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丰行》《南园》这些诗歌对五代时期展现了怎样的描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后元丰行》《南园》这些诗歌对五代时期展现了怎样的描述?,第1张

在军阀割据的五代时期,内局部地区,如吴越及南唐,由于战争较少,人民徭役和赋税的负担较轻,农业生产仍有所发展。北宋王朝统一全国以后,农民得到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劳动,全国农业生产恢复较快;朝廷也采取一些轻徭薄赋的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特点是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建立在主户与客户的契约关系上。在契约规定的租额以外,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实行均田制的唐代农民有所减弱。客户在购买到少量土地之后,也可以脱离地主,自立户名。这些改变多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加以农具的有所改良,“不择地而生”的占城稻种的推广,不但使当时国内荒地大量开辟,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所提高。“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王安石《后元丰行》),“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苏轼《南园》),这些诗歌生动描绘了当时大片耕地的垦辟和农民的精耕细作。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何去伪存真,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老祖宗们也是想尽了妙招来防伪。正是这漫漫历史长河里,人类智慧的不断积淀和发展,才有了当下发达的防伪技术。

不妨,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防伪的。

虎符相合

秦未统一天下前,四处割据,战乱不堪,掌握军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以发号施令,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军令,古人发明了“虎符”,铜铸虎形,背刻铭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将完整的虎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由主帅。

精巧之处在于,两半专门设计了“子母扣”,验证时必须完全吻合,成为第一层防伪。虎符上面,制作有不规则的凸起、凹点和纹路,如同密码,成为第二层防伪。此外,虎符上还有错金铭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阴文,再将金丝嵌在阴文之中,最终将整体打磨光亮,形成铭文。有了这几重防伪措施,别人想要伪造虎符,就没那么容易了!

虎符

签字画押

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个人字迹差异,特征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字迹防伪,而在商业贸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签字画押防伪术。

虽然,彼时没有现代高超的指纹识别技术,聪明的人们却已发现,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不一样,于是成为身份的一种标识。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据、认罪伏法的罪状,都要签字、摁手印。这种方式,我们现在也还在延用呢,无非就是,数据库从纸上演变到了网上。

书画防伪

唐代文人墨客众多,诗词书画艺术独领风骚。为了证明“原创”,许多书法家、画家会在作品上做一些暗记或者盖上专属印章。据传,唐代画家戴嵩擅于画牛,一次在水塘边观察牛时,发现牛的眼睛中有一个牧童的影子,于是后来他画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觉的小牧童,和当今的微缩技术十分相似。

戴嵩画的牛

用这种方法的艺术家,不止戴嵩一人。许多书法家也会雕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时盖上。

古人的“身份证”

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秦国,商鞅发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写有持证人的姓名、职业、画像和公章。据说,商鞅逃亡时也正因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举报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证”式样丰富起来,免符、鱼符、龟符、龙符等。其中,鱼符最为流行。鱼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内廷,作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证明。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曾有记载。

为防止“身份证”被盗用,还发明了个防伪标记——给鱼符配个鱼袋或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来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时,还必须有袋才能证明身份。后来,武则天改鱼符为龟符,唐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里面的金龟婿就是指拿着金龟符的人。

纸币防伪

古代没有安全线、水印等防伪技术,钱币是如何防伪的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发行。为了防止假钞,宋代选用 “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这就是特殊纸张防伪法。

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后来,又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图案防伪法。

到了元代,纸币不仅采用特殊材质、特殊图案和管理机构的印章,还在中央明显位置印上了“伪造者斩”的警示语,起到震慑作用。

交子图案

商标防伪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一些初级的“商标”也出现了。据传,宋代有个名叫任一郎的鞋匠,技术高超,生意红火。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假货扰乱市场,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任一郎在制作的鞋子里面藏了一块布条,布条上不仅写着鞋子的制造时间,还有相应的编号,简直就是现代的防伪商标啊。这一“商标防伪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立法打击假冒伪劣。比如唐朝,对食品安全监管就有较为全面的监管,对造假者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措施,甚至还有“退货”制度。

水印

明清时代,防伪技术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对“圣旨”的防伪。圣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丝锦,绣法精妙,圣旨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绢布上印满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为了表明圣旨的真实性,还会加盖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质、印文篆法、布局都极为精细,除非盗用,一般难以伪造。

