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唐诗1_10》解说词读后感 每一集一篇(500--600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唐之韵--唐诗1_10》解说词读后感 每一集一篇(500--600字),第1张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

这10部币史纪录片,狠狠提升了我的的格局。

河西走廊(2015)。

中国大陆/纪录片/2015-03-03(中国大陆);首播/共10集/单集片长50分钟>。

《河西走廊》评分97。

宏大、厚重、壮丽,是这部纪录片讲述历史的方式;围绕河西走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呈现了汉武帝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讲述一个全方位的世界;每集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各集之间相互衔接。影片画质细腻,演员代入感强,演技到位。

雅尼搭配徐鲤的神级组合,极具壮阔与苍凉感的配乐,则是这部纪录片最让人称赞的地方。满分作文一样的文案,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打动内心,让人情不自禁留下眼泪。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2019)。

中国大陆/纪录片历史/2019-06-20(中国大陆)首播/共8集/单集片长30分钟>。

《历史那些事》评分97。

这是一个懂得整活的纪录片;它用传统纪录片+小剧场的形式呈现,史料和现代热梗结合在一起,诙谐幽默的同时又能学到历史知识;目前一共出了两季,共16集,每集时长很短,但是制作很精良,传统纪录片和小剧场一正一谐,形式多样。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设计,第一集我就被吸引住了;就问一句,你知道唱rap的苏东坡是什么样子的吗?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2016)。

中国大陆/纪录片历史战争/2016-05-28(中国大陆)首播/共6集/单集片长50分钟>。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评分97。

这部纪录片几乎是历史爱好者必看的一部片子;有人说,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地理的统一,汉武帝完成了中国人心的统一。或许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对大一统的渴望,正是从那个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的。

看完这部片子,才能真正明白中华民族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也才能明白,正是因为有了秦皇汉武的大一统,才造就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精神内核。

中国通史(2013)。

中国大陆/纪录片/2013-01-21(中国大陆试播)首播/共100集/单集片长45分钟>。

《中国通史》评分92。

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到封建帝制的终结;在这部纪录片里,跟着时代的更迭与王朝的兴衰,感受我们的文明是怎样绵延至今的。每集45分钟,共100集。五千年的历史当然不是用100集就能讲清楚的,但是对于系统了解我们的历史还是很有帮助的。

而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可以当成视频版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真的蛮建议想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海昏侯(2019)。

中国大陆/纪录片/2019-03-20(中国大陆)首播/共3集/单集片长50分钟>。

《海昏侯》评分87。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真实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海昏侯刘贺作为一个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的帝王,在历史中的记录非常少,且被塑造成了一个昏庸腐败,不学无术的负面形象;而这部纪录片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刘贺,以他戏剧性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一段波诡云谲的权谋大戏,堪称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画风纪实,文案幽默,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亮点。

大唐帝陵(2020)。

中国大陆/动画纪录片历史/2020-07-28(中国大陆)首播/共10集/单集片长40分钟>。

《大唐帝陵》评分95。

这是一部动画版的纪录片。以考古材料和历史线索为基础,用动画对唐代皇陵以及大唐王朝的昔日盛景进行复原;人物和古代建筑模型的精细程度,仿佛就置身于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年的盛世景象;文案考究而不失历史温度,配乐烘托气氛的恰到好处,让人意犹未尽。

历史的拐点之汉匈之战(2016)。

中国大陆/纪录片/2016-08-22(中国大陆)首播/共6集/单集片长25分钟>。

《历史的拐点》评分89。

这部片子从名字也能看出来,主要讲历史上几个重要的节点;分为商鞅变法、汉匈之战、澶渊之盟和下西洋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有4-6集。我尤其喜欢《汉匈之战》这个篇章;作为一部偏向普及性质的纪录片,意不在深度和细节,它的优点在于,有韵味的镜头语言,精良的摄影、灯光、服化道,以及日常跪央视爸爸的文案。

紫禁城(2021)。

中国大陆/纪录片/2021-10-22(中国大陆)首播/共12集/单集片长60分钟>。

《紫禁城》评分95。

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也见证了中国从近代史的百年屈辱到如今的繁荣兴盛这部纪录片以朱棣建造紫禁城开始讲起,到如今600年的历史。用12个篇章,通过紫禁城来认识世界,读懂中国;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部片子为每个篇章都打造了专属的主题曲,与内容高度适配。

