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堪舆?我国历史上的风水学大师都有谁?现在都有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什么是堪舆?我国历史上的风水学大师都有谁?现在都有谁?,第1张

Feng Shui ( 风水 ),Kan-yu ( 堪舆 ),Di-li ( 地理 ), Geomancy(择地)

编者按堪舆风水学如果不加入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建筑环境景观方法、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生态科学元素,那就是骗子的乐土。

——董斌(董墅评),科学风水学名家,博通古典风水融合中外建筑环境景观方法和欧美生态修复技术的的科学风水学权威。

堪舆即风水,其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到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我们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

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重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上升到一定层次,其结果、效应却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

当今风水门派不过八宅、玄空、杨公风水和过路阴阳四大派系。当然还有其它派别,但都是创立时间不长,或是以上四派的分支。

1 、八宅派 由唐代著名僧人一行所创,他精通历法和天文,著有《大衍历》。其理论核心是以八卦套九星配八宅为基础,结合九宫飞星的流年运转,把人分为东四和西四两命,纳入整个风水体系当中,真正实现了天(九星)地(八卦)人(九宫)三者合一的完美境界,是河图洛书最直接的体现。理论深合易理,源于河洛,其内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经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日益完善,至今发展成为风水界的一个重要派别。

2 、玄空派 此派也是当今风水界的一大门派,以“沈氏玄空学”为最,属理气派,其内以洛书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绿木星、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为根本,外取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运气学说,通过排龙立穴、飞星布盘和收山出煞等独特的术数运算,往往应事如神,让人叹为观止。其理论精髓深刻地反应了天道运行,地势相应的自然法则。

3 、杨公派 杨派也是起源于唐朝,是时任光禄大夫的杨筠松所创,当时他掌管灵台地理,在堪舆奇书《禁中玉函》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创立杨派风水。其理论基础分五大类,即“龙、砂、水、向、穴”,也就是“寻龙、觅水、观砂、立向、定穴”。由于其实效性立竿见影,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风行大江南北,直到今天。

综上所述,堪舆之学,博大精深,关乎人运家运乃至国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次世界大战前夕,都有彗星出现,这或多或少地都说明了天象运行,地道从之的理论。就象哲人所说: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变,而地气应之。因此,我们应努力挖掘风水学之精髓,弘扬我华夏民族之灿烂文明,广推四海,造福众生。

堪舆: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民间亦呼之为“风水”。然或有称“堪舆”不只看风水而已,而应分五部份,曰:罗罗、日课、玄空学、葬法及形家。

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班固评五行家之流:"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说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窥其意,

《堪舆金匮》作为其时堪舆家专著之一,奥旨不外与《史记》所述者同。

据《后汉书•王景传》载,与班团同时代的水利专家王景,曾"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杂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

由此可见,堪舆之术确如司马迁和班固评述,乃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

堪舆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

测堪舆是谓天地之道。许慎此语,出自唐代初颜师古引注《汉书•艺文志》之"《堪舆金匮》十四卷"条下。

稍后,李善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之句也引了许慎此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并没有"堪舆"一词的联绵解释。颜师古和李善所引许慎语,很可能是出自唐初尚传世未佚的许慎注《淮南子》所涉"堪舆"句(参见《隋书•经籍志》)。而综观《淮南子》、《史记》、《甘泉赋》、《汉书•艺文志》所涉"堪舆",解释为天地之道,是说得通的。

许慎之后,有郑玄注《周礼》,提及堪舆,是术书之名。其解《春官宗伯第三 》所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注谓:"星土,星所主封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娜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慧孛之气为象。"

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匮》。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应地域世道吉凶。

从有关史实看,堪舆术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多属无稽迷信。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曾予非议或批判。如东汉王充《论衡•讥日篇》曾指出,其时流行于世的"《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

汉末应动《风俗通》提到,其时"《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有斗争。"应助以事实批驳此说荒谬:"按,刘君阳为南阳牧,尝上朔盛撰,了无斗者。"

后至三国时,魏人张晏曾有释义云:"堪舆,天地总名。"语出颜师古引注《汉书•扬雄传》之《甘泉赋》,也出李善引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句。此说与许慎释堪舆为天地之道稍有出入而已,

