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茯苓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茯苓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茯苓的功效与主治 14 茯苓的化学成分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 16 茯苓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茯苓个 1632 茯苓块 1633 茯苓片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6 浸出物 167 茯苓饮片 1671 炮制 1672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1673 性味与归经 1674 功能与主治 1675 用法与用量 1676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茯苓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茯苓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茯苓 茯苓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fú líng

2 英文参考

Poria coco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fuling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 [朗道汉英字典]

pachyma cocos Fr [朗道汉英字典]

Poria cocos Wolf [朗道汉英字典]

hoel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dian brea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 coco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uckaho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dian brea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茯苓

茯苓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Pori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Indian brea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茯苓的别名

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茯菟、白茯苓、云苓[2]。

7 来源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2]。

8 原植物形态

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子实体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2mm,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文武、近圆柱形,壁光滑。

生于砂质土壤、向阳山坡的松属植物的根际;有栽培。

9 产地

茯苓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2]。

茯苓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

10 采收与初加工

全年可采挖,菌核挖出后堆置“发汗”后,排开凉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或趁鲜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11 生药性状

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扁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皱纹及缢缩。体重,质坚实,破碎面颗粒性,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12 性味归经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2]。

13 茯苓的功效与主治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2]。

煎服:9~15g[2]。

近菌核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具有行水利窍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淋浊,泻利[2]。

茯苓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1)用于湿邪上泛所致的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等。常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2)用于胞虚如球,上胞下垂,胞轮振跳,及针眼属脾胃虚弱者。本品能健脾补中,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14 茯苓的化学成分

茯苓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茯苓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 acid)、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还含辛酸等脂肪酸及无机元素[2]。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

茯苓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预防作用,茯苓多糖对多种实验肿瘤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2]。

茯苓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能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2]。

茯苓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防治作用[2]。

茯苓醇浸剂有明显利尿作用[2]。

茯苓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2]。

茯苓聚糖如切断支链变为茯苓次聚糖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2]。

茯苓还能抗病原体等[2]。

16 茯苓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茯苓

Fuling

PORIA

162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63 性状 1631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1632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33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一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80%(附录Ⅸ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

167 茯苓饮片 1671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1672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673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1674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675 用法与用量

10~15g。

1676 贮藏

置于燥处,防潮。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忘忧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杨氏家藏方》卷四 61 忘忧散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忘忧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忘忧散 1 拼音

wàng yōu sǎn

2 处方

白术15克 茯神9克 远志6克 柴胡15克 郁金3克 白芍30克 当归9克 巴戟天6克 陈皮15克 白芥子6克 神曲15克 麦冬9克 丹皮9克

3 功能主治

治男子情志不遂,不能生育者。(不育)

4 忘忧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连服十剂。

5 摘录

《辨证录》卷十

6 《杨氏家藏方》卷四 61 忘忧散的别名

琥珀散

62 组成

琥珀不以多少。

63 主治

心经蓄热,小便赤涩不通,淋沥作痛。

64 忘忧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食前浓煎萱草根汤调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6 附注

琥珀散(《普济方》卷二一六)。

古籍中的忘忧散 《医学正传》:[卷之七]妇人科中·胎前

上各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忘忧散(外台)治妊娠心经蕴热,小便赤涩不利,淋沥作痛

《辨证录》:[卷之十]种嗣门(九则)

,可以尽欢以取乐,宜男之道,亦不外于是矣。方用忘忧散∶白术(五钱)茯神(三钱)远志(二钱)柴胡(五

《济阴纲目》:[卷之九胎前门·下]子淋

药枳壳车前子(各半两)上锉,每服四钱,水煎服。忘忧散治妊娠心经蕴热,小便赤涩,淋沥作痛。琥珀(不拘

《女科百问》:[卷下]第七十五问小便或有利者或有不通

盏。煎一盏。温服。以利为度。未利者再服。食前。忘忧散。治心经蓄热。小便赤涩不通。淋沥作痛。琥珀(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萱草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十全大补汤 4 《医方大成》卷三引《叶氏录验方》之十补汤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十补汤的用法用量 5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十补汤 51 十补汤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十补汤的用法用量 56 附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补汤 1 拼音

shí bǔ tāng

2 概述

十补汤为方名,同名方约3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十全大补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十全大补汤又名十全饮、十补汤。人参、肉桂(去粗皮)、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大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功能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等症。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能明显促进特殊性抗体生成。又具有抗癌活性。[1]

4 《医方大成》卷三引《叶氏录验方》之十补汤 41 组成

白芍药1两,当归(酒浸1宿)半两,黄耆(蜜炙)半两,生干地黄(洗)半两,茯神(去木)半两,肉桂(去皮)4钱,北五味子3钱,台乌药2钱半,麦门冬(去心)2钱半,人参2钱半,白术2钱半,酸枣仁(炒)2钱,陈皮(去白)2钱,木香(煨)1钱,半夏(汤洗7次)1钱,沉香(不见火)1钱。

