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通根表,八字天干带甲人厉害
天干地支通根表
八字推命学中,天干的生克合化与地支的刑冲合化,是判断一八字吉凶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八字格局高低的重要关键之一。通常在一个八字中,同于干支所处的位置不同,其相互之间的生克制化的力量也就不同,分远、近、遥合、隔合、有力、无情等等。八字中的合、冲、刑、克、害是根据命局中的组合的不同,而对日的喜、忌、吉、凶发生转化的分析,它分远近的组合、的组合、干支的组合、地支的组合、生克的组合,合冲的组合。
天干相生
天干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
相生又分几种情况:
紧贴相生:是指五行在天干中的距离紧贴,如日对月或时,年对月,时对日,紧贴相生,力量更大。
隔柱相生:是指五行在天干的距离中间隔着一柱,如日对年,时对月,相生的力量比紧贴的力量要小。
遥隔相生:是指五行天干的距离中间隔着一柱,如年对时,时对年,遥隔相生的力量最弱,不过当相生的五行强旺有力时,遥隔的五行也能生助衰弱的五行。
另外,阳干生阴干或阴干生阳干,其生力大;阳干生阳干,阴干生阴干的其生力小,异性之相生,为有情之生,其力必大;同性相生,为无情之生,其力不尽生。
天干相克
甲克戊、戊克壬,壬克丙,丙克庚,庚克甲,乙克己,己克癸,癸克丁,丁克辛、辛克乙。
天干相克也分紧贴相克,隔柱相克,遥隔相克,其作用和天干相合一样,地位邻近者克力较大,地位遥远者克力较小,克者坐旺通根则克力大,克者坐衰虚浮则克力较小,虚浮之克有等于无。
天干五合
甲与已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
天干五合阳之合,如男女相合而成夫妻之道,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阳偏阴之谓疾”。人事之合源于五行之性,共有五组,每组均由一阴一阳构成:
信合:甲己合土,称”信合”,合于人事为中正之合。忠诚宽厚,安份守己,重信讲义。如若在八字中无气,又带杀(七杀),那么则会多嗔好怒,性刚,是宁愿 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如不吉则缺乏人情味,诡计多端,不知廉耻。
义合:乙庚合金,称”义合”,合于人事为仁义之合。如五行有气,主人有信义,进退自如,讲情讲义,五行生旺,骨秀形清,相貌秀丽。若临死绝之地,带七杀,则固执己见,轻义寡义,相貌不扬,凡事都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错误。
智合:丙辛合水,称”智合”,合于人事为威制之合。仪表优秀威严,智力超人,但是为人酷好贿。如若五行死绝,主人冷酷无情,乖僻寡合,无情无义。女命若有此合带空亡、大耗、咸池等凶神,则貌美低下,是之命,地支中再有三合,则是之命。
仁合:丁壬合木,称”仁合”,合于人事为匿之合。主仁义,心地仁慈,和命多寿,多情易动,眼明神。如若五行死绝,带七杀,见咸池、空亡、自败等凶神,则为欲之合,污家风,亲厚小人,怠慢君子,贪婪妄作。女命易、、,多招玷辱,或年高再嫁,或嫁少男或老夫,或者说先是妇女,后下海为小组,或先下海为小组后从事正经职业。八字中有丁壬合的人,在感情方面容易陷入困扰之中,如若别支再见伤官更验。
礼合:戊癸合火,称为”礼合”,合于人事为无情之合。此为无情之合,主人相貌俊秀。戊癸合,女命有神,多嫁俊夫,男命娶,若癸戊合男子取老妻,嫁老夫。为何女命(丁巳、戊申、丁未、癸卯)会爱上一个比她大近二十岁的男人,并且想要嫁给他呢?这就是戊癸合的原则。
天干五合的用法
天干五合的用法分下列几种情况:
命中合:四柱中先天的合,比如己酉,乙亥,甲寅,乙亥的八字,四柱中甲己合就为命中合。
运中合:命与大运合,比如壬子,丁未,癸亥,丙辰的八字在行大运戊申运时,日上的癸与大运的戊合。
