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但凡每一位位极人臣的帝王,死后都有一座巍峨的陵墓,每一座陵墓,都有一个扑朔迷离,金碧辉煌的“地宫”,那是一个很少为常人所知所窥探的世界。
唐代帝王的陵墓,“地宫”是最迷人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弄清其中的奥秘。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时至今日,人们对唐陵地宫仍然是不甚了解。毫无疑问,在进行科学发掘之前,要完全揭开唐陵地宫的秘密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披露的蛛丝马迹,进行一些有益的 探索 。
唐朝共有二十一位皇帝,按照传统习惯,应有二十一座陵墓,因为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所以实际上是二十座。从外部结构来看,这二十座陵墓分为“堆土成陵”和“因山成陵”两种形式。
所谓“堆土成陵”,就是在平地上挖掘地宫,上筑覆斗型土冢以为陵头。高祖献陵、敬宗庄陵等即属此类。所谓“因山为陵”,则是利用自然山峰作为陵头,在山的腹部开凿地宫。著名的昭陵和乾陵就是这样建造的。由于外部结构有所区别,其内部构造也可能有所差异。就“堆土成陵”一种形式的陵墓而言,内部情况也未必完全相同。当然,“因山为陵”者也是如此。
因为《新唐书·礼乐志》载,唐初权臣李义府和许敬宗认为,臣下不应当议论皇帝葬事,修《礼》时,去掉了有关帝王丧葬的条目,此后每当天子薨亡,“皆临时采摄附比以从事”。这样,各个陵墓内部情况肯定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新即位的皇帝,在为其父(或兄)举行国葬前,往往下诏,令中书门下及诸司长官,详议应缘山陵制度及丧仪礼物,要求“博询故实,务遵礼度,必诚必信,副朕哀怀”。就是要效法前朝的山陵制度,按“礼”办事。因此,尽管两种形式的陵墓之间和不同时期的陵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很大,可以肯定它们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
大量材料表明,唐代的帝王陵墓,无论是“堆土成陵”者还是“因山成陵”者,也不管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有一条沟通地宫的“羡道”。羡道也叫“埏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墓道。唐代盛行斜坡墓道,帝王陵墓也不例外。“堆土成陵”的场合,一般是从土冢之南百余米处下斜凿隧,至于墓室。“因山为陵”的场合,则是从山峰南腰斜凿而下,直入山腑。羡道的长度因陵而异,并无定制。据《唐会要》卷20记载,昭陵羡道长75丈,相当于现在2325米。这是“因山为陵”者的大体情况。“堆土成陵”者无文字记载,因其陵园规模比“因山为陵”者小,羡道当在200米以下。至于宽度,各陵也不一致。据考古工作者实测,乾陵羡道宽39米,桥陵宽4米。这些数字,远大于当时王公大臣坟墓的相应数据。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发掘过唐代皇室和达官的墓葬。这些坟墓皆堆土而成,墓道中大抵都有天井。开凿天井,主要是为了取土方便。据此,则“堆土成陵”的陵墓,羡道中很可能有天井,“因山为陵”者可能没有。《唐会要》载,675年,皇太子李宏死于合璧宫,唐高宗和武则天十分悲痛,将他追谥为孝敬皇帝,诏“其葬事威仪及山陵制度,皆准天子之礼”,即按天子的规格操办丧事,同时派蒲州剌史李仲寂修造陵墓。李仲寂所修地宫较小,不能容纳送终之具。又派司衣卿韦机续成其功。“机始于隧道左右开便房四所,以贮明器”。由此看来,唐初献、昭二陵,似无“便房”,乾陵以下,或许有之。
在已发掘的唐代皇室、贵臣墓道中,如在“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的墓道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壁画。可以推测,壁画在帝王陵墓的羡道中也是存在的。事实上,考古工作者在乾陵羡道口外的石墙上已发现了石灰和壁画的痕迹。这说明,唐陵羡道都经过粉刷,且绘有精美的壁画。此外,羡道内口与墓室之间,很可能有较长的过洞,过洞中有石门。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在盗掘昭陵时发现,昭陵的石门达五重之多。至于羡道的外口,皆已堵死。“堆土成陵”者以土填实,“因山为陵”者则以石条封之。据有关文献资料和考古界的勘察报告,乾陵羡道,用石条填砌,石条之间,嵌有铁细腰,以铁浆弥缝,十分坚固。桥陵所用石条达三干九百块之多。由此可见用心良苦,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保证地宫的安全。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羡道是地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羡道,即可进入墓室。墓室是地宫的主体。据考古学家研究,唐代以墓室多寡区分墓主人地位的高下,一般官吏为单室墓,重要的文武大臣和宗室密戚为二室墓,因而,皇帝陵墓当为三室,因为皇帝的规格不可能与臣下相等。这一点,我们可从五代十国时的帝王陵墓中找到旁证:目前已发掘的前蜀王建永陵和南唐二陵都是三室墓。但是,唐陵是否皆为三室?现在还不能肯定。
从《五代史》所载温韬进入昭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情况及《通典》所载《大唐元陵仪注》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因山为陵”也可能是巨大的草室墓。不过,即使是大型单室墓,也可能象征性地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考古学者认为,唐陵的外部结构是仿照京师长安的,则唐陵地宫也有仿照内宫设计的可能。《新五代史·温韬传》载,温韬入昭陵地宫,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说明,上述推测至少有一定的可靠性。
关于墓室的形状,从唐人的观念和已发掘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及六朝五代帝王陵墓分析,应该是上圆下方,顶部为穹隆式,底部呈四方形的。至于墓室的大小,虽然目前尚无具体材料可以说明,但肯定不是像唐太宗所说的那样“足容一棺”而已,相反,比我们看到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及南唐二陵的墓室要大得多。《长安志》载,昭陵封域一百二十里,封域最小的献陵也有二十里。地面气派如此宏大,地下规模绝不可能低矮窄小,这是可想而知的。