综观《淮南子》、《甘泉赋》、《日者传》、《堪舆金匾》、《后汉书•王景传》各所涉堪舆之语,及郑玄、王充、应劭等提及的《堪舆》,以此解释,也是说得通的。

堪舆一词释义与相度风水直接联系,就目前所知,最早出自三国时魏人孟康。曾谓:"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见于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中《甘泉赋》"堪舆"句所引述者。

《旧唐书•吕才传》载,唐初,吕才钦遵唐大宗命,对世传风水术书加以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

吕才并将各类风水术书"多以典故质正",对其中讹伪、穿凿及无稽拘忌者,每每痛加批判。其叙《宅经》云:"至于近代巫师,更加五姓之说。言五姓者,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然而"验于经籍,本无斯说;阴阳诸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传,竟无所出之处;唯按《堪舆经》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说",又引例论证,谓此五姓之说"事不稽古,义理乘僻"。

吕才所谓出自《堪舆经》的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之说,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就对出自其时《图宅术》的此说进行了猛烈批判。依王充引;"《图宅术》曰:宅有八术,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按:贼,即克)测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又引:"《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徵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云云。可见,唐传《堪舆经》为汉时《图宅术》一脉传承,十分明显。

堪舆家以干支相配而论日辰吉凶,事实上早见于王充《论衡•洁术篇》及《难岁篇》所引《图宅术》之类。其以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数而第之"以宅,主论其吉凶,又拘忌于建除之法,谓移徙、起宅、嫁娶等,皆不得抵太岁、负太岁,即回避太岁所行至地支方位及日辰,否则凶,名曰"岁下"、"岁破"。对如是诸说,王充予以了无情批判,一如其批判堪舆家之五音姓利说。而由王充所引测知术家自谓其说皆"自天地神也,"且皆稽"于五行之象",以"决吉凶而已"。

综观汉唐以来各说,堪舆家在当时所为,也确有看风水之内容,即图宅,有论宅之方位、起宅时辰吉凶诸说。而其作为占家,"法天地、象四时","起五德终始,推其极而无不至","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所以娶妇择时,竟然也有堪舆家之流参予其事。这中间,如王充、吕才所尖锐批判的五音姓利诸说,事属无稽拘忌,纯系迷信。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堪舆家注重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的考究,也未尝没有合理成份。

同时,皆讲究以五音姓利而相宅,分野、建除之说也传承不辍。但在唐初,魏征等奉敕撰《隋书•经籍志》,列南朝及隋代堪舆术书入五行者类,作"堪舆"为"堪余",凡十三种二十七卷,如《二仪历头堪余》、《四序堪余》、《八会堪余》、《地节堪余》等等。孰谓"堪余"?以吕才、贾公彦等人仍称堪舆,以及堪余诸书见载《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者,皆复称堪舆,推论之,当为一时音变,或如吕才等引《堪舆经》,可能适为汉时《堪舆金匮》,书同音近。

唐以后直至明清,堪舆之名再无改异,但其术内容却有了变化,有存有废。

堪舆家之五音姓利说,虽屡遭批判,但因世俗迷信,吕才之后,尚有僧一行撰《五音地理新书》三十卷,依南宋晁公武《读书后志》云,仍主五音姓利说。一行之说在宋仁宗命王诛编纂《地理新书》为地理官书之前,极为流行,北宋皇室一再据其说择陵地。考为晚唐之作的敦煌《相阴阳宅书》残卷,宋初钦天监杨惟德撰进给宋仁宗的《茔原总录》,以及见载《宋史•艺文志》的诸多风水书,如《五音地理诗》、《五音地理经决》、《五音三元宅经》、《五姓合诸家风水地理》,等等,皆涉及五音姓利说。

嗣后在风水衍为"形势宗"与"理气宗"两大宗的分野之中,理气宗之术书,仍多言阴阳五行生克及吉凶祸福之拘忌,五音姓利说亦在其中。理气宗为汉时堪舆家流的苗裔,也由此明显反映出来。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堪舆:堪为天道,舆为地道。风水一开始就与天文历法、地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是风水术的两大

