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胡麻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胡麻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寿世保元》卷九:胡麻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鸡峰》卷二十二:胡麻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十八:胡麻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五十引《博济》:胡麻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直指》卷二十四:胡麻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医心方》卷六引《古今录验》:胡麻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扁鹊心书》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10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十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用药禁忌 14 《圣惠》卷二十七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胡麻散 1 拼音

hú má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胡麻散

21 处方

胡麻十二两,荆芥、苦参,各八两了。何首乌(洗焙)十两,甘草(炙)威灵仙,各六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皮肤瘙痒,或生疮疥,或生瘾疹,用手搔时,浸*成疮,久而不瘥,愈而复作,面上游风,或如虫行;紫癜、白癜、顽麻等风;或肾脏风攻注,脚膝生疮,并宜服之。

2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薄荷茶点,食后服,或酒调蜜汤点亦得。服此药后,频频洗浴,贵得汗出而立效。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寿世保元》卷九:胡麻散

31 处方

胡麻子(赤色扁者佳,另研)5两,白芷2两,何首乌2两,防风2两,蔓荆子1两5钱,甘菊花1两,升麻2两,威灵仙2两,苦参(酒炒)3两,川当归2两,川芎2两(酒炒),牛蒡子2两(微炒,另研),白蒺藜3两,荆芥穗2两,薄荷叶2两,片黄芩2两,白芍(酒炒)2两,黄连(酒炮1日炒)2两。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紫白癜风并癣,及面上酒渣,又名粉渣面刺。

3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远服。秋分后至春分,白酒调服;春分后至秋分,清茶调服。或用米糊细为丸,食远白汤下亦可。

3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九

4 《鸡峰》卷二十二:胡麻散

41 处方

苦胡麻半升,天麻2两,乳香3分。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癞病。

4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荆芥腊茶下。

45 注意

忌盐酒房事120天。

46 摘录

《鸡峰》卷二十二

5 《圣济总录》卷十八:胡麻散

51 处方

胡麻1斤(去浮者,一半煮熟,一半生用),天麻2两,乳香(研)2两,何首乌2两,苍耳2两,松花2两,角蒿2两,款冬花2两,克颇草2两,菖蒲2两,人参2两,苦参2两,玄参2两,沙参2两,丹参2两,威灵仙(去土)2两,甘菊花3两,蔓荆实2两,紫参2两。

52 制法

上为散。

53 功能主治

恶风。

5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如病深,渐加至3钱匕,服之旬余,若觉遍身疼痛是效。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八

6 《普济方》卷五十引《博济》:胡麻散

61 处方

胡麻子3两(轻爁),何首乌3两,蔓荆子1两,威灵仙1两,九节菖蒲1两,苦参1两,荆芥穗1两,菊花1两,沙苑白蒺藜1两,鼠粘子(炒)1两。

62 制法

上药洗净控干。

63 功能主治

五癞,头面遍身生赤黑,麻木,鼻内闻腥秽,须发退落。

6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如治大风,每服1钱,薄荷茶、酒任下,日57服,不拘时候。如才觉便服,半月见效;如已患年岁,须服1月,方始见功,及50日可减一半,服及百日其须发自生;如治皮肤风疾,瘙痒疥癣之类,即入下4味,与前6味为末,以薄荷自然汁和酒调下1钱;若肾脏风攻注,亦宜服之。如吃此药至35日,须频暖浴,贵其汗出也。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五十引《博济》

7 《直指》卷二十四:胡麻散

71 处方

胡麻子12两,苦参8两,荆芥穗8两,何首乌8两,威灵仙6两,防风6两,石菖蒲6两,牛蒡子(炒)6两,菊花6两,蔓荆子6两,蒺藜(炒去刺)6两,甘草(炙)6两。

72 制法

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

风气挟热,瘾疹瘙痒,大麻风。

7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薄荷汤点服;或好茶清亦得。

75 摘录

《直指》卷二十四

8 《医心方》卷六引《古今录验》:胡麻散

81 处方

胡麻(熬令香)。

82 制法

于臼内捣碎,即以纱罗筛之数,筛之若不数,筛即脂出。

83 功能主治

辟谷不饥。主腰脚疼,不可忍,不能立。

8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小升,1日1次。服尽药1斗3升,永无腰脚之疼。多服即减食。