《大唐元陵仪注》等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在地宫的中室或中部,有所谓“棺床”,棺床上停放着皇帝的“梓宫”,也就是棺椁。棺材的底部有防潮材料及珍宝之类,上加“七星板”。板上有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六玉’’。皇帝穿一百二十套大敛之衣,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面对棺盖。棺盖内侧镶有黄帛,帛上画着日月星辰及龙鱼等物。
地宫的后室或后部设有石床,石床及其周周放置着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玩好之物。前室或前部则设有“宝帐”,帐内设有神座。神座之西,放着玉制的“宝绶”、“谥册”和“哀册”。神座之东,放着一些“玉币”此外,地宫中还置有“白佩”、“素幡”和“明器”等等,这是元陵仪注所反映的大体情况。当然,各陵的具体情况因各个帝王的“平生玩好”不同而势必有所差异。据《新五代史》和《唐文续拾》,昭陵、乾陵中藏有许多书画古籍,其他陵墓有没有就很难说了。
在众多的殉葬品中,数量最大的要数明器。从《大汉原陵秘葬经》、《宋会要辑稿》、《宋朝事实》及有关考古发掘报告所提供的材料推测,唐陵地宫中有数以千计的陶质、瓷质、木质明器。这些明器大都经过锦绣金银装饰,极为精美,是帝王生前生活的象征。此外,金银珠宝也是重要的殉葬品。
尽管唐代帝王临终时都对他们的子孙说“陵园制度,务从节俭”,“不得以金银锦彩为饰”,但他们的子孙的所作所为正好与此相反。如唐高祖去世后,太宗令依长陵故事,务存崇厚。大臣虞世南认为不可以这样铺张浪费,太宗还是固执己见:“朕既为子,卿等为臣,爱敬罔极,义犹一体,无容固陈节俭,陷朕于不义也”。德宗在埋葬代宗时,甚至下诏说:“应缘山陵监护卤簿等事,……不得节减。尽库藏之所有,成迁厝之大仪”。可见唐朝帝王以金银殉葬是不容辩驳的事实。这一点,已为温韬的盗墓行为所证实。
史载,温韬掘昭陵时,见“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这说明唐陵地宫的封闭程度是很高的。
“关中十八陵” 在唐朝强盛时期无限风光,唐朝衰亡后,它们就显得无比落寞和悲哀,根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证实,除了乾陵外,其他陵墓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盗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等到唐陵尤其是 乾陵 地宫开启之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将是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国家在1965年开始已经对长陵进行考古挖掘。
长陵是汉太祖刘邦帝陵,在西安西北窑店镇(属咸阳)。
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为高祖陵,东为吕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两通碑石,又因为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了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
1965年冬,长陵出土了3000余件兵马俑。
1968年在长陵附近有一个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篆文的螭虎纽白玉印。
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
1988年1月13日,长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长陵由黄土夯筑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达33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墓冢顶部东西宽55米,南北长35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毕沅所书”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是刘邦安寝的地宫,《汉旧仪》载:汉代皇陵地宫“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六车六马,皆藏之。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驽,设伏火。”入梓棺时,皆珠襦玉匣,连以金缕。长陵现未发掘,地宫内部结构不详。
现存长陵陵园南墙长225米,宽7米,西墙长200米,宽9米,北墙长600米,宽9米,经实测,陵园边长约为780米,周长3120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280米,封土形状与高祖陵相同。其封土底部东西150米、南北130米,硕部东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307米。西汉的帝后合葬,是所谓“同茔不同穴”,即埋在同一墓地,但各自起坟,而且绝大多数皇后是单独修筑陵园,只有长陵为帝后共用一个陵园。
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在高祖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瓦片等,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
参考资料:
1 阳陵地宫门票优惠政策
一、美食:
一般聚餐会去小小私房菜(味道一般,不惊艳)
学校里有调剂食堂,味道不错,你可以在这里点炒菜,但是我觉得还是盖浇饭好吃一些。西门小吃街,来了就不能错过啊,好吃的超多,疯狂打 call。抗战北路路西有房家羊肉泡、乾县小吃、袁家凉皮肉夹镆等
1、咸阳幸福紫菜包饭:
人均消费:50 元地址:渭城区人民路 36 号
2、北京卤肉卷:
人均消费:70 元地址:渭城区 36 号
3、糊涂生煎:
人均消费:35 元地址:渭城区中山街 97 号
二、休闲娱乐好玩的地方就景区啊,秦都区之类的,你可以都转转,还可以吧。如果去看博物馆的话,我觉得汉阳陵博物馆不错。那个玻璃地宫,很不错小江南,环境非常的好,汉中的热米皮相当的出名!秦咸阳宫遗址、汉长陵、阳陵、安陵、义陵、渭陵、康陵、延陵等。
1、华山。
