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3.足阳明胃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1收藏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3.足阳明胃经,第1张

气血流走完大肠经后,进入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过鼻子两侧,上入齿中,环唇,下交承浆,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上关穴与胆经相交,循发际至额颅。

别支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盆下到乳中,经过腹部到到达气冲,入大腿正面髀关穴,直下到膝盖骨,过小腿到脚背,到第二指的厉兑穴,足阳明胃经走完。

《内经》中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的粮仓。

胃为黄肠,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正常的胃会把坏的食物排出,所以当你吃到不好的东西就会开始反胃,恶心想吐,拉肚子。

五味:酸甜苦辣咸。

甜味入脾胃,但是只有天然的甜才可以哦!

如:麦芽糖甘蔗等等。人工糖可不算。

水是肾脏,肾脏出问题时会把土淹没掉,五行相克,水克土,那胃是肾之关,也就是肾关门的地方。

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眩晕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这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而不是有胃病。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

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医是治疗的是一个整体的人,不是只治病,中医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平衡。

胃经是多血多气的,胃里没有东西就会没有力气,看一个生病人是否有好转,就看有没有胃口想吃饭。

胃经的循行时间早上7-9点,这个时间大家要吃早餐,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小心胆功能的受损,出现胆结石,胆囊炎等。

胃经共45穴

有些穴会常用到,有些穴基本上用不到,咱们做家庭养生,记住常用的就好了,不然会被弄晕的。

第一个头维穴:足阳明,足少阳之会,发际转角处。说话时会有脉在动。疏风止痛,清头明目之效。

下关:用于中耳炎牙科问题还有下巴脱臼。

颊车穴:治中风口眼歪斜,疏风活络,通利牙关。像张口困难啊,牙痛啊,颊肿啊这些都可以用颊车。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眼眶骨头上面一点是足阳明,阳跷脉,任脉会穴。

四白:承泣下约一寸是四白。这两个穴位都在眼睛附近,所以可以调理眼睛问题。

按揉四白穴还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

巨髎穴:沿四白下来到水沟平齐处就是巨髎,多用于牙痛,局部肌肉麻痹。

地仓穴: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的交汇会。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说明胃气不够。

大迎:地仓和颊车中间,很少用到。

人迎穴:人迎穴处是人迎脉,人迎脉在,胃气就有,人就可以救活的。

水突穴:治疗瘰疬,甲状腺肿大。

瘰疬: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与任脉相距4寸。

它们都在胸部,所以都有宽胸理气之效。

乳中,乳根,这几个是乳房问题近取穴。

当然还可以丰胸[偷笑]

谢老师说的乳三针:肩井穴膻中穴乳根穴,治疗乳房疾病的基础方。

不容穴:从不容开始,胃经与任脉相距2寸巨阙旁开2寸,吃进去的食物不容纳,一吃、一喝就吐用不容穴。

承满穴:胃口不好,吃一点就饱了,用它。

梁门,关门,太乙少用,揉腹时都能照顾到。

滑肉门穴:可减肥哦!治疗肥胖胃疼呕吐。

肉吃多了不消化就用滑肉门把肉肉滑出体外。

如果孩子不长肉,长高也慢怎么办?

倪师经验穴:太乙+滑肉门+身柱穴=长高长强壮。

天枢穴:大肠募穴。按揉天枢的位置会疼是有宿便,宿便有寒热之分。

寒:几天不上大便也不会难受,小便清长,可以灸天枢。

热:肚子会痛,难受,小便**,揉天枢或者下针。

倪师:腹四针。

神阙上4寸中脘(胃募穴),下4寸关元(小肠募穴),神阙旁开2寸天枢(大肠募穴)。

治疗腹部的问题。

外陵,大巨:略过[偷笑]

水道穴:与水分同用,通利水肿,可治疗腹水。

归来:月经不来时就灸归来吧。

睾丸缩到腹部也用归来。

髀关,伏兔,少用略过

阴市穴:治疗膝盖冰凉。

有人脚晚上才疼,也用阴市。

梁丘穴:胃经的郄穴,消炎用。如果青春痘总长在胃经上,试试梁丘。

梁丘还可以止胃酸,突然的胃反酸。

犊鼻穴:膝痛麻木不仁,难跪起。

倪师治疗膝盖问题的五穴四针: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这五个穴能治疗膝盖的所有问题。