明代圣旨

密押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密押,简单说就是一种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设定一套看似不相关的语言体系,外人看来是不知所云的天书,实则暗藏玄机,可以通过一定规律读出日期、银两数量等等隐秘情报。隔一段时间,密押还会变更,增加破译难度,从而达到“防伪”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现代防伪

古人运用丰富的智慧和缜密的思维,不断完善防伪技术。到了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商品批量大规模生产,防伪技术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与古代相比,现代的防伪技术更是丰富,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并与溯源“硬绑定”,大大提升了品牌保护和防伪能力。比如,出现了激光标签、温变标签防伪,还有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查询数码标签的防伪,以及现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二维码标签防伪。

从这些历史防伪故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技术都在设立“门槛”,防止被复制和模仿。然而实际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数防伪技术仍旧没有真正实现“易于识别,难以模仿”的效果

龙庆峡

(一)

耸岭叠峰入宇空,扬波泻水困峡中。

苍松荡叶层层翠,领袖题词点点红。

圣象吸涛留妙影,仙驼踏顶塑奇形。

船夫岸上邀游客,月亮湾边聚笑容。

(二)

舟行幽谷景苍茫,疑是蟾宫梦境凉。

峻岭雄峰如楚峡,清莹碧玉赛漓江。

龙腾水上拥红日,云卷苍穹抹霞光。

旧友新朋同祝愿,善缘岁岁庆安康。

(三)

炎序京畿紫塞游,古城九曲水悠悠。

瑶簪玉笋青横黛,碧玉清瑶绿弄柔。

蹑级襟开烟际寺,穿波景赏镜中舟。

依稀极浦三壶近,不必寻仙到十洲。

(四)

层峦叠嶂锁金瓯,飞瀑流泉耀眼眸。

三岔河边杨柳绿,金刚寺上彩云柔。

攀山开朗看红日,溜索逍遥赏绿洲。

冬日北游龙庆峡,与君醉赏赋诗留。

(五)

悬崖峭壁傲天冲,刺破青天试剑锋。

九曲流波通梵界,一绳系岭见神宗。

懦夫颤颤惟惊诧,勇士骁骁更从容。

双手拨开云万朵,凝眸展翼走长龙。

(六)

峭壁嶙峋翠色殊,群峰遍嵌绿明珠。

电梯百米通龙峡,游艇三轮览玉湖。

九曲碧波魂梦绕,一湾奇景韵风涂。

谁人巧下丹青笔,绘就妫川大美图!

(七)

坝锁青龙出碧湖,霞光映照水天舒。

闲云出岫放异彩,峭壁生花飘赤珠。

水面涟漪舟写出,心头意味口吟呼。

莫云北国山水硬,幽燕情深抚绿波。

(八)

京北清游觅旧踪,绵延峰壑隐飞龙。

轻移缓步青山近,倒泻晴波碧影重。

破浪恍临三峡水,听音若响六朝钟。

而今远避尘嚣外,不尽闲情谁与共?

(九)

燕脉九曲千古秀,昔日肖后虎步留。

海坨轻掷河口上,再顾雄峡云中走。

悬崖万仞铁索近,碧潭千尺好兴舟。

美景呈诗吟不住,传说入画梦中游。

清年代,神仙院香火旺盛,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词。最著名的是神仙院门道两侧白壁上,由延庆县吕祖庙道士白乐三所题的那两首藏头诗。

第一首:

舡 觅 泉 天

来 道 茫 青

问 人 茫 山

渡 何 总 云

头 处 是 接

注:舡(chuan 同船)

第一首诗这样读:

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

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若按古籍文字版式的常规读法,难免不解其意。众游人几经猜读,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院中道人指点迷津,说这是一首藏头诗。从右往左竖着读,先把每一句的首字拆为两个字读下去,再连上句首被拆之字。20个字读成28个字,读作:“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遥想当年,巍巍青山高耸入云,清瀑溪流随处可见。一位风尘仆仆,手执拂尘的道人,意欲寻觅在此隐居的道友。怎奈于河边几经辗转徘徊,望眼欲穿,终因无摆渡之船而作罢的画面跃然白壁之上。

