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药浴治疗腰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怎样用药浴治疗腰痛?,第1张

腰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腰部隐痛、酸痛、胀痛,甚则俯仰不利,难以活动。其病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经络,或作劳过度,损伤腰肾,或外伤瘀血阻滞经络,或肾精内虚,腰失所养而致。临床以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最为常见。

本病可分几种类型:一是寒湿腰痛,其主症为腰部冷痛重着,遇阴雨或潮湿天气病情增剧;二是湿热腰痛,其主症为腰部疼痛,且有灼热感,小便短赤等;三是血瘀腰痛,其主症为腰部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难以俯仰,既往多有腰部外伤(扭伤、挫伤等)史;四是肾虚腰痛,其主症为腰部隐痛,过劳则增剧,得按则痛减,伴头晕目眩,足膝无力,小便频多,或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

方一组成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降香、黑豆各20克,赤芍、甘草各15克,白酒30毫升。

用法每剂加水3 000毫升,煎至约1 500毫升,加入白酒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温度稍减,便可用毛巾浸液洗患处。在药尚有余热时停止熏洗,用毛巾擦洗患处。每次熏洗30分钟,1剂药洗4次。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证各类腰痛。

说明方中桃仁、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乳香、没药理气通络,降香、黑豆、甘草益气血,补肝肾。诸药合用,活血通络,补肾止痛,适用于瘀凝腰间,肾虚失养所致的腰痛。

方二组成独活、丹皮各6克,秦艽、防己、木瓜、赤芍、桑枝各10克,木香3克。

用法上药加水熬煮透后去渣,待温时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适应证腰胯筋骨酸痛。

说明方中独活、秦艽、防己、木瓜祛风胜湿,桑枝通络,赤芍活血,木香理气。诸药合用,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功效。

方三组成黄藤茎叶适量。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裹,放入浴盆中,加热水适量,30分钟后进入浴盆浸泡。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功用解毒活络。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腰痛。

说明黄藤茎叶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除湿。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种肿胀症状。

方四组成肉桂、葱头各50克,吴茱萸100克,生姜150克,花椒8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用纱布包裹,放入热水浴池半小时,然后进入浴池洗浴20分钟,每日1次。

功用散寒,祛湿,止痛。

适应证寒湿腰痛。

说明方中肉桂、生姜辛热散寒,吴茱萸、葱白、花椒散寒祛湿、温经通络。诸药合用,散寒祛湿止痛,故适用于寒湿腰痛。

艾叶能泡澡,驱冬春寒湿。

洗艾澡实际上是药浴疗法的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长于农历二、三、四月,药理主温理祛风邪,用艾草泡脚、洗澡,可驱冬春寒湿。“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扩展资料:

阳春三月,艾叶飘香,此时的艾草既鲜嫩又壮实,艾草除了用来“灸”,原来还能入膳和入药。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时机。

中医指出,艾叶不仅是一款常见的蔬菜,也是一味实用的药材。在《诗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关于艾叶医药用途的记载。在民间为了治病祛邪,也有三月三吃艾糍粑,五月五门口挂艾叶、洗艾叶药浴的风俗。

人民网——艾叶沐浴 强身健体

  瑶族药浴一般采用新鲜植物,平时备干品冬季用。药浴设固定配方,常取3~7种药草即可

 1、常用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疮、漆疮等浴用植物:

博落回、笔筒草、千里光、银花、甜条、红花银糖菜、扛板归、醉鱼草、见风消、香樟、风箱树、密拱、饿蚂蝗、喷白、小叶买麻藤、七月白、牛皮冻等。

 2、常用于产妇强身、健体的药用植物:

益母草、野艾、络石藤、血防藤、水蜡烛等。

 3、治小儿麻疹不透的植物药:

饿蚂蝗、密拱、葛麻藤等。

 4、治骨蒸潮热的植物药:刚鞭木、铁凉伞等。

 草药配方

经我们多次深入瑶寨考查,瑶族乡民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

1、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物金缕半枫荷的树皮及枝叶,药性甘、淡,微湿,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2、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药性辛、温,可祛风除温,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孪缩,寒湿脚气,疖癣肿毒。

 3、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药性甘、凉,功效清热熄风,祛风通络。治小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

 4、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枝叶。药性辛、平,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等。

