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奔豚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3 《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4 《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5 《金匮》卷上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54 注意 55 各家论述 56 奔豚汤的临床应用 6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64 各家论述 7 《杏苑》卷六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奔豚汤 1 拼音

bēn tún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 21 处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6克 半夏12克 黄芩6克 生葛15克 芍药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

22 功能主治

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2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3 《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31 处方

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32 制法

上切。

33 功能主治

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3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35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

4 《外台》卷十二引则《小品方》 41 处方

葛根8两(干者),生李根(切)1升,人参3两,半夏1升(洗),芍药3两,当归2两,桂心5两,生姜2斤,甘草(炙)2两。

42 制法

上切。

43 功能主治

虚劳五脏气乏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

44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得5升,温服8合,每日3次。不知稍增至1升。

45 注意

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5 《金匮》卷上 51 处方

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半夏4两,黄芩2两,生葛5两,芍药2两,生姜4两,甘李根白皮1升。

52 功能主治

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气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助疼痛,噫气呕呃。腹痛,往来寒热。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胸膈胀闷,时觉气上攻冲,或口苦咽干,舌苔由微黄,脉弦者。

5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煎取5升,温服1升,日3次,夜1次。

54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55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编注》: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芎、归、姜、芍疏养厥明、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②《古方选注》:君以芍药、甘草奠安中气,臣以生姜、半夏开其结气,当归、芎入血以和心气,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冲逆之气,杂以生葛者,寓将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③《金匮要略法释》:奔豚汤为小柴胡的变方。陈逊斋老师认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误。葛主汲升,水逆上犯,决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热性奔豚;归、芎、芍以和肝镇痛,黄芩清解肝胆之热;姜、夏和胃降水逆。

56 奔豚汤的临床应用

奔豚气《辽宁中医》(1978;4:36):潘某某,男,50岁,工人。八天前遇事突然惊恐,遂致阵发性气从少腹上攻心下,剧痛难忍,伴有腹胀,失眠,饮食不下,平均每二小时发作一次,一次持续530分钟,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心下闷乱,恶闻人声,时时欲呕,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则大汗出,神志蒙昧,但发作后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经用西药镇痛剂、解痉挛、输液等对症治疗无效。患者面色不华,舌苔白厚有裂纹,脉濡弱无力。诊断为奔豚气。症脉合参,治以疏肝解郁,下气缓急,和血调肝,清热平逆。以奔豚汤加减:葛根20g,半夏15g,生姜10g,当归15g,芍药15g,川芎15g,黄芩15g,甘草10g,牡蛎50g,苍术15g。服药三剂,发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胀,遵上方去生姜,加陈皮20g,厚朴20g,继服三剂,诸症悉退而愈。

6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61 处方

吴茱萸1升,桂心4分,芍药4分,生姜4分,石膏3分,人参3分,半夏3分,芎3分,生葛根6分,茯苓6分,当归4两,李根皮1斤。

62 功能主治

气奔急欲绝者。

6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清酒8升,煮取3升,分作3服。

6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以芎、归、芍药和其瘀积之血,半夏、生姜涤其坚积之痰,葛根以通津液,李根以降逆气,并未尝用少阴之药。设泥奔豚为肾积,而用伐肾之剂,谬之甚矣。嗣伯治风眩气奔欲绝,故以桂、苓祛风,人参壮气,茱萸降逆,石膏开泄旺气为之必需。

7 《杏苑》卷六 71 处方

当归1钱,官桂1钱,白术1钱,川芎8分,甘草(炙)5分,半夏1钱2分,白茯苓1钱5分,甘李根皮(焙)4分,干姜3分。

72 功能主治

肾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如奔豚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不愈,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

7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温服。

古籍中的奔豚汤 《小品方》:[卷第一]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

心法。决不可从。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徐〕此乃奔豚之气。与在表之外邪相当者也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一积聚门]贲豚(附论)

)三棱莪术(各三钱)荜澄茄良姜(用巴分。空心热奔豚汤疗虚痨五脏气乏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

《医学见能》:[卷一证治]大腹

腹中疼痛,有物自脐冲上者,肾气之奔豚也。宜肾气奔豚汤。桂枝(三钱)云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二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

 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生活中大家都是喜欢吃生冷的食物,中医药学是传统医学,在治病方面,有很好的作用。看看中医应该都知道,医生常叮嘱病人,忌食生冷,这里所说的生冷食品主要是指冷食,下面看看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