再看第二首:

棋 象 看 仙 神 共 洞

少 移 牛 斗 见 却 园

神 吟 高 下 明 深 桃

仙 李 来 夜 稀 便 得

来 白 天 上 星 鼓 到

聚 诗 远 不 闻 钟 时

会 间 一 世 使 心 机

第二首诗这样读:

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

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

该首藏头诗句的排列方式与前首诗不同,让人难找首句。院中道人对它的解读颇为奇妙:49个字可读成8句共56个字。要把中间的“夜”字作为全诗的句首读起,按逆时针顺序转着读,把每句的末字拆为左右结构的两个字,右部字(会为人部)为下句之首。如,第一句末字是“明”,右部的“月”字为下句的首字。连起来读作:“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

风雪独行者先生留玉

从相亲道亦

峒水异梦崆

控行旅难掌

笼入海如樊

人人相亲道亦从,

山同水异梦崆峒;

手空行旅难掌控,

竹龙入海如樊笼。

刘源春先生留玉

别情

愁一别许多

鸠哀声感泣

笃青梅情几

裘送远岂须

这样读:七绝——别情

秋心一别许多愁,

九鸟哀声感泣鸠。

竹马青梅情几笃,

求衣送远岂须裘!

读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发挥想象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诗歌的内容,可以从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来描述。

1、从时间上描述: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

2、从空间上描述:“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天空中的飞鸟以及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最后一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这是空间的又一次转换。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再到芦苇丛中,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总的看,诗人在构思这首诗时,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顺序为“纬”,写了秋天黄昏的景色。描述时,既可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也可以按空间顺序。

  一、劳动生产的诗歌

  《诗经》里反映劳动生产的诗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人民在耕作渔猎中直接的歌唱,有的表现劳动的愉快;有的则表现被剥削的痛苦,如《七月》。另一种情况,是统治阶级利用、篡改民歌,作为自己的歌唱,如《载驰》、《良耜》等。它们的政治倾向也不问可知,总是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把农民辛劳所创造的财富,说成统治者祖先的功劳,并希望农民更加致力于生产,以让他们剥削到更多的东西。

  二、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

  到了东周、春秋时代,诸侯兼并,战火连年,再加上领主们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只有起来反抗这条路了。他们不像《七月》那样无可奈何地嗟叹,也不像《鸱枭》那样委婉曲折地诉苦;而是用匕首投枪般的语言,向统治者做英勇的斗争。《诗经》民歌中的《伐檀》、《硕鼠》、《葛覃》、《行露》等,就是它的代表作。

  《伐檀》,它描述了一群在河边砍伐檀木替领主造车的农民愤怒仇恨的情绪。第一章写道: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三、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

  《诗经》中抒写战争的诗篇是很多的。周统治者进行的正义战争是为人民所拥护的。春秋时诸侯间的兼并战争为人民所深恶痛绝。《豳风·东山》是《诗经》中有名的诗篇,它是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幸获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虽然这次战争为历史学家所肯定,但它带给战士们的,却依然是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悲哀。

  四、揭露统治阶级丑恶与残暴的诗歌

  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人力物力,过着寄生的生活。他们荒*无耻的行为,残暴的本质,为人民所鄙视痛恨。《诗经》里有一种民歌,用嬉笑怒骂的口吻,摆事实讲道理的手法,尖锐地揭发和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残暴,诗的斗争性和感染力较强。如《邶风·新台》,它揭露了春秋时代有名的荒*无耻的昏君卫宣公劫夺儿媳的丑恶行径。《■风·墙有茨》则表现了人民对卫公子顽同庶母私通的鄙弃。老百姓觉得这种丑言秽行讲出来都会污嘴,故而诗歌的表述比较含蓄。

  五、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

  风诗里的情诗特别多,它真实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男女关系,写出了他们在恋爱结婚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感受,恋爱、结婚与礼法制度的矛盾和妇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六、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诗歌

  西周在文、武、成、康时代,史称盛世。传至厉王,暴虐无道,导致上下离心,社会矛盾尖锐化。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激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这时产生了一些政治讽刺诗。“二雅”里包括了大部分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诗,作者多半是统治阶级内部受压抑的人物。有的是反映贵族间争田夺民的事实,如《大雅·瞻昂》、《小雅·十月之交》等;有的还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发生的激烈争斗,如《大雅·桑柔》等。

