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使唤。
出处:《论语·阳货》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扩展资料:
此章孔子借一次和子游的玩笑阐述了礼乐教化民众的意义和作用。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弦歌不辍。
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声,便用“割鸡焉用牛刀”来开玩笑,大约是孔子有感于当时连大国都没有这般喜好礼乐的情况,在武城这个小小地方却有礼乐教化。从中亦可见孔子言语诙谐轻松的一面。而子游所言,正是对孔子理念最好的执行。
这首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也有的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预知未来
孔子晚年著作《春秋》,书中结尾记载了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发生了“西狩获麟”的事:砍柴的樵夫于西方狩猎时居然捕获了一只麒麟,送来给孔子看。麒麟的角上,还留着当年孔子母亲所系的绣线。孔子知道自己已经走到生命的终点了,他解开了绣线,流下了眼泪。1
孔子似乎也早就知道麒麟归来时,就是历史翻新页的时刻。他曾跟子夏说:“捕获麒麟的那个月,天上当会降下血书,出现在鲁国的城门口。”获麟不久后,孔子过世了,子夏特别前往鲁国探查,路上遇到一个人跟他说:“城门上有血迹,那血迹飞起来变成一只红色的鸟,不久又化为写着预言的书。2”预言云:圣人孔子去世后,周朝就灭亡了,秦始皇统一天下,胡亥失国,古书典籍散乱,但孔学不绝3。
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孔丘遂成为“垂世立教,为万世帝王之师,受累代封崇,享天下祀典”的“素王”。他著作《论语》《春秋》,演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虽无实质的王位,但影响百代后世甚远、甚巨。
志怪轶事
关于孔子的志怪故事似乎都颇有诙谐的喜感,最后也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受困于陈、蔡两地的郊野,粮食断绝,七天都没有食物可吃,但孔子仍一如往常的弹琴唱歌。一天晚上,一个身高九尺,身穿黑衣,头戴高帽的人,大声呼喝作声而来,惊动了众人。
子贡喝道:“你是什么人?”
那人不答话,伸手将子贡提起来,夹在腋下。子贡拼命挣扎并大声呼喊。
孔子在旁冷静观看,见黑衣人的盔甲,一开一合的伸缩着,于是提醒子路:“先试试攻击他盔甲的空隙处!”子路引着他来到庭院中,奋力一击,终于将他打倒于地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九尺长的鳀鱼精。
孔子叹息的说:“这怪物为什么会来这儿呢?我听说动物老了,妖精就会来附在它们身上,是因为它们生命衰弱的缘故。鳀鱼精会来到这儿,难道也是因为我在这里遇到灾厄,连粮食都断绝了,跟从的学生也病了的缘故吗?”
孔子对身边弟子说:“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种家畜,以及龟、蛇、鱼、鳖、野草、树木之类的东西,生长时间长了,就会被附体依附成妖怪,称之为『五酉』。
五酉,是指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的相应的怪物。酉,就是老的意思,事物老了就会被附身成精怪,杀了就完了,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4?大概是老天也不想让我就此丧命,要用这鱼精来维系我的生命吗?要不然,这鱼精为什么会来到这儿呢!”