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1

 生冷食物主要指的是生的食物以及未经烹饪处理的食物,还有凉性的食物,其实也属于生冷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大家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中医所讲的寒性食物主要有苦瓜,牛奶,西瓜,柿子,香蕉等,还有各种冷饮凉菜也属于生冷食物的范畴。大家在服用中药期间,应该避免吃这些食物。

 其实除了生冷食物之外,在服用中药期间,大家也应该避免辛辣的食物,否则的话就可能会消弱药性,甚至会和中药发生反应。热性和辛辣的食物会耗气动火。假如人们是在服用清热败毒的药物,那么就应该避免这些食物,比如说葱,胡椒,狗肉等很有可能会触发炎症,因此大家坚决不能吃。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药物期间,同样要忌口,因为油腻的食物多粘腻,并且很有可能有滑肠滞气的特点。在食用之后会和药物混合,会极大的影响肠胃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会降低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消化不良,冠心病的患者而言,在生活当中应该少吃。

 在服用中药期间,大家需要避免吃以上介绍的这些食物,生冷的食物、油腻的食物、辛辣的食物其实都有可能降低疗效,甚至会和药物相冲突,大家在服用中药期间,应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当然有的水果也属于温性,大家吃一些也比较好。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在服用药物之前也可以仔细请教中医。

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2

 中医说生冷食物,顾名思义是指生的和冷的凉的食物,其中冷的、凉的食物,一方面是感官上的冷凉,另一方面是食物性味上是属于寒凉食物。

 具体生的食物,比如水果、桃子、梨子、西瓜、猕猴桃、黄瓜、荔枝、菠萝等等;冷的食物,感官上的冷指的是,比如冰激凌、雪糕、冷饮、冰冻冷藏的食物不加热直接食用。

 性味寒凉的食物,比如苦瓜、穿心莲、番茄、荸荠、百合、藕、空心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苦菜、荠菜、莼菜、黑鱼、河蟹、泥螺、蛏子、田螺、蛤蜊、牛奶、豆豉、桑葚。

 服用中药时通常告知患者应忌生冷食物,主要分为生食和冷食,具体如下:

 1、生食:指未加工熟的食物,比如生鱼片等;

 2、冷食:主要指按照中医理论认为具有寒凉特性的部分食物,比如生活中大众喜欢食用的冷饮,包括冰淇淋、冰棍、冰镇啤酒、冰镇饮料,以及部分具有寒凉特性的蔬菜、水果,比如苦瓜、西瓜等。

 中医理论认为生冷食物较易对脾胃造成损伤,而脾胃为人体较重要的脏器,为气血生化之源,并且维持人体消化、吸收的功能。若生冷食物使脾胃功能受到损伤。

 将影响人体健康状态及对药物的有效吸收。同时生冷食物可能与服用药物的特性相反,如服用具有温热特性的药物,而食用生冷食物,则性状相反,影响药物发挥其正常的作用。

 口服中药时必须忌食生冷食物,否则会影响药效不说,还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药物的吸收,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胃寒的发生。很多食物都是生冷的,比如一些瓜果,蔬菜,雪糕,冷饮,矿泉水,大体来说,就是没有煮熟的食物,基本都算生冷食物。

 中医所说的,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包括一些做熟的凉的米饭,炒菜等都不要吃。另外在口服中药的同时,还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都会影响药效的。

 在服中药的时候,医生或者药物的说明书上都会写忌生冷,生冷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具体指的东西是不完全一样,因为古代并没有制冷设备,比如冰箱等等东西,所以古代所指的生冷主要是一些鱼、虾等含腥味的食物。

 还有就是像油炸的食品放凉了以后,特别是油炸的面食放冷了以后,这些东西基本就构成了古代生冷的概念。因为这些食物进入到胃里以后,会很大程度上阻碍胃的消化和吸收,都是不好消化的,所以对药物发挥疗效是有影响。

 现代生冷的概念就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生的东西指一些生食的,像海鲜、贝类、生鱼片、刺身等等,这些肯定都属于生的东西。冷的东西,它的概念就是有一定的变化。

 除了古代所说的放凉的冷食以外,还包括了冰镇饮料、冰水、啤酒等等,这些都属于冷食。所以,现代的生冷概念较古代是有一定的拓宽。对水果来讲因人而异,并不完全属于生冷的范围之内。

