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经太多了,不晓得该看哪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佛教的经太多了,不晓得该看哪个?,第1张

佛教的玄理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经典之中。

对于大乘的知识体系,可以看下纲要,《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开头的那些。就是显教纲要。

建议系统的学习。

而且学习大乘某宗之前,一定要先把声闻乘的系统理论都学通顺。

否则容易立个空中楼阁空谈大乘名相。

系统学习道教或者佛教知识体系的,建议选定宗派后深入全面的学习。

学习上的时间投入,建议参考六年制小学的学习量,坚持3-6年。

中间保持不中断、不YY自欺、不被欺。

基本就能摸着门路,而且基础知识稳固。

此时可按心要集的开篇纲要来衡量理解程度。

圆觉经、楞严经、金刚经。这三部入手就可以了。

这三部经,意思可以互相补充。这三部经包含了常见的佛教名相。

维摩诘经、华严经、楞伽经,相对学习起来困难些。所以可以先放一下。

法华经、心经、涅槃经,般若经系列,似简实难。不推荐作为最初入手。

不是啃。而是自己根据经文内容整理一个理论框架出来。

理论是无法立刻真的明白。重点就在这个整理上。

整理有两种方法:

1片面如刀。

如同看人生格言一样,看佛经文句。

若有一两句感触很深,反复揣摩其中深意。

渐渐的,品味变得深。字句的内涵会逐渐改变高度。

那时也许便从这一句半句中透出。

2全面如球。

对于体系而言,概念和理解,不能是散碎的。

在这个框架体系的完整时,自己在思考、在换位理解(从理论立点出发)。

都可以,最重要是明白什么是“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八) (第四集) 2000/12/7 香港九龙 档名:12-36-04

古时候人讲「念经」,没错!现在讲「念经」,大家把「念经」的意思完全曲解扭曲了。古人念经开悟,现在人念经迷惑,愈念迷愈深。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为什麼说古人念经,他愈念愈开悟?什麼叫「念经」?你看看「念」字怎麼写法。「念」是「今心」,那个「今」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佛陀的经,开悟了!现在念经怎麼样?口念,有口无心,念的什麼经?莫名其妙经。绝对不是佛的经,也不是自己的经,不叫莫名其妙吗?所以我们学教、研究经典,第一桩大事,懂得经典讲的道理。那个道理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佛所讲的道理,你心里头真有这个道理在,这叫念经。

经典里面讲的方法,方法就是我们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浅而言之,像《无量寿经》上常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方法,这是佛的行为,我真的做到了,这叫念佛、这叫念经,这一段经文你心里头真有。经典上讲的境界,是我们的享受;生活当中的享受,工作里面的享受,处事待人接物的享受。我们现在念的是什麼经?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没错,一个字也没念错。「什麼意思?」「不懂。」白念了!你自己念的不懂,说老实话,你念给佛菩萨听,佛菩萨也不懂。所以我说你念的经是莫名其妙,佛菩萨也不懂。我们这样的学习,全搞错了!从头错到底,你怎麼能开悟?

++++++++++++++++++++++++++++++++++++++++++++++++++

http://wwwamtbtw/19/19-16-03xml

了凡四训 (第三集) 2001/4/16 中国深圳 档名:19-16-03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有求必应,云谷禅师特别加强语气说,妄语是佛门大戒,诸佛菩萨怎麼会欺骗人?这些话都是帮助了凡增进信心。了凡先生听了之后。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了凡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曾经说过,「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这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贵,身外之物,如何能够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云谷禅师毕竟是老修行,了凡跟他见面,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云谷禅师这个时候六十九岁,而且是一个真正修行得道之人。我们中国俗话称得道,真正开悟、真正契入佛菩萨境界的人。所以孟子的话没有错,你错解了。孟子话哪个地方没错,你错解在什麼地方?此地没有多说。我在上一堂所讲的,诸位要是能够细心去体会,云谷禅师这两句话,你自然就明白了。

下面他举禅宗六祖的话来说,这是在《坛经》上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指我们的心地,祸福吉凶都是念头变现出来的,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求感应,求感应从哪里求?从真心里面去求。所以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你要懂得求的道理,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如理如法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间最难的是成佛,成佛尚且可以求得,何况世间功名富贵?那简直就是鸡毛蒜皮,算不了什麼,哪有求不到的道理!