说完,孔子继续弹琴高歌,子路赶紧把鱼煮来分给大家食用,没想到味道十分鲜美,生病的人都能起床了。隔天,大家就都能继续上路了。
另外一则志怪的故事,也颇为搞笑。
一天,颜回跟子路一起坐在孔子的房门口聊天,突然,一个鬼魅来求见孔子,那鬼怪的双眼巨大无比,就像两个没有光芒的太阳,庞然大物的模样,令素来勇敢的子路吓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旁的颜回犹自穿鞋、拿剑,起身向前时,忽然一股脑儿抱住那鬼的腰部,瞬间,鬼便化成了一条蛇,颜回才蓦然想起手中的剑,赶紧将它斩杀。
孔子出来见状,叹了口气说:“都说『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现在,我看是:『智者不勇(颜回),勇者不智(子路)』啊!5”
孔门也有修道人
孔子三千门生中,却也出了一个修道仙人,名为施存。
施存是鲁国人,曾经跟随孔子学习,后来却转而修道,修了三百年,只修得变化之术,以及能驾驭虎豹的本事。
他出门常乘骑着白豹,有时也步行。
当他徒步回到山上的住处,豹就会出来迎接他。
有时,山上海中的神仙们会到他的仙洞聚会,附近的慕道者也会前来瞻看6。
后来,他遇到壶公张申,才真正修得大道7。传说,晋惠帝永康年间,施存终得乘豹升天。
壶公是谁呢?他就是《神仙传》里,白天挂着葫芦在街上卖药,夜晚就跳入别有天地的葫芦中逍遥的得道真人。
注释:
1《拾遗记》:
相者云:“夫子系殷汤,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鲁定公二十四年,鲁人锄商田于大泽,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绂,尚犹在焉。夫子知命之将终,乃抱麟解绂,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时,及解绂之岁,垂百年矣。
2太平广记:孔子谓子夏曰:“得麟之月,天当有血书鲁端门。”孔圣没,周室亡。子夏往观,逢一郎云:“门有血,飞为赤鸟,化而为书云。”出《说题辞》
3《春秋演孔图》
得麟之后,天下血书鲁端门曰:趍作法,孔圣没。周姬亡,慧东出。秦政起,胡破术。书纪散,孔不绝。子夏明日往视之,血书飞为赤乌,化为白书,署曰演孔图,中有作图制法之状。
4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咤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出,与战于庭。仆之之原作一。据明钞本改。于地。“地”原作“池”,据明钞本改。乃是大鳀鱼也。长九尺余。孔子叹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之属。神皆能为祆怪。故谓之五酉。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故物老则为怪矣。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出《搜神记》
5颜回、子路共坐于夫子之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合日。其状“状”原作“时”。据明钞本改。甚伟。子路失魄,口噤不得言。颜渊乃纳履杖劒前。卷握其腰,于是形化成蛇,即斩之。孔子出观,叹曰:“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智者不勇,勇者不必有智。”出《小说》
6《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三》
衡岳洞门观在石摩峰西,石榴峰南,下去庙二十里。昔施真人讳存,自号胡浮先生,或云婉盆子,师黄卢子,得三皇内文,役御虎豹之卫,遁变化景之法,或隐或显数百年。慕石凛洞门是其冲真之地,乃居之。又于峰西石室造阁,一旦空十余丈。出乘白豹,或步还山,豹即迎之。海岳神仙,时来聚会。里域有景慕之者,罕得亲迎。以晋惠帝永康元年四月七日,乘豹升天。宋徽宗重和元年,赐号冲和见素真人。又有蜀人李昌利,栖隐数年而游天宝洞。今但有控豹岩余基《真诰》云:施存者,齐人也,自号婉盆子。得道变化景之道,今在中岳或少室。往有壶公者,正其人也。然未受太上书,犹未成真焉。其行玉斧军火符,具其所受之枝条也。施存是孔子弟子三千之数。
7《云笈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八治·云台山治〉
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练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弦歌:以琴瑟[sè]伴奏而歌诵;
辍[chuò]:停止,中止。
(古代教育将音乐作为课目之一)
也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
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
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1、弦歌不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xián gē bù chuò,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2、出自《庄子·秋水》“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3、用法: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政策是:战区学生人人有公费,维持弦歌不辍,希望战争后有建国人才。
1 谁有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的文言文
原文 其年六月,涟 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
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太监魏忠贤者。敢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 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以拟旨专责阁臣。
自忠贤擅权,多出传奉, 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大罪一。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
急于翦己之忌,不容陛 下不改父之臣,大罪二。先帝宾天,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义发愤,忠贤悉排去之。
顾于党 护选侍之沈纮,曲意绸缪,终加蟒玉。亲乱贼而仇忠义,大罪三。
王纪、钟羽正先年功在国本。及纪为司寇,执法如山;羽正为司空,清修如 鹤。
