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医家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医家是,第1张

答案:D

明代医家万全首先提出“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在治疗方面首重保护胃气,其著作颇丰(D对)。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对痘疹类时行疾病因阳气虚寒而产生的逆证,用温补托毒急救(A错)。元代曾世荣其代表作为《活幼心书》,是中医新生儿学较早的集中论述,以调元散、补肾地黄丸治疗胎怯(B错)。明代鲁伯嗣著《婴童百问》,详述儿科病症病源、证候及疗法(C错)。清代陈飞霞其代表作为《幼幼集成》,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E错)。

1、《内科摘要》

2、《女科撮要》

3、《外科枢要》

4、《外科经验方》

5、《疠疡机要》

6、《正体类要》

7、《本草约言》

8、《口齿类要》

9、《痘疹方论》

10《薛氏医案》

11、《名医杂著注》

12、《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13、《校注妇人良方》

14、《校注外科精要》

15、《校注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16、《校补原机启微》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动物形态详"蚱蝉"条。

采集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死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死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死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偏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侯,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镇静剂、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死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提醒您:蝉蜕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功效作用

 1、蝉蜕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10克,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2、蝉蜕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3、蝉蜕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10克,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4、蝉蜕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者,可与石决明、赤芍药、白蒺藜等相伍,以疏风清热。

 5、蝉蜕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6、蝉蜕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药性论》

 7、蝉蜕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75克,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75克,淡豆豉20克,瓜娄壳10克,牛蒡子75克。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8、蝉蜕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者,可与葛根、牛蒡子、薄荷、柽柳等配伍。

 9、蝉蜕治温病初起,发热咳嗽者,可与薄荷、前胡、牛蒡子等配伍。

 10、蝉蜕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11、蝉蜕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12、蝉蜕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本草衍义》

 13、蝉蜕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5克,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14、蝉蜕治小儿阴肿:蝉蜕25克,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15、蝉蜕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50克,陈皮、甘草(炙)各25克。共为细末。每服25克,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16、治外感所袭之音哑:净蝉蜕(去足、土)10克 滑石50克 麦冬20克 胖大海五个 桑叶、薄荷叶各10克水壶泡之代茶饮一日音响二日音清 三日全愈(《衷中参西录》)

 17、蝉蜕治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18、蝉蜕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瘤,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纲目》

 19、蝉蜕治肺气喘促 倚息不得卧并治鼻合鼻句嗽:蝉蜕(去土、头、足、翅 炒)、杏仁、马兜铃各150克人言(明矾煅)30克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 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 葱茶汤送下服后忌热物半日(《古今医统》定喘丹)

 20、蝉蜕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25克,人参(去芦)25克,黄芩05克,茯神05克,升麻05克,以上细末;牛黄05克(另研),天竺黄5克(研),牡蛎05克(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21、蝉蜕治风头旋脑转:蝉壳100克微炒 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 以温酒调下5克(《圣惠方》蝉壳散)

 22、蝉蜕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23、蝉蜕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24、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25、蝉蜕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50克。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26、蝉蜕治聤耳出脓:蝉蜕25克(烧存性),麝香25克(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27、蝉蜕治皮肤风疹痛瘙痒者,可与防风、白鲜皮等配伍。

 28、蝉蜕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29、蝉蜕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5克,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30、蝉蜕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31、蝉蜕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32、蝉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别录》

 33、蝉蜕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34、蝉蜕治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5克,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35、蝉蜕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 脉洪而兼浮者:薄荷叶15克 蝉蜕10克(去足、土) 生石膏50克(捣细)甘草75克煎服(《衷中参西录》凉解汤)

 36、蝉蜕治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50克,共研为末,每服10克,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37、蝉蜕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5克,牛蒡子15克,甘草5克,桔梗75克。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食用方法

 蝉蜕粥

 材料:粳米50克、蝉蜕5克

 做法:

 1、将蝉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研为细末。

 2、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服1-2次,稍温食用。

 功效:清风散热,宣肺止痉。适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声嘶、麻疹透发不畅、小儿惊痫、目赤、夜啼等症。

 蝉蜕绿茶粥

 材料:绿茶10克,蝉蜕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绿茶、蝉蜕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玉米熟后调入冰糖,再稍煮为稀 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功效:具有疏风清热、利咽开音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喉痹失音,急慢性咽炎。

 禁忌:孕妇慎服。

 蝉蜕糯米酒

 组成:蝉蜕3g 糯米酒50ml

 制法:先将蝉蜕研成细末,后将糯米酒加清水250ml,在锅内煮沸,取碗装好水酒,再加蝉蜕粉搅匀。

 用法:适量温服,小儿酌减。

 主治:荨麻疹。中医学称“痦瘤”、“瘾疹”。

 来源:《新中医》1980,(4):43

 牛蒡蝉蜕酒

 配方:牛蒡根500克,蝉蜕90克,黄酒1500毫升。

 制法:将牛蒡报切碎与蝉蜕同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散风宣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透疹。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喉痒、吐痰不利、麻疹、风疹、疮痈肿痛。

 来源:《药酒汇编》

 禁忌:凡脾胃虚寒腹泻者忌用。

 麻黄蝉蜕汤

 组成:麻黄6g,蝉蜕9g,槐花6g,黄连3g,浮萍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荨麻疹。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蝉蜕。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 21 拼音名 22 蚕茧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功能主治 26 摘录 3 《中华本草》:蚕茧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蚕茧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蚕茧的药理作用 311 炮制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蚕茧的用法用量 316 附方 317 各家论述 3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蚕茧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蚕茧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蚕茧 蚕茧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cán jiǎn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

21 拼音名

Cán Jiǎn

22 蚕茧的别名

家蚕茧

23 来源

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

24 生境分布

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陜西、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25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

主治疮肿无头,血淋疼痛,大便下血,妇人血崩。用量1~3钱。

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蚕茧烧存性,研细,每服1钱,每日2次。

亦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

26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蚕茧

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

32 拼音名

Cán Jiǎn

33 英文名

Silk Cocoon

34 蚕茧的别名

蚕衣、茧黄、绵蚕、蚕茧壳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ori L

采收和储藏:夏月收集孵化出蚕蛾的茧壳,晒干。

36 原形态

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分布很广。

38 性状

性状鉴别,蚕茧长椭圆形或中间稍缢缩,长34cm,直径1721cm。表面白色 或淡**,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整形绒毛状。其内壁的丝很有规律。体轻而韧,不易撕裂。微有腥气,味淡。

39 化学成份

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质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丝纤蛋白(Fibroin),外包以另一种蛋白质丝胶蛋白(Sericin)粘结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等。在生丝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约占总氮的80%。105g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酸9,丝氨酸157,苏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赖氨酸4,组氨酸2,精氨酸6,天门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计1297个克分子。丝胶蛋白亦是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大体上与丝纤蛋白相似,微异处在于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较少;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较多。茧又含游离氢基酸50mg%(以甘氨酸计)。蚕茧含油蜡状物质,由伯醇类(C28C32)、固体脂肪酸(C26C32)、石蜡(C25C31)及液体脂肪酸所构成。又含谷甾酵(成葡萄糖甙)及蛇麻脂醇(Lupeol)。黄茧所含色素有各种胡萝卜素衍生物,而它们也是黄橙、粉红、棕灰等色的茧的色素。绿茧的色素,有些与黄酮有关,有些与叶绿素有关,特别是野蚕茧。茧色素种类颇多,有人从绿蚕茧分出7种有黄绿色萤光的色素及2种黄棕色萤光的色素;又有人分出9种**萤光色素,它们都是黄酮类的葡萄糖甙。各种蚕茧,每克含铁10084916μg及相当多的氟。每公斤白茧含锰706mg,黄茧含848mg。每克白茧含锌319μg,黄茧含367μg。