华山在渭南华阴县,我大二的时候去的, 从杨凌坐车大约两个半小时 的路程,建议你去的时候做火车,上山的时候最好选在晚上 12 点左右,选择比 较好的天气,可以看到日出,华山很险很美,上山下山注意安全。
2、太白山。
我是在大三的时候去的太白山,从学校到汤浴也就一个多小时的客车,那里常年积雪想要登上山顶必须要在那里过夜,不过既然去了一次就一定要 等到最高的八仙台,早晨也可以看到云海。
2 秦陵地宫门票优惠
门票:通票旺季:15000元 淡季:12000元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3 汉阳陵地宫门票多少钱
汉阳陵没有学生票。汉阳陵门票:价格(包括幻影成像10元,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 3-11月90元, 1月、2月和12月65元。 汉阳陵博物馆与汉阳陵之间有免费公交。
4 地宫门票价格
庆云金山寺地宫开放时间是上午9:00—11:00 ,下午3:00—5:00 。门票价格20元一张,自驾车停车费10元。
金山寺位于山东德州市庆云县中心街,地宫是金山寺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内有十个阎罗殿,一个孟婆亭,全长300米,面积1000多平方米,配合着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地宫的场景艺术的再现,其面积、规模、艺术水平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
5 阳陵门票多少钱
西安北郊好玩的地方推荐
1、大明宫遗址公园
如此厚重的历史不是哪个城市都有,在西安北郊的土地上,龙首眺望的地方是千年大唐的古韵,夕阳的余晖里,与爱的人一同牵手走过,这是最简单的幸福。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华南路,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
门票价格:60元/人
2、汉城湖遗址公园
不是因为汉武大帝的威严,而是在这里的傍晚可以沿着湖边信步,感受历史的同时喝啤酒或者吃烤肉,古城人民的惬意夜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汉城湖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四路与朱宏路十字以南200米路西,原为团结水库(古漕运明渠),水面最宽处为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亩,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
门票价格:景区免费,部分项目收费
3、浐灞湿地公园
这里卡跨越了中国南北的界限,在北国土里上那些群里的飞鸟是自然与生命最美好的写照,在新北城的渭水灞河边,这一抹绿色来的浓墨重彩!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浐灞生态区规划布局结构“一心三翼”的北翼,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的东西两岸,总规划面积约581平方公里,具备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票价格:60元起
4、汉阳陵
仅次于兵马俑的地下兵俑,从玻璃廊道走过仿佛身临其境,那是历史里需要铭记的部分,镌刻于历史中的是华夏五千年最辉煌的印记。
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门票价格:旺季90元,淡季65元
6 阳陵地宫门票优惠政策有哪些
因为西汉强大富强,而东汉除了前面两个皇帝都是傀儡,国力很低,所以西汉陵园也比东汉陵园好得多。汉代主要分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汉代帝陵是指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陵墓。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境内。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塬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西起兴平县豆马村,东到咸阳市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7 阳陵地宫开放吗
三国
魏国
魏高陵
曹操陵为魏高陵,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原上。 高陵以山为陵。建安二十三年,曹操下令: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由此可见,高陵不建寝殿,地面上不露丝毫痕迹,不设陵墓神道。关于高陵有许多传奇、传说。相传,曹操为防止死后陵墓被掘盗,曾设72疑冢。但据考古学者探测,大多是北齐大墓。但曹操陵冢的具体地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魏首阳陵
曹丕葬首阳陵。
首阳陵构造极为简单,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也不建陵寝、园地、神道 等,地表没有任何痕迹。陵中建筑毫不侈华,随葬品以瓦器为主,以防后人
魏首阳陵
掘盗。
吴国
吴蒋陵
太元六年十一月,孙权患风疾,次年四月去世,享年 71 岁,葬蒋陵。
蒋陵位于今江苏南京市钟山南麓梅花山。
蒋陵形状如同山岗,因此,又称孙陵岗。
蜀国
蜀惠陵
章武二年十二月,刘备患痢疾,后感染他病,次年四月死于永安宫 (白帝城),享年63 岁,葬惠陵,和甘、吴二夫人合葬。
惠陵位于今四川成都市南郊。陵冢拔地而起,红砖垣墙环绕陵墓,墓前是无数翠竹缀点的夹道。
惠陵前无门阙、石刻,陵前的寝殿十分简陋狭小。墓上封土高 12米,绕陵是一圈古砖墙,周长180米。陵前有一穹碑,是乾隆五十三年刻制的,上书:汉昭烈之陵。陵前建有寝殿,正面墙上嵌有康熙七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
汉昭烈庙
紧挨惠陵的是著名的古迹武侯祠、昭烈庙。
昭烈庙和诸葛武侯祠本来毫不相涉,各自分立,后来因刘备、诸葛亮太为密切,便合二为一。
晋朝
西晋
晋宣帝高原陵
高原陵位于今河南偃师县北邙首阳山。
史书记载说,晋宣帝司马懿预作终制,在首阳山为土葬,不坟不树。由此可见,司马懿在他生前就在首阳山预造寿陵,选好陵址,组织建造,并规定不封墓冢,不建陵寝,地表不留任何痕迹。
晋文帝崇阳陵
崇阳陵位于今河南省偃师潘屯、杜楼二村北枕头山。
