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古代战争史的书籍
<<78个世界著名战役>>,<<辉煌与永恒>>,<<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著名军事战役实录>>
《成败——二战风云启示录》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横扫千军——苏联卫国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血祭卢沟桥》
<最长的一天>介绍诺曼底登陆
<兄弟连>介绍二战中的101空降师
<一个美国大兵亲历的越南战争>这本书已经被改编成**叫<我们曾是士兵>很惨烈的战斗
还有很多 关于成吉思汗的、拿破仑的、希特勒的 很多很多
逐鹿之战(神话传说中的一场人间界的大战)
这是一场中央帝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以至于后世的军阀混战争霸天下,都会提到这么一个词语"涿鹿中原",有关于这场大战的传说,千百年之后,在当年大战的这片土地上,当年参战双方的后世子孙,还在为彼此的正义正统而争执,失败的一方,虽然最终惨遭斩首的下场,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于他武勇刚烈的赞赏与崇敬,于是,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在留传着他的故事的同时,人们还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做"战神"!这个人,也是中央帝国史上唯一被称呼为战神并且丝毫没有因这个称号而引起争议的人!
当年参战的另一方,是最终的胜利者!胜利的王者建立了东半球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统一帝国,虽然当时帝国并没有日后的庞大兴盛,但却是中央帝国最出的雏形与骨架!这个人,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即使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这些**皮肤黑眼珠的中国人,身上还流着他的血液!这个人,复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
参战前双方的实力比拼以及战争中战术策略的运用:
时间:距今大约4600多年以前(此数据不保证准确性)
地点:逐鹿(今河北省涿县)
战争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轩辕黄帝率领着以熊、罴、狼、豹、雕、 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在击败并收复了炎帝部落之后,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东出而击蚩尤部族,蚩由部族擅长于制造铜铁兵器,并且与巨人夸父及三苗部落结盟,进而占据九州,双方在涿鹿成了遭遇战,黄帝先是命大将应龙摆出水阵拦截蚩由,蚩由命风伯和雨师以狂风暴雨破解,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黄帝的手下发明知难指南车,走出迷阵,蚩由命雨师降雨,黄帝的军队寸步难行,皇帝命旱魅发热烘干大地,蚩由败走。
黄帝命应龙兵分三路拦截蚩由,令常先大鸿正面追击,命风后、王亥组建并训练了历史上第一支骑兵部队,另外还准备了事80面夔牛大鼓,将蚩由围了个水泄不通,双方战战停停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蚩尤令风伯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趁机突围,在冲出包围的过程中,大将夸父被大鸿斩杀,蚩由最终突围成功,应龙率领骑兵进行追击,最终将蚩由斩杀于逐鹿之野!
原上之战:发生在哈尔滨的古代战争
十月末,家破人亡的完颜桓赧兄弟,再次拒绝和谈,并成功地组织了生女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集团军。松花江两岸、蜚克图河以北诸路叛军,云集在今天的哈尔滨市区一带,很有点评书《说唐》里十八路反王会聚四明山的阵势。他们厚集为阵,鼓噪驰骋。联军中又添了几员猛将,其中包括江北的不术鲁部酋长不术鲁卜灰。
完颜桓赧大喜,说:“今日天门开了,听凭你们带着自己的车辆。攻下太师寨后,太师家的宝货资财任你们抢夺,有胆敢不从的,掳掠之!”
于是,诸路叛军浩浩荡荡压向太师寨。路经婆多吐水时,裴满部部长不肯从乱。桓赧大怒,让部下把火把投入其居室,将他全家老幼活活烧死。几个附于太师府的部长,吓得屁滚尿流,私下派人告难。劾太师也没有别的办法,让他们权且佯从,以旗鼓别于叛军。
婆多吐水,就是流淌在哈尔滨市区的马家沟河。裴满部人才辈出,金太祖光懿皇后就是该部女子,她的儿子宗干是太祖的长子、开国元勋,官至太师领三省事,入朝不拜,后被追谥为皇帝。
谍报频频,惊心动魄,一场众寡悬殊的大决战迫在眉睫。劾太师决定倾巢出动,但惧怕黑三在后院起火,犹豫之际,忽传黑三吃肉涨噎而死。听到这个好消息,劾太师且喜且悲,迎而哭之。
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黑三被 亦块 肉噎死了,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不排除暗杀的可能。劾太师“且喜”于心,“且悲”于外。效果很像《三国演义》里的“孔明吊孝”,那些仇视太师、追随黑三的部人,不能不被凄厉的哭声所打动,个个惭愧,转而效忠不计前嫌的太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细节决定胜败,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天才的“道学大师”。
心腹之患解除了,但完颜桓赧联军却压上境来。敌我兵力悬殊,劾太师命令国相出使辽国,请求兵援,然后率师出征。队伍沿着阿什河北行,没走所10里,接到敌军大举进犯的谍报,他命堂弟完颜辞不失率精骑先布阵于脱豁改原,即今天的哈尔滨平房区大平原,以待来敌。
完颜辞不失是乌老二的儿子,骁勇无比,善左右开弓。按说,他该趁机造反,替父报仇。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他却成为劾太师最忠诚的死士。临行前,劾太师告戒他说:“好兄弟,看到我三扬旗、三击鼓,马上弃旗决战,死生就在今天!”
