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大理的历史,第1张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是我国拥有地级州数量最多的省,有8个州,大理就是其中之一。云南省省会昆明以西有个楚雄州,楚雄州以西就是大理州。说到大理,有几个地理名词需要理顺一下。武侠迷想到大理,第一反应可能是《天龙八部》中段王爷的那个大理国,旅游爱好者想到大理,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理古城。现在的大理有两层所指,一是指云南省大理州,这是地级行政区。大理州的治所在大理市,但大理市是县级行政区。

云南省有两个城市非常有特点。一个是省会昆明,昆明的南郊有一个呈南北狭长状的大湖,就是面积约330平方公里的滇池。另一个就是大理市,大理市的北郊也有一个呈南北狭长状的大湖,同样大名鼎鼎,就是面积约256平方公里的洱海。

大理州全境的海拔都比较高,西北有清水朗山,东北有白岭,现有无量山。大理市的西北、洱海的西岸还有著名的苍山。大理州的东北临金沙江(长江上游),西南则有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过境,有山有水,地势非常险要。

大理州在东汉时是益州永昌郡的辖区,蜀汉设云南郡。大理州位于蜀汉南中地区的西北部,与越嶲郡(“嶲”读“西”)隔金沙江相望。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除了四川盆地(含汉中)外,最重要的地盘就是南中了。南中可以给蜀汉提供大量的战略资源,比如耕牛、金、银、铁、漆等物,此外还有能征善战的勇士。所以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稳住东吴后亲征南中,七擒孟获,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非常重视包括大理州辖区在内的云南郡,“收云南之资以充军秣,精选其兵资以北伐。”

大理市处洱海以南,又是西川入南中的咽喉要道,自古就受到兵家的重视。到了唐朝中前期,大理市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了一个人的重视,此人名叫皮逻阁。皮逻阁本是云南六诏之一的南诏王,南诏实力在六诏中较弱,但皮逻阁于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继王位后,南诏实力迅速壮大。皮逻阁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占有了另外五诏,被唐玄宗李隆基封为云南王。南诏强大之后,需要一个固定的国都。皮逻阁选择了洱海边上的大理市作为南诏国都,称为太和(或大和)。之所以称“太和”,在当地语言中,有坡谓之“和”。太和城在地势复杂的苍山下,前有洱海,利于防守。

唐朝中后期,南诏成了唐朝在西南的心腹大患,南诏军曾全歼唐军七万人,甚至还在公元870年差点杀进唐朝的西南头号重镇成都。南诏大臣郑买嗣于公元902年废掉南诏王,建立大长和国。不过这个大长和国存在时间并不长,公元937年就被权臣段思平给废掉了。段思平将国号从“大长和”改为“大理”,大理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大理国的国都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国都名称变成了羊苴咩城(“苴”斜)。

大理国几乎和宋朝同始终,但比宋朝早建立二十多年(宋建于960年),又比宋朝早灭亡二十多年(宋亡于1276年,残余势力亡于1279年)。大理国亡于元宪宗蒙哥三年(1253年),灭掉大理国的是谁呢?正是蒙哥之弟、后来统一天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大理市的大理国,国力强盛,宋朝始终没有拿下的勇气。建立北宋的赵匡胤出兵消灭后蜀时,他在地图指着大渡河对大将王全斌说:“此外非我有也!”赵匡胤是出了名的欺软怕硬,他当然没有勇气攻打地理环境复杂,人心又比较团结的大理国。

大理市在元朝时为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大理府,清朝时没什么变化。大理市的前身是大理县,而在清朝之前,大理县则称太和县。

大理市的旅游景点非常多,山险水美,历史又非常厚重,有机会来大理看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

  古滇国现在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迷,因为还没有人找到滇国的古都,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现在探测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这些都是考古工作者们的猜测,古滇国是一个神秘消失的青铜王国。

  古滇王国起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结束于公元1世纪(东汉),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创造了中国西南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云南品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哀牢国

  在滇西,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哀牢国”。距今约2400年前,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两汉时期,哀牢王柳貌“内附”,永昌郡设立,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渐次稀释直至湮灭,以致后人往往只能透过一些古代典籍记载的关于哀牢夷和哀牢国的只言片语,去想见那个曾风光过的神秘古国的万般风情。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传说“彝族和傈僳族”就是哀牢国的“濮人”贵族后裔化。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历史中,对哀牢古国的记载少之又少,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目前,哀牢文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作为以保山为中心的哀牢故地历史文化的源头,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3、勐卯古国