足三里穴:胃经的合穴,属土,胃经也是土,所以是本穴。

是我们身体的大穴。

有句话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胃脘部的问题都可以用到足三里穴。

男人过三十岁后要长灸足三里穴,胃气会很好,可健康长寿。

足三里还有导热下行的作用,经常灸艾灸会出现燥热,那么我们可以灸足三里或者三阴交跟涌泉穴来导热。

顺便介绍下足三里下一寸的奇穴:阑尾穴。

突发阑尾炎的时候,在这里有压痛,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注意:因为足三里会增加胃蠕动,所以胃出血时不适合用。

上巨虚:乳房肿块的用它效果很好。

下巨虚:肚脐以下的硬块,子宫,卵巢的肿块可以选下巨虚。

上巨虚治疗肚脐以上的硬块,下巨虚治疗肚脐以下的硬块(硬块要长在足阳明胃经上哦)

条口穴:治脚麻。倪师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有敢下针的可以试试。

丰隆:胃经络穴,祛痰丰胸用丰隆都很好。

解溪穴:胃经的经穴,属火,火生土,所以解溪是胃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虚症时可以用。

如头疼在胃经上,已经好多年了,就用解溪。

陷谷穴:胃经的俞穴,出现时症用俞穴。

如胃经是早上七点到九点,一到这个时辰就出现头疼脸肿发脾气等等都属于时症。

内庭穴:胃经的荥穴,属水。

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牙疼用合谷

胃经,经过上牙,所以上牙疼用内庭。

内庭穴可祛胃火,胃火大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用它效果很好。

最后一个厉兑穴:胃经的井穴,属金,土生金,所以是厉兑也是胃经子穴,实症用此穴。

井主心下满,心口闷心口痛,治疗动脉堵塞,病人感觉有人在血管里面清扫卫生的感觉很舒服。

所以常用于动脉血管堵塞用。

天应穴,只是针灸天应穴这一个穴位,不是治疗方法。天应穴一般指阿是穴。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三焦经从丝竹空穴后进入胆经

先看循行路线:

起于眼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眼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到腋部走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另一条分支: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府,与肝相连,互为表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形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

胆气强勇敢果断,胆气弱优柔寡断。

胆是一个袋子,再肝的下方,胆是不会自己定时的喷出胆汁,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呢,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从胆进入小肠生火,以助消化。

心脏与心包膜直接落到胆上面,所以心脏的搏动不断地打在胆上,胆受到压力时呢,胆汁就会喷出来。

如果因为胆结石医生西医建议把胆拿掉胆,

胆总管连着肝胆汁会慢慢的积累到肝里面,从而出现肝肿瘤,肝硬化,实际上是肝结石。

现在我们接触到了艾江山,学习到了中医基础知识,就应该明白,治疗未病的重要性。不能等着医院通知咱们切除身体组织的时候才知道身体出问题。

身边有人把b看成d吗?

这是事物倒之,左右反之。

如果其他都是好的,那就考虑下胆囊倒过来。胆囊为什么会倒过来呢?因为可能是小时候吐的比较严重,把胆囊吐反了。

胆为清净之府,中正之光官。

内藏清净之液,说的就是胆汁。

胆汁为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消化。

胆汁的正常喷射,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1点到1点。

一共44穴。

瞳子髎:在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处,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放血比较多。

胆经靠近眼睛的穴位,进取穴,治疗都是治疗眼睛问题。

听会穴: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分享一个倪师说关于耳鸣的解释:

一是,晚上睡觉突然就耳鸣,这个是身体出现问题带来的耳鸣。

第二种是外来因素造成的,这个可以到造成耳鸣的地方或者因素,把声音由大调到小,让耳朵慢慢去适应,治疗试试。

1上关穴:与肾俞、翳风、太溪、听会配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无。

2颔厌穴:与悬颅相配治偏头痛。

胆经头部的穴位治疗头部问题。

3悬颅穴:与颔厌穴治症一样。

4悬厘穴: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5曲鬓穴: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6率谷穴:治疗胆经上的扁头疼,可以从太阳穴推到率谷穴。

7天冲穴: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8浮白穴:治疗白发,经常熬夜或者失眠导致血不养肝,肾阴不足时就会肝热,肝火上炎,虚火也上来了,头发就白了。

9头窍阴穴: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耳鸣,耳聋,耳痛。与支沟、太冲、风池配伍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10完骨穴: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11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

12阳白穴: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13头临泣穴:配目窗穴春去治迎风流泪。

14目窗穴:与头临泣一样。

15正营穴,承灵穴与脑空穴都是治疗头部问题

早上起来手指梳头一百下,头部的穴位都照顾到了,分不清经络与穴位就只需要梳头梳头再梳头!

