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你知道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第1张

碑帖兼写的书法家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以字行,亦署仓石、仓硕,号苦铁、大聋、破荷,又号缶庐,老缶、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其所书石鼓文、楷、行、草各具风采,最突出的是石鼓文。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对民国书坛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盍,安徽桐城人。早年即奸篆,隶、金石之学,篆宗石鼓、钟鼎书,隶法汉碑,刻印师邓石如。他遍习汉碑,50岁后,笔法隽利若刻,结字方正沉厚,骨肉匀称,有高古超逸之气。张祖翼生前泼墨跋款甚多,虽出于唐人却不囿于成法,笔势刚强,丰神绰约。

黄宾虹(1864—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作滨虹,曾署予向,中年更号宾虹,后以号行,安徽歙县人。他善书画,早期书法取干金石碑版;后从《争座位帖》中领会了行草书意,并以此探究帖学的真谛;晚年书法日渐醇雅古朴、平和简净,所书篆籀富金石气,行书古朴苍秀。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秋桐、孤桐,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初宗晋唐,多取虞世南、诸遂良和智永,50岁后用笔稳健秀劲,章法上常取横向宽势、竖向纵势,对高二适、茅盾等人最有启发。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蹇,后更名尹默,乃废其字,曾署名沈中,浙江吴兴人。他工诗,善楷、行、草体书,尤长干行书。初学欧、褚,崇尚“二王”,后又对汉碑、魏碑及《瘗鹤铭》苦心钻研,善以写帖之法写碑,形成了圆润妍美的书风。

--------------------------------------------------------------------------------

吴昌硕书法特点及其传人

吴昌硕临石鼓文,主要特点有:第一,破石鼓文之方正,而把字形写长,如同小篆,然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有“馗肩”之势;第二,用笔遒劲,气势开张,圆劲中寓方折,有很浓厚的金石气;第三,在章法上采用纵有行.横无行的方法,字体大小不一,行距和字距都较紧凑,更显得用笔的恣肆和雄强。吴昌硕写篆书,用笔的关键在于藏锋落笔。中锋行笔和收笔。他落笔时小心控制,稍大的端部是缓慢而稍为夸张的藏锋所造成,点画中部严格中锋运行,在由于笔毫扭曲等原因偶尔出现偏锋时,亦不着意调整。掩饰,线条推移富有节奏感,收笔不拘一格。有时缓提,有时加一藏锋动作,有时戛然而止,有时任其自然。他的篆书线条流畅、丰富、自然,与一般人印象中的行书更为接近。50岁以前的篆书控制比较精心,节奏比较平稳;60岁以后才逐渐形成恣肆烂漫、不拘细节的风格。吴昌硕楷书初学钟,颜,行书学米、黄;萆书主攻五铎,中年后又学黄道周。尤其是他以篆隶笔法写行萆,将左低右高的取势移植于此,自上而下,运笔贯气似一注而到底。吴昌硕传人有徐新周.越云壑、赵古泥,陈半丁.陈衡恪、钱瘦铁,朱复戡等。王一亭、楼邨虽非吴氏及门弟子,但在风格上受其熏染至深。30年代后,邓散木在上海崛起,因邓氏是赵古泥门生,实为吴氏再传弟子。进入50年代以后,沙孟海、诸乐三等人饮誉江、浙,沪,且成为国内一流的名家,他们皆受到过吴昌硕的影响。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碑帖传拓方法主要有擦墨拓、扑墨拓两大类,还有蜡墨拓、镶拓、响拓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历代名家书法碑帖,希望对你有用!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欣赏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1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2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3

 历代名家书法碑帖4

 碑帖基本含义

 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据史料记载,明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 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块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块大洋。

 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真正学习鉴赏碑帖,成为许多收藏者的兴趣,从对碑帖的整体认识来说,鉴赏也是由表及里,有各个不同的侧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拓本的装潢,各种旧拓本特别是古拓本,有不同时期的式样,因此,"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等都反映出材料和裱装时代特征,再是对拓本纸张和拓本具体的墨色和效果,这则是对材料和技法的客观分析了。

 南宋以后,碑帖的制伪高手越来越从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进一步鉴别出书法的风格、用笔等,这就成了鉴赏中的主要依据。再有鉴别碑帖的辅助依据,即题签、印鉴、题跋等这些文字,都能帮助我们鉴定真伪。

商 周 甲骨文 颂鼎 大盂鼎

毛公鼎 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

春秋战国 秦公簋 越王勾践剑 石鼓文

秦 朝

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秦诏版铭

汉 朝 群臣上寿石刻 五凤刻石 居延竹简

嘉量铭 莱子侯刻石 敦煌简(草)

开通褒斜道刻石 石门颂 乙瑛碑

礼器碑 郑固碑 淮源庙碑

孔宙碑 封龙山碑 西岳华山碑

鲜于璜碑 衡方碑 史晨碑

西狭颂 张景碑 熹平石经

韩仁碑 曹全碑 张迁碑

三 国

钟繇 皇象 孔羡碑

曹真残碑 天发神谶碑

晋 朝 陆机 索靖 王羲之

王献之 王询 好大王碑

南北朝

吊比干碑 广武将军碑 中岳嵩高灵庙碑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张猛龙碑

龙门二十品 泰山金刚经 石门铭

元略墓志 刁遵墓志 元彬墓志

元怀墓志 崔敬邕墓志 元祐墓志

元勰妃墓志 元景略妻墓志 姜敬亲墓志

张黑女墓志

隋 朝 智永 董美人墓志 龙藏寺碑

苏孝慈墓志

唐代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钟绍京小楷转轮圣王经 国铨小楷善见律经卷,

怀素自叙帖 怀素小草千字文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褚遂良倪宽赞 褚遂良阴符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孙过庭书谱 颜真卿颜勤礼碑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梦奠帖 李邕出师表 陆柬之文赋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宋代

米芾行书苕溪诗帖 米芾虹县诗帖 文天祥木鸡集序 米芾德忱帖 米芾砂步诗 米芾蜀素帖 米芾研山铭 米芾多景楼诗帖 米芾木兰诗 米芾临兰亭 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 苏轼前赤壁赋 岳飞出师表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 苏轼李白仙诗卷 赵佶小楷千字文

元代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鲜于枢苏轼海棠诗

明代

董其昌行书琵琶行 祝允明草书嵇康酒会诗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 文征明乐志论 文征明且适园图卷后记 文征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文征明小楷莲社图跋(10) 文征明庄子人间世第四册(6) 董其昌酒德颂 董其昌临兰亭 董其昌行书杜甫诗 蔡玉卿山居漫咏卷 黄道周誓墓文卷 文征明滕王阁序 唐寅七律四首卷 祝允明归田赋 祝允明乐志论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 王宠访王元肃虞山不值 文征明西苑诗十首

清代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邓石如篆书帖 吴大徵临金文三种

夏承碑 袁安、袁敞碑 张芝

你知道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

碑帖兼写的书法家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以字行,亦署仓石、仓硕,号苦铁、大聋、破荷,又号缶庐,老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