85 摘录

《医心方》卷六引《古今录验》

9 《扁鹊心书》 91 方名

胡麻散

92 组成

紫背浮萍(7月半采)1斤,黑芝麻(炒)4两,薄荷(苏州者佳)2两,牛蒡子(炒)1两,甘草(炒)1两。

93 主治

疠风,浑身顽麻,或如针刺,遍身疼痛,手足瘫痪。

9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茶、酒任下,日3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101 方名

胡麻散

102 组成

胡麻子8两,白茯苓(去黑皮)8两,生干地黄(焙)8两,天门冬(去心,焙)8两。

103 功效

益寿延年,去客热。

10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后温水调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1 《圣济总录》卷十一 111 方名

胡麻散

112 组成

胡麻(炒令香熟)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防风(去叉)1两,蔓荆实1两,威灵仙(去土)1两,苦参1两,何首乌(米泔浸透,去黑皮,切,麸炒干)1两,芎藭1两,荆芥穗1两,甘草(炙)1两,薄荷(用叶)半两。

113 主治

脾肺风毒攻注,皮肤瘙痒,手足生疮,及遍身(疒咅)(疒畾),发赤黑靥,肌热疼痛。

11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下亦得。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 《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21 方名

胡麻散

122 组成

胡麻12两,苦参8两,荆芥8两,甘草(炙)6两,威灵仙6两,何首乌(洗,焙)10两。

123 主治

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皮肤瘙痒,或生疮疥,或生瘾疹,用手搔时,浸*成疮,久而不瘥,愈而复作;面上游风,或如虫行,紫癜白癜,顽麻等风;或肾脏风,攻注脚膝生疮。

12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薄荷茶点服;或酒调、或蜜汤点亦得。服此药后,频频洗浴,贵得汗出。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31 方名

胡麻散

132 组成

薄荷叶1两,胡麻子1两,甘菊花5钱,白蒺藜1两,威灵仙1两,苦参1两,白芷1两,荆齐穗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黄芩1两,牛蒡子1两。

133 功效

消风止痒,清血解毒。

134 主治

风热瘾疹,皮肤作痒,日轻夜重,见风尤甚,心烦腹痛,苦楚不堪。

135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送下。

136 制备方法

上研极细末。

137 用药禁忌

忌食鱼、肉、糖、葱、蒜。

14 《圣惠》卷二十七 141 方名

胡麻散

142 组成

胡麻1两,桂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泽泻1两,黄耆(锉)1两,白茯苓1两,五味子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地骨皮半两,天门冬(去心)半两,熟干地黄2两。

143 主治

虚劳不足,咳逆上气,不欲饮食,四肢乏力。

144 胡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薤白2茎,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胡麻散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五(外科)]疠风

窦曰∶汝病易治。命灸心俞、肺俞二穴各一百壮,服胡麻散,二服而愈。手足微不随,复灸前穴五十壮,又服胡

《疠疡机要》:[中卷]续治诸症

破而出水,用风药益甚,或赤或白,眼作花痒。先用胡麻散、六味丸,痒渐愈;用六味丸、消风散,疮渐愈,用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

,肝经火郁,逍遥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不愈者,胡麻散。但诸疮久则生虫,须兼外治敷洗。脓窠痛脾壅热,

《扁鹊心书》:[卷中]疠风

,次肝俞,次肾俞,如此周而复始,全愈为度。内服胡麻散,换骨丹各一料。然平人止灸亦愈,若烂见筋骨者难

《普济方》:[卷一百八诸风门]风瘙瘾疹(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栀子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千金》卷二十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4 《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6 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外台》卷四引《延年秘录》 81 方名 82 栀子汤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9 《千金》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0 《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05 用药禁忌 11 《千金》卷十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外台》卷二引《广济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惠》卷十二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5 《苏沈良方》卷三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55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16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7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圣惠》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用药禁忌 18 《圣济总录》卷—一○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一○三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六十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21 方名 222 栀子汤的别名 223 组成 224 主治 22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27 附注 23 《普济方》卷三五二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4 《幼科类萃》卷六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55 附注 26 《易氏医案》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265 各家论述 27 《古今医彻》卷二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8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栀子汤 1 拼音

zhī zǐ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栀子汤

21 处方

栀子14枚 常山9克 车前叶27枚(炙干)秫米14粒

22 制法

上四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

治疟经数年不愈者。

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未发前一服,发时一服,发后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愈;不止,冷饭止之。