310 药理作用

蚕蛾的茧有拟胆堿作用。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处理过的蚕茧的90%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压、离体豚鼠回肠及家兔十二指肠上均呈现胆堿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对横纹肌无作用。

311 炮制

将蚕茧剪开,去尽内部杂质。或置罐内,煅存性用。

312 性味

味甘;性温

313 归经

脾经

314 功能主治

止血;止渴;解毒疗疮。主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叶食;痈疽脓成不溃;疳疮

315 蚕茧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或研末。外有: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316 附方

①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圣惠方》茧黄散)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朱氏集验医方》)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白矾捶碎,实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臖作痛,更服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普济方》)⑤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317 各家论述

《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318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蚕茧的方剂 矾茧散

拼音:fánjiǎnsǎn处方:白矾、蚕茧。制法:白矾为末,塞入蚕茧内令满,以炭火烧令矾汁尽,取出,

蚕矾散

拼音:cánfánsǎn处方:出蛾儿蚕茧、细矾。制法:上用出蛾儿蚕茧装细矾,炭火上烧沸,候过,将茧并

接指方

拼音:jiēzhǐfāng处方:真正沉重苏木、蚕茧。制法:苏木为细末。功能主治:指断,及其余皮肤刀伤

茧丝汤

拼音:jiǎnsītāng别名:蚕茧汤、原蚕茧汤、缲丝汤、缫丝汤、茧丝饮处方:茧搔丝。功能主治:消渴

蚕茧散

拼音:cánjiǎnsǎn《医学入门》卷八:蚕茧散:处方:蚕茧3个,白术1钱,信石1钱。制法:俱火煅

更多用到中药蚕茧的方剂

用到中药蚕茧的中成药 蚕茧眼药

均匀,过筛。每3g粗粉用棉纸包好,外裹丝棉,制成蚕茧形,即得。性状:本品为倒圆锥形,外裹丝棉的粗粉末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

成份:麝香、檀香、珍珠、熏鲁香、肉桂、牛舌草花、蚕茧、沉香、西红花、盒果藤、天竺黄、苹果、紫檀香、芫

溃疡宁胶囊

准编号WS3Bb008595处方青黛象牙屑蚕茧(炭)人指甲(滑石烫)珍珠珍珠层粉牛黄冰片性状本

妇科乌金丸

S3B054991处方:香附(醋制)80g蚕茧(炭)40g当归60g肉桂10g没药(醋制)10

乌金丸

台乌药1两,蓬莪术1两,全当归3两,益母草2两,蚕茧2两。功效:散郁化瘀。主治:妇人七情悒郁,气滞食

更多用到中药蚕茧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蚕茧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四人部]蚕茧

无毒蚕茧主痈肿无头烧灰酒服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本草纲目)名茧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病势缓而人不足者宜先服之。代刀方有脓 者,用晚蚕茧(出空者)一枚,烧研酒下。一方加指甲于茧内更妙。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年不瘥。瘰已破兼外治,白蛇白蚕,宣热补中,而银右蚕茧猫蝠可敷也。白蛇散白花蛇二两,青皮、黑丑各五钱,

《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蚕茧

虫(时珍。弘景曰∶茧瓮入术用)。发明时珍曰∶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

《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部]茧唇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托里消毒散 3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主治 3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5 运用 36 用药禁忌 37 附注 4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消毒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消毒散 5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附注 6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之托里消毒散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7 《古今医鉴》卷十五方之托里消毒散 7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72 组成 73 功效主治 7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75 附注 8 《同寿录》卷三方之托里消毒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84 运用 9 《伤寒全生集》卷四方之托里消毒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托里消毒散 1 拼音

tuō lǐ xiāo dú sǎn

2 概述

托里消毒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3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托里消毒散 3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托里消毒饮