16风池穴:风池穴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气,用左边右治法。

脖子后面带风的穴都是身体最容易进风地方。

17肩井穴:肩井加足三里治疗胸腔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而产生的瘀血。

后溪穴,申脉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四穴加起来治疗肩项强硬,脖子酸痛。

注意,肩井穴气很强,孕妇不可用。

18渊腋穴: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

19辄筋穴:辄筋就是筋的两块挡板,护筋的意思。

肝主筋,辄筋就是护肝防治肝损伤,养肝,养筋的穴位。想让自己肝好筋强,平常就要把心里的郁结疏通。

拍四窝:腋窝下的穴位一拍就照顾到了。

20日月穴:胆经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胆的问题。

21京门穴:肾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水肿,腰痛。

22带脉:环腰一圈是带脉、五枢、维道:主治女子带下病,还有带脉痛。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

23居髎穴: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4环跳穴:中医认为环跳是骨头开始生长的地方,骨头有问题,可能也在环跳的位置开始痛。

可治疗半身不遂。

我们的骨细胞,每两年更新一次。

25风市穴:用于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与阴市穴配伍治疗,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气。

与环跳穴配伍治疗中风脚膝盖麻木。

26中渎穴:加强风市的治疗效果。

27膝阳关: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

28阳陵泉穴:筋会阳陵泉。

治疗膝盖一切问题的四穴五点还记得吗?

29阳交穴:阳维脉的郄穴。

30外丘穴:胆经的郄穴。灸外丘可解肝经的毒。

31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32阳辅穴:胆经的经穴,属火,木生火,所以是胆经的子穴,胆经的实症用此穴。

33悬钟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绝骨穴,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髓生病时在绝骨上治疗。

34丘墟穴:胆经的原穴,丘墟+商丘治疗脚踝裸扭伤

35足临泣穴:胆经的俞穴,八脉交会穴,交带脉。治疗带脉病。

足临泣+足三里治疗华佗夹脊痛。

36华陀夹脊:督脉旁开五分,也就是督脉与膀胱经的中间就是华佗夹脊。

37地五会:地五会特别治症脚皮特别干,胆经经过乳房,乳房硬块可以在地五会上治。

没事就用小金油揉揉它,顺便正个脚揉揉。

38侠溪穴:胆经的荣穴,胆经的母穴。虚症治此。

39足窍阴:胆经的井穴,井穴可以用来急救。

眼睛外侧疼属于胆经,用足窍阴。

眼睛内侧痛是膀胱经,用至阴穴。

眼睛下侧是胃经,用厉兑穴。

手厥阴心经从中冲穴回到掌中,进入无名指,开始三焦经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

起于无名指侧端关冲穴处,从无名指向上到手背,沿手腕背面上行到尺骨桡骨之间,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缺盆,分布于膻中穴中,络心包,穿过膈肌,分别属上 中 下 三焦。

分支:从膻中穴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沿耳后翳风穴处,直上出耳 ,然后向下经过面颊部到目眶下。

另一条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出耳前,经过上关穴前,在面颊与前一分支相交于瞳子髎穴处,在此穴处交于足少阳胆经。

三焦经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化之道路。

一、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中藏经》将三焦通行元气的作用做了详细的描述:“总领五脏六腑、营为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疏通水道。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 脾 胃 肠 肾 膀胱等脏腑的协同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舒缓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我们需要有这么个概念,水液的运行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又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三焦是上焦 中焦 下焦的合称。三焦为六腑之一。

上焦: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气管咽喉面部,称作上焦。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部胸中”。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元气的升发和宣散,但他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己而降。

中焦:隔肌以下肚脐以上的腹部,既是从胃的上口喷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实际上还包括了脾和胃,肝和胆。

中焦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故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

下焦:将胃以下的部分和器官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统称为下焦。

下焦生理功能特点:排泄糟粕和尿液。

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三焦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府”之称。

三焦经和心包经一样的,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火。冬至到夏至属性是水。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晚上9点至11点。

