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头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摩头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十三 21 方名 22 摩头散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摩头散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各家论述 2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摩头散 1 拼音

mó tóu sǎn

2 《千金》卷十三 21 方名

摩头散

22 摩头散的别名

摩顶散

23 组成

(艸闾)茹6分,半夏6分,蜀椒6分,乌头8分,莽草4分,桂心7分,附子1两,细辛1两。

24 主治

头面风,头中50种病。风毒攻脑疼痛。

25 摩头散的用法用量

摩头,记日数,3日头肤痛,45日后一著药如前,十日以酢浆洗头,复摩药即愈。若生息肉并咽喉中息肉,大如枣欲塞,以药摩之即愈。耳鼻齿有疾并用之良。

26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以大酢和。

2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艸闾)茹治大风恶毒,半夏逐湿开痰,蜀椒治寒热痹痛,乌头治寒湿痹,桂心利关节结气,莽草治头风痈肿,附子治寒湿拘挛,细辛治头痛脑痛,百节拘挛。八味辛散药中,得苦酒之酸收,使药内达以搜逐病根,何惮风毒不除,息肉不化耶。

28 附注

摩顶散(《圣惠》卷四十)。

古籍中的摩头散 《普济方》:[卷四十六头门]首风(附论)

胆汁和丸。如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附子摩头散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大附

《普济方》:[卷四十四头门]头痛(附论)

人参桔梗(去芦)香白芷(各一两)干姜(摩顶散(一名附子摩头散)治风毒攻脑疼痛。(方见附子摩头散)麝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方头面风第八]摩膏

乃用之一次生发如昔。(《必效方》)无蜀夏,本门摩头散多乌头,少干姜,但分两不同。)《备急千金要方》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

程氏金鉴。并为宋人附方。是。三因附子摩头散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

《普济方》:[卷四十七头门]风头眩(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养筋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养筋汤 1 拼音

yǎng jīn tāng

2 处方

白芍30克 熟地30克 麦冬30克 炒枣仁9克 巴戟天9克

3 功能主治

补肾养心,滋肝舒筋。治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卧床 ,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

4 养筋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5 摘录

《辨证录》卷八

古籍中的养筋汤 《辨证录》:[卷之八]虚损门(十三则)

心,肝木得肾之滋,枝叶条达,筋有不润者乎。方用养筋汤∶白芍(一两)熟地(一两)麦冬(一两)炒枣仁(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二·诸伤门]伤风寒

。大恶寒者。表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表虚恶寒。而筋惕肉者。真武汤。外有太阴自利不渴。厥阴下利厥逆。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二章·六经方药]第六节·滋补剂

煎代水秀按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螈。类似风动。故

《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中

柴胡黄芩陈皮知母泽泻地骨皮贝母甘草姜(陈氏)和气养营汤治前证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药托之。人参陈皮

《普济方》:[卷三十六胃腑门]胃反(附论)

《难经》为中医理论著作 。原作《黄帝八十一难经》。旧题战国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成书约在东汉以前 。书中以问难的形式讨论了81个问题,对诊脉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五输穴及补泻法的运用均作了论述。《难经》为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的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奇经八脉及所主病证。第3047难主论脏腑、对三焦、肾与命门提出新见解。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第6268难论述脏腑井俞诸穴。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现存明刻本,及1940年黄竹斋校本等。在线阅读:1《难经经释》[清]徐灵胎(公元16441911年)2《难经集注》[明]王九思(公元1505年)3《难经古义》4《八十一难经》[西汉末]秦越人扁鹊(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5《难经正义》[清]叶霖(公元16441911年)