 比如有一些性味甘平的水果,如苹果等等水果,在服中药期间是可以适当的'进食。特别是对于一些热性疾病,可以辅助一些水果,达到清热、通便的作用。

 但是对于一些虚寒类疾病,生冷的概念就包括了多数的水果,特别是西瓜、梨等等明显属于寒性的水果,就也应该包括在生冷以内。

有的中医讲忌口吃生冷的3

  什么病需要忌口?中医忌口学说

 忌口是指病员膳食的禁忌,这民间大家认为只有中医有,也是中医老一套,所以病员对中医师经常会有要不要忌口的发问。

 其实现代医学对于忌口也非常重视,例如肾炎忌盐,胆囊炎的忌油,以及服小苏打后忌酸醋,服磺胺类后忌鸡蛋等;它的严格胜过中医,由此可知忌口包含着两种意义:

 吃药后忌口,在某些情况下是一定的法则,如肾炎忌盐;膳食忌口,在某些病况下也有讲求的必要,如太阳中风禁生冷;必须从药性、病情两方面仔细考虑,作出适当而中肯的处置。

 中医不同于西医,由于中医理论自成一个系统,中医师们接受了这一系统的指导,完成其治疗任务,忌口问题便跟着治疗的原则进行。中医把人体看作整体的,对于内脏、神经、血管和机体上的其他部件,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

 因把疾病区别为寒、热、虚、实四型,药物的作用也分为温、凉、补、泻四种。忌口范围根据此意义,视食物性质的甜、咸、辛、凉来观察疾病的寒、热、虚、实是否有害,作出决定。一般的食物,可作如下分类:

  (一)生冷水果类

 热性病初期有怕冷现象,或没有热型的疾患有消化不良、胸闷、腹痛、吞酸、泄泻等胃肠病,均忌生冷食品。医师主要观察,除症状外还注意其舌苔变化。倘舌苔厚、腻、白、滑的,是痰、湿、风、寒的表现,即使有发热、口干现象,也有禁止必要,含有多量水分的水果尤忌。

  (二)辛热香燥类

 凡急性热性病具有口干、唇燥、泄赤、大便闭结等症状的,中医概称内热,忌食酱、姜、蒜头、花生、蚕豆等物,煎炸的东西也在禁例。

  (三)油腻厚味类

 油腻食品富含脂肪,厚味食品富含胶质,如红烧的猪、羊肉、甲鱼、海参等,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排泄失常,尤其肠热症可以助长热势亢进,故对伤寒、湿病、暑热病以及肠胃功能迟钝的病员绝对禁忌,即在病后,因防死灰复燃,短期内亦极审慎进食。

  (四)黏滑甜味类

 糖食易于作酸,糕团等因胃酸难以透入,消化率极低,肠胃薄弱和痰湿素重的病员均不相宜。

  (五)发物和过敏性类

 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闭结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中医在阴虚证尤其外科疔毒、疮疡,习惯忌食过敏性的食物,以水族海鲜最多,如蚶子、蛤蜊、黄鱼、带鱼及虾米、干贝、海鱼干等。对于咳嗽、荨麻疹等,极易引发,在所必忌。

  (六)刺激和调味品类

 经常有头晕、偏头痛、心跳、失眠、颧红以及性情躁急,易悲易怒等精神病态和神经官能症的,对酸辣均忌,菜肴不宜过咸过甜,调味品中酒和香燥之类,均应免除。

 中医分析病候,为外感和内伤两大部门,外感多指发热,内伤着重先后二天(包括肝、肾、脾、胃),统而言之,不外热型和肠胃及神经系统疾患,膳食禁忌,即对此三者为重点,故上列各项内总的运用,随着证候而灵活运用。

 例如初发热期忌生冷,到高热稽留而水分缺少时期,反而需要水果,民间把西瓜认作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治肠热症的著名方剂)。

 发热兼具肠胃病的,不但生冷要忌,油腻、黏滞的一切食品都要忌,倘使神经受到了波动,辛热和刺激的食品,当然也要忌。

 所以中医对病员的忌口问题,要从观察证候来判断病因、治则所决定的,根据病例、病的阶段而能掌握这些关键问题的。《仲景全书》里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这个道理。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37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1 拼音

guì zhī sháo yào zhī mǔ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21 处方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22 功能主治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23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24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桂枝芍药知母汤

32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别名

桂芍知母汤

33 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34 功效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

35 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36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每服7合,温服,日3次。

37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应用

①历节《经方实验录》:耿右,初诊: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沉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3钱,生甘草3钱,生麻黄3钱,熟附块5钱,生白术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5钱,生姜1块(打)。二诊: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5钱,生甘草3钱,净麻黄4钱,苍白术各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4钱,生姜1块(打),咸附子3钱(生用勿泡)。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981;1:38):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显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药216剂。治疗后化验指标的变化: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秒)均有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沉未见明显下降,未恢复正常范围。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③《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39 附注

桂芍知母汤(《沈注金匮要略》卷五)。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高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痛,身体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按温温当是“”。注历节之证,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

