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有什么作用?是什么样子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7收藏

沙参有什么作用?是什么样子的?,第1张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南沙参 Nanshashen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 Stricta Miq 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趁鲜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别名知母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亦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其润肺清肺之力均略逊于北沙参。但对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进排痰;对气阴两伤者,还略能补脾肺之气,可气阴两补。常与北沙参、麦冬、杏仁等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 2.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芦。 鉴别用药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萝卜苷、饱和脂肪酸、沙参酸甲酯和沙参醇。沙参中含呋喃香豆精类。 2.药理作用:杏叶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轮叶沙参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较紫菀差;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体外试验,沙参水浸剂(1:2)有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本品配伍麦冬、金银花等药,制成蜜丸,空腹时含化、缓咽,1日3~5次,治疗食管炎12例,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福建中医药,1982,4:28)。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肺气。” 2.《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配伍效用: 南沙参配伍北沙参 二者均有养阴清热之功, 但南沙参体轻质松, 味苦性寒, 长於清热祛痰止咳;北沙参体重质坚, 味甘性凉, 功擅润肺益胃生津.二者合用, 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热阴伤之燥咳、少痰、咯血;或热病伤津、胃阴不足之咽干、舌燥、口渴等症. 沙参配伍党参 沙参甘凉以补肺胃之阴;党参甘温, 以补肺胃之气.二者合用, 有补气养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胃气阴两虚所致诸症. 沙参配伍麦冬 二者皆味甘性寒, 均有滋阴清热之功.但沙参体轻质松, 多入上焦, 清肺热、养肺阴;麦冬甘寒柔润, 善入中焦, 清胃热、益胃阴.相须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疗肺胃燥热之干咳少痰、口渴咽干等症. 沙参配伍石斛 二者均有滋阴养胃生津之功效.相伍为用, 其效更著, 用於治疗热病之后、胃津不足之口干舌燥、食少干呕等症. 沙参配伍浙贝母 沙参润燥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二者合用, 有清热、润燥、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咳嗽、痰稠咳吐不爽、舌红而干证属肺燥者. 注意事项 宜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医家论药 `肺主气, 故肺家之药, 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於燥, 而能滋肺者, 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 色白体轻, 疏通而不燥, 润泽而不滞, 血阻於肺者, 非此不能清也.'(《本草经百种录》) `人参甘苦温, 其体重实, 专补脾胃元气, 因而益肺与肾, 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 其体轻虚, 专补肺气, 因而益脾与肾, 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 一补阴而制阳, 不可不辨之也.'(《本草纲目》) `沙参清肺, 肺气肃则下行自顺, 气化咸借以承宣, 故清肺药皆通小水.喻氏谓有肺者有溺, 无肺者无溺, 可以勘破机关.'(《重庆堂随笔》) `沙参有南、北两种, 北沙参质坚性寒, 南沙参体虚力微.'(《本草求真》) 附注:根据文献记载, 古代沙参并无南、北之分, 据对其形态的描述及功用推测可知, 古代文献中之沙参应为今之南沙参.因此, 古代文献资料处方中所用沙参一名, 多系指南沙参.至清代张石顽《本经逢原》始言沙参`有南、北两种'.《本草纲目拾遗》论述南沙参时提到`南沙参功同於北沙参而力稍逊'.嗣后沙参方有南、北之分.现今之处方名`沙参', 则大多指北沙参. 北沙参在我国北方地区均有出产, 其中产於山东即墨县丁字港海南的半岛上的栽培品, 加工细致, 品质较优, 称海南参;产於辽宁者, 称辽沙参.北沙参药材呈条状、细长、色白如银而质坚, 亦称北条参、条沙参、细条参、银条参.有医家习用真北沙参一名, 只为强调正品入药而已.北沙参体重质坚, 性味甘凉而腻, 偏擅於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宜用於阴虚火旺、咳嗽少痰、骨蒸劳热、口苦烦渴或病后阴耗津亏之口燥咽干者, 常配伍麦冬、玉竹等养阴之品同用.此外, 临床应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时, 可用本品代西洋参入药.因本品性质柔腻, 有外证者一般不宜用. 南沙参形较粗大, 体轻质松, 根心空似丝瓜络, 故亦有大沙参、空沙参之名, 少数地区(如四川)又称其为泡参.南沙参微苦, 性凉, 入肺经, 功专清肺祛痰、养阴润肺, 可用於肺虚有热之咳喘, 常与川贝、麦冬等清肺止咳药同用.对肺阴不足而兼有外感者也可应用, 如桑杏汤中每多选用南沙参配伍, 以治疗外感温燥、肺阴受灼所致的头痛身热、口渴咽燥、干咳无痰之证. 北沙参功效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字体[大中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主治: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偏于苦寒,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常与相似的养阴、润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麦冬、南沙参、杏仁、桑叶、玄参等药同用。 2.胃阴虚证。本品能补胃阴,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干呕等证。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胃阴脾气俱虚者,宜与山药、太子参、黄精等养阴、益气健脾之品同用。 性味:苦、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胃经。 别名:南沙参,北沙参(功效比南沙参好)。 用量:9~30克 慎忌:反藜芦(会增强藜芦的毒效)。虚寒证忌用。 名称考证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真北沙参,莱阳沙参,莱阳参,银条参,辽条参,北条参,野香菜根,细条参,珊瑚菜根,滨防风,轮叶沙参,杏叶沙参,阔叶沙参,铃儿草,四叶沙参,挺杖沙参,长白沙参 释名 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根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结热邪气头疼,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去皮肤浮风,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排脓,消肿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发明:时珍说:人参甘、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肾,适宜内伤元气者。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肾,故适宜金能受火克者。一个补阳而生阴,一个补阳而制阳,不可不区分。 主治 1、肺热咳嗽。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沙参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 一、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应用: 1、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可单用。复方中常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 2、用于热伤胃阴或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常与麦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 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较为适宜。 用量、使用注意等,与北沙参相同。 各家论述

