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斋号(要带由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古人的斋号(要带由来),第1张

斋号的产生,至迟不晚于汉晋之际。《渊鉴类函》卷346引《晋传》:嵇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是"慎终"为其室名。《山堂肆考》曰桓温初于南州起斋,斋中悉画盘龙,因号"盘龙斋"。但是,以室名斋号替代姓名来相称的风气,则在唐宋时才逐渐兴起,名头最响亮的当推辛弃疾之"稼轩"。这是他在淳熙八年(1181)春在上饶郡城外兴建的一间书房,因旁边全辟为田亩,故名"稼轩",乃"临(庄)稼之轩"的意思。淳熙十五年(1188)元旦,其门人范开编成老师的作品集,即以《稼轩词》命名。此后,随着其词作的广泛流传,"稼轩"之号几有盖过他本名的势头。

斋号趣谈·黄丕烈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学者。乾隆间举人,以知县用,然黄无意仕宦,乃援例授主事分部,复即告归。生平喜藏书,好刻古籍,每刻一书,行款点画,一仍旧本,即有伪谬,不敢擅改,别为札记,缀于卷末。尤精校勘之学,每得珍本,即作题跋,后人编为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主要书斋号有: 百宋一廛、复陶室、陶陶室等。

百宋一廛

黄丕烈一生无声色犬马之好,也无意仕途,惟嗜好读书、藏书,尤视宋版本如命,见之必倾囊而购。积多年之得,所藏宋版本已达百余部,筑专室藏之,并榜其斋号为 “百宋一廛”。廛,音蝉,房舍之意。

友人顾广圻曾作《百宋一廛赋》,赞誉他所藏宋刻本之多且善。黄丕烈嗜书至笃,常自称自己为 “书魔”,“惜书不惜钱”。每得一部宋版善本,便请亲朋好友同来鉴赏、品评,并请他们一一赋诗,以作纪念; 如得奇书,则要廷请画师作 “得书图”,张挂于室内。他每年还要在书房中举行 “祭书”典礼。去世后,后人感其“百宋一廛” 来之不易,为其辑成《百宋一廛赋注》、《百一书录》 等传世。

复陶室

黄丕烈平生喜欢藏书,爱好读书,故家有书室,名为: “学耕堂”、“求古居”、“士礼居” 等。他尤爱读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诗集。一次,他觅得一部曾经毛晋所藏的北宋刻本 《陶渊明诗集》,欣喜不已。后又买到一部南宋刻本《汤注陶诗》,更是喜不自胜。因藏有两部陶渊明诗集,乃颜其斋为 “陶陶室”。他将此诗集置于床头,经常吟诵不已,还延请王芑孙专门作 《陶陶室记》。以后,他把其中一部陶渊明诗集送给挚友。

不久,他又得一部《陶渊明诗集》,也为宋刻本。为记此盛事,他把“陶陶室” 更名为 “复陶室”。黄丕烈读书、校书,好作题跋,其题跋虽一鳞半爪,但富有真知灼见,颇具学术价值,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后人在他去世后,将其题跋辑刻成书,计有《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士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 等。

百宋—廛

百宋—廛

士礼居

士礼居

士礼居

士礼居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名有老学庵,七录斋,春在堂,陋室,聊斋,绿林书屋,百梅书屋,三希堂等,介绍如下:

1、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

2、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

3、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

4、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且勤于手抄,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以达到“胸有成竹”,故此得名。  

5、绿林书屋,鲁迅在上海的书斋名是“绿林书屋”。鲁迅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反动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6、百梅书屋,国画大师齐白石35岁时,在故乡湘潭盖了一幢房屋,周围有许多梅花树,他对之非常喜欢,于是取名为“百梅书屋”。

1、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11、春在堂——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

12、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

13、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

14、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15、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

16、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

17、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

18、知觉斋——学者黄锦祥的书斋名。

扩展资料

很多名家的斋号不只是依傍景观,而还具有特殊的含义,例如自己在哪一季节所生,家庭所给人的感觉,自己所偏爱的风格等等。这一类斋号则比较耐人寻味。有一些名家的斋号则带有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象征独一无二的斋号,给人一种量身定做之感。

在中国人的称谓习惯中,室名斋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少室山房、阅微草堂、聊斋,已成为胡应麟、纪昀、蒲松龄的固定的别名。

-斋号

-斋名

斋号趣谈·傅增湘

傅增湘(1872~1949),宇润沅、沅叔,别号藏园老人、藏园居士、书潜、清泉逸叟等,四川泸州人。近代学者。光绪间进士,1898年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殉难,曾著文为之申辩。辛亥革命时参加唐绍仪和谈代表团。1917年入王世珍内阁任教育总长。“五四” 运动中,因抵制北京 罢免蔡元培之令而被免职。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周恩来派陈毅持函抵其府上探病,未及而逝。著有 《双鉴楼善本书目》《双鉴楼藏书续记》 《双鉴楼杂咏》 等。

主要书斋号有: 双鉴楼。

双鉴楼

傅氏祖上留下一部元本《资治通鉴音注》。1916年,傅增湘又从权贵端方处买得一部南宋绍兴二年刊本《资治通鉴》。他对这两部宋元本十分喜爱,称之为 “双鉴”,并以 “双鉴楼” 题名书斋。

1928年初春,有一书商兜售南宋淳熙时代宫廷写本《洪范政鉴》。傅一见此书,如见故人。原来十多年前,他曾在清宗室盛昱处见过此书,知道此书是南宋内廷遗下的惟一一部最完整的写本书。其书笔力遒劲,有唐人写经之风,桑皮玉版,玉椿朱栏,有内府玺印,确为稀世珍宝。自宋至清末民初,它一直保存在内府,到民国初年才流落民间,落入盛昱之手。当时傅对之称羡不已,十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现在此书从天而降,当然大喜过望。但是书商要价很高,傅于是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箧卖去,换钱以购此书。真可谓 “舍鱼而取熊掌”。从此,他的 “双鉴楼” 的双鉴之一不再是《资治通鉴音注》,而是南宋写本《洪范政鉴》。他也以 “双鉴楼主人”自称。

傅增湘平生喜爱读书,自称犹如 “蚁之集膻,蛾之扑火”。更有校书之癖,在《〈文苑英华〉 校本书后》 曾云: “独于古籍之缘、校雠之业,深嗜笃好,似挟有生以俱来,如寒之索衣,饥之思食,如无一日之可离。” 在双鉴楼中,他自定规矩,每日必校读30页书,白天校读不完,须挑灯夜战。有时家人眼见夜已过半,几次催他歇息,他才离开书房。

双鉴楼藏书甚富,计有宋金刊本约150种,元刊本几十种,明清精刻本、名钞、名校本更多,总计有20万卷以上。他病重期间,嘱其家属将所藏通行之本捐赠故乡四川大学,镇室之宝的 “双鉴”等善本书,则捐入北京图书馆。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所著录的傅氏藏善本书就有280种之多。傅氏生前著作甚丰,仅以其书斋名命名的就有《双鉴楼善本书目》《双鉴楼藏书续记》《双鉴楼杂咏》等。

双鉴楼主人

双鉴楼藏书印

古人的斋号(要带由来)

斋号的产生,至迟不晚于汉晋之际。《渊鉴类函》卷346引《晋传》:嵇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是"慎终"为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