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人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传说中人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第1张

  黄泉路在中国的神话和宗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人死后的说法

  在中国,传说人死后,会有阴间的捕快黑白无常来捉拿人的魂魄,把他们带到阴曹地府去接受阴间大法官阎罗王的审判,以决定他们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还是打入十八层地狱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阴间报到要走很长一段路,过很多的关;黄泉路一是对这些关和路程的总称;另一种是专指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黄泉路的路。

  有人认为,人的阳寿到了就会死,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过鬼门关,过了这一关人的魂魄就变成了鬼,接下来就是黄泉路,是接引之路。在黄泉路上还有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那些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阴间,只能再黄泉路上游荡,等待寿阳到了后才能到阴间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在黄泉路上有火红的彼岸花。彼岸花是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接下来还要过忘川河,奈何桥,跨过三生石,喝迷魂汤等等。

  忘川河

  开放分类: 传说、神话传说、神话、河流

  解释

  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

  ②忘川(Lethe) ,希腊神话中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的女儿和遗忘的化身,又是冥府的河流或平原的名字。

  三途河”与“忘川河”的关系

  传说1

  “三途河”与“忘川河”是同一条河,国外称“三途河”中国谓之“忘川(河)”。

  传说2

  “忘川(河)”是汇入“三途河”最长的支流之一。

  三途河也叫做“三途川”。传说中,“三途河”是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因为水流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而分成缓慢、普通和急速三种,故被称为"三途"。

  就像生与死只有轮回可以跨越一样,渡过“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费的,没有路费的灵魂将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会被船夫丢进“三途河”。那些无法渡河的灵魂在轮回欲望的驱使之下,会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没有浮力,而且还具有能够腐蚀灵魂的剧毒。那些下水的灵魂将永远没有上岸的机会了,只能变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远无法转生的痛苦和彻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对其它还有轮回希望的灵魂产生了妒忌。只要有灵魂落水,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将其拉入河底也变成和他们一样的水鬼。

  奈何桥

  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相传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

  孟婆汤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三生石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诵读碑文,感慨系之。骨子深处,它是在歌颂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

历史记载中,没有确切关于人死后又在几天之后死而复生的事件。当然,在历史上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存在着这种情况,说明了我们对这样奇异的现象一直乃至今天还保持深深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病逝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所谓“脑死亡”状态,也即大脑没有正常工作导致呼吸停止、心跳暂停等现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人彻底死去 ,只要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很少数患者或转为了低质量生存。且我们目前科学技术和医学断不能完全确定其界定规则和到底发生率增加程度,因为需要利用诸如插管、胸外按压、药物抢救等手段来维持生命韵律。

总的来说,虽然历史中不存在真正的“死而复生”的记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生命保存与尊重方向上该点不断受到高阳健闫与投入寻求更可行的方法 。

可以看印光法师文钞,也可以看地藏经

临终后要做到以下三点,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从此可以超脱轮回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一得住生,则超凡人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化。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既人,天。恶道,既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住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住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住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柰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既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基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公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布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徵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念 南无阿弥陀佛 就好了 功德无量

如果善根深厚的 可以诵《佛说阿弥陀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心经》、《大悲咒》不追求杂多复杂,这样反而没有专心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佛号必须要念 这样可以帮助亡者 消除业障 生者自利 承恩获福!南无阿弥陀佛 逝日已过 如少水鱼 赶紧念 南无阿弥陀佛!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思是: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出自哪里--------

唐代·李商隐《锦瑟》

--------作品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品翻译--------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相关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品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先看看《东周列国志》的来历: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总体来说,它最主要的作者是冯梦龙,冯梦龙在修订的过程中,遵守史料记载,不做个人情感的润色加工,这也是为什么可以把书当作正史来读的原因。

冯梦龙字子犹、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詹詹外史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即为诸生,终生未获功名,至晚年始任福建寿宁知县。平生致力于小说、戏曲、俗曲等通俗文学,所编纂并加润色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山歌》、《挂枝儿》、《古今谭概》、《智囊》、《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等总集,脍炙人口。受明人余邵鱼《列国志传》小说启发,冯梦龙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古籍中钩稽史实,加以敷演,撰成《新列国志》一书。由于他又是治《春秋》的经学大家,故能驾轻就熟,信而有征。这就是他所作的“咏史诗”的见识来源。

冯梦龙为何在书中托称“潜渊居士”呢?我们看看“龙”字的含义就知道了。许慎《说文解字》讲“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冯梦龙一介文士自称“梦龙”,岂敢望“登天”?只能以“潜渊”来守志了。

品悟《黄帝内经》——解读“魂”与“魄”

一、“魂”“魄”的字义

1、《说文解字》对“魂”有着生动形象的描述:“魂,阳气也。从鬼云声。”魂是人的天生阳气。字形采用“鬼”旁,“云”声。“云”表示空中流动、变幻的气流。“鬼”指支配肉体的神秘能量。“云”与“鬼”合起来,表示“人死后其体魄中的阳气回旋升天”或“升天的死者阳气”。

2、《说文解字》对“魄”是这样描述的:“魄,阴神也。从鬼白声。”魄是人的天生阴气,字形采用“鬼”旁,“白”是“泊”的省略,停靠的意思,“鬼”指支配肉体的神秘能量。“白”与“鬼”合起来,表示“支配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神秘性静态能量。”