32 组成

人参、川芎、白芍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桔梗、皂角刺各五分[1]。

人参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黄耆1钱,当归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金银花1钱,白芷5分,甘草5分,皂角针5分,桔梗5分。

33 功效主治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托里消毒散主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1]。

功在消肿溃脓,去腐生肌。主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

3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1]。

水2钟,煎至8分,食远服。

35 运用

若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参[1]。

36 用药禁忌

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

37 附注

托里消毒饮(《喉科紫珍集》卷上)、托里消毒汤(《疡科心得集·补遗》)。

4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消毒散 41 处方

人参 黄耆(盐水拌炒)当归 川芎 芍药(炒)白术 茯苓各3克 金银花 白芷各21克 甘草15克

42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消毒散主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现用于脓耳、凝脂翳等五官科疾病,证属气血不足者。

4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5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消毒散 5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托里散、托里消毒饮

52 组成

人参1钱,黄耆(炒)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芍药(炒)1钱,白术(炒)1钱,陈皮1钱,茯苓1钱,金银花7分,连翘7分,白芷7分,甘草5分。

53 功效主治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消毒散功在消肿,溃脓,生肌。主治痘疹、痈疽、疮疡、时毒、大头瘟之气血虚弱者。

5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服。

55 各家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参、耆、术、苓、草以益气分;归、芎、芍以滋血分;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

56 附注

消毒托里散(《医学六要》卷四)、托里消毒饮(《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6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之托里消毒散 61 组成

保元汤加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62 功能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之托里消毒散主治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7 《古今医鉴》卷十五方之托里消毒散 71 托里消毒散的别名

托里消毒饮

72 组成

黄耆(盐水炒)2钱,花粉2钱,防风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白芷1钱,桔梗(炒)1钱,厚朴(姜制)1钱,穿山甲(炒)1钱,皂角刺(炒)1钱,金银花3钱,陈皮3钱。

73 功效主治

《古今医鉴》卷十五方之托里消毒散功在壮气血,固脾胃,消肿溃脓生肌。主治一切痈疽,67日未消者;大头瘟。

74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酒各1钟,煎至7分,疮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2帖后,只用水煎。

75 附注

托里消毒饮(《万病回春》卷八)。

8 《同寿录》卷三方之托里消毒散 81 组成

黄耆(蜜炙)1钱,白术(土炒)7分,白茯苓5分,陈皮4分,防风4分,连翘4分,白芍5分,当归5分,桔梗7分,荆芥3分,牛蒡子3分,炙甘草3分。

82 功能主治

《同寿录》卷三方之托里消毒散主治痘1112日,半收半敛之际。

8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不拘时候服。

84 运用

如痘正盛时,偶然陷伏而不结痂,此中气虚而脾寒,加人参4分;如内热烦躁,热气熏蒸不结痂,当以水磨犀角汁解之。

9 《伤寒全生集》卷四方之托里消毒散 91 组成

黄耆、白芷、连翘、羌活、川芎、当归尾、赤芍药、防风、桔梗、柴胡、皂角、金银花、甘草。

92 功能主治

《伤寒全生集》卷四方之托里消毒散主治伤寒发颐,有脓不消,已破或未破。

93 托里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惺惺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惺惺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活幼心书》卷下:惺惺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同寿录》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6 《种痘新书》卷十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7 《小儿痘疹方论》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卫生总微》卷十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三因》卷十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袖珍》卷四引汤氏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孔氏家传》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局方》卷十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麻科活人》卷二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4 《普济方》卷三八五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5 《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王氏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幼幼新书》卷八引丁时发方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活人书》卷二十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惺惺散 1 拼音

xīng xīng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惺惺散

21 处方

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桔梗,各一两半。

22 炮制

上件同杵,罗为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

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惺惺散

31 处方

石膏 甘草(生)麻黄(去节,汤浸)各等分

32 制法

上药为末。

33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热,头疼脑痛。

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葱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葱白,然后将药汁服下,去枕仰卧。如发热再投一服,出汗立愈。