大明宫(2009)。

中国大陆/纪录片/2009-09-10(中国大陆)首播/共6集/单集片长30分钟>。

《大明宫》评分91。

历史上没有一座城市像长安一样,镌刻着中国人最灿烂的记忆;没有一座宫殿像大明宫一样,寄托着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向往;大明宫,这座存在了222年历史的宫殿,见证了唐王朝兴衰起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随着战火和尘埃的洗礼,如今我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遥想千年前的盛世景象。短短六集,却感慨万千。

汉字五千年(2013)。

中国大陆/纪录片/2009-01-28(中国大陆)首播/共8集/单集片长50分钟)。

《汉字五千年》评分96。

这是一部关于汉字历史的纪录片;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过程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华文明而言,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明的具象表达和永恒生命力的体现;只要汉字还在,我们的文明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大明宫,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明朝的一个宫殿。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我看这部纪录片<<大明宫>>,才开始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大明宫,本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表达孝心建立的,可是后来李渊驾崩之后,大明宫就暂停修建了。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因患有风湿病,而原来居住的前隋留下的太极宫地势低洼,所以决定再次修建大明宫。到后期唐玄宗即位后,有对大明宫做了修饰。

大明宫的设计者史书没有记载。在大明宫营造期间,担任将作大匠一职的人,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设计和营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凡西京之大内、大明、兴庆宫,东都之大内、上阳宫,其内外郭、台、殿、楼、阁并仗舍等,苑内宫、亭,中书、门下、左·右羽林军、左·右万骑仗、十二闲厩屋宇等,……凡有建造营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 。可见,大明宫的具体修建,定是由“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的将作监负责。

阎立本父子三人深谙工艺之学。父亲阎毗为隋朝的殿内少监,兄长阎立德曾先后担任唐朝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并设计了翠微宫、玉华宫以及唐太宗的昭陵。阎立德死后,阎立本继任其兄之职,任唐帝国的将作大匠。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阎立本也是唐代声明显赫的大画家,举足轻重的皇家宫殿必定是帝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由此推断,大明宫的设计者是阎立本。

大明宫承载了唐朝几位皇帝的历史,从唐太宗到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发生的很多事情,大明宫都见证过,只是到了后期,唐玄宗李隆基宠幸杨贵妃,不问政事,导致安禄山骑兵造反,国库空虚,大明宫很多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后来的皇帝平定安史之乱后,又对大明宫进行了修建。但也主要是贴合皇帝性情的,例如修建马球场、修建修道场等。再后来,黄巢发动兵变,后续很多人侵入大明宫,不仅对大明宫洗劫一空,更是“火焚宫城”。

到这里,大明宫的命运也算是结束了,现在留下的也只是大明宫的遗址而已。

看《大明宫》这个纪录片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自己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太少,对历史了解太少,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以前却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已,希望以后能通过看更多的纪录片、书籍,了解到更多的文化。

《大明宫》纪录片,你值得一看。

第2集、丹凤朝阳

长安城 唐 公元618年,李氏家族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城,立国之初,皇室仍然居住在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

太极宫

太极宫处在一块洼地上,在多雨的夏天非常潮湿,很不适合居住。公元662年,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帝国开始大兴土木,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修建新皇宫。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大明宫 丹凤门

公元664年正月初一,这是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落成后的第一个元日。元日的大朝会是帝国最为隆重的庆典。对于帝国的官员来说,元日这天能够进入丹凤门意味着无上的荣耀。丹凤门是大明宫的南门,也是大明宫的正门。在丹凤门的里边,就是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也是帝国的权力中心。太阳正在升起,官员们进入丹凤门。正对着丹凤门的是一个纵深六百三十米的广场。巨大的广场尽头就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

翔鸾阁

巍峨的殿堂坐落在三层大台上,东西两侧如巨鸟的翅膀一样,飞扬的是高大的阙楼。

栖凤阁

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述,“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崪(zú)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栏下视,南山如在掌中”高耸入云的宫阙,气势磅礴的殿堂,含元殿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数以百计的君王和皇帝修建了无数座宫殿。但是,规模和气势如含元殿者,确实没有第二个。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平面整整十五米。为了官员上朝方便,东西两侧分别修建了两条平行的坡道。由丹凤门北望,坡道宛如龙垂其尾,称之为“龙尾道”。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巨大的建筑,渺小的官员,含元殿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帝国的庄严神圣。

