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道家典籍太一生水,是在哪个地区出土的?
1993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发现了竹简73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的内容主要是道家作品和儒家作品、其中道家作品是《老子》(中国发现最早的《老子》)、《太一生水》、《说之道》、而儒家作品有《五行》、《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语丛三》、《语丛一》、和《语丛二》等。
郭店楚墓竹简
其中《太一生水》是一篇过去从未见过的道家文章,作者也不清楚,其古老程度不亚于《道德经》。“太一生水”中的“太一”也就是道的代称。《吕氏春秋·大乐》有记载: “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 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太一生水》
道家学派认为,道身万物,自然水也是道所生。水在道家的世界里也是十分重要的象征。老子认为,世界最坚强的事物反而是最柔弱的,“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 ”,反而那些表面坚强的容易遭遇摧毁,“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认为世界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是万物也不能胜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知其雄,守其雌 , 为天下溪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 。”
因此,道家的智慧告诉人们,做人应该低调,学会明哲保身,忍让,而不是出头。“勇于敢 则杀 , 勇于不敢则活 ”。要像水一样柔弱,“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江海之所以 能为百谷王者。”
而《太一生水》也是阐述了该思想。如其中提到“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太一生水》校对文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冷热。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冷热之所生也。冷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此谓之道化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卑以柔。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解文太一者,道之别名也。水者,太一之形像也。世人非借形质之物不能解道之内涵,故以水之形示之喻之。太一非化万物不可识辨,谓之玄牝。水亦其所化,故曰“太一生水”。然太一为何者,无人知识,以水喻,可悟不可言。
“太一”、“水”者,亦名也。名者,像谓也。“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太一水性,水之性者,极阴则凝寒冰,呈固木之像,极阳则化炎气,展虚无之态,常居万物之下,至柔以润万物,至强以弥四方,太一之性同也。太一性静者,聚而化浊气,成地之形,太一性烈者,散而化轻气,成天之像。天地者,太一形像也。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静动相持,乃以成势,势成则形动,是以生人。神明者,人也。唯人有神识明目,是以能观摩万物,后成像于心,托之以名,是以天地定位,阴阳互别,万物归类,道始长也。非名,万物不分,天地常合,阴阳难辨,心智蒙沌;然常名,万物难觅其宗,心智迷于幻像,乃致太一不识,大道遁隐,纷争并起。故曰:名可名,非常名,又曰:一得一失。天地万物汝及余等皆太一生也,亦太一形像也,非神识之别及异名之谓,汝与余及天地万物何不同哉?同也。然不同者多矣,佛曰“分别心”是也。心者,神识也。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相辅者,混杂互动也。阴阳四时及其余者,形像也。非人不可识天地阴阳四时,不可识沧热湿燥寒暑。此等异名之指万物者,皆太一化生于神识明目之像,故谓“为万物母”;此等异名者,其源亦皆太一,随天地之变而循环复始,天地者,太一也,故谓“为万物经”。生灭者,乃像之生灭。太一者,不生不灭。
“天道贵弱”,人言也,非天道贵弱也。天道无方自然是从,得势以强驰天下,去势以弱隐己身。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强之形也;天簌传音,星月争辉,弱之态也;天道恩威并重,杀养齐发,岂以贵弱一言以蔽之?世人常观之以弱示人,以弱养万物,误为弱贵,非为弱也,势不及也。贵贱之别者,唯人依己之利害而言尔!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茅山宗宗承上清派,以传授上清经法为主。主要典籍有:《道德经》、《南华经》、《正统道藏》、《黄庭经》、《上清大洞真经》、《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和《形神可固论》等。
按书籍内容分类包括:天文类、地理类、方志类、史记类、农家类、法家类、杂家类、总集类、别集类、纪事类、谱录类、戏曲类、幼学类、编年类、金石类、时令类、小说类、政职类、奏议类、政书类、目录类、西洋类、风水堪舆、四柱命理、六爻八卦、择日择吉、手相面相、姓名测字、紫微七政、梅花易数、三元玄空、奇门遁甲、六壬太乙、铁板神数、占卜解卦、周易学术、儒家系列、佛教系列、道教系列、医学系列、武术系列、兵法系列、民间系列名家系列
市面上能找到的差不多有:
《龟斗解厄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金刚罩道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步斗咒罡》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宿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黄箓五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飘放莲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预修预行正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雷霆启醮幡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雷门醮削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随愿往生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阳醮科仪集成》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教金箓受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金刀断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送白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告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迎王母銮驾斋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赤凤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课盆关报》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诸品斋醮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设坛主科》古本秘本易学道教书籍古籍
《道教解冤惘结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肄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童初五相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禳关祭将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禳关度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祭秽幡棺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神霄伏魔玉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祝由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祛文告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祈禳十八诰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祀供全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百鬼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瘟醮年王八圣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田禾醮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6部)
《道教生神九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珍本紫微斗数》古本秘本易学书籍古籍书籍
《道教玉枢镇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玉帝正朝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燃灯祈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火铃诏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清微真经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河图朝天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河图三辰星象晚朝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陆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炼度火琚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府三界召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正启三元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梵音斗科》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教朱陵饯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朝元朝真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星耋宝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旮旯施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旮旯斛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无极真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4册)
《道教斗醮三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文昌宝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敕破九狱》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敕水禁坛》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救苦提纲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挑饕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投告上下元符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手抄残本》道教古本秘本