35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4 《活幼心书》卷下:惺惺散

41 处方

人参(去声)15克 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去叶)6克 防风(去芦)川芎 南星(生用)各75克 甘草(半生、半炙)21克

42 制法

上药,哎咀。

43 功能主治

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

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叶,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时温服。

45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5 《同寿录》卷三 51 方名

惺惺散

52 组成

白术(土炒)5分,黄芩5分,白芍5分,天花粉5分,桔梗5分,人参3分,川芎3分,炙甘草3分,细辛2分,薄荷叶1分。

53 主治

痘后感冒风寒,发热痰嗽,不敢重发者。

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加姜、枣煎,食远服。

6 《种痘新书》卷十二 61 方名

惺惺散

62 组成

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甘草5分,桔梗5分,细辛5分,川芎5分,薄荷8分,加花粉8分,前胡8分。

63 主治

痘,壮热喘急,稠密毒壅者。

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小儿痘疹方论》 71 方名

惺惺散

72 组成

桔梗(炒)1两,真细辛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白茯苓1两,真川芎1两,白术1两。

73 主治

小儿风热疮疹,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促。

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薄荷5叶,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粉散。

8 《卫生总微》卷十 81 方名

惺惺散

82 组成

天麻半钱,全蝎半钱(炒),糯米1钱(微炒),甘草1钱(炙),木香1钱(炮),白扁豆1钱(炮),山药1钱(焙),茯苓1钱(微炒),人参1钱。

83 主治

小儿伤风挟惊,下泻日久,脾困不食;及恐作脾风发痫。

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婴孩每服1字;23岁儿每服半钱,水半银盏以下,枣半个,煎35沸。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三因》卷十六 91 方名

惺惺散

92 组成

石膏、甘草(生)、麻黄(去节,汤)各等分。

93 主治

伤寒发热,头疼脑痛。

9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小盏,茶半钱,葱白3寸,劈碎,煎35沸。先嚼葱白,细咽下,去枕仰卧。如发热,再服1服,令汗出即愈。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袖珍》卷四引汤氏方 101 方名

惺惺散

102 组成

人参(去芦)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白芍药半两,天花粉半两,桔梗(去芦)半两,细辛1分(去叶)。

103 主治

小儿变蒸发热,或咳嗽痰涎,鼻塞声重。

10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半盏,姜1片,薄荷1叶煎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孔氏家传》 111 方名

惺惺散

112 组成

桔梗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栝楼根1两,白术1两,白茯苓半两,防风半两,细辛1分。

113 功效

解风壅痰热,化涎嗽,止烦渴。

11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荆芥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局方》卷十 121 方名

惺惺散

122 组成

瓜蒌根1两半,人参1两半,细辛(去叶)1两半,茯苓(去皮)1两半,白术1两半,甘草(炙)1两半,桔梗1两半。

123 主治

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气粗,鼻塞清涕。

12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入薄荷3叶,同煎至4分,温服,不拘时候。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麻科活人》卷二 131 方名

惺惺散

132 组成

人参1钱,桔梗1钱,白苓1钱,白术1钱,瓜蒌根1钱,甘草1钱,细辛3分,薄荷叶5分,防风1钱,川芎1钱。

133 主治

风热,咽喉不利,脾不和,三焦胆经渴,小便不利。

13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14 《普济方》卷三八五 141 方名

惺惺散

142 组成

半夏(制)、南星、苏叶、草果、陈皮(制)、厚朴(制)、槟榔、秦艽、柴胡、苍术、乌梅、良姜。

143 主治

风,头痛壅疼,咳嗽清涕,或生疹疮。

14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酒、水各1盏,桃柳枝各7寸,甘草1寸,煎去滓,露1宿。癸日鸡鸣时服。