我们今天求,最重要的是通。什麼叫通?通就是贯通空间维次;我这样说,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用什麼方法来贯通?用真诚心。什麼叫诚?什麼叫真?真就是没有妄,不是虚妄,一丝毫的虚妄都没有。什麼叫诚?清朝晚年,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他的《读书笔记》给「诚」这个字下一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下得非常正确。佛法里面讲,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叫真诚。真诚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真心本性里头变出来的,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哪有不得的道理?

这些理、事,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稍稍涉猎大乘都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些教诲。什麼人得受用?依教奉行的人就得受用、就得利益。如果你读经,你只会读,不了解经里面的道理,不了解它的意思,不能把这些道理方法落实到自己生活行为上,你得不到利益,你还是不通。不通,虽有求,不会得感应的。

我往年,提起这个事情,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在台北西门町「法华寺」讲《地藏经》。我记得,我那时候讲经,广钦法师还来听过一次,他坐在下面蒲团上。有一天,我讲经下来,有一位法师住在基隆,听到我讲感应的事情,他来问我:法师,你讲的感应靠不住。我说:怎麼靠不住?他说:我天天向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还求不到。我听了就笑一笑,我说:法师,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人?他说:就是我一个人住。我说:你一个住,没有要一个电冰箱的必要,所以你求不到。

我说:我这些年当中,有求必应。他问我求什麼?我说:我要讲经,我需要参考资料。那个时候在台湾,找这些经书典籍相当不容易,很难得有人给我介绍香港的智开法师,我跟智开法师没有见过面,以为他是个老法师,每一次写信我都恭恭敬敬称「老法师」;以后见了面,才知道我们两个同年。智开法师对我帮助很多,凡是我所要的书籍,他尽量给我搜集,搜集寄到台湾给我,我什麼时候有钱什麼时候还他,没有钱就欠著,这对我的帮助太大太大了。几乎我开的单子,所要的这些东西都是些古籍,他都替我找到。其中只有一部时间最长,半年,《中观论疏》。这一部书,他六个月之后才寄给我,很不容易找到。

我跟这个法师说:我有求必应,我求的是求道,是我所需要的;你求电冰箱,你没有需要。出家人在物质生活上应当清苦,不应当奢华,你的那个求不如法,我的求如法。如法如理,真的是有求必应。所以我对於老师的教诲,经典里面所说,深信不疑。「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八个字,就是有求必应的理论与方法。

求在我,不独道德仁义可以得到,身外之物,功名富贵也能得到;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我们应当要发心求善,不要求恶,这个样子才好。下面文说: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大师这些开示,句句话都非常重要。我们想求,不论是求内在的德行,或者求外在的资生之具,就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如果你不反躬内省;这个求是反躬,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你要向内心里面去反省。向内求,你能求得到。如果你不能够反省,不能够充实你的德行,只是向外面攀缘,你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道」就是你求的方法,你求的理论。譬如,像现在我们在许多资讯里面看到、书店里面看到,世间有些商业钜子他们成功,写出他们自己奋斗成功努力的经验教训,提供一般人做参考。你用他们这些理论方法去求,你要是求得,得到了,那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还是得不到。为什麼?你不是向真心里头求,你不是向心性里面去求。这种求法,必然是「内外双失,故无益」。我们看到今天社会,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一段是大师提醒了我们。

下面这一段,要讨论改造命运的方法,文也有几小段。头一段是讲你一定知道自己过失,确实反省,把这个根源找到。譬如,他命里面没有儿子,没有儿子是什麼原因;寿命短,寿命短是什麼原因。

重建美满人生《了凡四训》学习心得-国语(钟茂森博士主讲)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72&web_rel_index=1380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国语(钟茂森博士主讲)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72&web_rel_index=1389

  读《地藏经》,从孝亲开始做。

  按五戒十善为标准,尽力去做。《了凡四训》有功过格,按这个善恶标准来调柔内心。

  脾气和观念,尤其是成年人,非要长期的串习才能改善,这是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的事情。长期串习,就是指每天都要学习,就像戏曲演员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为习气是很顽固的。

