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脸面、四肢或全身水肿?中医提示:跟这6个原因有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为什么会出现脸面、四肢或全身水肿?中医提示:跟这6个原因有关,第1张

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之后,对镜一看,发现怎么脸上突然肿了?

这种情况通常是浮肿。

不过也有的病人会出现全身水肿或者腹部水肿的病症。

那么, 浮肿和水肿有区别吗?

在现代,对浮肿和水肿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一个是正名,一个是俗称而已。

所谓的水肿,是由于感受到外邪,或者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所致。

这些会让体内的肺气失宣,脾运异常,肾脏的开合无度,最终使得体内的水液潴留,泛滥在我们的肌肤。

因此一些患者就会出现脸面、四肢、甚至全身的水肿。

我们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气机的推动,需要脾肺心肾的共同作用。

只有这些脏腑的功能正常,才能使三焦发挥正常的决渎作用,也才有助于膀胱的气化运行,小便的通利,维持身体的正常水液代谢。

相反,如果因为外感邪气,或者饮食所伤,劳倦乏力等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体内的水液积聚,泛滥在肌肤体表,就会引发我们所说的水肿。

对于水肿来说,中医在治疗上是需要区分阳水和阴水的,而且阳水和阴水都各自有不同的证型。

《黄帝内经》早就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 探索 引起水肿的病因源头,对于治病求本大有好处。

那么,水肿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主要有以下6种。

1外感风邪

风邪为六*邪气之首 ,我们体内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风邪所导致的,外在的风邪会通过我们的肌肤,进入体内。

尤其是我们的肺脏很容易受到风邪的影响,肺失宣降,会使得津液不能上达,来营养脏腑,向下转换成尿液排出体外。

风邪阻滞了水液的运行,停留在体内,泛滥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2湿毒内侵

我们体内的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疮疡生于肌肤。

如果不能及时的清解,而内入我们的肺脾,会导致脾受伤不能升津,肺受伤不能宣降,使得水液潴留在体内,引发身体局部的水肿。

在《济生方》的“水肿”章节说到,“血热生疮,变为肿满,此为热肿”,所以热毒不能及时消除,也会导致我们皮肤出现水肿。

3水湿内聚

既然是水肿,那么肯定跟体内的水液有关,尤其是我们的脾脏喜燥恶湿。

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或者冒雨涉水,水湿邪气内侵,平时饮食不节,爱吃生冷食物。

这些都会导致脾脏受损,形成湿邪困脾的病症,让体内的水液潴留,引起水肿。

4三焦湿热

《黄帝内经》中曾这样评价我们体内的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我们体内水液行走的管道,如果湿热内侵,或者湿郁化火,会使得中焦的脾胃失去升清降浊的能力。

水道不同,水液自然会停聚体内,最后溢于肌肤,造成水肿。

5饮食劳倦

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脏的清阳之气,气机受损,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会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继而出现水肿。

6肾气虚衰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水脏,我们都知道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肾脏的功能。

但是 房劳过度,或者久病伤肾,会导致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气,逐渐会使得膀胱的气化失常,造成水肿。

总体来说,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个脏腑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规律,那就是外邪、疮毒、湿热所导致的水肿,多与肺脾有关;

而内伤所致的水肿,大多与脾肾有关。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病位进行辨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然后再进行精准施治。

水肿有全身性和局部性的不同,恶性肿瘤引起的水肿也包括这两种。

恶性肿瘤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恶性肿瘤后期,病人常有恶液质表现,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自血症、维生素Bl缺乏等,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第二,恶性肿瘤造成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如心功能减退,静脉郁血,血液滞留,血浆渗出组织间隙,可造成水肿;肾功能减退,水液代谢障碍,水钠潴留,也造成水肿;肝硬化腹水,严重以后发展合并水肿。局部水肿表现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下组织、血管外组织间隙等,大都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淋巴管受了肿瘤的压迫,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在局部潴留,时间长了渗入皮下组织形成水肿。

中医认为水液代谢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运化,肾气的开阖功能有关。如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溢于皮下成为水肿。与恶性肿瘤的水肿有关的,主要是脾肾两脏的阳气不足,不能蒸化水液,水湿浸渍于全身;或者肿瘤导致湿毒和湿热壅盛,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水肿。从这些病因病机出发,一般可以将恶性肿瘤性水肿水湿浸渍型、脾阳不足型、肾阳虚衰型和湿热壅盛型来分型证治。

1.病因治疔

水肿病因治疗就是寻找水肿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和病理改变进行治疗,原发病因去除了,水肿也可以得到缓解。

1)由于长期消耗,营养不良造成的血浆蛋白低下性水肿,可以给病人静脉输入人体清蛋自、复方氨基酸、血浆、水解蛋白,或者输血,摄入高蛋白饮食等等,血浆清蛋白提高,血液的胶体渗透压提高,水肿可以得到缓解。

2)心功能衰竭引起的水肿,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纠正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青给予保护肝肾功能的药物,纠正肝肾功能。