15 《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王氏方 151 方名

惺惺散

152 组成

人参、茯苓、木香(焙)、天麻、白扁豆(制)、陈米(炒)、全蝎(焙)各等分。

153 主治

小儿脾困内虚,吐泻慢惊。

15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 《幼幼新书》卷八引丁时发方 161 方名

惺惺散

162 组成

白附子(炮)1个,全蝎30个,轻粉2钱匕,僵蚕(直)3个,白姜(皂子大)2块,铅白霜1钱匕,蝉退(全)7个。

163 主治

乳儿搐搦渐频,见母摇头转背惊呼,发时唇眼动,面还土色。

16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钱,荆芥、薄荷汤调服。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 《活人书》卷二十 171 方名

惺惺散

172 组成

桔梗、细辛、人参、白术、栝楼根、甘草(炙)、白茯苓、川芎各等分。

173 主治

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或疮疹发热。

17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水1盏,生姜2片,薄荷2叶,同煎7分,3岁以下儿,分作45服;5岁以上儿,分作2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181 方名

惺惺散

182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芍药、桔梗、细辛、麦芽各等分。

183 主治

变蒸发热,或咳嗽痰涎,鼻塞声重,疮疹发热。

184 惺惺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1钱,加生姜,水煎服。

古籍中的惺惺散 《婴童类萃》:[上卷]惊风二十四图

,灸手脚心各三壮;利惊丸、琥珀抱龙丸并效,热甚惺惺散。第四眠厥惊\p03b7a22bmp\

《医学正传》:[卷之八小儿科]痘疹

凡痘疹,但觉身热,证似伤寒,疑似未明,盒饭先与惺惺散或参苏饮。热甚者,升麻葛根汤、人参败毒散。若见

《证治准绳·伤寒》:[卷七]小儿伤寒

热者可发汗升麻汤大青膏天麻膏有汗身大热者桂枝汤惺惺散解肌汤小柴胡汤白术防风汤可选用之发汗者量四时暄

《伤寒证治准绳》:[卷七]小儿伤寒

热者可发汗升麻汤大青膏天麻膏有汗身大热者桂枝汤惺惺散解肌汤小柴胡汤白术防风汤可选用之发汗者量四时暄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三·伤寒部]续增小儿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元和纪用经》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术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术散 术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ù sǎ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术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95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6g 袋 06 中成药部分 396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15g 袋 017 中成药部分 397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3g 袋 032 中成药部分 398 33 参苓白术散 散剂 9g 袋 087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元和纪用经》 31 组成

术8两,桂4两,干地黄,泽泻3两,白茯苓3两。

32 功效

益肾补虚。

33 主治

五劳百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大病后不复常,行动喘惙,吸吸少气,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悸,咽干,饮食无味,虚乏瘦削。

34 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饮,随性调下,日3次。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术散 《小儿痘疹方论》:论痘疹治法

之虚实。若属虚热者。虽欲水拒之而不饮。当用人参白术散。热渴自止。属实热者自甚。索水且喜而饮之。当以犀

《幼科发挥》:[卷之三脾所生病]泄泻

渴。小便短少。宜先清热后补脾。清热薷苓汤。补脾白术夏至后得之泻者。有寒有热。渴欲饮水者。热泻也。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中]论中风证候

金沸草散、来苏散、人参轻骨散、葱白散、和解散、神术散之类可服也。初得病一、二日,头痛发热,身体痛,恶

《杂病广要》:[脏腑类]泄泻

止。用温脾汤尤佳,若难取效,可佐以干姜丸,后服白术散。(《本事》)(白术散,出温中方四柱散下。)泻已

《慈幼便览》:泄泻

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医家是

答案:D明代医家万全首先提出“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在治疗方面首重保护胃气,其著作颇丰(D对)。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
点击下载
上一篇:风水书籍有哪些下一篇:腰痛病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