莴苣  莴苣(Lactuca sativa)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类。莴苣的名称很多,在本草书上称作「千金菜」,「莴苣」和「石苣」。叶用莴苣又称生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香笋。我国各地栽培面积莴笋比生菜多。莴笋的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生菜主要食叶片或叶球,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各省的大城市有所发展,成为当前增加花式品种的主要蔬菜。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味苦,高温干旱苦味浓,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具有镇痛和催眠的作用。

  特性:莴苣根系浅而密,多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内。苗期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叶用莴苣叶片数量多而大,以叶片或叶球供食,茎用莴苣随着植株旺盛生长,短缩茎逐渐伸长和膨大,花芽 分化后,茎叶继续扩展,形成粗壮的肉质茎。莴苣头状花序,花**,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授粉,有时也有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果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品种: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又分为长叶莴苣、皱叶莴苣、结球莴苣

  本草纲目上说∶「莴苣,正二月下种,最宜肥地,叶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芽,高三四尺,削皮生食,味如胡瓜,糟食亦良」照这段记载看来,生食莴苣,或糟腌莴苣,古时已有之。

  家庭食用法∶1.选购细茎莴苣,将茎部斜切成薄片,在油锅中清炒,略加食盐和鼓油少许,乘热进食,味极清隽。2.将莴苣叶切碎,与豆腐同煮,别具风味。3.将莴苣笋茎,先切片,再切成细丝,与春笋丝同炒。4.将竹笋煮熟切丝,与高莴苣丝,加酱油麻油拌食,味更鲜美爽口。5.以莴苣笋茎,切斜块,浸在鼓油中,作为送粥菜肴。

  吃莴苣笋,以食茎为主,很多人将叶子抛弃,其实叶子也是最爽口的生菜。西人常把它配合在冷盘之中。营养学家把莴苣笋视为贫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李时珍也说∶「莴苣,通经脉,开胸膈。」所以莴苣笋,不但是良好的蔬菜,而且还有食疗的功效。

  功效主治利五脏通经络清胃热清热利尿

  莴苣止腹痛∶儿童们腹部受了寒冷,或者成年人受到风寒,腹部隐隐作痛。如果不喜欢吃药,那么可将莴苣的茎和叶,捣烂后放在锅炉上煮熟,作为饮品,能止腹痛。因为莴苣笋的茎叶中,有一种白色的乳状液,名为莴亚片,英文名称为LACTUCAIUM。据药学家的研究,说这种液汁,有镇痛和麻醉之效,有一种新药即有乳状液的成分。

  莴苣止牙血∶凡是身体虚弱,阴分不足,齿缝间时常出血,或鼻部干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莴苣茎切片煮熟加酱油或盐拌食,以治疗和减少出血情况。