3)癌性胸腹水,抽去胸腹水后再在胸腹腔内注入抗癌药,杀灭癌细胞,使腹腔内毛细血管渗透性降低,胸腹水减退,水肿也可以得到缓解。

2.对症治疗主要是指用利尿药。利尿药可分强、中、弱3种。强效、中效利尿药,如呋塞米、利尿酸等,大都有增加机体内钾、钠、氯离子排出的作用。弱利尿药则钾离子排出很少,钠、氯、碳酸氢根离子排出增加。对子恶性肿瘤病人来说,大多数体质已经比较虚弱,往往又摄入食物不是,所以使用时要先选用中效和弱效利尿药,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血电解质变化情况,避免造成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在出现心衰、肺水肿、肾衰少尿等病情危重时要及时采用强利尿药,迅速控制病情后再停用。另外,利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最后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轮流使用。

(1)强效利尿药:①呋塞米:常用置,口服20mg,1日2次,肌注20mgl次,隔日1次,必要时1日1次;②利尿酸:口服25mg1次,1日1~3次,静注25~50mg1次,缓慢静推或静滴;③丁苯氧酸:口服0.5~1mg,1日1~3次,静注每次0.5~1mg。

(2)中效利尿药:主要有双氢克脲噻,常用量25mg1次,1日2次,同时服氡化钾。

(3)弱效利尿药:①螺内酯:口服20~40mg1次,1日2~3次,为留钾利尿药;②氨苯喋啶:口服50~100mg1次,1日3次,也是留钾利尿药;⑥乙酰唑胺:口服025~05g1次,1日3次,无留钾作用,所以服时加服氯化钾。

3.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1)水湿浸渍型:症状见肢体,身重困倦,胸阃泛恶,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缓,治拟温化水湿,通阳利水。方用胃苓汤、五皮饮加减,药物有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猪苓、泽泻、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肉桂等。

(2)脾阳不足型:症见腰以下和下肢水肿为主,神倦纳呆,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脉沉缓或沉迟,舌苔白滑。治拟温阳健脾,利水消肿。方用实脾饮加减。药物有党参、白术、厚补、干妻、附子、木瓜、茯苓、木香、甘草、大枣、山药、扁豆。

(3)肾阳虚衰型: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重,神色疲倦,四肢不温,胃纳不馨,大便溏薄,腰膝酸软,面色咣自,舌淡胖,苔白或自滑,脉沉细。治拟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方用真武汤加减。药物有附子、茯苓、白术、自芍、生姜、肉桂、巴戟天、葫芦巴,及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4)湿热壅盛型:局部或全身水肿,皮肤光亮,口渴烦躁,小便短赤,或者大便秘结,胸闷脘痞,舌苔黄腻,脉沉数。治拟清热利湿消肿,方用疏凿饮子加减。药物有槟榔、川椒目、茯苓、大腹皮、泽泻、木通、猪苓、竹叶、黑白丑、秦艽、葶苈子、甘草等。

中药中有许多利尿药.可以在恶性肿瘤辨证施治处方时选择加用,有利尿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如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木通、车前子、车前草等等。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现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对于水肿一病证治分型中并无阴虚水肿一证,临床中却不乏此种证型的患者,现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临床应用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阴虚水肿的成因大致有三

一是患者本身属阴虚体质,水液运化失常而停聚。阴虚导致水肿的形成从脏腑功能看,津液代谢需要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正常,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能使脏腑机能减退,不能正常发挥其效能,即阴虚可以使脏腑机能减退而导致水肿,此符合中医整体观;从阴阳互根看,《灵枢·本神》言:「阴虚则无气」,阳气的化生是以 为基础,阴虚则阳气化生不足,即阴虚使阳也虚,从而导致水肿形成。《血证论》所言的「阴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即是此意。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的血虚型贫血,日久皆可出现水肿,此即为一种典型的阴虚致水肿的疾病。

二是水肿反复发作,经用大量利尿剂,利水伤阴可产生此证水肿。津液正化生成阴津,异化可形成水肿,从该意义上讲两者同源不同化,在水肿形成过程中必然使阴津化源不足而阴亏。水肿与痰饮都是津液异化产物。《锦囊秘录》所谓「津液生痰则不生血」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水肿形成而导致阴虚。水肿形成后,水湿作为病理产物必然阻碍津液生成、输布、排泄,加重阴亏,《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此即水肿形成后,水湿困脾,脾失健运,津液不生而阴亏。水肿治疗采用发汗、利尿、逐水及温化皆能导致伤阴,同时水湿之邪,郁久化热而耗阴,水肿常伴呕吐,食欲不振也使阴亏。总之,水肿在形成、停聚、治疗、转化过程中皆能导致阴虚。临床上肾炎初期可出现下肢及颜面浮肿,甚至胸水、腹水,久之可导致贫血等阴亏症状。此为典型的水肿导致阴虚的疾病。

