收之。藏物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跌打损伤门主方核肥皂没药(去油)锅煤(各等分)共碾细。用无盐陈酒糟和炼成泥,敷上裹紧;隔日药干,以热酒润药,复上前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秘传要旨芍郁金宅南面粉共为末,姜一块,葱五根,或韭菜根,酒糟和前药同锅内炒热敷,热天二支香久,寒天三支香久。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外伤诸疮苗(煮汁。)茄根、茎、叶(煮汁。)马屎(煮汁。)酒糟(浸水。)米醋热汤(并浸洗。)姜汁(熬膏。)桐油
《医心方》:[卷第八(手足)]香港脚肿痛方第六论述酿酒起源的学说如下:
NO1:杜康造酒说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被称为“酒圣”、中国酿酒始祖。主要成就——造酒。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
据说,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意思是,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无意之中,造就了酒。
其实,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的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NO2:上天造酒说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中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鬼才“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在宋代《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旗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酒旗三星属狮子座,由于距离远,肉眼难以辨观。
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理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仅供鉴赏。
NO3: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仪狄和杜康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
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秫“,高粱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
《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美酒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不过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还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
NO4:猿猴造酒说
猿猴嗜酒,而且还会“造酒“。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看来人们在广东和广西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
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至于这种类似“酒“的东西,是纯属偶然,还是猿猴有意识的生产活动,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更容易繁衍滋长。而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将“酒“的液体析出,猿猴尝得美味,在不自觉中“造“出酒,这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以上四种说法各执一词。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自于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中间或许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并终将通过今天的我们去传承与创新,再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v
大麦Barley(学名Hordeum vulgare),属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古老粮种之一,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
大麦可分为秋大麦和春大麦两种。两种杂交后产生一种四棱大麦(bigg)可以提供相同的营养,但质量要差些。春大麦的耕种与燕麦相似,秋大麦则与小麦相似。最佳的春大麦播种季节为三月或四月。
大麦还可分为双棱(orow,Hordeum distichum)、四棱(fourrow,Hordeum tetrastichum L)、六棱(sixrow,Hordeum vulgare var hexastichum Körn)大麦。双棱含有较少的蛋白质和较多的酶。高蛋白质的大麦适合作为食品或饲料,含较多酶的大麦麦芽可用来酿酒。双棱大麦是最老的品种,野生大麦都是双棱的。还分为无壳和有壳大麦,有壳大麦是老品种。
大麦是人和动物的主食之一。由于它对盐堿化土壤的适应性比小麦强,可以解释公元前2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麦种植的增长。大麦芽是酿造啤酒和威士忌的关键原料。
大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世界上第五大耕作谷物(种植面积为 530,000 平方千米 或 132,000,000 英亩)。
世界谷类作物中,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而居第四位。我国的大麦现多产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大麦子粒扁平,中间宽、两端较尖,呈纺锤形,成熟时皮大麦的子粒与内、外稃紧密粘合,而裸大麦则易分离。
我国栽培的大麦主要有多棱大麦和二棱大麦两个亚种。根据带稃或稞粒的特征,再分为多棱皮大麦、多棱裸大麦、二棱皮大麦、二棱裸大麦四个变种,粮食生产上所称的大麦一般系指皮大麦,裸大麦在不同地区有元麦、青稞、米大麦等俗称。
详见百科词条:大麦 [ 最后修订于2010/12/7 21:07:24 共20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而说起啤酒的来历还颇有些传奇色彩。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健忘的面包师,一天无意中把作面包用的生面团长时间的放在太阳下晒,生面团逐渐变成液体状态并开始发酵,由此发现了最早的啤酒酿制方法。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尼罗河畔发掘到一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蜒。
所有这些都说明啤酒及其技术的传播是很快的。但啤酒的原型到现代啤酒,也并非——蹴而就。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将发芽的大麦,加水贮于敞口容器中天然发酵而成:有的是先将大麦、小米等物制成面包,粉碎后至于水中发酵而成;还有的人将发酵后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热后再饮用。公元786年,德国的一个
修道士尝试把啤酒花用于啤酒生产,使啤酒的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直到15世纪,才正式将酒花确定为啤酒的香料。1850-1880年间,法国的巴斯德确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并创造了著名的巴氏灭菌法:1878年,罗伦茨·恩茨格尔研制出一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浊物质;1881年,丹麦人艾米尔.克
里斯蒂安·汉森发现了大量的发酵菌种,不久后他又成功地培养了这些菌种:随后,冷冻机也开始应用于啤酒工业。这些新的技术使啤酒酿造转入了工业化规模的新阶段,现代啤酒基本定型。
纵观上述史话,不难理解,酒,这种神奇的饮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研究酒的历史,了解酒的现状,探索酒的未来,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至于酒的起源,还有待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去研究和论证。而对于现代消费者来说,享受美酒带来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酒的起源--狄仪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0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葡萄酒的起源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切地说,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美酒了。至少在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AsiaMinon),即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今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不久前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新华社1996年6月6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两千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麦戈文在给英国《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说,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还有残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
