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组词部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淤组词部首,第1张

淤组词:

淤泥 淤血 淤积 淤塞 淤滞 淤灌 淤滩 淤伤 积淤 淤土 壅淤 淤田 河淤 淤渟 淤集 廞淤 寒淤

淤洳 淤淀

部首是

一、拼音

二、结构

左右

三、笔画

11

四、笔画顺序

点、点、提、点、横、横折钩、撇、撇、捺、点、点

五、释义

1水底泥沙沉积。

2水底沉积的泥沙。

3郁结。

4溢出。

六、造句

1超过一半的山坡经常遭受倾盆大雨之害,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继发性洪灾以及山谷的泥沙淤积。

2由于河道有污物淤积,在汛期也会造成雨水倒灌现象。

3这里淤积了许多泥沙。

4压缩沉降主要发生在粘土或淤泥中。

5当我想要找寻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残破的裂痕和丑陋的淤泥。

七、古籍解释

1《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依据切,音饫。《说文》淀滓浊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笃·论都赋》畎渎润淤。

2又《扬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辅谓之淤。

3又与饫通。《马融·广成颂》摆牡班禽,淤赐犒功。《注》淤与饫同。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目录 1 拼音 2 《得效》卷六:樗白皮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普济方》卷二一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樗白皮散 1 拼音

chū bái pí sǎn

2 《得效》卷六:樗白皮散

21 处方

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葱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

22 功能主治

下痢,诸药不效者。

23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1升,煮取半升,顿服。小儿量大小加减。

24 摘录

《得效》卷六

3 《普济方》卷二一三 31 方名

樗白皮散

32 组成

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淀、椒豉。

33 主治

久痢。

34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先取椒、豉煎,绞取汁2升,和樗汁、麻油、泔淀三味,分为2分。1分灌下部,隔1日复取余者再灌,其药温用。

古籍中的樗白皮散 《普济方》:[卷二百十三痢兼渴(附论)]疳

锉。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未止再服。樗白皮散治久痢成。灌洗方。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淀椒豉上以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诸痢

水一盏入生姜如指面大一块。捶破。煎八分通口服。樗白皮散治下痢诸药不效。用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葱白

《世医得效方》:[卷第六大方脉杂医科]下痢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服。(方见脾胃类。)樗白皮散治下痢,诸药不效。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

《张聿青医案》:[卷六]便血

血如注,用断下渗湿法。薏仁黄柏炭炒荆芥苍术炒黑樗白皮猪苓丹皮炭炒防风陈皮地榆炭许大便带血, 作痛

《本草便读》:[木部乔木类]樗白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