特征。

相地:是指观察地理形势。

青乌:得名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又称青乌先生。

青囊:得名于东晋郭璞所得青囊九卷而著的相地术经典《青囊经》。

风水学说于我国基础源于黄帝时代

再源远流长

经历代兼容并蓄而成

故并非创于一时一地或一人 《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古称堪舆,堪者,天道也,舆者,地道也,堪舆者,即天文地理之学也。 风水,是古人在择地建造居所之时,对各种条件,如气候、地质、地形、环境、景观等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当中的种种禁忌的总称。 此种学说起源于黄帝时代,至商朝时,在甲骨文中已有大量关于建筑的卜辞,如作邑、宗庙、作宫室等,都是古人对选择居所而进行「卜居」或「卜地」的动作,当时已运用于皇宫建筑之上。 原始风水学说,是把阴宅与阳宅看成一体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天文学与地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思想学术特别活跃,著作有《考工记》、《管子》、《周礼》等,学术气氛浓厚,阴阳、五行、八卦、气运诸学说方兴未艾,开始总结建筑经验与选址理论,为后世风水理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以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观念形成五行阴阳,四方、天干地支等概念。而各种术数如卜筮、星占、相术、仙术等盛行一时,使风水学理论趋于成熟。当时的重要要著作有郭璞的《葬经》,南北朝王征的《黄帝宅经》,唐朝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青囊经》,均对后世发生极大的影响。 到了唐朝以后,葬地选择越来越受重视,不论阴宅阳居,对山川形势,宅墓方位、坐向等已非常讲究。宋元开始,己对太极与阴阳八卦图和理论阐释,罗经此时亦被广泛运用。 明清时期风水理论的运用几达顶峰,当时的重要堪舆学著作,如《地理正宗》,徐善继与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须知》,蒋大鸿补撰《地理辨正》,叶九升的《地理大成》等。风水学说中对择宅与选墓的理论,到了此时期经已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虽然其中仍然有许多共通的相关性。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深奥学科,集天文、地理、环境、建筑、园林、预测、统计集成学于一体。经五千年岁月的检验、求证、实践、应用,有它的一整套规律和理论,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 风水学重视「生气」,视「生气」为生命(旺)之气,即阴阳交感能生万物之气,亦可称其为构成生命的要素,其在地上的一切皆本源于天且阴阳之气在「地中」可展现「地气」的特质,此生命之气可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葬经》从丧葬角度提出「风水」的概念。它认为埋葬死者应该选择有生气的地穴,才能使之再生。同时,风水同时也提到「气」的概念。气是万物之源,有聚有散,有行有止,聚则成行,散则化体。大自然中运行之气因风与水的激荡与调和关系而凝于地穴,通过地形查看,认识风与水的特有关系,选择地形,这就是「风水」。风水展现之地气,视为生命之气,可以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所谓「大地」为万物化生最明显《葬书》里:「夫土者气之体也,有土斯有气。」「五气行地中,发而生乎晚物。」「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说明了气依附土的存在,运行于中发挥而生万物,故大地亦可称为万物之母。《易经》坤卦篆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此意说明转化成「有土斯有财」的观念。  风水大致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形势(峦头)派,另一个是理气派。前者着重于山川大地的形势与环境的选择:主要有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后者偏重于方位座向与阴阳五行的应用:主要有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其中又分有侧重阴宅与阳宅之别。此种学说的理论是建立于古代中国人对「气」的概念上。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气」生成,天地未形成之前是一个「无」,天地乃由「无」中之元气生成,轻的气上升为天,浊的气下降为地,这轻与浊的气就是阴阳二气。而传统风水的看法,都是以此种阴阳二气所讲的「聚气」原理推演而来的。 古云:「不知峦头者,不可与言理气;不知理气者,不可与言峦头。精于峦头者,尽头功夫理气自合;精于理气者,尽头功夫峦头自见。」 风水可分阴宅和阳宅,阴宅与阳宅原理相同,祸福与影响力也同样重要,分别只在效应之快慢。阴宅主静,而效应较慢而长远,阳宅主动,效应较快及短。阴宅对人的影响是间接、绵远及缓慢的,阳宅对人的影响那么直接迅速和见效快捷。故此现代人较重视阳宅风水,而较少留意阴宅风水。 风水学说流传了数千年,到今天还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学理,由于它的学理过于深奥,早期的风水是以口授的方式授徒,而古今房屋结构变化甚大,故有些传统的风水理论有的已失传,有的已经与时代脱节,不合时宜了。 但风水并不是万能的,要不然所有有真材实学的风水堪舆师都变成世界巨富了。风水应用于最关键之处,仅能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极难能起死回生的。好的风水,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不努力,一样白白浪费了大好风水。

参考: fushantang/1007/g1000

真系几好,好过另一个维基抄作.