它一共有23个穴。

第一个关冲穴:三焦经的井穴,用于昏迷和急救,针刺放血。

还可用关冲穴治疗急性咽病咽痛,左侧咽喉痛刺右手关冲,右侧咽喉痛刺左手关冲。

液门穴:三焦经的荥穴,属水,降浊升清,可治疗目痛。

中渚穴:三焦经的俞穴,属木。虚症治此,眼科问题可在中渚穴跟液门穴上治。

阳池穴:三焦经的原穴。

阳池穴对应脚上的解溪,阳池穴痛,用对侧的解溪穴来治疗,解溪穴痛也可用对侧阳池穴来治,这叫对称疗法。

阳池穴可以调理消渴糖尿病。

儿推我们有用阳池穴,它的作用是降逆 清脑 止头痛,可治疗便秘 头疼 头晕。

外关穴:三焦经上的络穴,络心包经,虚实都行。

外关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阳维脉(内关穴管阴维脉)。

外关配临泣,可以治疗胸肋痛。

外关配后溪主治落枕。

外关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支沟穴:三焦经的经穴,属火。支沟配照海,可治疗一切便秘,不管寒还是热,这两个穴位部可以使用。

治疗便秘的还有,关元 天枢 中脘 神阙。

会宗穴:三焦经的郄穴。

三阳络穴:用的不多。

四渎穴:疏通经络,聪耳利咽。

天井穴: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子穴。

天井穴正好对着膝盖头的地方,左边膝盖头的地方痛,用右边天井,右边痛找左边天井。

清冷渊穴:三焦行阳,可以治发烧。上臂冷痛,可艾灸清冷渊。

清冷渊治热炕症:着急上火,满脸痘,热便秘,小便黄,脾气大,口臭胃经热,面红,扁桃体发炎等所有的热证。

消泺穴:也常是配合肩髎,肩髃等穴调理肩疼。

顾名思义消泺可以消除体内堆积的不好的东西,除去体内多余的堆积的水。

臑会穴:是专门治肩膀痛。

臑会穴配天突,扶突,水突治疗甲状腺的问题,以及颈部腋下的淋巴节肿大等症。

肩髎穴:治肩膀不能抬举和手臂痛。

天牖穴:这个穴位用得最多的就是治疗耳鸣,耳聋及外伤后的头项痛。

翳风穴:用于因风引起的病症,尤其是穴位局部的各种风症,耳鸣 耳聋 牙痛,面瘫,偏头痛,及流行性腮腺炎。

下巴脱臼,牙关痛不能咬合时用用对侧合谷,再用下关穴 颊车穴 翳风穴。

瘈脉穴:后面有块骨头,倪师称为:智慧骨,用手摸上去越高越凸越聪明 ,反之平扁就是不聪明。

颅息穴:息,休息。能醒脑安神,治头目昏沉。

角孙穴:可以清三焦之热,清肝胆之火,常用来治疗急性的眼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

耳门穴:治疗耳鸣耳聋等耳朵问题。

耳和髎穴:也治耳病。

丝竹空穴:主要用针刺放血法,治疗头 面 眼部问题。

三焦经是女人的美容经,排气筒。人如果生闷气,血液会被闷气污染,接着会形成淤血,人的脸色就会变暗淡,严重的会起斑。

三焦经经过肘尖附近,通到无名指,离肝比较近,气从肝上生起,疏气解郁可以选用三焦经。

一个经常生气的人,尤其是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人,三焦经从肘尖往下会堵住,肘尖轻轻碰就会很痛。

那就从肘尖开始,用大拇指开始点,找到痛点多的地方,痛点越多堵的越深,要做的就是把痛点揉散。

三焦经是专门管内分泌失调的。

脸上长斑,脸色差,皮肤暗淡,长痘痘都是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之所以会内分泌失调是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体内有淤血排不出去。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上通到头,下连乳腺,很多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很多妇科疾病都跟三焦经淤堵有直接关系。

刮痧  艾灸  按揉选择一种动起来。

三焦正常的通行元气,水液运化,其他脏腑才能正常运行,我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任,有担当,任受的意思。

任脉循与腹部正中线,多以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脉。

故又称“阴脉之海”,所有的阴经像河流,任脉像大海,河流总会流入大海。

任又以“妊”意义相同,任脉起于胞宫,女子能怀孕全靠任脉。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穴这边,当舌头抵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相通的。

所以在打坐或者站桩,都要舌抵上腭,目的就要连接任督二脉。

任脉失调会出现的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白带过多,小便不利,疝气,小腹皮肤瘙痒,阴部肿痛,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疾病等。