据实地勘测挖掘,枕头山有古墓凡五座。其中,东部一座古墓地位最尊,规模最大,建筑规格也最高,此墓应是崇阳陵。崇阳陵墓道长46 米,宽8 米;墓室长4.5 米,宽3.7 米,高2.5 米。其余四座墓规模较小,应是陪葬墓。
晋武帝峻阳陵
峻阳陵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南蔡庄北一座山坡上,背倚鏊子山,面临平坦广阔的伊洛平原。实地勘探,发现此地有晋墓凡23座。其中,东部一座古墓地位最尊,规模最大,这便是峻阳陵。峻阳陵墓道前宽后窄,长36 米,宽 1005米;墓室长55 米,宽3 米,高2 米。陵墓坐北朝南,地表没有封土,也没有任何陵园痕迹。
东晋
穆帝永平陵
穆帝司马呐水平陵位于今南京市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永平陵依山建筑,陵墓地宫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室系砖砌建筑,为圆弧形券顶。墓室长凡5.5 米,宽2.6 米,高3.05 米。墓室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用砖砌成人字形的地面,后部则是用砖砌成的棺床。棺床长3.6 米,宽和墓室相等。
恭帝冲平陵
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位于今南京城东北钟山西部太平门内富贵山。
实地发掘发现,该墓是依山建成,离地面高约9 米,在山中凿一个墓坑:长35 米,底宽6.85 米,口宽7.5 米,深4.3 米。墓坑底部铺砖十层,然后再砌甬道、墓室。墓室长 7.06 米,宽5.18 米,上部系拱券。甬道长2.7 米,宽 1.68 米。
墓中有红色漆棺,陪葬品极为丰富,包括玉佩、玻璃珠、玉饰、石珠、石兽、青瓷鸡首壶、水盂、钵、碗、陶箱箧、步障等等。
8 永陵地宫门票
永陵公园整天开放,不关门。
永陵地宫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4米,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安放王建石刻真容像。墓门前、中、后三室原均有木门作间隔,早已腐朽。门上铺首、饰片、泡钉等尚存。诸铜器制作精细,表明鎏金。彩画墓室券顶涂有天青色,直墙部分涂朱色,在第三道券的券额上,残存一段彩画,为红、绿二色绘宝相花。棺床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早已腐朽不存。发掘时,发现残破的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原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在墓中起“辟邪压胜”之作用。二十四伎乐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种,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油缸缸内盛油置灯,此即“长明灯”,又称“万年灯”。照常规,此缸应置于墓主脚下,即棺床南端。此似为特例。石床石床象征帝王生前的御床,石床前端浮雕龙及狮形兽等神兽形象,正中安放王建像。前置双重宝,两侧分列谥册匣与哀册匣。谥宝、谥册、哀册等皆为谥法礼仪中之重器国宝。
9 秦陵地宫门票收费标准
秦始皇的陵墓门票价格:旺季:150元、淡季:120元,建议游玩时长是2—3小时。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扩展资料:
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向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您好,刘邦陵墓:长陵。1965年长陵陪葬墓发现彩绘兵马俑。之后开启了对长陵的考古挖掘。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距市区四十华里,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陵园和陵邑的围墙保存得还不错,陪葬墓群中也还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寻。国务院在1988年,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春天,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杨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西杨村生产队决定在村里挖一眼大井。3月份的一个黄昏,干涸的土地上尘土飞扬,村民们的铁锨镐头轮番敲击着,但去掉表土之后的土地却丝毫不见松软,反而越挖越硬。当挖到三米多深的时候,井的西壁出现坚硬的红色土,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有古窑。再往下挖五六米,挖出了一个似真人的陶土人头。随着这个陶土人头的出现,还出土了铜箭头、铜镞、弩机和秦砖……由此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了。 秦始皇为何长眠骊山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秦始皇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又为何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水经注》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骊山之南的蓝田玉著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根据勘察,秦始皇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秦始皇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秦始皇陵为何坐西朝东 外观这座巍峨的帝王之墓,其坐西朝东的奇特朝向,给我们展开了第一道谜题。为什么秦始皇陵要选择东西向的墓葬结构,甚至后世会将东西向的墓葬结构作为秦墓的一大辨识特征呢? 骊山陵的巨大封土堆屹立千年,埋藏了尘封的历史与无尽的宝藏。但是为什么秦始皇陵会坐西朝东,这确实是个历史谜题。 虽然真正的原因实在是难以考证,但我们仍可以从历史和传说的记载中加以猜测: 众人皆知,秦王好道。秦始皇生前为了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曾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因,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以偿夙愿了。