风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术数。风水一词早见于晋朝郭璞:「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也叫堪舆之术。风水乃五术的一门,其基本构成,都是源自易经,易经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风水也叫地相,地相就是古时的《堪舆术》,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一般称为风水术。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风水的历史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来观看丧葬地形、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等。近代的风水则不限于此,大至高楼动土,小至小民搬家,都有可能请风水师前来堪舆。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这是诗经里的一章,说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居外营建住房,和军民一起治理田地,种植庄稼。山坡上建筑栉次邻枇,田野丰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园风光。 这说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尝水之术。在汉代形成了初步的风水理论,在唐宋时逐步趋于成熟,明清时日臻完善。 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发展到现代社会中,风水术的运用主要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据说,风水术如今在国外也很有市场,成为一种开业谋利的职业。这与人们内心的趋利避害的「求吉」心理有关,而今更演变为一种流行的做法。而实质上,古代的风水术早已失传,现今所谓的风水与古代风水术在内容上已有很大差别。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 欲详细了解风水的历史,可详见蔡达峰教授《历史上的风水术》,专论风水历史。 风水的理论背景 风水的理论主要建基于中国传统的天地阴阳玄学系统。风水作为中国玄学系统的一部份,在其漫长的历史活动中,亦深受社会诸学问、诸因素的影响。影响风水理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易(即易经、以周易为主体,这是我国最早的充满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儒家经典著作),儒(主张天不变,地不变,道也不变)、道(主张形神合一,以神守形,以形养神)、释(主张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巫(主张神灵对人运的影响)、占星(主张星宿对人的影响),风水的产生早于周易的产生,易的发展促进了风水的发展。 天地生万物,即人和一切生命体均是天地交互作用的产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太极即原始状态,两仪即天地,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八卦即八个方位,这是朴素的哲理,即宇宙万事万物,信息同源,程序相同,节奏相应。即宇宙统一场。这就是天地人合一。 简单来说,风水理论主要是以玄学的阴阳消长理论,配合天(宇宙、太阳等)与地(地球、地理环境)及人(人之居所、所卜葬之地)与时(天地之元运盛衰、万物之生老病死),探讨各种克应,祈求最后达致最理想效果的一门玄学术数。 古代风水研究者 黄石公 郭璞 僧一行(唐一行) 杨筠松(杨救贫) 曾文辿(曾文迪) 赖文俊(赖布衣) 蒋大鸿(蒋平阶) 姜垚 章仲山 沈竹礽(沈绍勋) 古代风水文献 《葬书》 《撼龙经》 《疑龙经》 《天玉经》 《青囊序》 《青囊奥语》 《都天宝照经》 《重校正地理新书》 《玉髓真经》张子微著 《地理铁案》宋 司马头陀著 《地理金水两案》宋 司马头陀著 《理气心印》宋 吴景銮著 《拨砂经》 《杨公开门放水经》 《玄空秘旨》目讲禅师 《地理原真》孔闻星 《地理五诀》赵九峰 《地理辨正》 《地学仁孝必读》周梅梁编著 《地理冰海》 《玄空本义》谈养吾著 《玉函通秘》 《地理辨正揭隐》 《阳宅十书》 《阳宅大全》 《八宅明镜》 《阳宅地理风水全集》 外部链接 福山堂 阴宅风水大揭秘 - 马来西亚易经网 白鹤鸣风水玄学硏究院 椗光堂风水学会 风水命理网 鱼缸与风水(英) 罗盘东定 天机易学论坛 陈永林风水相学硏究院 简易风水指南(英) 风水哲学 Feng Shui Philosophy 目录[隐藏] 1 风水名称由来 2 风水的历史 3 风水的理论背景 4 风水探讨范畴 41 阳宅风水 42 阴宅风水 5 风水流派 51 形势派的原理 52 理气派(又称屋宅派或三元理气派) 6 风水用语 7 有关风水的讨论 71 风水是不是科学 72 中国士人对待风水的态度 8 风水相关人物 81 古代风水研究者 82 当代风水研究者 9 风水文献 91 古代风水文献 92 现代风水研究文献 10 相关条目 11 外部链接

参考:

在历朝历代所修官吏的传记部分,总有那么几个、十个或者几十个名额要给方技术数者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传》或者《艺文传》,大部分少不了风水先生,这些青史有名的风水先生即为“风水名流”。研究和分析这些风水名流的史料、传记,对我们加深认识风水现象尤其是风水先生的变迁过程、职业特点、阶层归属、社会地位和文化功能,都不无裨益。 (1)樗里子,据《史记·樗里子传》载:樗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阴乡樗里,故俗称樗里子。为人滑稽,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后,曾立以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台之东。死前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代果然长乐宫建在其东,未映宫建在其西,武库正当其墓。

(2)青乌子,又称青乌公、青鸟先生,据说活动于秦汉之际,曾著《葬经》一书,被后世风水先生尊为鼻祖。

(3)管辂,据《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格日:“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元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

(4)郭璞( 276-324 ),东晋著名学者,字景纯,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代奇文,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侍郎,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遂被王敦所杀,据说风水书《葬书》和《锦囊惊》为其所著。

(5)陶侃( 259-334 ),东晋庐江浔阳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

(6)韩友,据《江南通志》载:韩友,字景先,东晋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易经》,并能图宅相墓。 (1)舒绰,据《浙江通志》载:舒绰,隋东阳(浙江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

(2)一行( 673-727 ),唐代高僧,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

(3)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 170 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新百丈(即禅宗高僧百丈怀海)时说: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4)浮屠泓,僧人泓师,祖籍黄州(湖北黄冈),善阴阳算术。

(5)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西闻喜。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洞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

(6)杨筠松,按《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又据《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卒于赣州,葬于中乐口。

(7)曾文辿,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于都县人,为杨筠松高弟。文辿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

(8)刘江东,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于都县人,为杨筠松高弟,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辿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于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

(9)廖金精,即廖瑀,字伯玉,江西宁都黄陂镇黄陂村人。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江西宁都)翠微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廖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廖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10)范越凤,字可仪,号洞微山人,浙江缙云人,为杨筠松高弟,作《寻龙入式歌》。 (1)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易学家、堪舆大师。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2)赖文俊,宋代著名的堪舆大师,因自号布衣子而被称为赖布衣,江西定南人。曾任国师之职,后受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足迹遍布福建、广东,后遁隐山林,不见其踪。他擅于替人选墓穴,曾为罗彦章替其亡妻选墓,批出此墓能令其子在考场中榜,果然其子真的中榜,又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日: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

(3)胡矮倦,又名矮仙,徽州婺源人。江西派第十二代传人,曾做《三十六穴图》与《至宝经》。

(4)吴景鸾(吴景峦),宋代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江西德兴人。为西汉长沙王吴芮后裔,其祖父吴法旺精通天文、地理。其父亲吴克诚曾师从宋代著名易学家、华山道人陈图南(即陈抟)学习易经和堪舆之术,受其影响,吴景鸾自幼对风水训练有素、精研有验。庆历一年(公元 1041 年),宋仁宗下昭选拔阴阳家,本郡学官推举吴景鸾入京入试。果然受到宋仁宗赏识,被授予司天监正职。然而不久因为论牛首山“坤风侧射,厄当国母;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而被下大狱。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狱后向皇帝献《中余图》,未受赏识,遂佯狂削发,修道与湖北天门县白云山洞,常往来与饶、信二州(均在江西)。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玄机赋》、《玄空秘旨》等。

(5)刘潜,江西南康人,宋哲宗时人,上世为唐代著名堪舆家司马头陀,所著《地理诸说》行世。明永乐二年曾于佛像中发现此书。

(6)蔡元定,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福建建阳人,为蔡发(蔡神兴)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堪舆学家,所作《发微论》极受后世推崇。

(7)邹宽,字仲容,江西德兴人。与同乡傅伯通同师廖金精,得其真传,为相州汪伯彦卜地葬亲时,曾借堪舆之言写信说伯彦攻打金国,末云:“方今环宇人宁,惟幽燕未归版籍,朝迁有意恢复,倘值此时扬威振旅,勿计名位高下,奋力精进,必立希世之功。仆愿策励驽下,相从于凯歌之辰,非妄匕也。若参之已见,微有更改,妄触一机,百关俱废。”对此,伯彦表示同意,只是未能付诸实施。后来,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彦知枢密院事,旋进右仆射,与黄潜善哉同居相位。看来,邹宽术艺确实奇诡,不过信中之议却全是妄托空言。

