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是男的女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是男的女的,第1张

女的。根据查询中国新闻网显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女,1965年出生,陕西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法学硕士,现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馆长(主任)、研究馆员。

广东,古时称南越。

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先秦古籍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民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诸越,包括“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扬越”(江西、湖南一带)等。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

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

自然资源

广东省动植物种类繁多。广东省有维管束植物289科、2051属、7717种。其中野生植物6135种,栽培植物1582种。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

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香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种。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省

广州中山图书馆,

当然有70年代课本。

海珠中路的中原集藏品市场,

也是有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是广东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所在地,是国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一级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胜迹“南园”,后为清代广雅书局藏书楼;1917年7月定名为广东省立图书馆;1933年10月广东省立图书馆并入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1950年7月广东省立图书馆改名为广东人民图书馆;1955年5月广东人民图书馆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正式合并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2002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更名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普通文献86118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84701万册。

愿景:传承岭南文化精粹,发现图书流动之美,构建均等互联体系,引领时尚阅读潮流,打造智慧服务生态。

使命:完善广东省信息资源保障与协调机制,建设广东总书库;为全省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着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地方基层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和交流平台,协调各系统图书馆工作;为公众提供各种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

国家高度重视普查工作,中央财政拨款4503万元专门用于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设。2014年度,全国共落实普查经费412亿元,其中省级经费146亿元,地市级经费11亿元,区县级经费156亿元。目前全国共有25829名普查员,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新疆等地还招募培训志愿者,充实普查队伍。为提高普查工作者业务水平,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各省(区、市)均根据普查进度开展阶段性培训,基本覆盖省、地市和区县级。为解决基层地区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的实际困难,各省(区、市)普查办以省级文物专家为主,组建文物认定工作队,赴各地市、区县和各国有单位开展文物认定工作,全国共有省级普查专家1500余人。国家文物局建设普查专家库,承担文物信息数据网上抽样审核工作,对各地开展专业指导,对新发现重要文物进行现场复核,以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准确。以普查员为主体、普查专家为资源、普查志愿者为补充、专兼结合的普查人才队伍全面建立并发挥作用。

为保证普查信息的准确、规范、完整,各省(区、市)均已组建普查专家队伍,赴各文物系统外国有单位开展认定并指导藏品登录工作。甘肃、宁夏、陕西、广西、海南、天津、山西、山东、福建、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等18省(区、市)已完成认定工作,新疆、浙江、吉林等省(区、市)已进入收尾阶段。文物认定工作充分表明文物普查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国有文物监管、保护,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大批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发现和认定,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在开展文物认定工作的基础上,部分省(区、市)同步开展鉴定定级工作。河南省普查办按照各省辖市初步鉴定和省级复核鉴定两个阶段开展鉴定定级工作。陕西省对馆藏古生物化石进行鉴定并开展修复、保护工作。湖北省荆门市在鉴定定级过程中针对古籍虫蛀霉变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收藏单位重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在保护文物资源,特别是督促文物系统外各单位改善保管条件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按照普查中实现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文物登录体系和与管理机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的三大目标,建设了统一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自2014年6月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成启用以来,藏品登录数量快速增长,呈加速上涨趋势,平均每天新登录文物6万件以上。2014年12月31日24时,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已注册各类收藏单位7989家,登录藏品总数达868万件(250万件/套),其中珍贵藏品总数达69万件(41万件/套),上传照片64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16万G。登录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省(区、市)为:陕西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甘肃省、广东省、河南省、北京市、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登录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单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

2015年度,平台登录数据量持续增长,1月21日,统一平台登录的藏品总数突破1000万件;截至7月18日,平台已登录文物数据2551万件(750万件/套),已登录单位为10493家,上传照片198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51万G。江宁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300余家单位已完成文物信息登录工作。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市文物公司等重要文物收藏单位登录进展较快,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天津、内蒙古、山西、安徽、广西、云南等14个省(区、市)已逐步开展省级数据审核工作,其中山西已完成对去年录入的14万件文物数据的审核工作。

《梵网经》云:“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又《大智度论》卷十六云:“若实爱法,当以汝皮为纸,以身骨为笔,以血书之。”刺血写经有诸多步骤和讲究,前人多有论述。