  因为莴苣属于菊科叶菜类,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能预防和治疗坏血病,和甘蓝,苦瓜,花椰菜等同是人类必须的副食品。

  莴苣通小便∶小儿小便不便时,可用莴苣茎和叶,捣烂如泥,涂敷肚脐之上,小便可以渐渐通畅,此法载在卫生简易方中。又有一个办法,用葱数十茎,与莴苣茎十茎一同捣烂,加蜜糖或甘油调成泥饼状,涂在脐眼以上的肚腹部,亦能使小便通畅。涂敷时有一要点,就是莴苣的泥饼要用热水温热,再行涂上,免得受冷。敷布的位置,要离开脐眼,敷在肚上。或预先用棉花或纱布填塞脐眼,免得液汁浸入,那么就更妥善了。

  名称: 莴苣 

  释名: 名莴菜、千金菜。

  气味: (菜)苦、冷、微毒。

  主治: 1、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 

  5、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莴笋

  简介:莴笋,又名莴苣、生笋、白笋、千金菜等。莴笋口感鲜嫩,色泽淡绿,如同碧玉一般,制作菜肴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口感爽脆。它还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功效:能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肝脏功能,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莴笋含钾量最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莴笋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节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

  食疗作用

  莴笋味甘、性凉、苦,入肠、胃经;

  具有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清热利尿的功效;

  用于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等症。

  营养分析

  1 开通疏利、消积下气:

  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 利尿通乳:

  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3 强壮机体、防癌抗癌:

  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4 宽肠通便: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适合人群:都可食用,老人儿童更适合。

  适用量:每次60克。

  温馨提示:莴笋怕咸,盐要少放才好吃。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对视神经有刺激作用,因此有眼疾特别是夜盲症的人不宜多食。

中文学名

筋骨草

别    称

白毛夏枯草、金疮小草、透筋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状花目

唇形科

筋骨草属

筋骨草

分布区域

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医药学家李时珍倾其毕生精力、广收博采、亲历实践、实地考察、对传统的本草学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历时二十七年编成的医学巨著。全书五十二卷,约二百余万字,收集药物达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比传统的本草学多三百七十四种),附加一千多幅。

《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成就之大成,而且在语言文字、植物、动物、历史、地理,甚至于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该书17世纪末开始向外传播,先后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有巨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历史价值:

1、《本草纲目》采用的分类方法水平很高。  既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又有独特的创新意义。这种分类的方法一目了然,它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我国古代早期的“本草”书中,通常把药物简单粗略地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

而李时珍在书中则依据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本草纲目》的分类是先无机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在矿物药分类方面,具备了一定水准。

2、《本草纲目》对药物学以外的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学科也有突出的贡献及影响。

3、《本草纲目》一书中对金属和合金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区别和鉴定方法上也有所突破,其内容的详细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人的记载。

4、在地质学方面,《本草纲目》记载了276种矿物性药物,并详细记述了许多矿物的形成、产地、形色、鉴别要领、勘察、采掘方法等,并记载了关于植物指示矿藏的重要信息。这部书不仅搜集了前人关于矿物零散的记录,而且对之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总结。 

打不死 中药名。千层塔

为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入药。有清热解毒、生肌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外用治痈疗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等。现代临床研究,该植物的提取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重症肌无力及老年性记忆功能减退有显效或改善作用。但该品有毒,中毒时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概述

千层塔生态环境:生于林荫下湿地或沟谷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味:辛;甘;微苦;平;温;凉;酸;小毒

归经:肺;大肠;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止血定痛散瘀;消肿。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水湿膨胀;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中毒时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内服不宜过量。

原形态 蛇足石松,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或下部平卧,高约15-40cm,1至数回两叉分枝。顶端常具生殖芽,落地成新苗。叶纸质,略成四行疏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1-3cm,宽2-4m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锯齿,中脉明显。孢子叶和营养叶同形,绿色。孢子囊横生于叶腋,肾形,淡**,光滑,横裂。孢子同形。

性味 辛,平,有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甘,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

③江西《草药手册》:“酸,平。”

④《福建中草药》:“辛甘微苦,微温。”