  据傣族民间传说,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南卯江(瑞丽江)河谷已建立了若干部落联盟。东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傣族首领混鲁(根仑)、鲁赖(根兰)两兄弟统一了南卯井河谷,首建 “勐卯果战壁”王国,俗称“勐卯王国”。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距今3000多年前,傣族王子召武定落难原始森林,天赐他一把琴,弹起这把琴,林中所有野象就会召之即来,听从琴王的指挥。于是召武定在象队的帮助下,打回勐卯,夺取了果战壁王国的王位。有史学家认为: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就是“勐卯果战壁王国”。《史记·大宛馔》和《史记·西南夷传》中均有记载:“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之国名曰滇越”。《马克·波罗游记》中的记录为“金齿国”。

  4、句町古国

  句町原是濮人的一个部落,居住于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北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其地为县。句町王亡波率部归附汉朝。昭帝始元四年益州郡姑缯,叶榆等部落酋长反叛。次年,汉朝派大鸿胪田广明等征讨,钶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助击反者有功,昭帝封亡波为钩町王。

  汉昭帝始元5年(前82年),句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句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凭此优势,句町的势力迅速发展,到西汉末年,句町国继滇国、夜郎国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其疆域十分宽广。

  5、南昭国

  南诏是中国唐朝时包括现时云南全部,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一部分的国家。唐时西洱河地区有6个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舍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因地处南方,故亦名南诏。

  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境内)。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南诏国传位165年,至此灭亡。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大义宁后被白族先民段思平所灭,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建立大理政权。

  6、大理国

  大理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后来随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大理国广为人知。

  7、自杞国

  南宋时期滇东、黔西南地区的一个以“乌蛮”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1100年由彝族先民东爨乌蛮阿庐部落中的弥勒、师宗二部建立自杞国,鼎盛时其疆域北至曲靖,南达红河,西抵昆明,东到广西红水河。1260年为蒙古所灭。

  古蔚《南诏野史》记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史段思平借兵于东方乌蛮三十七部,众十万,会于石城(曲靖),以董迦罗为军师,所向皆克,遂攻进大理”云南史学界权威尤中教授在《中国西南民族史·自杞国》中说:“自杞国是些莫徒蛮之裔弥勒部建立的。

  8、果占壁王国

  公元1311年,在云南省西部边境的勐卯果占壁地方,雅鲁王朝衰落,思汉法开创的果占壁王朝崛起。思汉法在位53年,始终坚持果占壁边疆是中国皇帝管辖的地方,一直向元朝廷称臣纳贡,缴纳赋税,坚持承认麓川边地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并且抵御外邦入侵领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但元朝廷却坚持“以夷制夷,析麓川地,分而治之”的政策,分别命河南参政贾敦熙、元帅塔失把都、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不老三珠、亦秃浑等四次率兵讨伐,给果占壁王朝带来战乱不断的同时,元朝也因多次用兵造成国力财尽,走向衰亡。

  思汉法卒后,其后裔思伦法、思任法、思机法等继承祖业,果占壁王国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引起明朝廷的担忧,以宦官王振为首的朝臣武将主张调集全国兵马讨伐麓川思氏,于是明朝廷开展了一场为时8年的“三征麓川”战役。结果,使果占壁王国由兴盛走向衰亡。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7623万人,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之后的第七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 种方言;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颇富民族特色。彝族喜欢饮酒,席地而坐,围成一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 火堆,尽情歌舞,云南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 细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 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的节日很多,楚雄州大姚县昙华山一带的“插 花节”别具一格。人们把绚丽的马樱花戴在头上,插在门前, 表达对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赞美。在马樱花盛开的时节,当地彝族人民唱歌踏脚,尽情欢乐,庆祝幸福的新生活。

  彝族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经过社会生产的长期发展,彝族地区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经 济文化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他们除从事一定的农作物栽培外,还从事畜牧业生产,属畜混合农业经济文化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人正在改革大潮中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告别往日落后的耕作方式,科技化搞生产,开拓其他经济产业。在许多地方,彩电,农用汽车拖拉机已经走入彝家。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来,彝乡变了,但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还会发现,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还在,在彝族人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大理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首都。

南诏国是乌莽(彝族)建立的,大理国是白莽(白族)建立的。

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云南境内主要分布在楚雄州、红河州、哀牢山区、小凉山区及乌蒙山区;四川主要分布在凉山州。

白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兰坪县、昆明市,另外贵州毕节、四川西昌、湖南桑植等地也有白族。

大理的历史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