大朝会的时间终于到了,大唐的皇帝和皇后步入含元殿,这是帝国一年中最神圣的时刻。一代明主唐太宗离世之后,太子李治继承帝位,这就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大明宫落成的时候,他已统治大唐十五年。帝国在蒸蒸日上,高宗唯一的担忧只是每况愈下的身体。由于身体羸弱,帝国事物逐渐转移到了高宗的皇后武媚娘手中。唐高宗并不知道,这只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书写历史的开始。

正月初一的大朝贺是大唐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礼仪。大臣:“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在尊贵神圣的含元殿,各部官员向皇帝呈报一年来的政绩,展示帝国取得的成就;各国使节献上来自异邦的宝物,表达对大唐的敬意。使节:“大唐皇帝,万寿无疆。”唐代诗人王维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恭祝陛下,万寿无疆;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来自各国的使节都渴望与大唐交往。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节而言,元旦的大朝会是最好的机会。这一天,他们能够亲眼目睹大唐的皇帝。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写大明宫:“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站在含元殿上向南眺望,偌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慈恩寺 大雁塔

在大明宫的正南方向,是一座宏伟的佛寺慈恩寺。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就是大唐显赫一时的玄奘法师。“慈恩寺的第一任住持,不正是玄奘法师吗。”诗人李华这样解释大明宫的涵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这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含元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它宛如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照耀着大唐的天空。黄昏来临,当班的官员们走出宫门,忙碌了一天的大明宫逐渐清静下来。皇家卫队开始巡逻,执勤的卫兵擂响了含元殿鼓楼上的大鼓。关闭宫门的时间到了。鼓声首先在大明宫敲响,以此为信号,整个城市的街鼓依次响起。长安城实行宵禁制度,大大小小的城门听着鼓声开始关闭。夜晚降临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始进入梦乡。大明宫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整个帝国的统治中枢。偌大的唐帝国,通过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大明宫中有条不紊地运转。大明宫中的皇家卫队称为金吾卫,他们掌管着大明宫所有宫门的钥匙。大明宫有十一座宫门,开关宫门的制度很严格,必须核对门契。门契分为两半,一半在宫中保存,另一半由门官掌握,两半契合才能打开大门。门契刻成鱼形有特定的含义,在古人看来,鱼白天还是黑夜从不闭眼,警惕性最为可靠。金吾卫不仅负责宫廷的安全,还负责整个长安城的治安。根据大唐的制度,官员们五更左右就要去上朝。五更点卯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长安城依然在熟睡。官员是帝国的支柱,尤其是都城的官员,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但是在大唐,官员们无论职位高低,大多骑马上朝。高级官员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仆人随行,在夜色中为主人掌灯。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俸禄有限,只能一个人独行。

大明宫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与官员居住的地方有不短的路程,风里雨里上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大唐帝国,官员必须准时上朝。如果上朝迟到,惩罚会非常严厉。轻则罚去一个月的俸禄,重则丢掉官职。地位显赫如宰相者,都不敢无故迟到。天已经放亮,官员们到达了大明宫。

每进一座宫门,皇家的卫兵都要仔细核对每一位官员的身份。“吏部侍郎裴行俭!”所有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还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波斯国王子泥涅师!”经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官员们最后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政殿。“黄门侍郎苏中鹤!”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分别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内朝。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举行,宣政殿和紫宸殿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吏部侍郎裴行俭!”“在!”根据大唐的律法,官员们上朝时必须遵守纪律。笏(音同“户”,hù)板歪斜者,罚去一个月的俸禄。“波斯国王子泥涅师!”笏板又称朝板,是官员上朝时的工具。如果有事启奏皇帝,可以在背面写字以防止遗忘。

在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的低级官吏使用竹子制作的笏板。另外,不按照等级次序站立,未经允许随便讲话,无故离开队列等等,都要罚去一个月的俸禄。“皇上有旨:圣体不适,令皇后替朕坐朝。”“波斯王驾崩,王子返回,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西国路远,一路珍重。”“臣定当不辱使命。”宣政殿的朝会结束之后,官员们就会前往自己的办公场所。宣政殿的东边是门下省,西边是中书省。

门下省

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直接代表皇帝的旨意行事,是大唐中央最高的权力机构。在前代的基础上,大唐创建了行之有效的中央管理体系。“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但完善于唐帝国时期。“三省”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行政效率很高。