25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3 《千金》卷二十二 31 方名

栀子汤

32 组成

栀子仁27个,芒消2两,黄芩3两,甘草3两,知母3两,大黄4两。

33 主治

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及发痈疖,大小便不利。

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减半,下大黄,取1升8合,去滓,纳芒消,分3次服。

4 《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41 方名

栀子汤

42 组成

栀子仁2两,甘草(炙)2两,芒消(汤成下)2两,黄芩2两。

43 主治

因热食及啖诸热饼肉,致小便稠数者。

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温服。取利即愈。

45 制备方法

上切。

5 《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51 方名

栀子汤

52 组成

黄芩3两,栀子4个,豉3升。

53 功效

解散石毒。

54 主治

服石,口中伤烂,舌痛。

5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先煮栀子、黄芩,令得3升,绞去滓,乃纳豉,煮令汁浓,绞去滓。平旦服1升,1日3次。

6 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61 方名

栀子汤

62 组成

大青4两,山栀子1两,黄柏1两,白蜜半升。

63 主治

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入。

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蜜更煎12沸,含之。取愈止。

65 制备方法

上切。

7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71 方名

栀子汤

72 组成

栀子3两,黄芩3两,豉1升(熬,绵裹),葱白(切)1升,石膏4两(碎,绵裹),干葛4两(切)。

73 主治

天行12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

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6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89里再服。

75 制备方法

上切。

76 用药禁忌

忌面、酒、生冷等物。

8 《外台》卷四引《延年秘录》 81 方名

栀子汤

82 栀子汤的别名

栀子散

83 组成

栀子仁4两,黄芩3两,柴胡4两,升麻3两,龙胆草3两,大黄3两,栝楼3两,芒消2两。

84 主治

遍身黄如橘,心肋满急。

8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8合,去滓,分3次温服,相去45里进1服。

86 制备方法

上切。

87 附注

栀子散(《圣惠》卷五十五)。《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 《千金》卷三 91 方名

栀子汤

92 组成

栀子30个,当归2两,芍药2两,蜜5合,生姜5两,羊脂1两。

93 主治

产后儿生处空,流血不尽,小腹绞痛。

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将栀子以水1斗,煮取6升,纳后药,煎取2升,分3次服,1日3次。

10 《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101 方名

栀子汤

102 组成

栀子14个,豉1升,桂心2两,麻黄2两,大黄2两。

103 主治

伤寒愈以后,饮食劳复。

1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先煮麻黄掠去沫,纳余药,更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1日2次。当小汗及下利。

105 用药禁忌

忌生葱。

11 《千金》卷十九 111 方名

栀子汤

112 组成

栀子仁3两,芍药3两,通草3两,石韦3两,石膏5两,滑石8两,子芩4两,生地黄1升,榆白皮1升,淡竹叶(切)1升。

113 主治

肾劳实热,小腹胀满,小便黄赤,末有余沥,数而少,茎中痛,阴囊生疮。

1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 121 方名

栀子汤

122 组成

山栀子3分,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黄连(去须)1两,干蓝叶1两,大黄(锉,炒)1两。

123 主治

风热毒气,忽冲眼肿,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1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再煎沸,放温服,临卧再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 《外台》卷二引《广济方》 131 方名

栀子汤

132 组成

栀子14个(孽),香豉1升(绵裹),葱白1握(切),粟米3合,雄鼠屎27个(烧令烟绝,末)。

133 主治

伤寒因食劳复,头痛壮热。

1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8升,煮取2升3合,去滓,纳鼠屎,分3次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135 加减

须利,纳芒消5分。

136 用药禁忌

忌面、炙肉、蒜。

14 《圣惠》卷十二 141 方名

栀子汤

142 组成

栀子仁14枚,豉1合。

143 主治

伤寒56日,大下之后,余热不去,心中结痛,欲解者。

1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相和,分为2服。每服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 《苏沈良方》卷三 151 方名

栀子汤

152 组成

栀子2两,附子(炮)1两。

153 主治

胸痹切痛。

1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薤白3寸,同煎至5分,温服。

155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胸痹:泗州有人病岁余,百方不愈,服此二服顿愈。

16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161 方名

栀子汤

162 组成

大黄2两,麻黄2两,栀子仁14个,豉1升。

163 主治

时气病起诸劳复。

1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服。当小汗及下痢。

17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圣惠》 171 方名

栀子汤

172 组成

栀子仁20枚,升麻2分,黄芩2分,大青2分,茯神(去木)2分,甘草(炙,锉)5钱。

173 主治

腹热气逆,口苦烦渴。

1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豉50粒,煎7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23沸,食后温酒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6 用药禁忌

