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具“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
出自:《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顺应了统一规范汉字的时代要求,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的原则,以字形为纲,因形立训,将汉字中相同的形旁作为分类的基准。
分540个部首排列,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凡同从一个偏旁的字都列在一起,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措意于揭示词语的内在规律和词义系统。
相关介绍:
《说文解字》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以周秦书面语言为训释对象,从字形出发,阐明篆体文字结构,追溯造字源流,以形为经,以义为纬,探求与字形结构相合的本义,阐述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在以形归类的表象下,旨在寻求义类的确立,即通过一个个形类的分辨达到一个个义类的聚合。
释义主要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被释词,或标示义界作定义式的诠释,或阐述语源。每一个字的说解,一般先分析探求其本义,再根据“六书”理论剖析形体结构,说明词义,用形声字声符或“读若”说明读音,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用“一曰、或曰、又曰”分列义项。
《说文》征引的经书古籍中不仅有《诗》《书》《礼》《易》《春秋》,还有《老子》《墨子》《韩非子》《国语》《逸周书》《楚辞》《史篇》《山海经》《司马法》《太乙经》等,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不是
唢呐并不是诞生于中国的乐器,而是公元3世纪前后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的。在新疆发现的西晋壁画上,就有吹奏唢呐的乐人形象。唢呐传入中原地区据说要到金、元时期,后来才在我国广泛流传,如今在北方和南方多地都有传承,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2)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8~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唢呐的声音很威严。管体主要由花梨木和檀香木制成,呈圆锥形。顶部装有芦苇叶,芦苇叶通过铜芯或银芯与木管体连接。下端覆盖着一个铜碗。唢呐配有按键,以及半音键和高音键,扩大了声音范围,增加了乐器的表现力。在台湾,这被称为倡导;在南方,它是“八音”乐器之一。在河南省,它被称为小号在山东省。传统唢呐有《晨鸟·晨凤》和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
高音唢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过去,它主要用于民间鼓类和当地曲艺和戏曲伴奏。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传统唢呐和键盘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它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独奏乐器。中低音、低音和重低音唢呐音色丰富,主要用于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的合奏。
唢呐的演奏技巧
1、循环换气法
循环换气一般不常用,只是在吹奏某些持续的长音时才使用。它的方法是: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气用鼻,呼气用口。鼻子吸气时两肋鼓起,小腹往里收缩,使气息向上运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压力把气息送到口腔内;然后根据需要量把两腮里的气息逐渐往外排出,随着吐气,小腹肌肉也逐渐放松。吸进第二口气时,再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要注意在第一个过程最后,要不等控制在口腔里的气呼完之前就要用鼻子吸进第二口气,这样才使两个过程之间衔接得非常连贯,听不出一点换气的痕迹,很好地保持长音的持续。
在初练这种换气法的时候,可先准备一根芦苇和一碗水,然后将苇管插在碗里,并按照上述循环换气的方法往苇管里吹气,直练到水里能连续不断地冒气泡,方法就基本上对了。这样练好之后再在唢呐上进行练习,练时先吹第八孔音,然后再练习其他音。
2、气颤音
气颤音是一种吟音,在音符上加“~”表示。它的奏法是:吸足一口气,小腹用力支持气息并作有弹性的收缩,使吹出的音产生微微的波动,其效果有如弦乐上的揉弦。这种颤音可以根据乐曲的要求有快慢和强弱的区别。一般常用于长音,有时它的波动能表现不同民族或地方的风格。
3、齿颤音
齿颤音也是一种吟音,在音符号“~”上加“齿”字来表示。它的奏法是用下边牙齿轻轻地颤动哨根,使之发出颤动的音。这种齿颤多用于吹奏戏曲、曲艺和民间风格浓厚的乐曲中。它可以分为硬颤和软颤两种:硬颤是用牙齿直接接触哨根,软颤则把嘴唇垫在牙齿和哨根之间。齿颤音常用在一个音上,这时要注意颤动轻重的均匀。
4、指颤音
指颤音在民间也叫“指花”,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技巧。这种技巧经常用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而在抒情一些的曲子里用来装饰某些音所表现的感情时,更是多种多样。在演奏上,它的特点是能够明显地听出两个邻近的音迅速交替出现。交替动作虽然很迅速,但棱角却要非常清楚,否则就会变成吟音的效果(例如二胡揉弦的效果),而失去颤音的特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5、小臂颤音
小臂颤音的效果听起来和指颤音仍有所区别。它的奏法不是用手指的动作去打音孔,而是用小臂迅速的抖动去带动手指。抖动的方向垂直于木杆,手指随着它就反复按闭和打开音孔而使发音颤动。这种颤音具有匀和密的特点,而且在时间上也更持久。在演奏中常用于富有激情的乐段,特别常见于上把音。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手指不要动,完全靠小臂的动作去带动手指。
②手指不能抬离音孔过高,只要稍稍离开一点即可。