上腹部消化系统以及胸部呼吸系统也会受影响:腹胀,呕吐,打嗝,食欲不振,慢性咽炎,哮喘等。

任脉一共24个穴。

1会阴穴:多用于急救,百会与会阴相对,会阴痛可以在百会处治疗。

2曲骨穴:下髎加曲骨可以用于妇科男科的很多问题,比如外阴瘙痒,滴虫,小便不利膀胱疾病与尿道发炎HPV等。

3中极穴:膀胱募穴,膀胱的问题用募治疗法。如小便不利,子宫内膜薄,导致的不孕也可以用中极穴。

大多数的月经不调痛经,都是因为气血虚导致的,可用中极和关元穴。

4关元穴:小肠募穴。一个大穴,经常用到。

小肠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进取穴可治疗腹部的问题。

灸关元可生精助孕,男女保健都可用关元穴。

如果一个人常年的脚都是冰冷的,表示他一天24小时在不断的制造血块,可以灸关元。加强小肠的功能。

孕妇不可用关元穴!妊娠期腹部的穴位最好不要用,医生诊断除外。

5石门穴:三焦经募穴,三焦的疾病可在石门上灸。

石门与关元的中间有一个经外奇穴:绝孕穴,坚持灸或者针刺可导致不会怀孕。

想怀孕做针灸拔罐时需要注意避开它们。

6气海穴:人体元气之海,艾灸可治疗腹痛,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赢瘦。

此穴有强壮作用,孕妇禁用。

7阴交穴:任脉,冲脉,肾经的交会处。

治疗腹痛,水肿,疝气,阴汗湿痒。

重点说下阴汗湿痒:就是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而且会痒,导致这种情况是有寄生虫,此时在阴交穴上做艾灸。

8神阙穴:可灸不可针,身体的第一大穴,补益第一穴。

小朋友可以多多灸灸神阙穴,提高免疫力,调理脾胃。

神阙穴可以双向调节腹泻与便秘。

9水分穴:打水分开的意思。

食物里含有水分的东西,可以进入小肠。

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小肠,喝的水在水分处就会被气化进入身体变成汗和小便。

如果水不分了,会混入大便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此时就灸水分穴来治疗。

10下脘穴:进取穴,治疗腹部问题。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这个地方常常容易发炎,下脘痛就是发炎了,灸它就好了。

11建里穴:胃脘疼痛,进取穴治疗胃部,腹部问题。

12中脘穴: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

一起胃病都可以用到中脘穴。

脾胃相表里,强脾也可以用中脘穴。

复习下八会穴: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筋会阳陵泉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腑会中脘,脏会章门。

13上脘穴:

介绍一个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以中脘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各一寸。

注意,当胃部出血时不可以艾灸。艾灸可活血,会导致出血量增加。

14巨阙穴:心募穴。

心脏有问题是会穿心痛,主要症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因为痰饮造成的。

治疗心脏问题,可以用心脏三穴:天突巨阙关元。

15鸠尾穴:此穴不可受重击,会导致内出血。

鸠尾是膏之源穴:身体里的黄油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6中庭穴:主治心痛,梅核气。

17膻中:心包的募穴,气会膻中,

治疗气喘呼吸短促,产后乳汁少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噎嗝。

气是阳,所以强心脏强肺气都可以用膻中穴。

18玉堂穴: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两乳肿痛。

19紫宫穴:华盖穴与璇玑穴都可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

其实也很少用,因为有比它们好用的穴,刮痧会刮到,艾灸基本上灸不着。

20天突穴:大穴,近取穴治疗咽喉问题,咳嗽梅核气,还有之前提到的心脏三穴。

天突穴,我最爱用懒人贴,昨天邪风入体,导致晚上发烧,今早上起来咽喉痛,一个懒人贴搞定。

21廉泉穴: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治疗舌头问题比如舌强不语,中风失语舌下肿痛,舌纵流涎。

22承浆穴:治疗口歪,齿龈肿痛,流涎。

吃东西或者喝东西时会漏出来,就用承浆穴。

肚子饿时点按承浆可以减少饥饿感。

吃饭前点揉承浆穴,可以减少饭量,减肥可以用它。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3.足阳明胃经

气血流走完大肠经后,进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过鼻子两侧,上入齿中,环唇,下交承浆,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上关穴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