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味都有啥?

福建福鼎:黄栀子年糕
洗米、碾米、制浆、揉面、蒸米团
一大早,年糕师傅们
便在层层热气笼罩中忙活不停
一条条热腾腾的黄年糕
带香出笼咯!

打年糕,岁岁高
吃年糕,年年高
福鼎老话说“有年糕才算过年”
阵阵年糕香中
新年的希望也在悄悄萌发
山西长治:蒸花馍
“花馍在屋,年味十足”
说到面食里的年味
肯定少不了造型百变的花馍

您瞧,在山西长治
花馍手工艺人也开始忙活起来
兔子、黄桃、苹果、牡丹、如意
组成“玉兔迎春”
喜庆吉祥,传递出浓浓年味
陕西渭南:蒸碗
蒸碗,又叫“装碗子”
是陕西渭南澄城过年时
家家户户饭桌上必备的“硬菜”
蒸碗品种丰富、花样繁多
有糊肉蒸碗、鸡肉蒸碗、糯米饭蒸碗等
吃的时候扣在盘子里
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

对当地人来说
蒸碗不仅是儿时的味道
更是对年的期盼
蒸腾的年味也预示着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
浙江湖州:鱼汤饭
在江南水乡泉庆村
鱼汤饭是庆祝丰收、迎接新春
必不可少的特色美食

现捞、现捕、现做
捕上来的鱼约40分钟就变成了
桌上一道道鲜美的菜肴
古村里飘出了鱼汤饭的香味
您有没有心动呢?
江西吉安:红曲肉
比红烧肉更香的红曲肉您吃过吗?
为迎接小年
渼陂古村准备了九菜一汤
寓意着十全十美
这其中,少不了当地春节必吃的
特色美食——
渼陂红曲肉

红曲肉不仅鲜香四溢、色泽鲜艳
出场方式也别具一格
村里举行小年宴时
上红曲肉,必当行“击鼓礼”
并且还有德高望重的老人
为大家说吉祥话、送祝福语
新的一年要有多红火?
自然是像渼陂红曲肉一样!

安徽黄山:刀板香
腊味是南方年货的重头戏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腊肉
浓浓的年味就此拉开序幕

刀板香是徽州地区招待贵客的“硬菜”
焖煮整块腊肉
捞出在案板上切片
多余的油脂被案板吸走
保留下肉的咸鲜
吃起来肥而不腻,唇齿留香
具体怎么做?戳视频了解
,时长00:56
内蒙古:手把肉
蒙古族特色年味中,当地人偏爱
用简单的烹饪方法保持食材原味
牛羊肉用清水炖煮
出锅前撒点儿盐就可以开吃了
人手一块“豪横”的手把肉
肥瘦相间、挂着油花
搭配香浓扑鼻的铜锅奶茶
隔着屏幕都看馋了!

除此之外
还有北京的烤鸭、酱牛肉
东北的杀猪菜、铁锅炖大鹅
西北的暖锅、红焖羊羔肉
四川、湖南的钵钵鸡、剁椒鱼头
广东的盆菜、烧鹅
海南的椰子鸡、马鲛鱼
“舌尖上的年味”
哪些是您的心头爱?
年的味道,是家人亲手做的家常菜,或是亲戚送上的沉甸甸的红包,亦或是除夕夜“不知疲倦”的爆竹声……然而,对于00后的孩子们来说,年味似乎一年比一年淡了,于是今年寒假,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每位00后同学去寻找自己眼中的“专属年味”。家住徐州的赵梓鸣同学眼中的年味是“春联”。赵梓鸣同学有个习惯,每当寒假离校前,他总会精心挑选一副春联贴在寝室的门上,为自己居住的“小窝”增添些“年味”。在他回到家乡徐州贾汪后,庄里几个书法为邻里称赞的“书法家”也纷纷准备起笔墨纸砚,为各家送来了春联,整个村庄上下充满了过节喜庆的气氛,人们也都为新的一年鼓足了劲。对他而言,没有贴春联就不叫年。来自大连的吕宏嘉同学眼中的年味是“家乡的雪”。去年因为疫情没能回家的吕同学,今年早早就买好了回乡的火车票,颠簸24小时终于平安抵达家乡。年前的东北几乎天天下雪,厚厚的雪堆得过膝高。他便会约上儿时的邻里玩伴,再进入冰天雪地中“大战”一场。到了大年初一那天清晨,父母就会将他早早叫醒,举家到门前院里扫雪,虽然手和脸都冻得通红,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年气氛却温暖着内心。对来自邳州的尚振睿来说,年味是外婆做的“虎头鞋”。尚同学的外婆今年已经77岁了,每年临近春节时,她仍然还会拿起针线活儿,用平日里做衣服时省下来的零碎绸布,缝制一些迎春纳福的小公鸡。小公鸡一般是两只缝在一起,凑成一对儿,佩戴在小孩子冬天棉帽顶上,或者是袖口,取“祝愿春吉”之意,红红绿绿甚是好看,寄寓了老一辈人美好的传统祝福。更为精致的是外婆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虎头鞋,只有巴掌大小,那带着胡须的虎脸惟妙惟肖,十分威武可爱。来自泰州的闻佩同学眼中的年味是“集市”。小时候过年随着父母去赶集的时光始终在她的脑海中萦绕,所以她携手院20级的入党积极分子们在寒假离校前在校园里以“寻找年韵”为主题开启了一个“年味集市”。每一个摊位对应不同的年俗体验活动,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弘扬传统“年”文化,热热闹闹的年味集市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前去“赶集”。
查了查,没有《年味》这个词。
(看看?)
其实,人们都知道:
年味,就是年前人们忙碌准备过年的事项。
诸如搞卫生,洗洗涮涮,张贴对联,采购年货,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新鞋,蒸馒头花卷,蒸年糕,等等。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忙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年味。
过年之后的几天,张灯结彩布置的环境,仍然还没改变。这也是年味。
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完了。
中国年味都有啥?
本文2023-10-03 14:41: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