命中近合:如己酉,甲戊,丁丑,辛亥八字中,甲己合就为近合(如年干与月干相合,因地位邻近,合的力量就大,如若两者在四柱中的力量相平衡,那么合去以后在命中原来的力量就不存在了,通常可看作闲神)。
隔合、遥合:辛亥、戊戌、癸酉,丙辰之中的丙辛合就为遥合(如年干和时干,月干和时干之合,因隔干之合,其合的力量就减弱,只能算纠缠和羁绊)。
何谓合化
“合”就阳交感,如同夫妻相配成为一家,在命中有结亲,团结,亲近,合作,占有,取得之意。而”化”的概念不好办,可以讲变化,如丙辛化水,丙火与辛金失去本来的性质变成水;但也可以讲化成,丙火与辛金性不变,水却生成了,就好比夫妻结合生育子女,夫妻俩依然存在,它们各有各的形成机制,也各有各的实际应用。
以上是天干合化成功所显示出来的现象,那么怎么知道能不能合化成功呢?现在 上门派多多,各人的说法不一。我认为合而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以月令为主。第二是相邻两干,即为年月之合,日月之合,日时之合。第三是地支载辅化神,即是必须有一干从支为合化的同一五行,才能合化成功。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月干与日干相合,日干与时干相合,除两干必须有一干的坐支为合化的同一五行外,月支还必须是合化的同一五行。
天干的合化
天干相合如合化成功,则原来五行的性质将因而改变。
甲己化土:在甲的天干和己的天干下面必须有火和土的地支,才能真合化土,也就是说甲己合,这两个地支下面必须要有巳午火和辰戌丑未土才能合化成功。如甲子日己巳时生人,此甲己合而不化,原因是子支援甲之木性,已虽得地支中巳火的支援,可论化,但己本来就是土,又何必论化,巳火又被子水伤克,自身难保,那能去帮助别人,故甲己合而不化。
乙庚化金:乙庚下面的两个地支必须是辰戌丑未土或申酉金才能真化成功。如乙丑日庚寅时生人,乙下面有丑能化庚,可是庚下面坐寅,丑被寅木所克伤,无法支援乙木合化,因此需要有申酉金出现克伤寅木才能合化成功,或者见巳午火也行,丑被火生而旺盛,木被火泄而弱,克不动丑土,也为合化成功。
·丙辛化水:丙辛下面的两个地支,必须是申酉金或辰(水库),亥子才能合化成功。如辛酉月丙辰生人,丙辛下面坐的是辰酉,所以可说合化成功。
·丁壬化木:丁壬的下面两个地支必须是寅卯木或生木的亥水辰土(此为木的余气)才能合化成功。如丁卯午壬寅月甲寅日生人,此天干丁壬下面坐的是寅卯地支,所以说合化成功。
戊癸化火:戊癸的下面两个地支必须是寅卯木或巳午火,辰戌土(辰戌之中也有火气)才能合化成功。如戊寅,戊午,癸卯,壬戊生人,月日戊癸相合,地支寅午戌三合火局,局中火旺,天地皆化成功。
专有名词的解释:
合去:天干因合化而某一字的性质发生变化,称作合去。这是因为该字的坐支不扶,衰极之时合而必化。一个八字的天干合与合而不化的根据月令而作出决定的。比如一个八字:丁未、甲寅、乙亥、己卯,这个八字甲己合,但因为在寅月木旺,只能看作合绊,而不能看作合或者说合成土。
合绊:天干中合而不化的合为合绊(两支相合不化也为合绊)。八字中年月两干贴合,如日主丙,本有月干甲木贴近生助,却遇年干己土合甲,甲木受绊而无法一心一意去生丙火,此也为合绊。合绊是干支与另一个干支合使之产生的吉凶晦吝之事,凡喜用神被合绊为不吉,凡忌神被合则为吉。
·争合:就是两个争合一个,或者说是三个争合一个。如庚辰,甲申,己丑,甲子生人,此两甲争合一己为争合。
·妒合:是指相合的两干之间,夹杂着另外一个天干。如丙子,丁酉,辛酉,己丑生人,丙辛合,但中间被丁隔。
八字中争合,妒合,隔干而合通通不化。就好像两个男人争合一个女人,或两个女人争合一个男人,相争相妒,用情不专,均不按合化对待。除非行运时合绊住了一个,方才能论合。
地支: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地支的暗合
又有明合和暗合两种,明合就是光明正大的合,上面我们所说的合是明合。暗合就是偷偷地合,是一种不正大光明的合,像女人外面有了小情人,男人外遇金屋娇,这种合是见不得阳光的合。