详见百科词条:难经 [ 最后修订于2015/10/18 10:12:17 共69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含化丸处方海藻海蛤(煅)海带昆布瓦楞子(煅)文蛤诃子(去核)五灵脂各30克猪靥14个(焙干,另研)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瘿气。用法用量临卧含化,时时咽下。并用灸法以助丸功。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六:含化丸别名噙化丸处方枇杷叶(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功能主治妇人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者。用法用量噙化丸(《得效》卷十五)。摘录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六《妇人良方》卷五:含化丸处方蛤蚧1双(去口足,炙),诃子(去核)半两,阿胶(粉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北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生干地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失音。用法用量食后含化1丸。摘录《妇人良方》卷五《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含化丸处方杏仁5钱,枇杷叶1两,官桂1两,人参1两。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喉中食噎,如有物者。用法用量含化。以愈为度。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圣惠》卷四十六:含化丸处方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前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心半两,贝母半两(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皂荚子仁半两(微炒)。制法上为细末,以炼蜜及煮枣肉和捣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久咳嗽上气。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圣惠》卷三十六组成白矾1分,黄丹1分,附子(生,末)1分,舍上黑煤1分。主治口疮久不愈,及口舌肿痛。用法用量每取樱桃大,含化立愈。若急要,即于铫子中煎亦得,唇肿者涂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白蜜拌和如煎,用竹筒盛,饭甑上蒸之,饭熟为度。《准绳·疡医》卷五组成海藻1两,海蛤(煅)1两,海带1两,昆布1两,瓦龙子(煅)1两

详见百科词条:含化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00:10 共88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引言

南天门,这座神秘的传说之门,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关于南天门的位置,众说纷纭,有人说它隐藏在深山之中,有人说它位于海底深处。那么,南天门究竟在哪里呢?本文将带您一起探寻这座神秘之门的位置。

第一章:南天门的起源

南天门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时代。相传,南天门是连接人间和天界的通道,是神仙们进出人间的门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天门逐渐失去了人们的记忆,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传说。

第二章:南天门的寻找

21寻找古籍记载

要找到南天门的位置,首先需要寻找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南天门的描述,如《山海经》、《神仙传》等。通过研读这些古籍,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南天门的线索。

22考察地理环境

除了古籍记载,地理环境也是寻找南天门的重要因素。根据传说,南天门位于山脉之中,周围环境幽静而神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地理环境,寻找与古籍描述相符的地区。

23听取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寻找南天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当地的民间,听取他们关于南天门的传说和故事。也许,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线索。

第三章:南天门的真相

31考古发现

在寻找南天门的过程中,考古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代遗迹的发掘和研究,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南天门的真实位置。历史上,有许多与南天门相关的遗迹被发现,如祭坛、石碑等。

32科技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探索南天门的位置。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对地表的影像进行分析,寻找与南天门相符的地貌特征。同时,还可以利用潜水器等设备,在海底深处搜索南天门的踪迹。

33传承与保护

找到南天门的位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南天门作为神秘的传说之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加强对南天门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牙关紧急为症状名。指牙关紧收,口不能开。多由痰气风火壅阻经络所致。见《卫生宝鉴·咽喉口齿门》。《万病回春·中风》:“凡卒中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者,此中风痰也。”《张氏医通》卷一:“阳中者,面色赤,唇焦,牙关紧急,上视强直,掉眩烦渴。……痰气闭塞,牛黄清心丸;痰热闭遏,清心牛黄丸。”《证治要诀》卷一:“破伤风者,因皮肉曾破伤处,风从疮口入,其证项强,牙关紧,状如发痉。”又“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治疗用苏合香丸灌之。本症可见于中风、痉病、惊厥等疾。参见口噤:口噤为症状名。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可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末擦牙或以郁金、藜芦末搐鼻或针人中颊车。”《张氏医通》卷一:“口噤不能开,肝风乘胃故也。……风邪乘虚人其筋则挛,故令口眼斜,牙关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汤。”“痰迷心窍,昏愦,口噤不能言,涤痰汤。”本症可见于中风、痉病、惊厥等疾患。

详见百科词条:牙关紧急 [ 最后修订于2015/10/29 15:34:53 共4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摩头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十三 21 方名 22 摩头散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