此外,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浮雕和壁画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该国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Men)的王子的坟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当时挤取葡萄汁的方法——将葡萄装于一个袋子中,由人用两根棍子夹袋中的葡萄使汁流出。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希腊的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先传至该国克里特岛,而后逐渐遍及希腊及诸海岛。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后,迅速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德国、西班牙和北非的利比亚,并由欧洲的多瑙河谷进入中欧诸国,现在,这些地区均是十分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直到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才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等地。
美洲的葡萄则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由西班牙移民引入的。现今,南北美洲均生产葡萄酒。阿根廷、墨西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葡萄酒都闻名于世界。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国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古人称之为“蒲陶”、“蒲桃”、“葡桃”等。关于葡萄两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酣”意为聚会饮酒,而“酮”则作大醉的样子讲。因此,人们借“酣”与“酮”两字代表这种能酿酒并使人饮后胸然而醉的水果——葡萄。
我国现在栽培的欧亚种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38~119年)著名的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在今中亚的费尔干那盆地)引入,并招来酿酒艺人,由此开始厂葡萄酒的生产。栽培葡萄由大宛国引入后,先至新疆,经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但直到盛唐时期,我国葡萄酒
的生产司·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是此时,如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层出不穷,酒文化渐现成熟之美。
我国葡萄酒虽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直发展较慢,也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后,近代新型葡萄酒厂才陆续在中国出现。
黄酒的起源
晋朝人江统著的《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最初的黄酒是将吃不完的饭放在桑树的空洞里,剩饭在空洞里自然发酵成酒,散发出芳香的气味。魏武帝曹操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但从黄酒的记载看,仪狄或杜康以前早已有原始的黄酒了,杜康只是后来最出名的酿酒者而已,但并不等于他就是黄酒的发明者。
另外,古籍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酿酒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该县因拥有创造文字的仓颉,善制瓷器的雷祥,造纸发明者蔡伦,酿酒“鼻祖”杜康此四大贤人的遗址而蜚声中外。《酒话》中记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的附近有“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水清洌干爽,县志上说“俗传杜康驭此水造酒”。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汝州全志》也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且此两县境内均有诸如“杜水河”、“杜康泉”、“杜康仙庄”等遗址。这里距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较近,于是人们如此想象:杜康这位酿酒大师,生于白水县,为在京师献艺,途径洛阳。要酿得好酒,他跋山涉水寻觅优质水源,便来到了伊川和汝阳一带。
那麽黄酒究竟是如何源起的呢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谷物和剩饭在桑树洞里自然发酵的经验,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大师杜康总结完善,后人相袭相传,又流传至今。
酒量与饭量一样不能定义,它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专指喝酒时不省人事前,微酣之后所喝下的酒精数。酒量大小据说与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有关,男的较多,女的较少。它们是攻破酒中醉人的成分。但当酒比它们数量占优势时,乙醇、乙醛(也叫醉)就留在体内,先往上串,后往下走,令人身体呈现“熊市”,不能自己。当“醉”在血中达005%,人最舒适,再往后,便呈现为以下步骤:
1、微酣:01%进入胡话期,科长会初步觉得自己是处长
2、亢奋:02%适宜取钱,所见都为双份。已经是处长。要求犯罪、打人或被人打
3、失控:03%自我操作能力消失,进入“超现实主义”阶段,随意发布命令,以为自己是说一不二的***
4、弗洛伊德期,也叫不省人事,不知痛痒,不知死活,全凭下意识04~05%
5、沉醉,也叫立地成佛,生就是死,死即生06~07%
以上第2之后统称“酗酒”,可换算为60公斤/人/天/2两白酒/一斤黄酒/一斤葡萄酒/2瓶啤酒/1瓶香槟。长期徘徊在2、3、4阶段的人,脑积缩小、记忆下降、智力减退,特别习惯于生活在3、4阶段的人,阳痿、弱智,甚至连痴呆程度都达不到。
第5期只能享受一次。
酒的趣闻
有道是,“水,为酒之血。”凡天下名酒,无不占有名泉妙水之地利。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江苏“洋河”、安徽“古井贡”等均可为证。正所谓“山奇生仙,水妙出酒。”
与黄河、长江这些华夏文明的大动脉相比,静卧在豫东与皖西北交界处的古宋河只能算是一根微血管。然而,河不在大,出酒则名。在这一脉细水上,诞生了安徽的“古井贡酒”和被誉为“中州茅台”的“宋河粮液”,因享用同一水系之利,河南的“林河特曲”也是名传遐迩。
古宋河畔,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古宋河流经的河南省鹿邑县,是我国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故乡。据传,当年老子曾来到鹿邑县内如今枣集镇的地方,以许多的鹿茸兽皮换酒喝。可他只拿了一个奶小的葫芦作容器,酒作坊老板很奇怪,无可奈何地将小葫芦放进酒缸,可没想到,顷刻之间,一缸酒全装进了葫芦里。老子自己痛饮一顿之后,便将葫芦里剩下的酒一滴滴地倒入宋河之中。顿时,宋河汹涌澎湃,绿波翻滚,老子却骑着青牛飘然而去。自此,用宋河水造出的酒被称为“枣子集酒”,其醇香甜透,甘美无比。后人以“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的诗句,描述这一生动的故事。如今,当外地人来到鹿邑县停留片日,便会发现这里的井水明显地带几丝甘甜,过口后似乎还留下了点什么,显得醇厚、有感。
《调燮类编》: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
《本草纲目》:大麦芽消化一切米面果食积;
《本草经疏》:大麦,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岁全食之,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
《滇南本草》 :大麦芽,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食性本草》:大麦芽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本草正》:麦芽,女子有胎妊者不宜多服。亦善催生落胎;
《本草经疏》 :麦芽,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 切不可用麦芽。
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叭","在城北五十里"处的地方。今天,这里倒是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叭。"叭",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隙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着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远较他处的颜色深。此地村民由于饮用这段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连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达一万多吨,这恐怕是杜康当年所无法想象的。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酒祖的来源—从仪狄到杜康
本文2023-10-03 12:28: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