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出土宝物都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隋唐出土宝物都有哪些,第1张

隋朝

鸡首壶

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口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鸡尾消失,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至南朝时,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为双系。隋代壶身更高,鸡颈不仅更长,而且作仰首啼鸣状,鸡尾柄变塑贴龙首柄,系的开关也更加复杂。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28个金质球形链珠由金线穿起。

项链的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这块鸡血石纯净晶莹,虽在地下埋了千余年仍然鲜艳如新,光洁明亮。最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长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交相辉映、雍容华贵。

隋圆形玻璃瓶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125厘米。这件玻璃瓶的瓶口和腹部的俯视面均为椭圆形,是用吹制法制成的,器壁极薄,形态为中国传统造型。经化验,其质地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吹制技术的水平。

唐代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是国宝级文物,是唐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证。整个壶的造型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制成,壶身为扁圆形,上方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壶盖帽为锤揲成型的覆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和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状提梁。在壶身两侧模压出两匹相互对应,奋手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银壶通体抛光,舞马、壶盖、弓形提梁和同心结处均鎏金。这件银壶巧妙的借鉴契丹族皮囊壶制作而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这种香囊设计精巧,不论外部球体如何转动,中间的香盂总是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也不至于撒在外边。专家介绍说,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而中国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时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

唐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唐,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55,口径92厘米,八瓣圆形,单柄,圈足,口侈,周边外出,饰锯齿纹。杯身略鼓,被粗绳纹分成八瓣,每瓣上饰形态各异的仕女和骑马狩猎图样,空间饰花草,地饰鱼子纹;下饰一突出杯壁的莲瓣,上缀一朵宝相花,整体上似一瓣莲花托杯。足为八棱,圈边饰一周联珠纹。柄为圆形,下有尾,外圈由大型联珠组成,上有七瓣组成的三角护手,护手中心有一圆圈,内饰一立鹿,地遍饰鱼子纹。柄内底部中心,饰水波纹,水波上有游鱼三条。

除了唐三彩,这几种也是唐朝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唐三彩代表了唐朝的繁荣,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实用性差。

除了唐三彩,这几种也是唐朝出土的国宝级文物。1唐兽首玛瑙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也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除了唐三彩,这几种也是唐朝出土的国宝级文物。2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淅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除了唐三彩,这几种也是唐朝出土的国宝级文物。3唐花鸟纹金花银碗:为唐朝的盛食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只能按照你的关注,重点介绍给你一些馆藏唐朝珍品吧:

1、鎏金折枝团花纹银碟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19,口径10厘米。

2、茶具,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葵口,浅腹,圈足。碟内底中心刻四株折枝花组成的圆形团花一朵,内腹面散点装饰五株“十”字形折枝花,边沿饰仰莲瓣纹。

3、鹦鹉纹提梁银罐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

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鱼子纹地。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盖内有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4、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51,口径91厘米。

杯身为八瓣,四瓣为男子狩猎图案,四瓣为仕女乐舞、戏婴、梳妆、游乐图案,相间排列,纹饰涂金,喇叭形圈足,球状联珠形柄。具有西亚金银器风格。

5、双鱼纹羽觞

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高27,口径116厘米。侈口,腹斜收向下,圈足、锤击成型,花纹模冲,纹饰涂金。腹底饰双鱼纹。

6、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5,最大径225厘米。

盘身为相连的双桃形,浅腹、平底,窄平折沿,锤击成型,纹饰涂金。两个桃形盘中心以模冲法冲出两只首尾错置、相互顾盼的狐狸,造型极为生动。

7、赤金走龙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4厘米,高28厘米。

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精细。

8、孔子问答镜

1964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29厘米。

葵花形,圆钮。钮左侧一人头戴冠,左手前指,右手持杖.右侧一人戴冠著裘,左手持琴。钮上竖格有铭文“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九字。钮下一树。素缘。这一图案的题材出自《列子·天瑞》。说的是孔子游泰山,遇荣启奇鼓琴唱歌,孔子问其何乐,答曰:使我高兴的事很多。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我幸而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我幸而为男,二乐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乐也。故此镜又称“三乐镜”。

9、瑞兽葡萄镜

西安市出土。直径187厘米。

兽钮,一圈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六个姿态各异的瑞兽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间,外区葡萄的枝蔓叶实和飞禽、蜂蝶相间,边缘纹饰流云纹。这是唐代铜镜中最富有魅力的图案之一。

10、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釐米。

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纹理俏色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禳金,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物,国宝级藏品。

11、五曲葵口秘色瓷盤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4,口径252釐米。

口沿呈五曲花瓣形,坦腹斜收,平底内凹,通体施青绿色釉,釉色匀净莹润。是越窑专为皇室烧造,因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秘而不宣”,故称之为秘色瓷。

12、三彩梳妆俑

1956年西安市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高47.5釐米。发髻高耸,身穿袒胸窄襦,外罩绣花半臂,翠绿长裙高束胸际,裙褶遍绣柿蒂花。脚穿云头履,端坐在绣墩上,左手持镜照面,右手伸指妆点,举止优雅,是典型的盛唐妇女形象。 13、四鸾衔绶纹平脱镜

1965年西安市东郊长乐坡出土。直径227厘米。

圆钮,钮座周围饰银片莲叶纹,两周金丝同心结联环纹之间有四只作展翅飞翔状金花鸾鸟口街绶带。纹饰均以平脱手法制成,空白处填以漆,然后打磨光滑,粘上的花纹与漆面平行。这种特种工艺制成的铜镜是唐代铜镜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

14、镶金白玉镯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直径7釐米。

谓以三节等长的和阗王衔接而成,衔接处禳金质兽首,用金质活桂铰连,抽出後王谓可自由开合,制作十分精巧,是唐代腕饰珍品。

15、“官”字款五尖瓣白瓷盤

1985年西安市北郊火烧壁出土。口径135,高34釐米。

盤口为五尖瓣花形,胎白质细,釉色洁白莹润,造型精巧,足底刻有“官”字款。是唐代定窑产品。

16、舞马衔杯纹银壶 高143釐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舞马衔杯纹则印证了唐玄宗时曾驯养良马随乐起舞的历史记载,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17、鎏金伎乐八棱银杯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66,口径7厘米。

侈口、环底、喇叭形圈足、环柄,柄上饰有两胡人头像。器身八棱,共饰有手拿乐器的胡人乐伎八人。浇铸成型,鱼子纹地,地纹及人物细部采用平錾手法。

因无法上传诸多,所以详细描述了外观,供参考。

隋唐出土宝物都有哪些

隋朝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