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纸的过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古代造纸的过程,第1张

1、斩竹漂塘: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舂臼: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5、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6、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扩展资料:

另外在《天工开物》及各种古籍中并未记载但是流传至今、比抄纸法历史更久远的造纸方法为浇纸法。浇纸法主要为傣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小范围采用。与抄纸法相比,浇纸法所制的纸更加粗糙,制造速度更慢。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造纸术

1957年在西安东郊汉墓出土的“灞桥纸”,年代为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即前140年至前87年。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群中出土“放马滩纸”,时间比较确定,属于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

就已知的年代看,还是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更早。

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 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 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 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过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 到用藤和桑皮等。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以避蠹。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 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 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 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该时代宋应星著的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人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以上均摘自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

蔡伦是东汉时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公元58年—75年)入宫,则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早于公元58年。然而,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西安灞桥古墓中发现了“灞桥纸”,而墓主人活动时期不晚于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这为“蔡伦发明造纸术”说投下阴影。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的汉墓。

墓里有麻纸地图,这被称为“放马滩纸”。20世纪90年代,在甘肃敦煌发现了一座西汉墓,墓中有550张纸,其中7张有字,被称为“悬泉纸”。日本学者曾提出:“灞桥纸”上无字,可能当时这种纸是无法用来写字的,只可用作包装,而在蔡伦纸上可以写字,应属划时代的发明。可“放马滩纸”和“悬泉纸”的发现,彻底推翻了这一假说。

造纸术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三是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四是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的文化成就上,也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造纸术已经不再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但它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却一直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

这些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人民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造纸的过程

1、斩竹漂塘: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