(8)傅伯通,江西德兴人,与邹宽同师廖金精,曾为南宋高宗选中首都临安。

(9)徐仁旺,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县西北)白云山人,曾上奏折议迁宋定陵,他主张用牛头山前地,认为山后之地有以下害处:“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岁内,丁内直射,祸当丁未岁中。”对于他的这番话,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后来金人犯边,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后,诸郡火载相继不断,东南州郡半为盗区。于是人们想起他的预言。

(10)王伋,字肇卿,一字孔彰,祖籍洛阳,其祖父王讷因论历法有差,被贬江西赣州。王伋幼年致力科举,因屡试不第,忿而改攻地理,后弃家流浪江湖,因喜爱松源(今福建省松溪县松源镇)山水,便在此定居下来。王伋深谙堪舆之学,对闽派风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死后弟子叶叔亮传其《心经》及《问答语录》。

(11)胡舜申,为胡舜陟之弟,原籍徽州绩溪,南宋绍兴年间迁到苏州。根据《苏州府志》记载,其人:“通风土阴阳之术,世传江西地理所与舜申。尝以术行四郭而相之,以为蛇门不当塞。”著作有《吴门忠告》一篇。

(12)达僧,江西吉安人。《吉安府志》说:“达僧,姓刘氏,居安福下村水南院,师司马头陀,善地理之术,所著有《撼龙经》、《天元一气》诸书,世有传之者。”,关于《撼龙经》的作者是达僧的说法,与一般以为为杨筠松所作的观点有矛盾。究竟哪个正确,尚待探讨。

(13)铎长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详,宋元之际,以形家数术周游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刘子南、新建赵之方和丰城何野云。

(14)梁饶,元代人,家居江西德兴,精堪舆术。时值岁暮,摆渡人李翁请其歇息一夜,并设酒款待他。饮至半酣,梁饶大发感慨说:“世上何人能识我,今日时师后代仙。”听到此言,李便向他恳求吉地,梁当即指示穴位,并嘱咐说:“贵从武功来,祸后福始应”。后来李翁便葬在所选之穴。不几年,其子以罪戌安徽定远,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养,赐以国姓,复赐姓沐,单名一英。此子于洪武十四年( 1381 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死后追封黔宁王。沐氏从此继承云南王位,与明代相始终。 (1)张宗,为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的后裔,精青乌之术。元末,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皖南青阳,贵池一县凡是经过他卜选的葬地,其家一般留有标记。明洪武十二年曾应朱元璋要求,随军观察行军途中的山川形势。

(2)目讲僧,《宁波府志》称:“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字。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尝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鄞,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曰: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鄞。凡邑中大家官族,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传者。”

(3)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时方承平,社会安定,可周仲高却自浙江钱塘搬到江苏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吾卜地莫如娄江善”,后来果然钱塘毁于兵祸而昆山无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术艺精到,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4)渠仲宁,明代腾县(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据《兖州府志》载:他曾遇异人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朱棣驾幸南京,驻跸于滕,曾召见仲宁,试其才学。仲宁指着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挖掘,果然得之。

(5)杨宗敏,明代浙江绍兴新昌县人,永乐年间,有异僧为避官府捉拿,躲藏其家,授其堪舆之术。宗敏遂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立穴作向,倒杖也不爽毫厘。时人称之为杨地仙。

(6)廖均卿,江西省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明十三陵陵区的首席选择家。其先祖为唐宋时期的著名堪舆家廖瑀。据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黄土山。及车驾临视,封其山为天寿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长陵,……自是列圣因之,皆兆于长陵左右而同为一域焉。”

(7)非幻和尚,浙江衢州宝陀庵住僧,谙熟儒书,精通地理。尝应召选择昌平天寿山风水。事后赐以金紫。永乐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赠他为“五官灵台郎僧录司右阐教”。

(8)游朝宗,明徽州婺源人,为天寿山(十三陵)陵域的主要选择家之一,曾受到永乐皇帝的褒赏。

(9)裴士杰,明初著名堪舆理论家,曾主持编写《永乐大典》中有关风水问题的条目。

(10)骆用卿,浙江余姚人,精堪舆术,为明十三陵之一的永陵陵址的主要选择家。早年游学不第,以经术设馆授徒。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历任兵部员外郎,侨居通州(今北京通县)。嘉靖年间,经大学士张孚敬推荐,骆用卿为明世宗朱厚熜在昌平天寿山十八道岭选择了陵寝所在,此岭后被赐名阳翠岭。