紫宸殿

学者们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唐代的中央管理制度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 退朝之后,武皇后在紫宸殿单独诏见了大将军裴行俭和波斯国的王子尼涅师。紫宸殿属于内朝,与宣政殿相比,气氛自由了许多。对于官员们而言,能够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受到武皇后诏见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裴大人,务必小心。”“皇后放心,臣将尽全力保护王子的安全。”根据史书记载,晚年的唐高宗被病痛折磨,国事几乎都托付给了武皇后。正是在大明宫中的紫宸殿,这个日后威震天下的女人开始执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679年 丝绸之路 尼涅师是一位在长安长大的波斯王子,官居大唐的左武卫将军。由于父亲亡故,尼涅师必须返回波斯继承王位。公元679年,大将军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西归。

碎叶城 遗址 吉尔吉斯斯坦

在天山以西的碎叶城,大唐骑兵大败反叛的西突厥人。西突厥的可汗被俘虏,丝绸之路的秩序恢复畅通。在唐高宗和武皇后的时代,国力进一步增强,大唐骑兵多次抵达葱岭以及天山以北的地方。

对唐高宗而言,除了每况愈下的身体,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陛下,裴大人传书兵部,碎叶城的叛乱已经平定,西突厥的首领被我大唐俘虏。”“传旨裴行俭,在碎叶城刻石记功。”“皇上英明,大唐的盛名才可以远播葱岭。”公元680年,在返回长安的路上,裴行俭不费吹灰之力又收服了北部边疆反叛的突厥贵族。突厥首领被押送长安,大批突厥民众归附。大唐的军威远播四方。唐高宗李治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与荣光。

大唐疆域图 唐高宗时期

史书上记载,高宗时期,大唐的疆土东至日本海,西达咸海,南抵越南,北越贝加尔湖,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长安城

学者们认为,在唐高宗统治期间,大唐实际控制的疆域最为辽阔,长安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一切都预示着,一个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

唐太宗时期,大唐骑兵抵达天山脚下,汉末以来时断时续三百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在唐高宗统治的三十四年里,帝国的铁骑一次又一次越过沙漠,为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而不断浴血奋战。无论是彪悍的突厥人还是凶猛的强盗,再也没有人敢肆意破坏丝绸之路的新秩序。疲惫的商旅可以放心地睡觉,异邦的使节可以通行无阻。

舞马衔杯银壶 唐

东方的丝绸和茶叶从长安出发,一直可以抵达罗马。西方的金银和珠宝,从阿拉伯帝国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达到顶峰。 兽面玛瑙杯 唐 自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生活在西域以及今天中亚一带的少数民族就不断来到中原,这些人被笼统地称为胡人。在大唐的都城长安,胡人随处可见。唐代的史料中记载,胡人戴着汉人的帽子,汉人穿着胡人的衣衫。包括一万户突厥人在内,长安城中的胡人很可能有近十万之多。

擅长经商的粟特人主宰着西市的贸易;龟兹的舞女在酒肆最受欢迎;于阗人以绘画而赫赫有名;高昌的乐人经常被皇室选中,前往宫廷演奏。不仅如此,很多胡人直接为皇室服务。大明宫中的皇家卫队里就有不少胡人,甚至连皇家卫队的队长也是胡人出身。

胡人武官佣 唐

政治上不分疆界,张开怀抱;经济上不分族别,竞争谋生;族别上不分胡汉,皆为臣民。胡人几乎融进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唐帝国的统治者,大度豁达,自信包容,可能与遗传中的胡人血统有一定关系。学者们考证,大唐的前三位皇帝,其母系血统都是胡人,唐高宗李治更是充满了胡气,汉族血统只占四分之一。汉民族的血液里大量搀进胡人的剽悍精神,而胡人的灵魂中也铭刻着汉民族的文化烙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大气磅礴。各民族、各宗教在大唐和谐相处,对中华和夷狄“爱之如一”,这就是公元七世纪的大唐帝国。 683年 洛阳城 在中国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似乎失之偏颇,唐高宗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统一儒家经典,改进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律法,他继承了唐太宗留下的基业,并且发扬广大。在临终之前,五十六岁的唐高宗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上天再赐朕一个月的生命,能够重返长安,朕死而无怨了。”“皇上!”高宗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成就了他帝王梦想的大明宫。公元683年,在大唐的东都洛阳,唐高宗驾崩。

690年 洛阳城

高宗去世后,武皇后开始执掌大权。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大业,或许是逃离曾经的噩梦,武则天离开长安,以洛阳为东都。公元690年,六十七岁的武皇后在洛阳称帝,世人谓之武则天。武则天离开长安之后,大明宫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皇家卫兵、宫女和太监。

大明宫

这座巨大的宫殿在默默地等待,等待女皇的归来。

《唐之韵--唐诗1_10》解说词读后感 每一集一篇(500--600字)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