身体HT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HT。赵本。作。沈尤金鉴同。魏作H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

《症因脉治》:[卷首]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77 各家论述 7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1 拼音

shè gàn má huáng tāng

2 处方

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3 功能主治

宣肺散寒,化饮止咳。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5 备注

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6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射干麻黄汤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

紫菀散、麻黄射干汤

73 组成

射干13枚(一法3两),麻黄4两,生姜4两,细辛3两,紫菀3两,款冬花3两,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大者,洗)8枚(一法半斤)。

74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煎麻黄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温3服。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①哮症《浙江中医杂志》(1980;3:123):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症12例,均属寒饮为患。治疗后,5例3年随访未见复发;3例2年随访也得到控制;另4例治后复诊1次,复发轻微,续服原方3剂而愈。②小儿外感咳嗽《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2:53):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71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23剂者50例,34剂者14例,56剂者7例。典型病例:刘某,男,3岁半。发烧2天,无汗,流清涕,咳嗽气紧,喉中痰鸣,有时咳吐清痰,口不干,舌微红,苔白薄,脉浮紧。处方:麻黄6g,射干、紫菀、冬花各9g,法夏5g,细辛1g,五味子、甘草各3g,生姜1片,大枣1枚,石膏20g。2剂后复诊:母述于回家当天,共服药6次,半夜汗出,烧退,次日咳嗽气紧明显减轻,喉中痰鸣较发时少大半,其舌质稍红,苔微黄。上方去生姜、大枣,加鱼腥草30g。后随访痊愈。

77 各家论述

①《千金方衍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以和药性也。②《金匮要略心典》: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饮气。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78 附注

紫菀散(《普济方》卷三八七)、麻黄射干汤(《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本方改为丸剂,名“射干麻黄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注咳逆上气,谓咳则气上冲逆也。上条

《高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耶。方药云乎哉。十二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半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六节·夹哮伤寒

数者。风寒夹热哮痰火也。治冷哮痰喘。先用射干麻黄汤。以发表散寒为主。送下冷哮丸(麻黄、川乌、细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去滓,分温再服。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

《金匮要略浅注》:[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痼疾的方剂 2 治疗痼疾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痼疾 1 拼音

gù jí

2 注解

痼疾 指病证顽固、牵延不愈。见《难经·十八难》。患者病期较长,投剂、服药多不易见效。如痼疾患者又感受新病、急病,宜先治其新、急病证,后再调治痼疾。参见痼病、瘤病条。

治疗痼疾的方剂 应钟散

:大黄2两,川芎6两。主治:诸上冲转变不治。结毒痼疾。用法用量:每服6分,酒或汤送下。不治,稍加1钱

轻粉剂

钱,大黄5钱,赤小豆5钱,鷃鼠霜2钱。主治:霉毒痼疾。用法用量:更以大黄、芎藭各1钱半,土茯苓4钱,

玄直散

)1两,甘草1钱,人参(茅野产)2两。主治:一切痼疾,羸瘦虚弱,不可与峻剂者。用法用量:以土茯苓煎汁

仙饭丸

:上党胡麻3升(拣净)。功效:去痰火,充精气,除痼疾,养颜乌发生齿。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用淡酒化

松精散

下诸毒物,此药力盛行也,必须日服,不可中止。远年痼疾,尽料全愈;轻浅者,只需半料。制备方法:去滓,取

更多治疗痼疾的方剂

治疗痼疾的中成药 艾茸丸

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下脏久虚,沉寒痼疾。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摘录《

三甲散

浑,肢体时疼,脉数身热,胁下锥痛,过期不愈,致成痼疾者。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去滓温服。加减:若

附桂八味丸

次,并能自醒,5天内仅遗尿一次。服至80丸,5年痼疾痊愈,2年内未有复发。凡临床遇小儿属虚证者,均投

丹参

吴普本草》:治心腹痛。《名医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陶弘景

更多治疗痼疾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痼疾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也。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不复释。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注

《医宗金鉴》:[卷二]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不复释。@@@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注

《养生类要》:[前集养生叙略滋补方论]食物所忌所宜

多食损齿食粟米后食杏仁成吐泻五种粟米合葵菜食之成痼疾稷米发癸三十六种风疾不宜食又不宜同川乌附子服麦占

《急救广生集》:[卷十·防病预诀]谨口食

米麦类粳米同马肉食,发痼疾。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食疗》)凡新谷初成,老人及脾弱人,切不可食。(

《饮食须知》:[卷八]兽类

奔豚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奔豚汤的用法用量 3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