子巳合:子中之癸和巳中戊相合。
午亥合:亥中的壬甲和午中的丁己合。
卯申合:卯中的乙和申中的庚合。
寅丑合:寅中的丙和丑中的辛合,寅中的戊和丑中的癸合,寅中的甲和丑中的己合。
所需的条件
1、地支没有节气之论,只要两干紧贴相邻,两支中有一支是化后的同一五行(化神)透干,即以化成论;
2、地支无争合之论,凡合合化成功条件之合局,其余与合化之支相同,视为合局加力论(因地支通根不分远近);
3、命局任何一支与岁运相合均作紧贴论
4、地支小于任何半三合、三合和三会局的力量,地支凡与半三合、三合、三会局时,必须让位。如果合为一气者则可以同时存在,如果是子与丑合水局与申子辰合水局时即可以同时论水局,如果是子与丑水局或午与未合火局作论不作半会(三会无半会局)
5、子与丑合,其两干之一透水者可以作水局,透土 则与土局论,水土同透则必须以土局论而不作水局论。甲子己丑这两组干合地合,仍以土论。午与未合相同,戊午与癸未这两组干支在岁运天干有火透出也可以作火论 。一般以土而论。
天干与坐支人元干支上下合
甲午:甲与午中己合。
己亥:己与亥中甲合。
乙丑:乙与巳中庚合。
庚辰:庚与辰中乙合。
丙戌:丙与戌中辛合。
辛巳:辛与巳中丙合。
丁亥:丁与亥中壬合。
壬午:壬与午中丁合。
戊子:戊与子中癸合。
癸巳:癸与巳中戊合。
以上十个上下之合,干支相吸,经验上这十个日子出生的人,在行中年运时,在上有名声地位。
专有名称的解释
合化:首先是相邻的两支合,临月合,天干有引化之五行。如八字辰,乙酉,乙丑,戊寅,辰酉合化成功。
合绊:合绊就像两个情人之间的感情,两神相合而相互牵绊,两个人都会在合中丧失理智,失去原来的作用,合绊有时也为应期,一合容易将其合死,这种合称为合去。一般来说合绊喜神为凶,合绊忌神为喜吉。所谓合绊就是相合的双方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绊和三合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通根:通根是对天干而言,如在一个地支或地支干中互有与天干相同的五行时,则该地支或地支所干中的同类的五行就称之为通根。比如甲,如若别支上见寅或卯,这称之为甲木通根在寅或卯。通根从位置组合上讲有远近之分,有得力和不得力之分;从力量上讲有强弱之分,有旺衰之别;从种类上讲有本气根、中气根、余气根之分;从作用上讲有有用或无有之分。通根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衡量相同五行透干旺衰的生克力量的强弱的。
如若透出的五行在地支中没有所,也可认之为无根。但如果透出的五行在所坐的地支本气为该五行之原神而且有力时,如乙亥,如若别支不见寅卯,但因为乙坐下亥水有力,则可以视为有根。如果在其他透干中有生该五行的天干,并且紧贴有点根旺盛有力时,则该五行虽无根,但也不能算是完全虚浮,如八字癸亥、丁巳、甲申、庚午,这个八字甲木无寅卯木,算是不通根,但有天干癸水透,并且癸水有根(癸水通根于亥),所以说此八字甲木虽无根,但也不能视为虚浮。只能说是得癸水生之而受生,即得根而爱生。如若该天干同时透出两个又紧贴时,也不能看成是完全虚浮,如八字乙亥、丁己、甲申、乙丑,这个作八子干透出两比劫帮身,相当于余气之根,所以也不能称之为虚浮无根。
地支三合局
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
三合局的要求相当严格,必须合神临月令,三合还要全,除此之外全是合绊。
地支三会局
寅卯辰会木局,亥子丑会水局,申酉戌会金局,巳午未会火局。
在命局中三会的力量较强,三会能化的很少很少,大多都是合绊。
地支半合局
申子半合水局,寅午半合火局,巳酉半合金局,亥卯半合木局。
子辰半合水局,午戌半合火局,酉丑半合金局,卯未半合木局(此为旺墓半合局)
天干地支的合化问题是命理预测学中比较难以掌握的问题,现将本人多年来的经验写出供大家参考。
1、天干既合且化的条件,古籍上说要对照月份来确定是否合而化气。实践中本人发现只要那相合的两个天干坐的是要化的五行,也化!
