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看中医古籍与医案有什么app推荐?
中医学习的APP推荐:
1、大家中医(经络穴位)
能给患者看病 网诊 开方,查方,查药,查穴位。本身偏向经验分享和问诊咨询,比较适合对于中医已经有一定了解和基础的同道人士,有一定门槛,专业性较强。其中识药的版块挺好的
2、中医智库(古籍、医案、方剂)
内含中医古籍、医案、方剂等,是目前最全的,中医学习从业必须拥有的超强大脑。还有一个圈子功能,可以学习讨论,感觉很不错。
3、知源中医:(理论)
主要是学习方向,可以满足各个中医学习者的需求,还能用来医考刷题,内容丰富
4、灵兰中医:(经典诵读)
里边有很多中医经典诵读,很多都是免费可以学习的,同时也有中医相关文章,名家的经验用方,推荐指数
5、灸大夫:(针灸推拿)
这里面大概有360多个穴位,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正在学中医的人 对穴位不熟悉,找不到穴位经络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灸大夫直接学习记忆
蓝基因(考研考证为主)
适合医考用来备考刷题,考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考研究生啊,考师承和专长的都推荐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因为没有更新软件。中医古籍app是中医智库旗下一款集成中国历代医学典籍的中医类App。打不开是因为没有更新软件,建议及时更新到最新版本。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内存不足。
如果中医古籍APP不能用了,那么是因为手机里面的内存不足应用缓存太多,因为内存不足,导致手机无法加载中医古籍APP的内容,所以导致这款APP不能用,可以清理一下手机内存。
中医古籍app是一款掌上中医古籍阅读软件,这款软件是由北京神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中医医生及相关从业人员打造。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许多人会在外面吃火锅,羊肉是经常会点的,羊肉卷有些并不是真正的羊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可是吃起来口感不同,而且自己观察,和真的羊肉差别还是很大的,需要了解清楚,那么假羊肉怎么辨别?怎么辨别真假羊肉?下面为大家介绍。
1、羊肉分辨方法
1看颜色:假羊肉卷下锅后颜色会变黑,并且产生很多浮沫;真羊肉卷下锅后颜色依旧为粉红色,浮沫较少。
2看纹理:假羊肉卷纹理粗糙,切片后瘦肉多,呈大片状;真羊肉卷则纹理细腻,切片后含有白色条纹。
3看肥瘦:假羊肉通常是肥瘦各占一边,互相分离,用手一捏就会分开,烧熟后更是碎成一片片;真羊肉肥肉应该是一丝丝夹在瘦肉里的,分布自然均匀。
4如果还不能分辨真假,就只能亲口尝一尝了。假羊肉吃到嘴里发硬;真羊肉卷虽然有膻味但嚼起来却很香。
从外观来看,鸭肉肉质细腻,纹路较少,其白色脂肪都是分布在一块,绝对不会丝丝缕缕的分布在瘦肉中,就是说鸭肉的瘦肉和白色脂肪都是泾渭分明的,不会掺杂在一起的。羊肉的纤维比较粗,其瘦肉上能明显看出有丝丝缕缕的白色脂肪和筋膜。羊肉煮熟后,其汤水凝结成的油脂是硬的,但鸭肉凝结成的脂肪是软的。从口感来讲,真正的羊肉卷吃起来有嚼头,而鸭肉纤维细,吃起来很嫩。从味道来讲,真正的羊肉越嚼越香,但鸭肉卷嚼起来却有股腥味。目前市场上的确也存在羊肉和其他肉类混合制成的山寨羊肉卷,如果是这样的话,鉴别的方法就更简单了,一涮就散开了。
羊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
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勇飞等专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萎论》“脾主身之肌肉”原理和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以中药为手段,建立了以丹参、麻黄、柏籽、柏叶等多味中药和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组成的“JFZ——浓缩柏籽饲料”的风味添加剂,在山羊在屠宰前60天,将“JFZ——浓缩柏籽饲料”以5%~15%的量混合到豆饼和玉米等配成的日料中,进行10天预喂;之后以20%的量混合到豆饼和玉米等配成的日料中,进行50天正式饲喂,可转化普通羊肉为“三晋百宝”的优质风味柏籽羊肉(见下表),使之不仅成为人类的美食,而且成为医疗保健食品,具有抗病、防病、疗病、助长益寿等作用,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阳森源公司正在利用这个新技术奋力推进中药资源转化优质风味柏籽羊生产事业的大发展,成为中药开发的主力军。
寒冬腊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有山羊肉、绵羊肉之分。其性味甘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硫胺纱、核黄素、尼克酸、胆甾醇、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等成分。
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
羊肝性味甘苦寒,能养血、补肝、明目。凡血虚目暗、视物不清、夜盲翳障者可常食之。
羊胆苦寒,能解毒洁肤,可治疗风热目疾、疮疡肿毒等症。
羊髓性味甘温,能补肾健脑,可治疗毛发枯槁、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皮肤粗糙等症。
羊肾(即羊腰子)性味甘温,能补肾气、益精髓,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2、吃羊肉的禁忌
1、部分病症忌食羊肉
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2、不宜与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3、忌与西瓜同食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4、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5、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中医学习,看中医古籍与医案有什么app推荐?
本文2023-10-03 15:42: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