忠贤构党斥逐,必不容盛时有正色立朝之直臣,大罪四。国家最重无如枚卜。
忠贤一手握定,力阻首推之孙慎行、盛以弘,更为他辞 以锢其出。岂真欲门生宰相乎?大罪五。
爵人于朝,莫重廷推。去岁南太宰、北少宰皆用陪推,致一时名贤不安其位。
颠倒铨政,掉弄机权,大罪六。圣政初新,正资忠直。
乃满朝荐、文震孟、熊德阳、江秉谦、徐大相、毛士 龙、侯震旸等,抗论稍忤,立行贬黜,屡经恩典,竟阻赐环。长安谓天子之 怒易解,忠贤之怒难调,大罪七。
然犹曰外廷臣子也。去岁南郊之日,传闻宫中有一贵人,以德性贞静,荷上 宠注。
忠贤恐其露己骄横,托言急病,置之死地。是陛下不能保其贵幸矣, 大罪八。
犹曰无名封也。裕妃以有妊传封,中外方为庆幸。
忠贤恶其不附己,矫旨勒 令自尽。是陛下不能保其妃嫔矣,大罪九。
犹曰在妃嫔也。中宫有庆,已经成男,乃忽焉告殒,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实 有谋焉。
是陛下且不能保其子矣,大罪十。先帝青宫四十年,所与护持孤危者惟王安耳。
即陛下仓卒受命,拥卫防维,安亦不可谓无劳。忠贤以私忿,矫旨杀于南苑。
是不但仇王安,而实敢仇先帝之 老奴,况其他内臣无罪而擅杀擅逐者,又不知几千百也,大罪十一。今日奖赏,明日祠额,要挟无穷,王言屡亵。
近又于河间毁人居屋,起建牌 坊,镂凤雕龙,干云插汉,又不止茔地僭拟陵寝而已,大罪十二。今日荫中书,明日荫锦衣。
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馆目不识丁。如魏良 弼、魏良材、魏良卿、魏希孔及其甥傅应星等,滥袭恩荫,亵越朝常,大罪十三。
用立枷之法,戚畹家人骈首毕命,意欲诬陷国戚,动摇中宫。若非阁臣力持,言官纠正,椒房之戚,又兴大狱矣,大罪十四。
良乡生员章士魁,坐争煤窑,托言开矿而致之死。假令盗长陵一抔土,何以 处之?赵高鹿可为马,忠贤煤可为矿,大罪十五。
王思敬等牧地细事,责在有司。忠贤乃幽置槛阱,恣意搒掠,视士命如草菅,大罪十六。
给事中周士朴执纠织监。忠贤竟停其升迁,使吏部不得专铨除,言官不敢司 封驳,大罪十七。
北镇抚刘侨不肯杀人媚人,忠贤以不善锻炼,遂致削籍。示大明之律令可以 不守,而忠贤之律令不敢不遵,大罪十八。
给事中魏大中遵旨莅任,忽传旨诘责。及大中回奏,台省交章,又再亵王言。
毋论玩言官于股掌,而煌煌天语,朝夕纷更,大罪十九。东厂之设,原以缉奸。
自忠贤受事,日以快私仇、行倾陷为事。纵野子傅应 星、陈居恭、傅继教辈,投匦设阱。
片语稍违,驾帖立下,势必兴同文馆狱 而后已,大罪二十。边警未息,内外戒严,东厂访缉何事?前奸细韩宗功潜入长安,实主忠贤司 房之邸,事露始去。
假令天不悔祸,宗功事成,未知九庙生灵安顿何地,大罪二 十一。祖制,不蓄内兵,原有深意。
忠贤与奸相沈纮创立内操,薮匿奸宄,安知无 大盗、刺客为敌国窥伺者潜入其中。一旦变生肘腋,可为深虑,大罪二十二。
忠贤进香涿州,警跸传呼,清尘垫道,人以为大驾出幸。及其归也,改驾四 马,羽幢青盖,夹护环遮,俨然乘舆矣。
其间入幕效谋,叩马献策者,实繁 有徒。忠贤此时自视为何如人哉?大罪二十三。
夫宠极则骄,恩多成怨。闻今春忠贤走马御前,陛下射杀其马,贷以不死。
忠贤不自伏罪,进有傲色,退有怨言,朝夕堤防,介介不释。从来乱臣贼子,只 争一念,放肆遂至不可收拾,奈何养虎兕于肘腋间乎!此又寸脔忠贤,不足尽其 辜者,大罪二十四。
凡此逆迹,昭然在人耳目。乃内廷畏祸而不敢言,外廷结舌而莫敢奏。
间或 奸状败露,则又有奉圣夫人为之弥缝。甚至 之徒,攀附枝叶,依托门墙,更 相表里,迭为呼应。
积威所劫,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 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即如前日,忠贤已往涿州,一切政务必星夜驰 请,待其既旋,诏旨始下。
天颜咫尺,忽慢至此,陛下之威灵尚尊于忠贤否邪?陛下春秋鼎盛,生杀予夺,岂不可以自主?何为受制幺纻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 莫必其命?伏乞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并出奉圣夫人 于外,用消隐忧,臣死且不朽。 主要内容: 高皇帝下令,宦官不能干涉朝政,只能打扫掖庭,违反的人不容赦免。
皇命在上,还有人肆无忌惮,干涉朝政,像东厂太监魏忠贤。一:魏忠贤擅自责批大臣,坏了祖制 二:魏忠贤剪除异己,亲近。
2 杨涟刻魏忠贤为开头的古文翻译谁知道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
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
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
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
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会被酷刑所毙命,希望被送往法司,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澄清真象,诸人于是都诬服。
左光斗坐罪受贿白银二万两。魏忠贤于是矫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
诸人这才后悔失算了。左光斗和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时在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享年五十一岁。
3 求明史 魏忠贤传忠魏忠贤,肃宁人。
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
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
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
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主 光宗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
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廕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
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斋 天启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
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
忠贤颛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
客氏*而狠。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