  请百度:耀一法师《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是《地藏经》《金刚经》《心经》《普门品》《大悲咒》《普贤行愿品》,连起来就是大智、大悲、大愿、大行。

  一边念经,一边看这些经的法师讲记。慢慢学习。

  还有,忏悔、拜忏,按《三十五佛大忏悔文》或《八十八佛忏》来做。请百度此文《礼拜《三十五佛忏悔文》的巨大功德》

  (慧根,通常指,听到看到佛法、佛经论典是否马上相信并喜欢,越深信并照做,慧根越深、福分越足、佛缘越厚。无福者连佛这个字都听不到看不到。有福无慧,则听到也不信)

  《改造命运_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

  <如何改变生辰八字决定的命运——改善命运的秘诀>

  <改变命运秘密:孝敬父母+五合一+努力奋斗!>

  《了凡四训》也名《命自我立》)及讲记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及讲记

  内容:如何通过行善积德来改变生辰八字确定的命运,善恶的标准,改变的方法。

  要下决心、下功夫、由时间积累,一步步来,慢慢就会改变习气、改善命运的。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般若心经》、《八大人觉经》不错。

缘分,亦作缘份,是中国文化和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要是人和人在社会网中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这便是缘分的一种体现,如父子、夫妻、主仆之间,便会被认为比陌路人之间更有缘分,亦被简称为有缘。两个人要是经常相遇,他俩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会被认为比不经常相遇的人的关系更有缘分。

什么是缘分?缘是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感情也如云,万千变化,云起时汹涌澎湃,云落时落寞舒缓。感情的事如云聚云散,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风。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 缘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

让我们好好珍惜这难得的缘吧。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大藏经》是在佛教发展的漫长历史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在释迦牟尼佛有生之年,他的学说只是口头传承,并未书于文字,佛陀涅槃后其弟子为了继承其传教事业,开始以集体忆诵和讨论的方法收集整理他的言论(即结集),经过四次结集,形成了佛经。

大藏经浩如烟海,以下仅列出部分经典。

阿含部

《增壹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斋经》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戒香经》 、《玉耶女经》、 《佛说九横经》 、《佛遗教经》、《箭喻经》

方等部

《佛说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银色女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八吉祥经》 、《八佛名号经》 、《佛说十吉祥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佛说转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盂兰盆经》、 《浴佛功德经》

《造塔功德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佛说大乘稻杆经》

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法华部

《妙法莲华经》、《正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萨昙分陀利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无量义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普贤十大行愿》

华严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经》、《佛说十地经》、《渐备一切智德经》

涅槃部

《大般涅槃经》、《佛说大般泥洹经》、《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

密教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大集部

《大方等大集经》、《大哀经》、《般舟三昧经》、《僧伽吒经》、《地藏菩萨所问经》

经集部

《佛说譬喻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七梦经》 《犍陀国王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说进学经》

《阿世王问五逆经》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末罗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佛说越难经》 《佛说呵雕阿那经》 《佛说耶只经》

《佛说摩邓女经》 《五母子经》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无常经》(附:临终方诀)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嗟{革蔑}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布施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慢法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孛经》抄 《佛说妇人遇辜经》 、《长爪梵志请问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随念三宝经》、《大方广如来藏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杂部

《佛说八大人觉经》 、《四十二章经》

律部

《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璎珞经》、《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论部

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乘玄论》、《肇论》

华严:《十住毗婆沙论》、《十地经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唯识:《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

史传部

《付法藏因缘传》、《十八部论》、《马鸣菩萨传》、《龙树菩萨传》、《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比丘尼传》、《弘明集》、《广弘明集》、《佛祖统纪》

其他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赞僧功德经》

没有原则规定,一个师傅一个说法,没有师傅,不知道要修行哪个宗派,只是为了修行,只读一部经书即可,不需要繁多,当前您在阿弥陀经或金刚经,任意选择其中一部即可长年读 颂,也能成就。阿弥陀佛。

佛教的经太多了,不晓得该看哪个?

佛教的玄理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经典之中。对于大乘的知识体系,可以看下纲要,《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开头的那些。就是显教纲要。建议系统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