古人认为,肉体是“魄”的泊处,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二、《黄帝内经》对“魂”、“魄”的定义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这里所说的“神”与“精”,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男子的精子与女子的卵子结合,产生的受精卵,那就是神。它属于阳(气)性方面。《灵枢·决气》又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说的也是男女交合,产生受精卵,比形成胚胎还早的那个物质,就叫着精。它属于阴性方面。因此,“魂”、“魄”都是随“神”而往来出入的,是“神”的阴、阳两面不同的表现。所以说,魂为阳神、魄为阴神。正由于“魂”、“魄”是“神”的阴阳表现,所以“神劳则魂魄散。(《灵枢·大惑论》)”

从上述可知,“魂”、“魄”的产生早于人形的生成,《灵枢·天年》也是这样说的:“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受精后2周内为受精卵,3—8周为胚胎,4周五脏六腑形成,9周开始为胎儿期。在五脏形成之时,心是神的宿舍,神就住在心里面;魂的宿舍是血,因而肝藏魂;气是魄的居所,所以肺藏魄。魂、魄都有了,这时候才成为人。也就是说,具备了魂、魄才成为人,魂魄的产生早于人的形成。

三、“魂”、“魄”病症与脏器的关系

1、魂的病症与肝有着直接关系。《灵枢·本神》说:“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肝藏魂,如果悲哀太过牵动了相关的内脏(悲本伤肺,由于悲哀太过而,肺金无法抑制肝木,以致肝木反乘肺金),魂就会被伤,魂伤会使人颠狂迷忘而不能清楚地认识周围环境,意识不清就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言行;还会出现阴器萎缩筋脉挛急,两胁肋处活动不利,毛发憔悴等症状,在秋季金旺的时候受克而死。

2、魄的病症与肺有着直接关系。如《灵枢·天年》说:“80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魄离的根本原因是“肺气衰”,症状表现是“言善误”;《灵枢·本神》说:“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肺藏魄,过度的喜乐就会伤魄(喜本伤心,由于过度喜乐,心火无法抑制肺金,以致肺金反乘心火),魄被伤,就会使人神乱发狂,发狂的人意识丧失,旁若无人;还会出现皮肤枯焦,毛发憔悴等症状,在夏季火旺的时候受克而死亡。也是“肺气被伤”,症状表现是“狂”以及与肺所主的“皮、毛”。这是因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的原因。

四、“魂”、“魄”与精神意识的关系

《黄帝内经》对“魂”、“魄”与精神意识的关系也有一些列举,如《灵枢·*邪发梦》说:“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青梦。”邪气从外侵袭体内,没有固定的部位和途径,而是与营卫之气一起运行,伴随着魂魄飞扬,使人睡卧不安而常常做梦。《灵枢·本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志意和顺,精神思维也就会专注,魂魄也守身不散,怨恨愤怒不致发作,如此则五脏不受外邪侵扰。《灵枢·大惑论》:“神劳则魂魄散……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神过于劳累,就会魂魄离散……猝然看到异乎寻常的地方,精神魂魄散而不相协调,所以就有迷惑之感。这些经文都说明“魂”、“魄”与精神意思有着密切联系,但是要进一步区分“魂”与“魄”的具体分工,还得借助《黄帝内经》之外的古籍来理解。

1、“魂”主要是支配精神性识

《左传・昭公七年》孔颖达疏:“附气之神为魂也。……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性识”应该是佛教的术语,《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解释:“众生之根性心识也。”释门《归敬仪(2卷)》也有:“群生性识深浅利钝。”可见,“魂”依附着“神”,伴随生命的诞生就存在的精神方面(如思维、推理、判断)的心识能力。

2、“魄”主要是支配潜意识方面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左传・昭公七年》孔颖达疏“附形之灵为魄。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新生儿出生之后,所具有的各种感觉、反射、反应、运动等心理和行为活动,诸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啼哭、肢体运动等感觉功能和本能的潜意识行为,都属于魄的范畴。《类经》也是这样说的:“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综上所述,“魂”“魄”是“神”的阴阳两面的具体表现;魂是“随神往来”的,是阳神,阳性的精神活动是它的表征;魄是“并精而出入”的,是阴神,阴性的精神活动是它的表征。在精神意识方面,“魂”主要是支配精神性识,“魄”主要是支配潜意识方面本能的感觉和动作;“魂”、“魄”病症的产生与其所居的脏器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人体是一个整体,再加上五行的相生相克,因此,“魂”、“魄”的病因病机是相当复杂的。

在具体症状表现上,“魂”的症状表现可以分为亢奋、不足、惑乱方面。1、亢奋方面有着睡眠浅容易早醒,心中惴惴不安容易做恶梦,感到莫名的烦躁等症状。2、不足方面有着不敢正对他人,独自黯然神伤,感觉生活了无生趣,注意范围缩小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等症状。3、混乱方面有着容易说错话,喜怒无常,强迫性思维,常出门后觉得没有锁门,学习理解能力下降、健忘,四肢躁扰不安等症状。“魄”的症状也可以按亢奋、不足、惑乱方面来归纳。1、不足方面有着,看东西模糊,听力下降,语言缓慢语音低微,说话吐字不清,呼吸不通畅或气短,全身肌肉无力,皮肤粗糙,健忘等症状。2、亢奋方面有着,幻听,幻觉呼吸有时喘促气急,多汗,易激怒,耳鸣等症状。3、惑乱方面有着,自言自语,说话没有依据不切实际等症状。

传说中人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

  黄泉路在中国的神话和宗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人死后的说法  在中国,传说人死后,会有阴间的捕快黑白无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