寒湿的人,以药性平和的茯苓、扁豆,乃至偏温性的砂仁为宜。而湿热者,适合吃点清热的火炭母、蒲公英祛湿。但运动祛湿,人人适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 ,对最常见的湿证,有一套调理方法。

饮食祛湿分清寒湿、湿热

刘凤斌教授认为,要通过饮食祛湿,首先要辨别湿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湿重者多见两类,一是寒湿,寒邪与湿邪兼夹;二是湿热,热邪与湿邪兼夹。

寒湿,这样吃:

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凉食,如喝冰饮,吃雪糕等。

表现舌质淡,舌苔白;怕冷,吃凉食,受凉后容易腹胀、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严重的可出现浮肿,如手脚肿、眼泡肿

适宜食材煲汤、炒菜时,适宜加入温性的姜片、花椒、陈皮、砂仁,能起到苦温燥湿的作用。寒湿者往往还存在脾胃虚寒,可适当加一些健脾的药材,如茯苓、淮山、党参。

常见的祛寒湿汤,包括太子参茯苓陈皮排骨汤、扁豆茯苓猪骨汤等。

调理方生姜20克、党参10克、砂仁6克、陈皮5克,一起熬煮。

不宜对寒湿者来说,鸡骨草、火炭母、土茯苓偏寒凉,会加重脾胃虚寒。脾虚,则水湿运化更不顺畅,加重湿邪内生。

热湿,这样吃:

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

表现口苦、口干,舌苔厚、黄,困倦乏力,老觉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较多,大便不通畅、黏腻,精神烦躁。

湿热,还可以细分为三类:湿重于热,有一点口干,口苦不严重,舌苔腻而不黄;湿热并重,口干、口苦严重些,舌苔黄厚腻;热重于湿,特别口干,舌质红,苔黄而干,大便干结。

适宜食材如果湿重于热,内热不严重,可用偏凉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汤,湿热并重甚或热重于湿的,可用偏寒性的绵茵陈、蒲公英、鸡骨草等。

常见的祛湿热汤,包括土茯苓粉葛冬瓜猪骨汤、薏仁白扁豆鸡脚汤、木棉花莲蓬薏米汤、绵茵陈鲫鱼汤等

“清湿热的药材多偏凉,有时候人体未必能接受,可以适当加点陈皮。中医称之为‘引经药’。”刘凤斌教授说。

调理方蒲公英、绵茵陈、火炭母和紫苏叶各30克,一起熬煮。

辨不清寒热的,这样吃:

宜用性味比较平和的祛湿药材煲汤、煮粥,如芡实、白茯苓、扁豆、淮山。

调理方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

刘凤斌教授提醒:“一般来讲,所有祛湿方里,都可以加一些芳香化湿的药材,比如紫苏叶、藿香、佩兰、砂仁等。”

“这就好比衣服湿透了,用火烤、加温总是不干,风一吹就干了,芳香化湿的药就相当于是风吹。”

运动祛湿

以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阳气充足,则脾胃运化功能增强,减少体内水湿停滞。同时,运动排汗,也有助于祛除湿气。

刘凤斌教授建议,运动化湿,可以选择慢跑、走路、练八段锦等中低等强度的运动。

运动的时间、强度,以自觉微微出汗为宜。不宜锻炼到大汗淋漓,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擦干或及时更换衣服,也会招致湿邪入侵,或导致风邪侵袭而感冒。

不建议在夜间、清晨进行运动。这些时段雾气较重,容易祛湿不成反而招来外湿。

药浴、艾灸

振奋脾阳,以助化湿

除了饮食、运动以外,药浴、艾灸也有祛湿之效。

祛湿药浴方:将佩兰、藿香、艾叶煎煮后,把药汁兑入洗澡水中。佩兰、藿香有芳香化湿之效,艾叶祛寒散湿。

由于人体的水湿代谢,主要依赖于脾胃,所以,艾灸的部位,也要跟着脾胃经走。可以重点艾灸脾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如足三里、神阙(即肚脐)、三阴交、阴陵泉、商丘等穴位。

(岭南中医药文化)

  泡脚又称浴足,属于中医内病外治的范畴。泡脚起源远古时代,是药浴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一样,源远流长。

  藏方泡脚疗法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灵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药源广泛、安全可靠的特点。