而后,劾太师募得海姑寨土兵,疾进脱豁改原。
秋风飒飒,枯草萋萋,太师府的军队鸦雀无声地站在原上。由于屡遭挫败,军吏未战先惧,个个僵立无人色。
“这样的军队如何迎敌!”劾太师心下惊骇,却不敢说出来。他装出一付十分镇定的样子,温言对大家说:叛军虽多,都是乌合之众,算得了什么!大家可以解开甲胄休息一会嘛。用河水洗把脸,喝点米酒,呵呵……
果然,紧张的气氛缓和了,有人开始说笑、耍闹。突然,劾太师号令整队集合,然后厉声训导,士气复振。他的战前动员一定是一篇好文章,可惜失传,我不敢杜撰。
但这毕竟是一场失败概率相当高的战役,劾太师把五弟拉到僻静处,握住他的手说:“今日之事,如果胜了一切都好,万一不胜,我必无生还。你今天不可参战,骑马在阵外观看。如果我战死,你不要收尸,也不要顾恋亲属,亟奔马去辽国找你四阿哥,就是系籍受印也在所不惜,乞师为兄报仇。”系籍受印,是他父亲坚决反对的事,到了这个地步,基本是绝路了。
须臾,完颜桓赧联军铺天盖地而来,列阵对面。完颜桓赧没有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诸路叛军一盘散沙,相互观望。
劾太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必胜信心,“袒袖,不被甲,以缊袍垂襕护前后心”,张弓提剑,三扬旗、三击鼓,弃旗,即挥军冲向敌阵步兵。这是怎样的将军,这是怎样的激励。完颜辞不失嘶心裂肺地一声呐喊,率骑兵从后突起,直插敌人中军。
这一切都如兔起鹘落,迅雷不及掩耳。
完颜桓赧大惊,扭头向自家阵中奔去。附于太师府的两个部长见状,呐喊一声,领着本部兵马后撤。敌阵顿时动摇,有战的,有看的,有抱头鼠窜的。完颜辞不失越战越勇,乘马连中九箭,只好弃马出阵。敌阵中的神弓手,搭箭欲射,仔细一看认出是自己的表弟,大呼:“你这小儿,今天是你一人的事吗?为什么如此卖命!”说罢,打马退出战阵。
《金史》赞叹:完颜辞不失用自己的功绩掩盖了先父的过失,著勋五世。正如《易经》所说“有子考无咎”。辞不失为什么坚定地站在劾太师一边?按常理该有个转变过程,但史料没有交代,我不好想当然。古往今来,不计前嫌者、大义灭亲者、公而忘私者,大有人在,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往往是高尚的人格使然。
劾太师见叛军瓦解,挥师乘胜追逐。敌人死者如麻,河水被染成了红色,遗弃的马牛辎重不计其数。
世祖(即劾太师)曰:“今日之捷,非天不能及此,亦可以知足矣。虽纵之去,败军之气,没世不振。”乃引军还。世祖视其战地,驰突成大路,阔且三十陇。手杀九人,自相重积,人皆异之。桓赧、散达自此不能复聚,未几,各以其属来降,辽大安七年也。
《金史》中的“辽大安七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笔误,这场战役的发生时间,应该是大康3年。
在这次战役中,还有个小小的插曲。一个部人没等交战就偷偷地逃回太师寨,丢盔弃甲,对留守的“唐夫人”大哭:“我们败了!”唐夫人正忧懑,劾太师派大儿子回来报捷,于是,转悲为喜。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次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的,如《周礼·天官·冢宰》中:“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中:“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由此,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则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然而,史上记载最早的生化武器使用者,竟然是匈奴人。
事实上,早在1700年前,匈奴人就使用了生化武器造成了大量的瘟疫,导致汉朝人口在短短80年间减少了5000多万。不仅如此,这场持续了300多年的瘟疫,还引发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对当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匈奴人西迁欧洲的时候,还给欧洲人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害……
西汉时期,匈奴人把马捆起来,送到长城脚下,他们对汉军说:“秦人(匈奴人叫汉人‘秦人’),你们不是想要马吗?”但事实上,这些马却被匈奴人下过毒。这种毒是草原上的一种地方病,且有毒的马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匈奴人之所以制定这个计划,主要是因为:汉匈战争后期,在汉军的猛烈进攻下,匈奴被迫北上。为了防止汉军北上,匈奴人用染上病毒的牛羊尸体污染了汉军要经过道路的河流上游,使得汉军染上了疫病,从而,失去了战斗力。