  七、周族史诗

  《大雅》里有五篇祭歌,反映周族起源、发展以至建国的情况,属于史诗性质。它们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生民》歌颂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带有极其浓烈的神话色彩。《公刘》通过具体事实,歌颂公刘率领周族人民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豳(今陕西彬县一带)的英雄事迹。刻画了公刘的英雄形象。《绵》是歌颂文王的祖父古公父率领周族再次长途迁岐(今陕西岐山县)的事迹。《皇矣》是叙述太王、王季的德行,描写文王伐密、伐崇的战绩。《大明》描述了武王伐纣的战绩。

  八、贵族的庙堂乐章及其他

  庙堂乐章以“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为代表,是周王或诸侯祭祀、宴会时演奏歌舞的诗。它是统治阶级用来宣扬德威、粉饰太平的工具。带有很大的虚伪性,而且大都缺乏描写的生动性,艺术价值也很低。当然,其中也保存了值得参考和研究的宝贵的神话、史实。

1描写龙庆峡的诗句有哪些

龙庆峡 (一) 耸岭叠峰入宇空,扬波泻水困峡中。

苍松荡叶层层翠,领袖题词点点红。圣象吸涛留妙影,仙驼踏顶塑奇形。

船夫岸上邀游客,月亮湾边聚笑容。(二) 舟行幽谷景苍茫,疑是蟾宫梦境凉。

峻岭雄峰如楚峡,清莹碧玉赛漓江。龙腾水上拥红日,云卷苍穹抹霞光。

旧友新朋同祝愿,善缘岁岁庆安康。(三) 炎序京畿紫塞游,古城九曲水悠悠。

瑶簪玉笋青横黛,碧玉清瑶绿弄柔。蹑级襟开烟际寺,穿波景赏镜中舟。

依稀极浦三壶近,不必寻仙到十洲。(四) 层峦叠嶂锁金瓯,飞瀑流泉耀眼眸。

三岔河边杨柳绿,金刚寺上彩云柔。攀山开朗看红日,溜索逍遥赏绿洲。

冬日北游龙庆峡,与君醉赏赋诗留。(五) 悬崖峭壁傲天冲,刺破青天试剑锋。

九曲流波通梵界,一绳系岭见神宗。懦夫颤颤惟惊诧,勇士骁骁更从容。

双手拨开云万朵,凝眸展翼走长龙。(六) 峭壁嶙峋翠色殊,群峰遍嵌绿明珠。

电梯百米通龙峡,游艇三轮览玉湖。九曲碧波魂梦绕,一湾奇景韵风涂。

谁人巧下丹青笔,绘就妫川大美图!(七) 坝锁青龙出碧湖,霞光映照水天舒。闲云出岫放异彩,峭壁生花飘赤珠。

水面涟漪舟写出,心头意味口吟呼。莫云北国山水硬,幽燕情深抚绿波。

(八) 京北清游觅旧踪,绵延峰壑隐飞龙。轻移缓步青山近,倒泻晴波碧影重。

破浪恍临三峡水,听音若响六朝钟。而今远避尘嚣外,不尽闲情谁与共?(九) 燕脉九曲千古秀,昔日肖后虎步留。

海坨轻掷河口上,再顾雄峡云中走。悬崖万仞铁索近,碧潭千尺好兴舟。

美景呈诗吟不住,传说入画梦中游。清年代,神仙院香火旺盛,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词。

最著名的是神仙院门道两侧白壁上,由延庆县吕祖庙道士白乐三所题的那两首藏头诗。第一首:舡 觅 泉 天 来 道 茫 青 问 人 茫 山 渡 何 总 云 头 处 是 接 注:舡(chuan 同船) 第一首诗这样读: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

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若按古籍文字版式的常规读法,难免不解其意。众游人几经猜读,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

院中道人指点迷津,说这是一首藏头诗。从右往左竖着读,先把每一句的首字拆为两个字读下去,再连上句首被拆之字。

20个字读成28个字,读作:“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遥想当年,巍巍青山高耸入云,清瀑溪流随处可见。一位风尘仆仆,手执拂尘的道人,意欲寻觅在此隐居的道友。