 足部是全身的缩影,分布着全身相应组织、器官的穴位,是治疗病症的主要部位。泡脚疗法既可治疗局部病,也可治疗全身病。经常足浴,还起到保健作用。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祛湿除暑,秋天洗脚润肺濡肠,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因此,“天天洗脚,胜吃补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冷气从脚起”,这些谚语都是很有道理的。

 一、藏方泡脚(浴足)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大约要走11万公里的路。我国古代和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双脚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分布着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胃、肾等内脏。脚部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足部血脉通畅,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正是因为足部以下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因此,人之足就好比人体之根。人老脚先衰,脚寒百病生,所以“养树要护根,养人先护足”

 藏药泡脚就是药浴,属于中医足疗法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内病外治法。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加药物泡脚则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用脚吃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调理各种疾病,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二、藏生堂(藏方)浴足液

 藏生堂浴足液,是在传统藏医学、藏药学藏系神奇秘方的基础上,由我国浴足养生界功勋卓著的"西南药材王"徐淳铣老先生,倾力数十年精心研制而成,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渗透、提纯、细化技术萃取出的药物精华,药物浓度、药液细微度极高,吸收效果是一般产品的数倍。

 通过独特的足浴熏蒸的方式,有效的把热力和药力的结合起来,作用于毛细血管,通过用脚吃药,让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同时双向刺激穴位及反射区的末梢神经。行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活化器官功能;通过神经指向直达病灶,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综合调理,“平衡兼治”的防病和调理疾病的目的。

 成份辣木、藏红花、雪莲、臧天麻、红景天、黄芪、西洋参、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鸡血藤、大黄、白术、山药、丹参、合欢皮、夜交藤、五加皮、艾叶、花椒、干姜、桂枝、制首乌、灵芝、松针、冰片、葛根等多种名贵藏药材。

 产品精选的名贵药材材功效

 辣木:增强免疫力、锁水护肤、保肝护肝、促进新陈代谢。

  藏红花、当归:活血通经、去瘀去痛。

 西洋参:补气安神、固脱生津、适宜脑晕头痛,久虚不复。

 雪莲:除寒壮阳、调经止血、适宜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炎。

 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适宜月经不调,心烦不眠、心绞痛等。

 银花:清热解毒,通经活络。

 当归:补血,活血,提高免疫,用于体寒,多病。

 葛根:解表,降糖,升阳止泻。

 臧天麻: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降低血压,明目、增智。

 龙胆花:清湿热,解毒,止咳、利咽喉。

 雪灵芝:清热止咳,利湿退黄;风湿痛,高血压。

 红景天: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止血;散瘀消肿。

 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养生安神、祛风止痒。

 适用人群

 老年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骨质疏松,体质虚弱,气管功能衰弱,更年期综合症。

 亚健康患者:失眠,健忘,耳鸣,耳聋,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以及风湿病,骨病,关节炎等病症,女性内分泌失调,气血不佳,脚气细菌,冻疮。

 藏生堂-藏方浴足液使用方法

 (1)除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患者外均可采取先熏后泡,夏季熏五分钟,泡30分钟;冬季熏10分钟,泡30分钟(熏、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40分钟)。藏方

 高血压患者泡脚水温不宜过高,以温热为主,时间上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初期每天不超过15分钟,若无不适感觉,可逐步延长至每天20~25分钟。

 (2)熏脚时用8磅暖瓶开水一壶并加入药液,泡脚时加入适量凉水,水温保持在45℃左右。

 (3)水位深度,加一袋药时一定要漫过裸骨1-2手指,用两袋药时则是4指。若再配上"专用木桶"其疗效更快,效果更佳。

 (4)泡脚"三要素":水温、水深、时间。凡是严格掌握好这"三要素"即能保证安全不出意外,又能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5)药液用量:一般患者1袋/次/天,较重的患者可采用2袋/次,2次/天。

- [ ] 藏药泡脚

平时可以多用艾叶水泡脚,把人体的虚火往下排,可以用新鲜的艾叶,或者是干艾叶熬水,然后放点盐再拿来泡脚,直到脚发汗为止,可以每周三次,坚持两个月,在之后可以用温水泡脚出汗,可以很好的解决人体上半身遇阻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可以缓解人体关节的疼痛的症状。

怎样用药浴治疗腰痛?

腰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腰部隐痛、酸痛、胀痛,甚则俯仰不利,难以活动。其病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经络,或作劳过度,损伤腰肾,或外伤瘀血阻滞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