忌热面,炙煿。

18 《圣济总录》卷—一○ 181 方名

栀子汤

182 组成

栀子仁半两,犀角屑1两,木通(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1两,瞿麦穗1两,黄连(去须)3分,车前子1两。

183 主治

肝心热毒,目生疮及碜痛。

1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竹叶7片,煎至8分,去滓,投芒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9 《圣济总录》卷一○三 191 方名

栀子汤

192 组成

山栀子7个,大黄末3钱。

193 主治

赤目。

1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取山栀子鉆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1升半,煎至8合,去滓,入大黄末搅匀,食后旋旋温服。

2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01 方名

栀子汤

202 组成

栀子仁半两,地骨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

203 主治

虚劳骨节烦热,盗汗不止。

2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竹茹,小麦各少许,煎7分,去滓温服。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1 《圣济总录》卷六十 211 方名

栀子汤

212 组成

山栀子仁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黄(锉,炒)1两。

213 主治

黄疸,心中懊憹,烦热。

2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21 方名

栀子汤

222 栀子汤的别名

栀子仁汤

223 组成

栀子仁1两半,石膏4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泽泻2两,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2两,萎蕤1两半,车前草(切)半两。

224 主治

妊娠大小便不通,脐腹胀痛。

22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22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27 附注

栀子仁汤(《普济方》卷三五四)。

23 《普济方》卷三五二 231 方名

栀子汤

232 组成

芍药4两,牡丹3两,虻虫3两,栀子14个。

233 主治

产后月水不调,及腹内胀不除,身强痛。

2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5升,煮取2升,分为3服。

24 《幼科类萃》卷六 241 方名

栀子汤

242 组成

栀子仁2钱,木通2钱,当归尾2钱,白芷2钱,防风1钱,甘草1钱。

243 主治

小儿心脏积热,小便赤肿,口内生疮。

2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麦门冬汤送下。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5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251 方名

栀子汤

252 组成

甘草、柴胡1两,漏芦2钱,连翘2钱,山栀2钱,黄芩2钱,防风2钱,人参2钱,茯苓、黄耆2钱2分。

253 主治

疮疡,久发热不已。

2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煎服。

255 附注

方中甘草、茯苓用量原缺。

26 《易氏医案》 261 方名

栀子汤

262 组成

黑山栀、人参、麦冬、乌梅。

263 主治

妇人身倦怠,呵欠,口干饮冷,饮食不进,脉右寸微沉,右尺洪大侵上。

264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肺火病:一妇人患浑身倦怠,呵欠,口干饮冷,一月不食,强之食数粒而已。诸治不效。次年更甚,肌消骨露。诊之三焦,脉洪大侵上,脾肺二脉微沉,余部皆和平。以栀子汤饮之,进二服,即知饥喜食,旬日气体充实如常。

265 各家论述

方中山栀炒黑,以去三焦屈曲之火,人参、麦冬以收肺中不足之金,乌梅酸以收之,火势既降,金体自坚,气畅血和而愈。

27 《古今医彻》卷二 271 方名

栀子汤

272 组成

栀子1钱(炒黑),山楂2钱,橘核1钱,荔枝核1钱,泽泻1钱,枳实1钱,归尾1钱,茯苓1钱,小茴香1钱(盐水焙),柴胡7分。

273 主治

疝气或左或右,疼痛肿大。

2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28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281 方名

栀子汤

282 组成

栀子仁1两,甘草1两。

283 主治

代指。

2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煎至1升半,去滓,温浸指上,1日35次。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栀子汤 《医心方》:[卷第十九]服石发动救解法第四

栀子豉汤,服三剂瘥。〔(或本云二剂瘥矣)今按∶栀子汤在第二十卷"口干方"。〕或龈肿,唇烂齿牙摇痛,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六伤寒门]伤寒后劳复(附论)

寒瘥后。因饮食动作。致劳复如初。麻黄(去节一两)山栀子(半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雄鼠粪(炒三七粒)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五个。若内热甚者。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加黄连黄柏山栀仁各一钱。名柴胡解毒汤。若脉弦长。少阳与阳明合病

《伤寒总病论》:[卷第三]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香豉栀子汤主之;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栀子香豉汤

《脉经》:[卷七]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1 素女经白话文,黄帝内经白话文,电子书

