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出汗是什么原因怎样根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手脚出汗是什么原因怎样根治,第1张

手 足 多 汗

  (一)病因与症状

  脚汗多者,常因穿鞋不透气,久则发臭。如足底经常潮湿不适,重症者汗出如珠,似水流淌,足跖部的多汗致角质层浸渍发白剥脱和容易引起汗疱疹及足癣。现代医学认为多汗症大多是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所引起,少数发病与某些遗传综合征有关。

  脚汗属中医汗症范畴。中医认为多汗症的发生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湿热蕴蒸肾;或因素体阴虚内热郁蒸;或因久病大病之后体弱阳虚,腠理不固而致。

  (二)治疗

  白矾20克,葛根20克,煎水取汁,浸洗足部,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脚汗症。

  (三)注意事项

  脚汗多者,由于汗液含脂肪酸较多,分解后有特殊的气味,故而会引起脚臭,既不卫生,又令旁人厌恶,患者常为此烦恼不已。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注意调畅情志,劳逸结合,勤换鞋袜,保持足部清洁、透气、干燥,忌食辛辣食物。也可将老丝瓜烧成碳,研成细末,撒在鞋中,赤脚穿上,连穿半月。

  手足多汗验方

  1、鲜白萝卜 600克 (切片 ) ,明矾 15克。加水 2500毫升 ,煎 30~ 40分钟 ,去渣取汁 ,待温度适宜 ,浸泡手足 20分钟 ,每日洗 2次。治 80例 ,一般经 3~ 5天治疗 ,即可显效。

  2、每天用热水浸泡手足 5~ 10分钟 ,可在热水中放一些盐 ,效果更好 ,但注意水温不要太高 ,以免发生烫伤。

  3、中药煅龙骨 30克 ,枯矾 10克 ,共研为末 ,每次先洗完手脚后 ,用药末擦手脚掌。每天 1~ 2次。

  4、中药枯矾 10克 ,苦参 30克 ,花椒 6克 ,水煎外洗 ,每天 1次 ,每剂可连用 3天。或将上药直接用 250毫升醋浸泡半天后 ,再加入 500毫升 ,温热后浸泡手足 ,可连用 3天。

  5、取明矾25克,芒硝25克,扁蓄30克。先将明矾打碎,与芒硝、扁蓄混合,水煎两次,共煎出药液约2000毫升,每晚睡前用药液泡双足1小时,10次为一疗程。

  6、取0.5毫克乌洛托品(西药)2-4片,压成细粉,待脚洗净擦干后,用手将药粉揉搓在脚掌趾内,每日一次,连用4一8天,可保脚干燥50天。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虚实两种类型。脾胃虚弱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津液不足的虚热症。可选用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治疗。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治疗。中医还认为,会阴部多汗与肾的关系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终日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治。

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疗效。

手汗症

一、概述

手汗症为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因为人种上的特异性,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此毛病。 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在台湾,调查10到30岁的青年,约有03%的发生率,即大约三百名青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相当明显的手掌多汗,不分男女都有可能 ,而其家族史则高达13% (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病人尚并有狐臭症。

二、症状

多汗症并非疾病,只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但往往因此症状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困扰,而就医治疗。有多汗倾向的人手掌大多时候都是湿答答的,而长期潮湿的手部常会造成容易脱皮,更是有碍观瞻。学龄中的青少常因过量手汗将考卷弄湿而影响考试,经常是试卷未写就已经湿了。青少年不敢与人牵手,连握手都成问题。严重时手掌甚至会出现湿疹皮肤炎的症状。成年后,也造成他们在工作上与社交活动上的不便。 多汗症的病人常合并有手及脚出汗的现象,而病者所流出的汗液通常没有异味,情况有异於狐臭病患者。而狐臭(腋下多汗异味症)的人,则与遗传体质较有关,主要是腋下皮脂腺发达,发生的机会比手汗症高,造成的困扰也比较普遍。像是衣服总有洗不去的黄渍,也较不敢穿著无袖上衣,最重要的是在与人接近时,多了莫名的心理负担与畏惧。