《道教恭迎诸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开通纨道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谢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清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朝圣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上》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总早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建坛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左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大斋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夕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右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度人午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保举四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对灵救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清章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垌符箓》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道教太乙医科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太上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曜分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斋行符告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大放赦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开方隅》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庭参九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关告投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宗秘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皇密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四正四维生神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四大归空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受生迎库管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南斗炼度祝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华山秘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鸿斋奉真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告简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医方杂症》线装秘本秘本医学书籍古籍
《道教北斗金玄羽章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关摄亡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修真锦身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传度迎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九龙九皇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转生神开坛圄》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皇朝元夕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炼返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天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丹罡誓水火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丹罡八镇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临坛驾停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丰都秒斋案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中元大会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上元大会庆灯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皇广成甲子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三景玉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官劾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三天门下女青诏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十六趑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左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右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一炁生神晚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隐遁一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家镇压秘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血湖科仪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九册)
《道家功悑法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道家列子冲虚真经》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家仙踪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传雷霆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表章总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血湖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离明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玄帝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灵祖龙王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传星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日月祀地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文昌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救苦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接寿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川主杨泗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和瘟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南斗天曹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北斗正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九幽洞渊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轩辕秘籍》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解坛散结祭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观音关帝金木炳灵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茅山灵光道法秘本》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童限旮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秘传祝由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五册)
《秘传圆光法道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神符秘术宝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祝圣沐浴赈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秘传张天师法术宝录》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祈绸灯星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祈祷黠雷秘旨》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玄空养义》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玄母天尊道法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灵宝道君珍本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测字秘传》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洪阳先生老子注解》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治平宝鉴》道教古本秘本书籍民国
《民间法术合抄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放生天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张宫谕酌春堂集》秘本秘本道教道家祭文古籍书籍
《建坛安镇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建坛伏魔黠醮品奏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度人耋真清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言外中》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清微黄箓科仪》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灵驱解法》秘本道教法术道术理秘本