(1)甲已合化土,必须是辰、戌、丑、未、午月才化,干有戊字不化,为妒合。为什么要辰、戌、丑、未、午才化呢?因为,甲已 合土是否能化成土气,关键是月份,是否占月份的天时,辰、戌、丑、未都是土月,午月不是土月,但它能生土,所以也得土气。干有戊字不化,为妒合。如两兄弟同时争夺一美女,大家都争,所以难以化气。如:
己酉 甲戌 壬戌 丁未,甲己合土化土气,因为在戌月出生。
(2)乙庚化金,必须是巳、酉、丑、申月才化,有甲字不化,为妒合。注意:根据实践,在巳月不能看成化气,因为火是金的克星,怎么能化气呢?这个观点与古籍上的不同。但酉、丑、申能化,因为酉本身为金么,丑为金库。如:庚辰 乙亥 乙未 丙子,乙庚只合不化,因为在亥月,没有在酉、丑、申月。
(3)丁壬化木,必须是亥、卯、未、寅月才化,有丙字不化,为妒合。理解和上面是一样的道理。如:己酉 甲戌 壬戌 丁未,丁壬合化木,化的原因是丁坐未,未虽为土,但它是木库。
(4)戊癸化火,必须是寅、午、戌、巳月才化,有己字不化,为妒合。如:戊午 癸亥 己亥 丙寅,戊癸合火,但不化,因为有己字不化,还有亥月不化。但如果没有己字要考虑化气,因为戊坐午火为刃,午里面有己土。
(5)丙辛化水,必须是申、子、辰、亥月才化,有丁字不化,为妒合。如:辛酉 丙申 丁亥 庚子,丙辛合水,丙辛合水不化,因为有丁字,妒合。
2、地支既合且化的条件
地支要合化必须是天干要有合化后的五行引化才能化气。
如:丁酉 甲辰 已未 丙戌,辰酉合金,但天干无庚或辛引化,所以不化。而象丁巳、癸卯、丙戌、戊子,卯戌合而化火气,因为天干有两火引之。
3、只合不化和既合且化的用途
只合不化能否以合论?比如某命局:丁酉 乙巳 庚午 丙子,其一,不能把乙木看成比劫,仍然看成偏财,因为合而不化。其二,其性格、品德、相貌仍然以合论。女子地支遇合,管它化不化气,皆有之事。 既合且化除了要按合看其性格、品质,相貌等,还要按所化之气论十神,如一命局,丁酉 甲辰 己未 丙戌,此命天干甲已合土化土气,甲的十按正官论,而按比劫论,地支辰与酉合金而不化金气,故二者的十神仍然按未化论,即酉为食神,辰为杀、劫、财。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通根表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五合的分享。看完八字天干带甲人厉害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支历是一种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 。年月日时是历法的基本要素。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它比农历更稳定而准确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和物候变化。
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干支这个名称,在东汉以前是没有的。关于干支的起源,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隋朝《五行大义》也记载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黄帝的史官,《吕氏春秋·尊师》:“ 黄帝师大挠 。”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
干支表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 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 节气反映了地球在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阳历范畴。从地球上看,太阳在天球上沿着轨道(黄道)作周年视运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太阳年位置的变化与农业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在历法中,利用天文现象,反映气候的变化,便于农事的安排,编制了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黄道(360°)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点0点为起点,太阳每运行15°称一节气,位于等分点的瞬间就是交节气时刻,每个节气都设有专用名,它们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到西汉时,《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先有岁星纪年法,后有太岁纪年法,它们可以说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由于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不是恰好为12年,而是1186年。所以杷它当做12年一周天,顺次计箅,结果和实际的天象不合,每隔83年就会有一次误差。西汉末刘饮提倡超辰法,就是以144年间岁星运行的次数为14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超辰法应该超辰而不超辰,从这年以后,纪年法完全和岁星的运行没有什么关系,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来纪年。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可称为年柱。
民国以前,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干支历岁首,叫春节(立春节);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是一个重大节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 春秋时代开始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十二辰(即十二支)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和《释名》都载其语源的说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表示万物从发生,经过繁茂、成熟、衰减,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说文解字》的解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大体上文字的构造和其意义是一脉相承的。其名称可以说是考虑阴阳的消长和五行的推栘而组成的。 以上古籍记载把十二辰都描述为物候的周年变化 ,这充分说明干支纪月的阳历性质。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又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于是每一个“节”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不需设置闰月。
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见右图。
干支历月、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干支历月份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节)
(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干支纪月除十二支固定外,十干是依次排列的。 于是,从甲子到癸亥,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循环更替,每5年一个周期。纪月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月柱。人们根据干支年、月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月的推导口诀:(知道了年干,就可算出当年的月干)
五虎遁年起月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一般所谓月建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小建的谬称。 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历304375日,而1个朔望月只有29530589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 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月的原因了。
《史记·历书》又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三正论。(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年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
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淮南子》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 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
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没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 《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
子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导口诀:(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干)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天干地支通根表,八字天干带甲人厉害
本文2023-10-03 15:02: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