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们(比如:鲁迅,孔子,孟子)对《诗经》的评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名人们(比如:鲁迅,孔子,孟子)对《诗经》的评价?,第1张

孔子的思想传承了周朝时期的文化,一直以来他的思想始终影响和教育世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指路明灯。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至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不但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而且有的博士本定为今文经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逸《礼》于学官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对,刘歆离开京都西汉末,王莽欲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周礼》属古文经,古文经学地位因得以提高平帝时,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东汉初,刘秀利用谶语巩固政权,即位后,倡今文,废古文谶纬之风影响了东汉经学的今古两派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压倒今文经学,著名古文经学大师如大卫宏、贾逵、马融、许慎等,以学术取高官或有门弟子几千人,势力极盛古文经学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为了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撰为著述,如齐歆认为“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至今仍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受到学者的重视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代,太宗诏使国子祭酒孔颖达统一异说纷纭的南北经说,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使明经取学者屏弃今古文的门户之见,自出亲意,宋人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遂成为“宋学”明代经学衰弱,少有建树直至清代,乾嘉学者所用方法,称为“汉学”、“朴学”,无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皆与古文经学为近惟常州学派上承汉代的今文经学,依据《公羊传》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态度,影响及于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思想家古人以后,经学今古文之争遂告结束然作为不同的治学方法与对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态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并未结束 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历经秦火战乱,汉初儒家经典大都无先秦旧本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 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迨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孔子和庄子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他们思想的比较和讨论:

1 孔子和庄子的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围绕着“仁”和“礼”展开。他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表现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等;而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表现为社会秩序、礼仪规范等。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鼓励人们积极入世,追求人生价值。

庄子则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围绕着“道”展开。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质,是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而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庄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人内在的体验和超越世俗的境界,鼓励人们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2 儒家文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社会责任等主题,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例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儒家思想所推崇的诗词、文章、典籍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道家文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同样深远。道家思想所强调的自然、自由、超越等主题,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表达了道家思想的价值观,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道家思想所推崇的诗词、文章、典籍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孔子和庄子的思想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学流派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名人们(比如:鲁迅,孔子,孟子)对《诗经》的评价?

孔子的思想传承了周朝时期的文化,一直以来他的思想始终影响和教育世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指路明灯。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