③手指、手腕、小臂三者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中医·头痛头痛(headache)为病证名。亦称头疼。是指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凡六*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除服药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机,配合针灸疗法,常可提高疗效。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疗效,但应结合现代诊断方法,注意与颅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予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条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若属某一种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证,不列入本条讨论范围。古人论述本病证历代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黄帝内经素问》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在《黄帝内经素问》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尚有头风一名,实际上仍属于头痛。故《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
详见百科词条:头疼 [ 最后修订于2018/6/5 9:27:58 共2278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牙痛一粒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61 三氧化二砷 262 重量差异 263 其他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213 版本 附: 1 古籍中的牙痛一粒丸 1 拼音
yá tòng yī lì wán
2 牙痛一粒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牙痛一粒丸
Yatong Yili Wan
22 处方蟾酥240g、朱砂50g、雄黄60g、甘草240g
23 制法以上四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蟾酥、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将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成小丸,干燥,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辛、有麻舌感。
25 鉴别(1)取本品01g,研细,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振摇,放冷,离心,取上清液,加氯化钡试液05ml,摇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离心,弃去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2)取本品02g,研碎,加稀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5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05g,研碎,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70ml,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脂蟾毒配基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4: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26 检查 261 三氧化二砷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185g,加稀盐酸20ml,搅拌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残渣用稀盐酸洗涤2次,每次10ml,搅拌10分钟,离心,合并上清液,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盐酸5ml与水21ml,照砷盐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F第一法)检查,所显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262 重量差异取供试品125丸为1份,照丸剂重量差异项下第二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检查,应符合规定。
263 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
2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6nm。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华蟾酥毒基对照品、脂蟾毒配基对照品各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各5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取约75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蟾酥以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95mg。
28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肿,杀虫止痛。用于火毒内盛所致的牙龈肿痛、龋齿疼痛。
29 用法与用量每次取1~2丸,填人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处,外塞一块消毒棉花,防止药丸滑脱。
210 注意将含药后渗出的唾液吐出,不可咽下。
211 规格每125丸重03g
212 贮藏密封。
213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古籍中的牙痛一粒丸 《孙文垣医案》:[卷四新都治验]昆池太学内人牙痛一晚晕厥三次昆池太学内人患牙痛。一晚晕厥三次,次日两腮红肿,痛不可支,且洒淅恶寒,寝食废。以清胃汤加石膏为君,白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齿病合参]擦牙散治之药擦之。荜茇川椒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为末,擦牙痛患处,拔出热涎。一方神治牙痛。芹艾(一两)大蜂窝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松节二百七十五。治历节风痛,疗脚弱痛痹。燥血中之湿寒,漱风蛀之牙痛。一切筋痛,松节一两,乳香一钱,细火炒焦,为末。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一]唇牙部六十二五,验方二。)唇肿(桑皮三百十四,验方四。)风虫牙痛(独活三十三,验方三。)风虫牙痛(蛇床四十八,验
《古今医鉴》:[卷之九]牙齿玉,石之美者。具“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
本文2023-10-03 19:09: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