怎奈于河边几经辗转徘徊,望眼欲穿,终因无摆渡之船而作罢的画面跃然白壁之上。再看第二首:棋 象 看 仙 神 共 洞 少 移 牛 斗 见 却 园 神 吟 高 下 明 深 桃 仙 李 来 夜 稀 便 得 来 白 天 上 星 鼓 到 聚 诗 远 不 闻 钟 时 会 间 一 世 使 心 机 第二首诗这样读: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该首藏头诗句的排列方式与前首诗不同,让人难找首句。

院中道人对它的解读颇为奇妙:49个字可读成8句共56个字。要把中间的“夜”字作为全诗的句首读起,按逆时针顺序转着读,把每句的末字拆为左右结构的两个字,右部字(会为人部)为下句之首。

如,第一句末字是“明”,右部的“月”字为下句的首字。连起来读作:“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 风雪独行者先生留玉 从相亲道亦 峒水异梦崆 控行旅难掌 笼入海如樊 人人相亲道亦从,山同水异梦崆峒;手空行旅难掌控,竹龙入海如樊笼。

刘源春先生留玉 别情 愁一别许多 鸠哀声感泣 笃青梅情几 裘送远岂须 这样读:七绝——别情 秋心一别许多愁,九鸟哀声感泣鸠。竹马青梅情几笃,求衣送远岂须裘。

2描写龙庆峡的诗句有哪些

龙庆峡(一) 耸岭叠峰入宇空,扬波泻水困峡中。

苍松荡叶层层翠,领袖题词点点红。圣象吸涛留妙影,仙驼踏顶塑奇形。

船夫岸上邀游客,月亮湾边聚笑容。(二)舟行幽谷景苍茫,疑是蟾宫梦境凉。

峻岭雄峰如楚峡,清莹碧玉赛漓江。龙腾水上拥红日,云卷苍穹抹霞光。

旧友新朋同祝愿,善缘岁岁庆安康。(三)炎序京畿紫塞游,古城九曲水悠悠。

瑶簪玉笋青横黛,碧玉清瑶绿弄柔。蹑级襟开烟际寺,穿波景赏镜中舟。

依稀极浦三壶近,不必寻仙到十洲。(四)层峦叠嶂锁金瓯,飞瀑流泉耀眼眸。

三岔河边杨柳绿,金刚寺上彩云柔。攀山开朗看红日,溜索逍遥赏绿洲。

冬日北游龙庆峡,与君醉赏赋诗留。(五)悬崖峭壁傲天冲,刺破青天试剑锋。

九曲流波通梵界,一绳系岭见神宗。懦夫颤颤惟惊诧,勇士骁骁更从容。

双手拨开云万朵,凝眸展翼走长龙。(六)峭壁嶙峋翠色殊,群峰遍嵌绿明珠。

电梯百米通龙峡,游艇三轮览玉湖。九曲碧波魂梦绕,一湾奇景韵风涂。

谁人巧下丹青笔,绘就妫川大美图!(七)坝锁青龙出碧湖,霞光映照水天舒。闲云出岫放异彩,峭壁生花飘赤珠。

水面涟漪舟写出,心头意味口吟呼。莫云北国山水硬,幽燕情深抚绿波。

(八)京北清游觅旧踪,绵延峰壑隐飞龙。轻移缓步青山近,倒泻晴波碧影重。

破浪恍临三峡水,听音若响六朝钟。而今远避尘嚣外,不尽闲情谁与共?(九)燕脉九曲千古秀,昔日肖后虎步留。

海坨轻掷河口上,再顾雄峡云中走。悬崖万仞铁索近,碧潭千尺好兴舟。

美景呈诗吟不住,传说入画梦中游。清年代,神仙院香火旺盛,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词。

最著名的是神仙院门道两侧白壁上,由延庆县吕祖庙道士白乐三所题的那两首藏头诗。第一首:舡 觅 泉 天来 道 茫 青问 人 茫 山渡 何 总 云头 处 是 接注:舡(chuan 同船)第一首诗这样读: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

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若按古籍文字版式的常规读法,难免不解其意。众游人几经猜读,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