三是药物毒性所伤导致阴虚水肿。药物包括中西药物。中药方面多是秉承「温药和之」之略,应用温燥辛香之品治疗阴水,利水同时导致阴伤,日久形成阴虚水肿。临床中更为多见的药物毒性所致水肿则由于西药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所致。水肿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出现面颊潮红烘热、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舌红脉细数临床表现。特别是冲击疗法,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从中起到了添加剂的作用,容易促使寒湿之邪化热、生火、蕴毒,轻则伤津耗气,重则灼阴炼液,伤阴的证候颇为明显。应用激素治疗,水肿虽然消退较快,但伤阴的情况更加突出。

临床中以上三者往往可互相影响导致阴虚水肿。阴虚水肿的病理可概括如下:或因脾阴不足,运化功能障碍;或肝肾阴虚,濡养失灵,影响三焦气化;或药物耗伤阴津,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而成。如《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侯》指出水肿「皆由营卫否涩,三焦不调,府藏虚弱所生,虽名证不同,并令身体虚肿,喘息上气,小便黄涩也」。其中尤与肾阴虚密切相关,由于肾精亏竭,气失化源,肾之气化功能既失,无以蒸腾布散,水湿泛溢于肌肤而为肿;另一方面,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源,肾阴既然亏竭,肺脾肝心失于滋养而阴亦亏,脾阴虚不能散精于肺,肺失清润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液不走正道,泛溢肌肤而为水肿。张景岳所说的「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从肾精充盛角度也佐证了阴虚水肿的产生。

 临床表现

临床上现代医学的许多疾病皆可出现阴虚水肿,如心病性、肾病性、肝病性水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库兴氏综合征、特发性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原发性疾病所出现的水肿以及全身性阴虚的诸多证候。主要有口唇或咽部干燥,喜饮而不多饮,颧红,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少气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肿,小便少且黄。舌红少津或色绛、无苔或少苔。临床往往有口服利尿或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水肿多有反复发作,且往往以年龄偏大患者为多。

 治疗原则

笔者认为阴虚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定为育阴补气、淡渗利水。气属阳,补阴要配阳。育阴的基础上补气,既加强育阴之效,又增大利水之力。

育阴包括护阴和养阴两个方面。在水肿形成过程中不可能不损失阴津,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因此,治疗水肿应注意护阴。其原则是:无论采用哪种治法,以阴津损失最低为好。其一对水肿壅盛,证偏实者,宜速战速决,但应衰其大半而止,邪去则阴存,祛邪即是护阴,如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其二水肿不甚,宜温化,温而不燥,以防劫阴,即可宗治痰饮之「温药和之」而施治。其三加强消肿后的调养。

养阴又分为辅以养阴或以养阴为主。此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已有阴虚症状,应养阴以祛邪。正如《血证论》所言:「水阴不滋,水邪也不能去。」如治疗重度贫血所致水肿,无论水肿多重,只有贫血纠正,水肿才能消退。其二阴虚症状不明显,辅以养阴,《金匮篇解·水肿》所言的「利水当顾其阴,阴复而溲自利」即是此意。真武汤中芍药即属此例。

 临证备要

一是滋阴药药味不宜太多,份量不宜过大,避免滋腻之性碍水滞湿;补气药物尽量选甘温平和之品,忌温燥伤阴之弊;利水药取平淡之味,避峻烈攻逐之性再伤阴液。

二是宜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利尿,滋阴药选阿胶、龟胶等;木通可损害肾功能,甘草有引起钠水潴留,对此证反复发作的患者最好不用或少用。若能取气阴双补功效的药物更佳。如黄精,既可养阴,又可补气。

三是要伍用少量活血化瘀药物,长期阴液耗损可导致瘀血的产生,加用较为平淡的活血化瘀药物后,有利于滋阴药物发挥效应,以及有化瘀利水之效。

四是此证患者成病时间相对较长,用药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守法守方,切忌任意改弦更张。

五是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若忽视这一根本问题,单用育阴利水法仍然有它的片面性。

六是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护理要密切配合。宜选既有营养又不碍于脾胃运化,既有利治疗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之味。注意寒温变化,防止外邪再次罹害。注意皮肤受损,防止感染发生。

中医治疗水肿的基本原则是发汗、利尿、攻下逐水,另有宣、渗、温、清、补、利、活、涩八法,正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总而言之,大部分人的水肿是体质性的,在不需要治疗的状况下就能好。对于具体的方药需经医生诊察后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药。

水肿的中医预防和调护是十分重要的,病人因忌食盐、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忌过食肥甘之品,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病情,但需保证良好的饮食,既清淡不碍脾胃运化,有富含营养以充养机体,以利于消除水肿。注意摄生,调适寒温,起居有时,预防感冒,不可过劳,防止病情复发或反复。

总之,水肿是一个复杂的病证,如果出现水肿一定要请医师作一简单的心、肝、肾、肾上腺的筛检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对于出现水肿情况的人,不要乱用药,适当的调理就可以。

为什么会出现脸面、四肢或全身水肿?中医提示:跟这6个原因有关

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之后,对镜一看,发现怎么脸上突然肿了? 这种情况通常是浮肿。 不过也有的病人会出现全身水肿或者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