/linkurl=G54a7Xj5zpVzvZ5X4ZFVUMwF3rrBSRq1DhL36Xtx6M28pCLb-PlZx4Q9tWLUJPV_7LVX44S5zV_7vJOZr3r6M6JQCU1_rTaohZnk8rEC9Du素女经白话文,/linkurl=rwFLyKBfap6NNW4ZIJWMJRk-bLl8BikKugvbDvlylfATaiyEGoKpQwmdd2kYIbOpsYZF_GtFc4Bh6PUte8_uGsBLJIZeNg5RntEQ4-HBSe3黄帝内经白话文。

2 《黄帝内经·素女经》译文谁有

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这些大概都是《素问》哺育教化的显著成果,也是天资给他们的帮助吧! 我年青时就向往医学,一向爱好养生之道。幸运地遇到了这部真经,就用它来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借鉴和解决疑难的依据。

可是世上流行的版本错误很多,有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章的内容前后远隔不连贯等问题。施用它于治疗实践很不方便,披阅领会它的意思也很困难。

年深日久,沿袭下来就造成多种弊端了。有的是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却另立两个篇名;有的是两论并在一起,却归总在一个题目之下;有的篇中君臣的问答还未完毕,就将下文另设篇题;有的地方脱简缺文没有写明,却说历代都是残缺不全。

还有,把《经合篇》重复出现,而加上《针服》二字为篇名;把《异法方宜论》合并到《咳论》篇中;把《通评虚实论》割裂开,而并入《四时刺逆从论》;把《经络篇》并入到《玉版论要篇》;把《皮部论》节解分开,而加入了《经络论》,把有“至教”等内容的《上古天真论》退向后,而把论述针法的诸篇移向前。诸如此类的问题,难以全部列举。

况且,如要去登泰山,没有路径,怎么能上去?要到扶桑国去,没有船,怎么能去成?我于是就专心一意地钻研,广泛地访求当今名流,而全都找到了那些精通《内经》的高人。经历了十二年的编次整理,方才达到有条理有要领的程度。

反复考虑自己编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深深地完成了我向来的心愿。 当时在郭先生的书房里,得到了已故老师张公的秘藏之本,文章的字体清楚明白,经义的理论全面而周密,一旦用它来参阅详考,各种疑难都像冰水一样消融了。

恐怕它流落到末流无才之辈的手中,断绝了那传授《内经》的范本,于是就编写注释,以便使它永传不朽。加上原藏卷数,合起来共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汇总集中为一部书。

希望人们研究后面的注文就能明了前面的内容,运用注解去领会经义,使初学医者得到启发,使这高深的理论,能广泛流传。 其中竹简脱落、文句断绝、内容不相连接的地方,搜求经论中所有的内容,把它迁移过来补在这里;有的篇名遗失短缺,所指的事理不明白,估量推敲它所指的意思,增加文字而使文章明晰;有的这一篇跟那一篇合并在一起,内容不相关联,还有缺漏篇名的,就区别分开所论事情的类属,另立篇名而放在篇前;君臣之间回答的内容,在礼节、仪式上有违背、错乱之处,就考察出地位的高低而予以校正,或加说明而使文意明显;文字颠倒错乱,文句零碎不全,或者前后重复,就详细辨别其中所指的意思,删去繁杂的文字,而保存其中的要点;文理深奥,难以粗浅论述的地方,就另外编写《玄珠》一书,以便陈述其中的道理。

凡是增加的文字,都用红笔书写,使它和古书原文明显分开,不相混杂。希望这样能使上古圣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那深奥的理论得到充分的陈述和阐发,就像天上众星高挂,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像那深彻的泉水清。

3 《素女经》是本什么书

《素女经》,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性学著作。

唐代以前,中国曾流传过《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等许多房中性学名著,可惜在五代及北宋以后已经失传。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著作早已流传到了日本,因而在该国尚保存着部分中国古代房中著作。

日本人丹波康赖于公元982年编成《医心方》30卷,其中第28卷就摘录和引述了上述房中著作。近代学者叶德辉从《医心方》等书中分别把有关的引文辑录出来。

收入所编《双梅景暗丛书》之中,才使国人得以部分地窥见上述房中著作的风貌。 在战国时期却有一本房中术著作《素女经》流传下来了。

这本书据后人考证,可能是在战国至两汉之间完成,并在魏晋六朝民间流传修改的。 关于《素女经》 的流传至今, 也有一段颇为曲折的过程。

清人叶德辉在所编《双梅景閛丛书》中说: 《隋书·经籍志·子部·医家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又有《素女方》一卷。新旧《唐志》均不著录,惟日本宽其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而无《玄女经》、《素女方》,疑其时合为一书,不复分列也。