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既而客氏出,复召入。
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阳先后力诤,俱被诘责。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王心一复言之,并谪外,尚未指及忠贤也。
忠贤乃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密结大学士沈纮为援。又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
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劾之,帝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救免。知 初,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
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营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辄引疾避去。
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既而“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起,盈廷如聚讼。
与东林忤者,众目之为 。天启初,废斥殆尽,识者已忧其过激变生。
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而徐大化、霍维华、孙杰首附忠贤,刘一燝及尚书周嘉谟并为杰劾去。
然是时叶向高、韩爌方辅政,邹元标、赵南星、王纪、高攀龙等皆居大僚,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在言路,皆力持清议,忠贤未克逞。知 二年二年叙庆陵功,廕忠贤弟侄锦衣卫指挥佥事。
给事中惠世扬、尚书王纪论沈纮交通客、魏,俱被谴去。会初夏雨雹,周宗建言雹不以时,忠贤谗慝所致。
修撰文震孟、太仆少卿满朝荐相继言之,亦俱黜。主 三年三年春,引其私人魏广微为大学士。
令御史郭巩讦宗建、一燝、元标及杨涟、周朝瑞等保举熊廷弼,党邪误国。宗建驳巩受忠贤指挥,御史方大任助宗建攻巩及忠贤,皆不胜。
其秋,诏忠贤及客氏子国兴所廕锦衣官并世袭。兵部尚书董汉儒、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交谏,不从。
忠贤益无忌,增置内操万人,衷甲出入,恣为威虐。矫诏赐光宗选侍赵氏死。
裕妃张氏有娠,客氏谮杀之。又革成妃李氏封。
皇后张氏娠,客氏以计堕其胎,帝由此乏嗣。他所害宫嫔冯贵人等,太监王国臣、刘克敬、马鉴等甚众。
禁掖事秘,莫详也。是冬,兼掌东厂事。
斋 四年四年,给事中傅櫆结忠贤甥傅应星为兄弟,诬奏中书汪文言,并及左光斗、魏大中。下文言镇抚狱,将大行罗织。
掌镇抚刘侨受叶向高教,止坐文言。忠贤大怒,削侨籍,而以私人许显纯代。
是时御史李应升以内操谏,给事中霍守曲以忠贤乞祠额谏,御史刘廷佐以忠贤滥廕谏,给事中沈惟炳以立枷谏,忠贤皆矫旨诘责。于是副都御史杨涟愤甚,劾忠贤二十四大罪。
疏上,忠贤惧,求解于韩?广不应,遂趋帝前泣诉,且辞东厂,而客氏从旁为剖析,体乾等翼之。帝懵然不辨也。
遂温谕留忠贤,而于次日下涟疏,严旨切责。涟既绌,魏大中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交章论忠贤不法。
向高及礼部尚书翁正春请遣忠贤归私第以塞谤,不许。知 当是当是时,忠贤愤甚,欲尽杀异己者。
顾秉谦因阴籍其所忌姓名授忠贤,使以次斥逐。王体乾复昌言用廷杖,威胁廷臣。
未几,工部郎中万燝上疏刺忠贤,立杖死。又以御史林汝翥事辱向高,向高遂致仕去,汝翥亦予杖。
廷臣俱大詟。一时罢斥者,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先后数十人,已又逐韩爌及兵部侍郎李邦华。
正人去国,纷纷若振槁。乃矫中旨召用例转科道。
以朱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少卿,吕鹏云、孙杰为大理丞,复霍维华、郭兴治为给事中,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为御史,而起徐兆魁、王绍徽、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等,为之爪牙。未几,复用拟戍崔呈秀为御史。
呈秀乃造《天鉴》、《同志》诸录,王绍徽亦造《点将录》,皆以邹元标、顾宪成、叶向高、刘一燝等为魁,尽罗入不附忠贤者,号曰东林党人,献于忠贤。忠贤喜,于是群小益求媚忠贤,攘臂攻东林矣。
知 初,初,朝臣争三案及辛亥、癸亥两京察与熊廷弼狱事,忠贤本无预。其党欲藉忠贤力倾诸正人,遂相率归忠贤,称义儿,且云:“东林将害翁。”
以故,忠贤欲甘心焉。御史张讷、倪文焕,给事中李鲁生,工部主事曹钦程等,竞搏击善类为报。
4 杨涟刻魏忠贤为开头的古文翻译谁知道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
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
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
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
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会被酷刑所毙命,希望被送往法司,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澄清真象,诸人于是都诬服。
左光斗坐罪受贿白银二万两。魏忠贤于是矫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
诸人这才后悔失算了。左光斗和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时在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享年五十一岁。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D 2C 3C 4(1)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
(得分点:“以”1分,补出“叶向高”1分,通顺1分)(2)占据朝廷要如何的都是些小人,清廉的士大夫们没有值得倚靠的人。(得分点:居、清流各1分,通顺1分) 1 分 析:文言实词的理解一定要在句子中理解其含义,尤其是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去望文生义。