(11)谷宗纲,字以张,明浙江温州永嘉县人,精青乌家言,考验精晰,然耻以术鸣,托情诗酒,有诗文若干卷行世。

(12)徐善继,江西德兴人。初补本邑庠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为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咎每每灵验。驰名于闽越各县。其易学知识之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人子须知》等。

(13)汪朝邦,字用实,明徽州婺源人。为人笃厚,科举失利,弃而攻医,尤精形家言。

(14)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婺源人。精堪舆之学,与其兄江抱日、江东白被时人合称为“婺东三仙”。

(15)奚百川,安徽望江县人。据明《太平府志》载:奚百川,本府望江人,“善堪舆,本乡及桂诚诸里阴阳二宅,皆其所定。迄今族大人稠,科举蝉联。人推为吴宽、张宗道之亚。”

(16)李绑祥,字和征,徽州婺源人。天资颖悟,博贯青囊星学,尤得阳宅真传。卜筑应验,本地士大夫对其十分敬佩信服。

(17)李景溪,徽州婺源人,赋性灵异,精通阳宅、星相、历法诸学,所著有:《阳宅秘诀》、《雷霆心法》等书。

(18)徐懋荣,字野云,为武功伯徐有贞第四世孙。精风水术,为苏州文人张凤翼、周天球、文彭、文嘉辈所推崇,晚年与诸君唱酬为乐。明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卒,享年七十一岁,其长子徐太衍继承其业,其三子徐永镇也著有《堪舆录纂》八卷。

(19)张储,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学士张位之弟。堪舆医卜、风鉴之术,无不精通。明万历时,曾游览辽东,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富贵,闾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候将相,天下其多事乎?”听者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20)闵德裕,字昆冈,清代湖北广济县人,常穿短后之衣,戴茅蒲之笠,蹑芒织之屦,遍走山川原野,相其阴阳,察其泉脉,然后绘成图册藏于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风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

(21)蒋平阶,《清史稿·艺术传》载:蒋平阶,字大鸿,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孤,其祖命学堪舆之学。“十年始得其传,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一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辩证》。取当世相传之书,订其纰缪,析其是非,惟尊唐杨筠松一人,曾文遄仅以筠松以传。……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罄;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辩证》一书。”其弟子有丹阳张仲罄、丹徒骆士鹏、山阴吕相烈、会稽姜尧、武陵胡泰征、淄川毕世持。“平阶生于明末,兼以诗鸣清初,诸老多与唱和。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罗经,后人多用之,称为蒋盘。”

(22)章攀桂,字淮树,安徽桐城人。乾隆时曾在甘肃某地任知县,累升至江苏松太兵备道。据《清史稿·艺术传》的说法:此人“有吏才,多术艺,尤精形家言。谓:近世形家诸书,理当辞显者,莫如明张宗道《地理全书》,为之作注,稍辨正其误失。大旨本元人《山阳指迷》之说,专主形势。攀桂既仕显,不以方技为业。自喜其术,每为亲族交友择地,贫者助之财以葬。“ 后因案件被牵连被乾隆革职,丢官后,他散居江宁,晚年耽溺禅理,著作有《选择正宗》行于世。

(23)叶泰,字九升 ,清代徽州婺源人,著作有《山法全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同附以己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其论峦头阴阳,尤尊杨公,而避廖金精之说。

以上编者对历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风水 先生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由中不难看出:他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出身贫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观;或游历州郡之间;或以堪舆谈福祸;或借风水论政治;或因相地而发迹;或凭择地而扬名;或设馆授徒,秘传其术;或看书立说、公诸天下;总自,各有一套绝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种情趣,各有一番经历,因而也各有一类活法。从中,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风水 先生 和风水 先生的形形色色。将这些资料传记串联起来,综合归纳,我们便会改变那种一提起风水先生就想到手提罗盘、胡诌乱咒、骗人钱财的“风水佬”的思维定势,对风水和风水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什么是堪舆?我国历史上的风水学大师都有谁?现在都有谁?

Feng Shui ( 风水 ),Kan-yu ( 堪舆 ),Di-li ( 地理 ), Geomancy(择地) 编者按堪舆风水学如果不加入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