参见:几年前,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从大明湖分馆搬迁到济南二环路的新馆,在点库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刺血写的佛经,见诸报章,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其实,这部书很早以前就已收藏在大明湖奎虚书藏的二楼书库中了,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全国进行古籍普查,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把它收到善本书目里去,但这部佛经的确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献

佛教强调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向以经典为三宝中之法宝,甚加尊敬,而且通过写经来为人祈福,或求解脱,故书写经典时,态度颇为严谨。写经多以墨书写者,也有人以金银泥写经。刺血写经,是人们对佛经的最高供养形式。《梵网经》云:“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又《大智度论》卷十六云:“若实爱法,当以汝皮为纸,以身骨为笔,以血书之。”刺血写经有诸多步骤和讲究,前人多有论述。

首先,古代人刺血,只从心脏以上取,或从舌头或从手指,或从手臂或从胸前处取血。刺血写经,有专门纯用血写的,也有合金、合朱、合墨、合水写的。如果用纯血书写,盛在清洁的器皿中,先用长针在血中尽力搅动,去掉血筋,这样血就不会粘笔,书写便会很流畅,如遇血凝,用生姜研磨后又可继续使用。刺血时,不可一时刺得太多。因为所采的血,久了就会发臭,无法再用来书写。如果是用手臂血,在刺后至多可接半碗。如果用不了晒干,再用水研开而用,或用血和朱红加胶做成血锭,经晒干后再用。其次,在刺血前,必须吃淡斋,减少吃食盐及大料调和品等。如果不是先戒食这些东西,就会使自己写的血经逐渐变黑发乌,而持戒所书,则字呈浅金**。第三,关于用纸。血性清淡,著纸即散,了无笔墨,成一血团。其纸必须先用白矾矾过,方可用。矾过之纸不渗,最省血。大纸店中有卖的,不需自制。另外在书写时,要一笔笔工整地用楷体书写,用行草来写经书是不提倡的。至于内容,刺血写经,目前存世的大都是《华严经》,其他还有《心经》、《金刚经》等。刺血写经对于历代的高僧们来说,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一日十字或百字,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或几十年,是人生信念的艰苦跋涉。

山东省图书馆所藏刺血写本《华严经》函套内,有佛弟子如典跋曰:“此大乘法宝乃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书《华严经》一部。奉佛弟子颜光南成就功德于道光十五年在济宁州南门里,估货摊工出卖时,有京师成庵潘居士输财请归,送至玉露禅林方丈供奉。愿后之高僧披阅者,珍重护持,永存常住,流传法宝。惟愿人人入毗卢性海,各各登华藏玄门。”简略说明了这部《华严经》的作者和流传的经过,至于何时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已无从考证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华严经》从字迹上看,描笔迹象很明显,用手抚摸时,字痕凹凸分明,不是直接用毛笔手书的,可能是先用印书用的木版在宣纸上压出字痕,然后刺血填写的,字体工整俊秀,一丝不苟,虽经历300多年的沧桑,清晰依旧,字里行间透露书写人的虔诚和执著。书的每一卷前都有木版摹印的释迦说法图,非常精美。当时民间写经祈愿十分盛行,笔者猜测寺庙在卖香火法器的同时,也用印经典的雕版不沾墨印了一些书,卖给发愿写经的僧侣和信众们,供他们描摹书写。

在我国一些古刹名寺中,也都存有刺血写本的佛经。如江苏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现藏有元代善继以舌血书写的《华严经》一部,历时20余年写成。安徽九华山历史博物馆藏有明代无瑕禅师,刺血研磨银砂,历经28年才抄写成的《华严经》。在北京云居寺有明崇祯(公元1628年)时期的僧人祖慧7卷“舌血”《华严经》。江西庐山博物馆收藏海会寺普超和尚用血抄写的《华严经》,他历时15载,因出血太多,圆寂时年仅45岁。广东省潮州开元寺现珍藏有智诚法师血书《华严经》。在福建省福州涌泉寺内,现在还藏有血书《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等。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是男的女的

女的。根据查询中国新闻网显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女,1965年出生,陕西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法学硕士,现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