D项把“矫”释为“纠正”就是犯这样的错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看,叶向高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
其上下都没有言及帝诏,所以就没有“纠正”之说。其后,魏忠贤不高兴,伪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
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可见,矫,伪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本题要筛选的信息是表明叶向高“匡救朝政”,因此要首先明白“匡救朝政”是什么意思。“匡救”,就是匡扶补救之意。
然后逐一理解所给的各句是否能表明叶向高“匡救朝政”。①阴谋杀害太监王安是魏忠贤、客氏所为,故排除此句,答案可在CD两项中选。
④句“下其事”也非叶向高,而是他人对叶向高的规劝,故④应排除,这样答案可再排除D,得答案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3 分 析:C项“叶向高认为决胜的时机已到”与原文不符,错。认为决胜的时机已到,这是他人的看法,叶向高并不认为这是决胜的时机。
据原文,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 叶向高认为事情将要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妥当的。廷臣纷纷跟进,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并不能轻易铲除,阁臣从中斡旋,还希望不至酿成大祸。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分 析:第一个句子的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此句是个省略句,即“未敢加害(之)”,之,指代叶向高,翻译时,应把省略的宾语补充出来;第二个句子,“居 者皆小人”是个判断句,翻译时要体现出这个特征,另外,“居”和“清流”是全句翻译的关键,要译准。“居 ”,居,为动词,居 又作“皆小人”的主语,因“居 ”应是个名词性的词组,译为占据朝廷的人;清流,与占据 的小人相对,意为清廉的士大夫;“所依倚”为所字结构,意为倚靠的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熹宗执政之初,人国人民都高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
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大学士刘一爆也极力请求离职。
叶向高进谏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爆还赶不上一个保姆,会致使大臣们在深不可测之地无法揣摩,这样的兆头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恨叶向高。
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品性有高尚品德且宽宏大量,喜欢扶持培养好人。第二次当宰相,侍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匡正补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
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运将终”的话,命令将他下狱,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己。 熊廷弼、王化贞获罪当死。
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待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
皇帝同意了。 魏忠贤虽然已经暗恨叶向高,但是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全部依附着叶向高。
到了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 叶向高认为事情将要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妥当的。
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并不能轻易铲除,阁臣从中斡旋,还希望不至酿成大祸。
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魏忠贤不高兴,伪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
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是徐大化。
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煨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焴死于棍下。
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受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遵化巡抚驻所。
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己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己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
皇帝于是命令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叶向高罢官后,韩煻、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了。
占据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清廉的士大夫们没有值得倚靠的人。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一个一个地。
6 求文言文《孙奇逢传》的翻译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容城人。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著。
年十七,举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连丁父母忧,庐墓六年,旌表孝行。