紧接着,这种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生化武器,很快就发挥了连匈奴人都没有想象得到的巨大威力。可以想象的是,以前毫无免疫力的汉人,在面对瘟疫病毒的时候就像是一群待宰的牛羊,这也是300年间瘟疫在中原地区屡屡肆虐的原因之一。
从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重新统一中国为止这80年间,战争和疫病导致中原人口急剧下降。黄金起义前,东汉全国人口为5650万,但是,到了三国末期,魏、蜀、吴的合计人口也只有560万,这是多令人震惊的数字。
匈奴通过马和动物传播的瘟疫,在当时被称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种症状:
一种是病人身体有斑瘀(所谓“伤”);
另一种是病人因高烧而患苦寒(所谓“寒”),死亡率很高。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序文中悲痛地说:“我家有200多人,但是,自建安元年起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非洲未接种疫苗的伤寒死亡率最高仅为10%,这与汉朝有着很大的差距。
那么,汉朝伤寒是一个什么样的流行病呢?
让我们看看这些细节:一个是匈奴巫医下的“蛊”,可以感染牛、羊、马,但是,不会使它们生病;另一个是此病基本上没有渡过长江。此外,从公元1世纪到4世纪的前后的数百年间,“伤寒”瘟疫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推断,这种伤寒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流行性出血热。
这种病毒就是由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因为,长江阻止了老鼠南下,所以,这种疾病基本上没有跨过长江。由于,老鼠捕杀不绝,不断感染它们携带的病毒,从而导致鼠疫反复发作,而匈奴巫医所下的“蛊”,很可能就是老鼠的粪便。
然而,瘟疫与战争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时代文化现象,即:魏晋风流。我们现在看到的魏晋时期很多文人名流,都穿着宽松的衣服和木屐,总以为这是他们自由自在的表现,但是,却不知道是因为吃药的缘故。魏晋时期,人们为了预防和治疗伤寒,经常服用一种叫五石散的汤药。
五石散具有药酒流汗的功效,所以,即使在大冬天,吃药的人也会感到皮肉发热,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穿得少。而且,出汗多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穿又窄又紧的衣服,会划伤皮肤,所以,他们必须穿宽大的大衣。当然,脚也一样,鞋子和袜子很容易磨破脚皮,所以,用木屐代替鞋子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当时许多学者逃离尘世寻找净土,不仅导致寻求自然的风潮盛行,还导致山水诗和山水文学的兴起。虽然,匈奴是汉代这场生物战争的始作俑者,但其本民族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牺牲品。在南匈奴内附汉朝的数百年里,北匈奴不断西迁,瘟疫也一路蔓延,几乎遍布欧洲。
公元375年,匈奴人出现在顿河大草原,然后,他们就一路横扫大草原直至欧洲大部分地区。这些骑马的人不仅给欧洲带来了战争,还给他们带来了可怕的瘟疫。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这种流行病袭击了欧洲,瘟疫甚至使英国人没有足够的健康人来埋葬尸体,死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匈奴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以瘟疫为战争手段的民族,他们给古代中国和欧洲带来了数百年的“生化”灾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汉和罗马帝国的崩溃。
国内外古代战争史的书籍
本文2023-10-03 20:44: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