宽平当中国唐昭宗时,其时彼国赍书之使,络绎于道途,故五代乱后亡书,彼国皆有传者,此经虽未有刊本,而载在彼国永观二年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廿八卷中,首尾贯通,似是完帙。永观二年为宋太宗雍熙元年,去唐未远,其中所采《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并此经皆言房中之事;又载《养阴》、《养阳》诸篇,大抵汉、隋两志中,故书旧文,十得八九。

以上叙述的意思是,《素女经》一书,在《隋书》中还提到过,宋以后就没有见到。但那时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日本在宽平年代的书目中却提到这本书,而日本的宽平年代正值中国的唐昭宗时代,时为公元889年至904年之间,看来是那时传至日本的。

以后,日本在永观二年,相当于中国宋太宗雍熙元年,即公元984年,有个叫丹波康赖的人编了《医心方》二十八卷,载有《素女经》,现在所见的《素女经》正是由此而来,这真是“外转内销”。

4 谁有素女经的内容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性学著作。

此书据后人考证,可能是在战国至两汉之间完成,并在魏晋六朝民间流传修改的。书名最早出现在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作者不详。

此书原已失传,但后来发现日本人丹波康赖于982年编成的《医心方》一书中曾收集此书,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素女经》就是《医心方》所收集而经清代人叶德辉辑入《双梅景暗丛书》。素女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再记载的一位 女神,是传世的房中术著作中经常称引的人物。

传说她在公元前21世纪的远古黄帝神话时代就经常和黄帝讨论男女 问题,给黄帝传授房中术。汉朝的《论衡命义》说:“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

汉朝的张衡写过一首《同声歌》,描述男女新婚之夜的 ,有“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之句,说明素女的影响已深入民间,夫妻过新婚性生活都要以素女的论述为参考。《素女经》强调, 和人的身体强弱是相互影响的,“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

提出了初步的优生道理,强调“爱乐”是两 合的目的,也是为要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首先提出“九殃”,即在九种情况下不宜 ,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易于怀孕。

《素女经》在男女 方面,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首先提出了后世道家大力倡导的所谓“延年益寿”之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泄精”。

又提出了 应使男女双方同享 ,共同受益,必先有“爱乐”然后行,做到“相感而相应”,最忌讳的是“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

在男权社会中,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女性的性权利。该书有些方面还涉及性心理,强调男子在 时就有自信心,“当视敌如瓦石,自视若金玉”。

《素女经》认为 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行为,压抑 、杜绝 是有害的;但 要掌握节度,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而不知规律蛮干则会“渐以衰损”。为此,书中提出了节度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

在 技巧与性反应方面,提出了“五征”、“五欲”、“十动”、“七损八益”等,还详细阐述了关于 具体姿势的“九法”。该书主张男子少 ,但并不主张每次 都不 ,“久而不泄,致痈疽”。

究竟多长时间可身精一次,该书指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所以,《素女经》实为一本较为详细和全面论述房中术的古代性学著作。

目录 1 拼音 2 《良朋汇集》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药针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药针 1 拼音

yào zhēn

2 《良朋汇集》卷五 21 方名

药针

22 组成

官桂1钱,干姜1钱,丁香1钱,虾蟆1只(去筋骨,用腿肉)。

23 主治

漏疮。

24 药针的用法用量

插管孔内,日1次。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腿肉捣烂合药,作捻如针。

古籍中的药针 《伤寒悬解》:[卷二脉法下编]脉法七十七

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平亦处言汝病太重当须服大吐大下之药针灸数十百处以恐怖之则立言自愈矣《伤寒悬解》清黄元

《医心方》:[卷第十九]服石禁忌法第六

不宜食之。《庞氏论》云∶诸服草木石散者,皆不可灸针身体令人善发炎疽疮也。《医心方》北宋日本、丹波康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一]妇人崩漏

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午临卧各一服此疾不可疏利与热药针人参散治妇人产前产后虚风上攻头旋目晕四肢少力手足

《医经原旨》:[卷三]论治第八

病也;设令脉自和处,但言此病大重,须服吐下药,及针灸数十百处当自愈,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胡麻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胡麻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