与定兴鹿善继讲学,一室默对,以圣贤相期。 天启时,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以党祸被逮。
奇逢、善继故与三人友善。是时善继以主事赞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上书承宗,责以大义,请急疏救。承宗欲假入觐面陈,谋未就而光斗等已死厂狱。
逆阉诬坐光斗等赃钜万,严追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集士民醵金代输。
光斗等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台垣及巡抚交章论荐,不起。
孙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其后尚书范景文聘为赞画,俱辞不就。时畿内贼盗纵横,奇逢携家入易州五峰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奇逢为部署守御,弦歌不辍。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行可比元许衡、吴澄,荐长成均,奇逢以病辞。
七年,南徙辉县之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者亦授田使耕,所居成聚。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屡徵不起。 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其治身务自刻厉。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
著读易大旨五卷。奇逢学易於雄县李崶,至年老,乃撮其体要以示门人。
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
其生平之学,主於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又著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录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以为直接道统之传。
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河南北学者祀之百泉书院。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众,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从游最早。
及门问答,一鳌为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皆仕至监司后往受业,斌自有传。
又,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其学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慕朱熹理学,立说调和两派观点。
所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录》、《北学编》等。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钟元,容城人。
少年倜傥,喜好奇特节操,然后内心笃于修行,背负经世致用之学,准备立下功业,建立声誉。十七岁,参加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
因父母接连过世而丁忧,在父母墓前结庐度过六年, 旌表他的孝行。与定兴鹿善继讲学,在室中默默相对,以圣贤相期许。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因为结党被逮捕,奇逢、善继与这三个人关系良好。那时,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以大义相责问,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孙承宗,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
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
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推辞不起就职。
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都推辞不去。当时,京城附近盗贼横行,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
奇逢部署防守抵御,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吴澄,推荐他执掌国子监,奇逢以有病推辞。
七年,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四方来学习的人,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屡屡征召都不起来 。
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
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
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著有易大旨五卷。
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
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
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著作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白泉书院祭祀他。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
到家门问答,一鳌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此外,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他的学说起初推崇陆(九渊)王(守仁),晚年追慕朱熹的理学,成立学说调和两派的观点。
他所编著的著作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本文2023-10-03 15:13: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