院中道人指点迷津,说这是一首藏头诗。从右往左竖着读,先把每一句的首字拆为两个字读下去,再连上句首被拆之字。

20个字读成28个字,读作:“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遥想当年,巍巍青山高耸入云,清瀑溪流随处可见。一位风尘仆仆,手执拂尘的道人,意欲寻觅在此隐居的道友。

怎奈于河边几经辗转徘徊,望眼欲穿,终因无摆渡之船而作罢的画面跃然白壁之上。再看第二首:棋 象 看 仙 神 共 洞少 移 牛 斗 见 却 园神 吟 高 下 明 深 桃仙 李 来 夜 稀 便 得来 白 天 上 星 鼓 到聚 诗 远 不 闻 钟 时会 间 一 世 使 心 机第二首诗这样读: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该首藏头诗句的排列方式与前首诗不同,让人难找首句。

院中道人对它的解读颇为奇妙:49个字可读成8句共56个字。要把中间的“夜”字作为全诗的句首读起,按逆时针顺序转着读,把每句的末字拆为左右结构的两个字,右部字(会为人部)为下句之首。

如,第一句末字是“明”,右部的“月”字为下句的首字。连起来读作:“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风雪独行者先生留玉从相亲道亦峒水异梦崆控行旅难掌笼入海如樊人人相亲道亦从,山同水异梦崆峒;手空行旅难掌控,竹龙入海如樊笼。

刘源春先生留玉别情愁一别许多鸠哀声感泣笃青梅情几裘送远岂须这样读:七绝——别情秋心一别许多愁,九鸟哀声感泣鸠。竹马青梅情几笃,求衣送远岂须裘。

3有关于长城的诗句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4关于长城的诗句与名句有哪些

1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陆游《古筑城曲》

2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卢照邻《雨雪曲》

3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郑帧度外三首》

4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徐九皋《关山月》

5**今如此,长城恨不穷。——刘方平《梅花落》

6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卢照邻《紫骝马》

7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高适《蓟门行五首》

8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贺知章《送人之军》

9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许棠《雕阴道中作》

10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5关于长城的诗句有哪些

长城 唐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长城下 唐曹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饮马长城窟 唐陈标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登长城 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唐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 唐苏拯 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 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 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 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闻笛 唐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长城 唐朱庆馀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6寻求关于什刹海的诗词名句

什刹海

苍天几度过飞鸿,后海依稀故梦匆。

仆噪锣喧拥贵轿,花明柳暗掠骄骢。

嫩荷才捧晶莹露,衰叶又摇凄肃风。

太液相通非旧水,白云舒卷碧粼中。

行香子一首》 07年什刹海记

太液荷香,垂柳轻扬,丝丝夏雨沾衣裳。斜街小巷,曲水边旁。远客相访,波荡漾,语衷肠。 文墨荟萃,词短诗长,裁剪云片写文章。银锭观山,瀛州远望。且再添酒,重把盏,醉夕阳。

《七绝二首》

携侣浪漫后海旁,骤雨更添游兴昂。遍寻豆汁皆不见,隔岸飘来烤肉香。

十里荷花连天碧,两岸垂柳翠欲滴。燕子呢喃休多语,芙蓉可解狂生意?

(请其它答者不要重复)

诗歌的写作手法用术语说是它的表现手法。古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见的有:

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互文、想象、联想、曲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以下就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做一一介绍: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9、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1抑扬 古诗词中,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3、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5、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6、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7、铺垫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8、虚实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0、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21、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采用这种手法可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黄庭坚的《清贫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手法,用两个设问句领起前后两片词句,既抒写觅春情切,又显得结构绵密,构思新颖;又去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把“春”和“黄鹂”人格化,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22、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 兼及“明月”和“关”。

25、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6、倒装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7、借代 借代是古典诗歌中运用极广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借代可使语言简练,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28、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9、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30、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31、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描写风势很大,卷起的红旗伴随急行军,另一方面暗示形势高度戒备,全句不事张扬,却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形象的表现出来。

《后元丰行》《南园》这些诗歌对五代时期展现了怎样的描述?

在军阀割据的五代时期,内局部地区,如吴越及南唐,由于战争较少,人民徭役和赋税的负担较轻,农业生产仍有所发展。北宋王朝统一全国以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