也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是东西朝向,显示着这位一代君王的霸主野心。 秦始皇陵坐西向东的独特朝向很可能还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则可想而知了。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认为,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但如果头西足东的葬式表示秦人来自西方的话,那么华夏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说明他们来自北方呢现代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们曾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甘肃地区的古代文化或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白马藏人”对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释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也许,秦人对他们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释。一切都不得而知。
国家在1965年开始已经对长陵进行考古挖掘。
长陵是汉太祖刘邦帝陵,在西安西北窑店镇(属咸阳)。
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为高祖陵,东为吕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两通碑石,又因为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了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
1965年冬,长陵出土了3000余件兵马俑。
1968年在长陵附近有一个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篆文的螭虎纽白玉印。
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
1988年1月13日,长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长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周原遗址等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省政府决定调整汉高祖长陵等11处2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2年2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长陵文物保护规划申报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2011〕219号),原则同意长陵保护规划编制立项意见。
前言
[编辑本段]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编号:200-005
相关联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449htm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出土过程
[编辑本段]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简介
[编辑本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陵园工程
[编辑本段]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秦陵风水的传说
[编辑本段]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分。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汉高祖刘邦在生前就给自己选好了地址修建了陵墓,那就是长陵,与长安城隔渭河遥相对峙,南北相距27里。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巍峨的长陵山清晰可见。据关中记载:长陵城墙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长陵东南200米处为吕后之墓。据长安志和咸阳县志记载,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等人的墓也都陪葬于长陵周围,由于长陵建于渭水北岸的边缘,远望若山丘高耸,显得非常雄伟。
陵墓简介
长陵,位于西安市中心以北约20公里、咸阳市以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距市区四十华里,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陵园和陵邑的围墙保存得还不错,陪葬墓群中也还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寻。国务院在1988年,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_、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_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位于咸阳城东北16公里处渭城区窑店乡汉陵村。汉高祖刘邦墓。墓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00米,高3194米。东边不远处有皇后吕雉墓,与高祖同陵园不同穴位。阙东有功臣贵戚陪葬墓63座,名臣萧何、曹参、周勃等葬于此。陵北怡魏村一带有邑城遗址。近年在长陵周围及其陪葬墓区发现了许多从葬坑,其中周勃父子墓旁1965年出土西汉3000兵马俑,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军队编制、雕塑艺术、贵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汉高祖长陵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汉高祖长陵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汉高祖长陵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135米,高33米。汉高祖长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刘邦的安寝的地宫。