三、治疗

手汗症的治疗有分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 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乾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并非很方便的方法。因为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故外科治疗便成为势之所趋了。 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於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於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又把肋骨与脊椎相接处的骨头剪开,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因手术的时间约需2━3小时,术后有一约五~七公分的伤口,比较痛,相对复原需较长的时间,大约需住院3━5天。另外也有可能造成气胸(肺部漏气使得肺部无法呼吸,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后遗症),目前多半已由电视内视镜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所取代。此手术伤口小,不须缝合,手术过程只需不到半小时,等到麻醉恢复后,当日即可复原回家休息,且手术的成功率可高达98%。

“脚汗症”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为此,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

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

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

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

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

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白矾水烫脚治汗脚

我患汗脚症,冬季更严重,弄不好会冻脚。后来,我在烫脚步水中加入白矾10一15克,待白矾溶化水中后,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一20分钟,每晚坚持一次,连续烫脚5一6天为一疗程,很快,我的汗脚症就好了。

治汗脚一法

我爱人汗脚很重,经人介绍一药方,用后很有效。该方是:取0.5毫克乌洛托品(西药)2-4片,压成细粉,待脚洗净擦干后,用手将药粉揉搓在脚掌趾内,每日一次,连用4一8天,可保脚干燥50天,

“硝矾散”治汗脚

药方组成是:白矾25克,芒硝25克匾蓄根30克(中药店均有售)。制法:将白矾打碎与芒硝、匾蓄根混合,水煎两次,两次煎出液约有2000毫升,放盆内备用。洗脚时,把脚浸泡在药液内,每日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临睡前洗脚最好。每付药可使用两天,洗时再将药液温热,6天为一疗程。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这种情况该怎么调理呢? 方法/步骤 一、手心出汗的类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二、调理多汗的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注意事项 通过小编的介绍,您对手心出汗应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手心经常出汗也分为好几种,在调理的时候要分清类别、对症下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及治疗 5 关于阳明病 51 辨证分型 52 辨证论治 6 关于阳明腑病 61 症状 62 辨证论治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阳明经证的方剂 2 治疗阳明经证的穴位 3 古籍中的阳明经证 1 拼音

yáng míng jī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Yangming channel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Yangming Channel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阳明经证(Yangming Channel syndrome[1][2])为病证名[3]。又称阳明经病[3]。见《医学心悟》。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尚无燥屎内结,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4]。

《中医药学名词》(2010):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为常见症的阳明病证[2]。

4 症状及治疗

《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3]。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热保津[3]。

《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其证目痛、鼻干、不眠、头额痛、身微热、恶寒,此是阳明经之标病,不拘日数多少,便宜解肌;如身热,烦渴欲饮水,汗出恶热者,此阳明经本病也,当清解邪热。”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阳明主里,内候胃中,外候肌肉,故有病经病府之分。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治阳明经病,则以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发之,或以白虎汤清之,或以柴胡白虎汤和之,随其证而施之可也。”

《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白芷、甘草、生姜)[3]。

本方即治阳明经标病,若见身热、烦渴、汗出恶热者,宜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3]。

5 关于阳明病

阳明病为病名[5]。六经病之一[5]。《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5]。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5]。

51 辨证分型

辨证有经证、府证之分[5]。

《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

52 辨证论治

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5]。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5]。

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5]。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5]。

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5]。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5]。

6 关于阳明腑病

阳明腑病为病证名[3]。亦称阳明腑证[3]。指邪热伤津,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以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为常见症的证候[4]。

61 症状

证见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3]。

《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

62 辨证论治

治宜攻下燥实为主[3]。

《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转为潮热,致有谵语、燥渴、便闭、腹胀等症,是为邪气结聚,则用承气汤下之。”

《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急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手脚出汗是什么原因怎样根治

手 足 多 汗  (一)病因与症状  脚汗多者,常因穿鞋不透气,久则发臭。如足底经常潮湿不适,重症者汗出如珠,似水流淌,足跖部的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