42 功效

《医方大成》卷三引《叶氏录验方》之十补汤具有安益心肾之功效。

43 主治

治诸虚不足。

44 十补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7分,温服。

5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十补汤 51 十补汤的别名

十补散

52 组成

黄耆、人参、当归、厚朴(姜制)、桔梗、官桂、川芎、防风、甘草、白芷。

53 功效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十补汤具有托里补虚、滋养气血、调脾胃之功效。

54 主治

治痘疹内虚吐泄,毒气内陷不出,及伤饮食,陈物菀莝肠胃之间,与毒合并,郁而不出者。

55 十补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调牛蒡子末服。

56 附注

茯苓是一种食药兼具的真菌菇类,属于担子菌、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属,学名Poria cocos(Schw)Wolf,是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 别名:白茯苓、云茯苓、朱茯苓、茯菟、伏灵、镜苓、云苓、皖笭、鄂苓、闽苓、松茯苓;性味:味甘淡、性平;归经:归心、肺、脾经;功效:健脾、安神、镇静、利尿,也能促进身体免疫能力,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是多种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常被用于药膳与保健食品中,如茯苓糕、茯苓饼、茯苓包子、茯苓茶等都是有名的滋补食品。 茯苓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茯苓酸、层孔酸、去氢层孔酸、松苓酸等三类化合物和茯苓聚糖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发炎、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镇静、利尿、止吐等作用。近年来,茯苓被认为具有抗肿瘤、调节老鼠及人类B淋巴球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以及对分泌 IL-1、IL-6、TNF-α、TGF-β 等四种细胞激素具调节作用。 也有研究指出,茯苓子实体乙醇萃取液在离体实验中,含有 10% 浓度的茯苓乙醇萃取液的培养液,能显著抑制人类单核球分泌 TNF-α、BIL-1β、BIL-6、及 GM-CSF,但是当茯苓含量逐渐减少时,反而有促进分泌的作用。 2002年的研究指出,以茯苓子实体 50% 乙醇萃取液,连续三天对雄性 BALB/c 品系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分离脾脏及收集血清,经 ConA 刺激培养,结果发现茯苓能显著提升血清中 IL-2(Th1 型细胞激素)及 IL-4、IL-10(Th2 型细胞激素)的浓度,促进 BALB/c 品系小鼠脾脏细胞 IL-2、IFN-γ(Th1 型细胞激素)和 IL-4、IL-10(Th2 型细胞激素)的分泌量及 mRNA 表现量,此外还能大大促进脾脏细胞对 IgG1、IgG2a、IgG2b 等抗体的制造能力。 利用茯苓的传统保健方剂,如以何首乌、泽泻、茯苓、白朮、党参等组成的复方冲剂,在 1 ~ 2 钱/公斤体重的剂量下,可提升血清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脂质,减少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另一以茯苓为主的复方,太子参、生黄耆、晚蚕砂各 5 钱,女贞子、旱莲草、黄柏、牛膝各 3 钱,焦山楂、丹参、生薏仁各 10 钱,苍朮 2 钱,茯苓 15 钱,水煎浓缩,200 毫升分 2 次口服,经两个月有显著降低血脂功效。 此外,以茯苓为主的药膳,如炒茯苓金菇(茯苓 2 两、金针菇 1 斤、香菇 3 朵、胡萝卜丝、姜丝、葱段),以及茯苓红枣粥(米 1 杯、茯苓 6 钱、红枣 10 颗、鸡肉丝),长期服用都具保健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及其药膳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其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树根的白色部分者称为茯神。茯苓处方名有称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神,切出的皮称为茯苓皮。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完全不同品种及不同功效,绝不能混同。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以上四种都为茯苓加工而成,同出一源,都具有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白茯苓是整块的茯苓去皮切成小块晒干而成,具有健脾,利水渗湿,养心安神的功效,临床用量最多。赤茯苓为白茯苓加朱砂搅拌而成,因其颜色是红色,所以叫赤茯苓,也叫朱茯苓,功效偏于镇心安神。茯神为茯苓中被木心包裹的一小部分称为茯神,功效偏于养心安神。茯苓皮为整块的茯苓被刮下的皮,其功效偏于利水。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茯苓圆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圆 1 拼音

fú líng yuán

2 处方

葛根、枳实(去瓤麸炒黄)、白术、甘草(炙),各二两;赤茯苓(去皮)、人参、干姜(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半夏(汤洗十遍去滑切焙),各一两。

3 炮制

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逆吐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

常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

5 茯苓圆的用法用量

当先服半夏茯苓汤,次进此药。

每服三十圆,温米饮空心下,食前服。

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籍中的茯苓圆 《药征》:[卷下]茯苓

小便不利、头眩烦躁。考证苓桂甘枣汤证曰∶脐下悸。茯苓戎盐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茯苓泽泻汤,证不

《本草思辨录》:[卷四]茯苓

茯苓结于土中,久而不变,宜其得阴气多,与猪苓埒矣。然枫擅召雨之能,松挺不雕之概;一毗于阴,一毗于阳。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茯苓(茯神)

茯苓,味甘、淡,气平,降也,阳中阴也,无毒。有赤、白二种,白者佳,亦可用入心、脾、肺、肝、肾五脏,兼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茯苓

茯苓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下列方]补方六十三

茯苓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茯苓的别名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