药理作用

千层塔1对胃粘膜的作用千层塔叶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甲醇提取物、黄酮甙类化合物分别以相当于4-(生药)/kg剂量口服对阿司匹林诱导的溃疡大鼠有显著降低其溃疡指数的作用;对束缚应激性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无影响。水提取物、水/甲醇提取物对醋酸诱导的大鼠的溃疡指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各种物质对正常大鼠的胃酸、胃蛋白酶均无影响,只有水提物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已糖胺含量。甲醇提取物,黄酮甙可可显著降低阿司匹林模型大鼠胃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水/甲醇提取物、水提物和黄酮甙均可增加阿司匹林模型大鼠的已糖胺含量。各种提黄酮甙均可增加束缚应激溃疡大鼠已糖胺含量。按发油对应激性溃疡没有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千层塔抗溃疡成分可能包括黄酮甙;水和甲醇提取物有抗溃疡活性。它们可能增强胃屏障作用[1]。

2对补体的作用千层塔水粗提取物有抗补体活性。但该补体抑制剂体外无细胞毒反应,也未见小鼠全身毒性[2]。

3毒性千层塔水煎剂1ml/只(4g/ml)给小鼠灌胃,观察7d,未见死亡[3]。

功用主治

千层塔退热,除湿,消瘀,止血。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跌打及鼻孔作痒。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汤火伤。

③《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虫疮,痨伤,妇女白带,痔疮出血。

④《重庆草药》:止血,破积,固肾益气。治痨伤吐血,气血积滞,痔血,带下。

⑤《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生肌。治汤、火伤,无名肿毒。

⑥《常用中草药配方》:退热止血,消肿止痛。治肺热吐血,脓肿,溃烂,创伤久不愈合。

⑦《福建中草药》:行瘀,除湿,消肿。治劳伤咳血胸闷。

选方

千层塔①治肺炎、肺脓肿等吐血:千层塔一两,山莓果实五钱,水杨柳二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②治肺痈吐脓血:千层塔鲜叶一两,捣烂绞汁,蜂蜜调服,日一、二次。(《福建中草药》)

③治劳伤咳血、胸闷:千层塔鲜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痨伤吐血及痔疮大便出血:千层塔二至四两,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⑤治水湿臌胀:千层塔六至七钱,加醉鱼草根等量,再加前胡、紫苏,老姜(煨,去皮)各三至五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⑥治产后腹内有包块:千层塔、清酒缸、无娘藤、梨根、板栗根、红花各一两。用一色黄毛母鸡,置药于母鸡腹内,炖服。服药前应先去风寒外感,可以连服二、三月。(《重庆草药》)

⑦治白带:千层塔五钱至一两,蛇莓五钱,茅莓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无名肿毒:千层塔一把,水煎成膏,适量外敷。(《贵州草药》)

⑨治汤、火伤破皮:千层塔炕干为细末,调青油涂上,或先涂青油后撒上药粉亦可,每日换药二次。(《贵州民间药物》)

⑩治创口久不愈合:千层塔五斤,煎汁浓缩成膏约半斤,加硼砂三钱,熬熔外用。(《常用中草药配方》)

⑾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千层塔和酒糟、红糖,捣烂加热外敷。(《福建中草药》)

⑿治阴虱:千层塔,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荆芥。

荆芥辛而微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故能驱散风寒邪毒,凡风在皮里膜外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咽喉肿埔、身背疼痛、皮疹未透等,用之无有不效。

荆芥还可以起到祛风发汗解表作用,出现身体疼痛,发热,感冒风寒等问题,就可以和防风搭配在一起使用,还可以和银花,菊花,桑叶,薄荷等搭配在一起使用,可以诊治感冒,风热,眼睛发红,咽喉疼等反应。还可以和牛蒡子,薄荷搭配在一起使用帮助麻疹透发。

扩展资料:

荆芥食用注意事项:

1、荆芥是不可以和驴肉、无鳞鱼一起使用的,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由于荆芥的药性的影响所以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火旺的用户也是不能随便的使用的,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的注意相关的知识。

2、在临床上荆芥都是用来治疗咽炎和扁桃体严重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咽喉肿痛的问题就可以考虑症状是不是适合使用荆芥。

3、由于荆芥的药性比较温和所以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并没有严重的影响和伤害,但是如果大家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和其他的食物使用荆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荆芥

沙参有什么作用?是什么样子的?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南沙参 Nanshashen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 Stricta Miq 的根。主产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