在长陵附近曾出土有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篆文的瓦当,1968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篆文的螭虎纽白玉印,可能系吕后之印。长陵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现在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也有人认为长陵是以西汉都城长安的第一个字命名的。实际上开国皇帝陵多名长陵,长就是长的意思。
长陵陪葬墓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王陵、张耳、纪信、田燃、田胜及平原君等人的墓。1966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批玲现精巧的玉琢小件,其中一件骑手驭马奔驰在刻有云纹的托板上,观之有天马行空之感。
陵墓详细构造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史书记载,墓冢高三十丈,东西宽一百二十步。这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墓冢。现在,这座黄土夯筑的覆斗形墓冢,仍高达三十三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一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一百三十五米;墓冢顶部东西宽五十五米,南北长三十五米。
长陵的陵园为正方形。现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尚存。根据实测,每边城墙长七百八十米,北墙厚十五米,其余三面墙厚七到九米。在长陵陵园内外,原来布满了建筑。寝殿、便殿、陵庙以及陵园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住所等,一应俱全。现在,这些建筑早已没有了,但遗迹还不少,还可供人凭吊和考察。在长陵陵园东门外马路北侧,就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七公里。现在,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五米,西墙长度为二千二百米,北墙残长二百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七至八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是多么的大,墙垣又是多么的坚固结实。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印有宫二、宫十四等文字的瓦片等。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象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
陵园以北350米处是长陵邑所在地,位于今咸阳市韩家湾乡怡魏村。陵邑略呈长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
关中记载: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城,东面无城,随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今遗址处南、北、西三面城墙遗迹仍存,陵邑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故城南墙长1245米,现存残迹长1100米,宽9米,中段有门洞遗迹。西墙长2200米,现存残迹长1000米,宽9米,墙中间亦有西门遗址,门址宽15米,夯层坚固如石。北城墙多被破坏,断断续续保存着部分墙迹,最长一段为200米,宽7米。北墙与南门相对处有北门遗迹。
汉书·地理志载,刘邦生时就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冢于陵邑中,让其供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零五十七,人口达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近年在长陵邑范围内曾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从文献记载和这些残留的废墟、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当年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院、车马人熙的繁荣景象。
陵园以东,是功臣陪葬墓群。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陪葬墓从陵园东门一直到泾河岸边,广延15华里。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
在陪葬墓区的中心位置,曾经出土齐一宫当、齐园宫当。齐园文字瓦当。这说明在陪葬区内还有齐园建筑。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称帝后,封八子为王,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刘肥是刘邦宠爱的次子,母曹夫人以子显贵,死后陪葬长陵,并为之建筑园寝。出土的齐园等瓦当便是曹夫人寝园遗物。
现在长陵成为了一处旅游遗址,大家可以在咸阳火车站乘5、8路公交车直达长陵,在长陵有着臊子面、武功镇起花面、兴平醪糟、永寿安宫桥大麻花、乾县豆腐脑等美食,还有淳化刺绣、彬州梨、大晋枣、礼泉苹果等特产,不仅能观摩到汉高祖刘邦那伟岸的陵墓,还能品鉴当地的文化遗产,很不错的一处地方不容错过噢。
“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本文2023-10-03 19:33: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