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对银记载,安五脏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对银记载,安五脏是什么意思?,第1张

现代医学认为:银能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长期使用,可以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可见经常佩戴银饰品,对健康有百益而无一害。

功效一、鉴毒

茶马古道是连接国内外传统的运输通道,也是经济、文化的交流通道。如果大对茶马古道的历史足够了解,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商队,除了带着各种商品外,必定还会携带几件银制餐具,比如银碗、银水壶等等。茶马古道沿途大多是迹罕至的山区、丛林,商队携带物资走在路上,自然免不了招来强盗土匪的觊觎。有不少劫匪为了夺走商队物资,常在其必经之路的水源中下毒,想将商队毒倒后劫走货物,商人们为了性命和财产的安全,每人都携带几件银餐具,找到水源之后先以银餐具盛水检验,确认无毒才取水饮马做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银餐具是商人出门必备的,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维系着生命财产的安全。

功效二、消炎

从古至今,爱美的女性都喜欢穿耳洞,穿过耳洞的人都知道,如果刚穿的耳洞上戴上一对铁耳环,几科百分之百要发炎,而戴上银耳环,不但不会发炎,而且伤口愈合得很快。

耳朵本身当然不可能偏爱价格高的首饰,这说明了一点,银有很强的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在抗生素发现之前,炎症是致命的,是轻微的外伤,都会因处理不当而夺去人的生命。据文献记载,在中国古代的战场上,有的受伤将士一

时找不到药,就把随身携带的银子打成银片,覆盖在伤口上,不但能够防止伤口感染,而且还能加快伤口的愈合。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银制品出现于古地中海区域。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起步算是比较晚的。除了一部分佛道金银制品外,中国古代金银器中的装饰品和器皿始终占据主流,传统金银细工作品有金银首饰、金银配饰、金银器皿和金银摆饰几大类,鲜有用于宗教祭祀或礼仪大典。

相关信息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

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我国的银元流通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土法铸造:西藏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铸:足银银币。光绪年间:饷银一两等银币。两广总督张之洞引进外国造银设备,光绪15年、公元1889年开机机制银币。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从此白银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

从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2200年中,白银地区的行政建制经常变化,归属不定。

解放前的几千年中,天灾不断,战乱频繁,老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解放以后,白银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并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煤炭生产闻名于全国。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

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

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

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

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

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

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黄河白银段为S形,基本上是南北流向,至景泰五佛则由西向东,经黑山峡入宁夏境内。

以全市辖地作为整体,景泰县、白银区居西北,靖远、会宁则居东南(平川区暂不论,包括在靖远内叙述)。

两大地区基本以河为界,一处河西,一处河东(靖远刘川等到地也在河西)。

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春秋战国时期,景泰、白银区一带还是我国古代羌族人民的驻牧地,靖远、会宁一带为义渠戎的活动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这样,就隔断了北方匈奴与西方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

当时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县治在今会宁郭城驿附近。

武威郡、安定郡均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祖厉县、鹑阴县由安定郡改属武威郡,媪围县依旧,这样,今白银市全属凉州武威郡地。

《后汉书·郡国志》载:“武威郡,十四城,户万四十三,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媪围、鹯阴(故属安定)、租厉(故属安定)。”鹯(音沾)阴县和租厉县在《汉书·地理志》中分别为郭阴县和祖历县,不知为何各造成一字之差。

《后汉书·冲帝纪》中出现的“鹯阴河”名后,有唐朝章怀太子作的注语:“凉州姑臧县(即今武威——笔者注)东南有鹯阴县故城,因水以为名。”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所标鹯阴的位置,在今景泰东南部的尾泉和平川西北部的高家坝与靖远刘川的荒草梁等三县区的交界地一带,靠这里的黄河标示为“鹯阴河”。

实际上汉代的鹯阴城在今平川区陡城乡,至今遗迹尚存,1990年我在残存的城墙上还发现了引水的陶管。

自武帝打通河西走廓、兴起丝绸之路以后,两汉都极为重视同西域的联系,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张夜一段的行走路线共有三条,其中北路经过靖远和景泰,渡口是景泰与平川之间的索桥,它的通行,促进了这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武帝承“文景之治”,加上他自己励精图治,使国势依然强盛。

他也是我国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之一,一生多次出京巡查,会宁一带就有他的足迹,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冬十月,……逾陇,登空同(即今平凉崆峒山——笔者注),西临祖厉河而还”(《汉书·武帝纪》)。

东汉开始,国势日渐衰落。

安帝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凉州“大饥,人相食”(《后汉书安帝纪》),“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顺帝汉安二年(143年),武威郡等地发生大地震,从九月开始至次年四月止,长达半年之久,“凡百八十日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同上)。

地震还没结束,鹯阴附近又成了战场,三月,“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殁”(《后汉书·冲帝纪》)。

这一系列天灾兵祸,使白银人民蒙受了重大损失。

三国魏时,曹操统一北方,河西一带内乱时有发生。

鹯阴为战略要地之一,东临海源,西护武威,南屏金城、北拒匈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河西叛军往往屯兵于此。

这里,也是丝绸北路的必经之地,占据了它,能攻可渡河西进,南下金城;相距时则占有优势,地位主动;不利时便西退武威,北走大漠。

因此,它成了著名的古战场之一。

一次,凉州生乱,武威告急,魏将张既率兵征伐时,就曾于叛军“七千余骑”相拒于鹯阴,因为不易攻打,便迅速改道直奔武威(见《三国志·张既传》)。

西晋时,今白银市境内无治,皆属凉州武威郡地。

当时武威郡辖七县,只有5900户,还不足西汉户的百分之六十,由次可见,无治之地更是人烟稀少,这主要是战乱所至。

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就被“八王之乱”结束了。

“永嘉南渡”以后,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之中,地方政权纷纷割据,更迭频繁,白银地区归属不定。

公元327年前后,白银地区基本上以河为界,西北为前凉所属,东南为前赵占据。

366年前后,前秦占据东南,382年左右,又取代前凉。

至此,白银境地全属前秦。

395年左右,又被西秦入主,409年前后,又全部易手后秦。

《读史方舆纪要》载:“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西晋乞伏乾归自苑川(今榆中县境内)徙都度坚山,七年(411年)置秦兴郡治焉”。

这说明,西秦统治时,曾将都城建于度坚山。

度坚城遗址位于今武川乡宋梁村左家沟,1950年前后尚存部分城墙,1956年白银公司露天矿大爆破后遗址全毁。

《卫生宝鉴》,罗天益撰,共二十四卷,补遗一卷,撰年不详,刊行于1281年。该书元刻本因战乱而散失,现所存最早版本见于元代杜思敬编纂的丛书《济生拔萃》,但内容不完整。

治发背,恶疮,托里,止痛,排脓:山银花120克,甘草30克(炒)。上为粗末,每服12克,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卫生宝鉴》)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对银记载,安五脏是什么意思?

现代医学认为:银能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长期使用,可以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可见经常佩戴银饰品,对健康有百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