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文言文都是怎么撩妹的?
现在人撩妹,有着很多的方法,送花买礼物花样多的很。那古人撩妹也是这样的吗?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是无数痴男怨女所期待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古人撩妹正中了那句:”从前车马很慢,只够爱一人。”,古人撩妹最擅长的还是运用诗词歌赋了,就像李白等的大诗人,写了无数好诗词,不知道有多少妹子为之折服呢吧。为女子提诗的也是大多,留着来的诗词也有很多歌颂女子的。
那出了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不就是李白为了歌颂杨贵妃所做吗?他把杨贵妃的美貌用一句话就表达的倾国倾城,使多少后人竞折腰啊,由此可见,古代人的诗词是多么有魅力啊。
还有那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也正是男子痴暮女子,美丽优雅的淑女,正是我这个君子梦中所求了,凭那个女子听了不脸红心跳呢。
《凤求凰》里的一句“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就凭着这个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这个人表达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深深的思慕之情都在浮于表面。就是说我喜欢你,我一日不见到你,我便会想你想到快要发疯了一般。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确能表达出那一刻的心动,那一刻是多么的思念啊,。古人的喜欢就是如此的直白,我喜欢你,我写给你的诗词也满是我思念你的感情。
我觉得古人比现在人会撩妹多了,不是有句歌词写“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至少还能写写诗来逗逗女孩。”
古代人说话用白话文。
古人的普通话与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是发音方面,词汇的组成和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
先秦时期的文学著作非常精简,例如《春秋》记录了鲁国三百年的历史也不过一万八千字,古代的文言写作技巧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古代的识字率大多在10%以下,先秦的时候也就在2%左右,大多数老百姓根本不懂文言文,不会文言文也要说话交流,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文。
到了后来口语发生变化,才渐渐的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变成了专门用来书写的文体。唐朝时期开始文白参半就开始流行起来,所以白话文开始逐步走进文学作品之中。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里面的文字就已经比较白了。
西晋到宋朝期间,因为北方一直被异族统治,南方汉人也是和少数民族杂居,所以中国人的口音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北方人的语言开始被胡化,到隋唐南北统一时期,虽然他们语言还是文言文,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已经很大了。
明清时代,古汉语与现在的发音已经很小了,语法区别也不大,这个时期士大夫们书面语还是文言文,难度与现在一样,但是底层文人开始用白话文写作,也就是典型的古白话。
扩展资料: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倡导“活文学”,是整个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同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与之呼应。
1920年1月,依当时的教育部颁令,凡国民学校年级国文课教育也统一运用语体文(白话)。
-白话文
-文言文
其实古人聊天和现代并无太大差别,大部分采用的是白话文,文言文是作为一种写作语言,书写体的存在,要是古代说话都用文言文,听的人辛苦,说的人也不容易啊。
日常口语交流据说在先秦的时候,日常生之中,还是大部分采用文言文对话,算是言文合一的时期。但是随着是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意识,更加方便明白,便把言语的使用日渐白话化,形成了日常交流使用的简单化语言。这种言语表达简单,意思明白,几乎一下子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日常交流模式,到了汉代的时候,普通百姓阅读文言文就已经需要有批注才行了,后来的朝代更是把这种便于交流的言语延续下来,在唐宋时期留下来的诗词之中,还能找到白话文的存在,包括后期一些皇帝也很喜欢用白话文发圣旨。
文言文作为书写载体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以前言文合一,后来用了白话文,怎么还很多文章的书还还是用文言文呢?其实呢,在纸还没有出来的时代,需要刻进竹简之中,当然是越简洁越好了,后来造纸术出来,成本太高,为了节省成本,就延续使用了文言文。这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个,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口语的特点,本来就不同的口音,古有“三里不同音”之说,如果写成白话,不同地区的人可能会看不懂,只能继续使用文言文。而且日常口语发展变化较大,也比较适用于写作,有可能会造成口语变化之后,后人看不懂前人文章的事情。
自秦后两千年来,时代变迁,但是作为文字记录的文言文,我们依旧能看懂,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闪光点,形成自我一体的固定写作方式,贯通古今,我们先人是不是很厉害啊?
古代人用文言文都是怎么撩妹的?
本文2023-10-03 14:54: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