《安奉金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奏请玉札祝国仪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城隍禳蚁解启师判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土皇醮款五方启坛真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盲派命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推背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十种十王报恩转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北斗缪玉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勾嵝升天神书》道教道家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八卦奇门密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先天言功掩禁扬幡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元始南斗玄灵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佛门秘本坛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五灵玄科梵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贪狼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禄存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破军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斗姆预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文曲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廉贞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同庆万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中斗龙神作灶经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东岳丰都北魁冥京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下元大会解厄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上清金嘦清醮奏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三洞法宝忏诰咒》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万贔秘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家秘本星辰宝经》道家道术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道家中和秘本》风水堪舆地理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秘传犯收吓解灾集》邓松汉 道家法术古本秘本
《礼生祝文》道家古代风俗禁忌祭神鬼祭文古本书籍古籍
《和斗科》道公佬(道士)道家法术秘本秘本道公佬书籍
《鲁班全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本鲁班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鲁班小木经秘笈》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
《鲁班大木定国真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秘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神鬼图鉴》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重刊董氏道德经集解》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法咒》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李真仙真仙》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道法大手印》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辰州符咒大全》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丧事祭礼科仪》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还有一些道长出的书就不一一例举了
道家经典,那当然是《道德经》(《老子》)和《南华真经》(《庄子》)和《列子》了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道教经典,那请参看《道藏目录》
1、《周易参同契》:
此书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2、《太平经》:
此书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3、《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4、《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5、《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6、《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7、《抱朴子内篇》:
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8、《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9、《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10、《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道家文化是传承自黄帝,由春秋时期的老子、庄子开创的。
道家不同于道教,你所说的道家文化是一种思辨性的哲学学说,教你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树立一套道家的道德理论要求,与其相对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家、韩非子的法家、墨子的墨家、还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如纵横家、农家等等思想学派。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认为一切的存在都有“道”来主宰,宇宙运行、气象更替都是“道”使然,因此道家主要讲究“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就是顺应自然,不干涉。小到做人做事,大到治理国家,道家要求国君不要干涉百姓的自然生活方式,一切顺应天意,小国寡民才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你要了解这一部分就看老子的《道德经》这也是最基础的道家文化的读物,字很少,传说是老子归隐出关前讲授,由其弟子匆匆记下来的,不过内容很深奥,字字珠玑。《道德经》的注解版本很多,建议你最开始就看直译文字的,自春秋以后各朝各代名人解析道德经的,多有牵强附会之处,毕竟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一开始就看名人解析本有可能会被误导。看过《道德经》之后你可以看看现代人注解的道德经,比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傅佩荣等都是当代研究国学的大家,他们解析的道德经很有独到之处。此外应该看比老子稍晚期的庄子的《庄子》一书,书中发展开创了老子的理论体系,而且文章汪洋恣肆很有可读性,比道德经好懂有趣一些,在书中庄子提到了“齐物”“逍遥”,这也是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核心。
道家发展到三国时期,王弼用道德经的思想注解周易,越来越把道家往玄学的方向发展,也是从这时期开始形成了现在我们知道的道教,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宗教派系,与其相对的是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神仙系统,老子就是太上老君,老君“一气化三清”就有了现在道教供奉的“三清”。从本质上来说跟道家文化已经是不同的了。
至于你说的算卦、占卜之类的,其实是《周易》,《周易》传说是周文王所作,讲阴阳八卦,能占卜、测算,现在的《周易》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可能并非全本,据说在商周时期,国家大事、测算天气都是靠卜卦预测的,很多都奇准无比,《周易》系统的记述并教授人们这项预测能力,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神奇的一本书。中国的一切文化都与周易息息相关,可以这么形容《易经》(就是《周易》,细说太麻烦,你自己查资料吧),“易”是水,他浇到医学这棵树上就长出了中医这个果子,浇到战争上就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兵法、他浇到老子身上,老子在其影响下提出阴阳之气,奠定了“道家”的根基,可是《易》跟“道”无论从内容、思想理论、学派目的等各种角度来看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就像算卦的跟中医能一样吗?算卦的和军事家是一回事吗?不是吧,所以同样的算卦的周易和哲学学派道家也是两种东西了。
你所说的包括算卦、占卜(就是周易)的其实是道教,为了推广和吸引信徒,也因为上面说了最初道教的开创与用《道德经》的想法解读《周易》不无关系,所以道教的教徽就是周易的“八卦阴阳图”,周易和道德经都被列为道教经典之一,但是道教又主要是以让人修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等等为目的的,和道家文化是不同的了。
说了很多,我觉得大体轮廓已经理清了,你要知道详细的内容可以去看看关于道家、道教、周易、老子的词条,现在能认真学习国学的文化真心不多了,你能熟读一遍《道德经》《庄子》就很不错了,其他书如果你想看可以列给你,如《列子》、《黄帝内经》、《皇极经世》、《文子》、《田子》、《老莱子》有的不太好找呢,解析本就更少了
道教典籍的分类是在六朝定型的,它在道教典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道籍旧来皆以三洞、四辅分类,这是道教传统的七分法。“三洞分类法”创始于刘宋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称:“通称洞者,以通同为义。”也就是说,洞有通、同两层意思。《道教义枢》具体解释了三洞的具体含义:所谓洞者通也,“真”谓纯粹不杂,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谓不凝不滞,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谓神秘莫测,通于神灵,故名“洞神”。所谓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胜”“通凡人圣”,使人成为神仙。由此可见,三洞各名表达的仅是较为空泛的宗教教义,与所辖诸经内容无关,与各经所代表的宗派名称也无关,仅是一种神学境界的象征。陆修静用这种神秘的“三洞分类法”将两晋以来流行于江南的三派经典统一起来,“洞真”收上清经,“洞玄”收灵宝经,“洞神”收三皇经,从而调合了上清、灵宝、三皇等三个教派的矛盾。
道教经典典籍有《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冲虚经》(即《列子》)、《清静经》、《关尹子》、《阴符经》等等。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3、《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4、《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5、《清静经》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道德经
-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黄帝阴符经
-周易参同契
-清静经
1 在正规的道教庙宇、官方网站、书店或者在线商店购买道教护身牌是最正规的渠道。
2 道教护身牌的制作是有一定规范的,需要选用符合规定的材料,并且需要有符咒师或者道士亲自制作,保证符文的功效。
3 如果需要购买道教护身牌,建议选择正规的途径,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在选择时也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信仰和需求,不要盲目信奉,以免走火入魔。
战国时的道家典籍太一生水,是在哪个地区出土的?
本文2023-10-03 23:13: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