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乌龙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解围元薮》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乌龙汤 1 拼音

wū lóng tāng

2 处方

元武版25克 生地18克 天冬6克 南沙参12克 蛤粉12克 女贞子6克 料豆9克 山药9克 茯苓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3 功能主治

治下消。肾阴久亏,孤阳无依,不安其宅,饮一溲一,夹有浊淋,腿股枯瘦。

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用藕90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5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三

6 《解围元薮》卷四 61 方名

乌龙汤

62 组成

苍耳子1斗,乌鱼1个(重2斤者)。

63 主治

风病。

6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同煮,取鱼食之,以汤洗浴。病重者2030次即愈。

古籍中的乌龙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三消

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养真阴,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乌龙汤(自制)元武版(八钱)生地(六钱)

《解围元薮》:卷四

苦参首乌苍耳子草麻黄川椒葱煎汤久洗,取汗避风。乌龙汤百九十一苍耳子(一斗)乌鱼(一个,重二斤者)二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宜忌类]黑龙散

末焙收,用时姜汁调和,四边油纸包好,杉木皮缚紧,服淡盐汤,待醒来服调《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凌云骨

少进。   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汤熏洗患处,敷乌龙膏,定痛消肿。按、方剂:[1]疏血丸     此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头面部]凌云骨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槟榔、沉香、白茯苓(去皮)、核桃仁(去皮尖炒)、山芋、葛根、海桐皮、五味子、败龟板(醋浸炙)、白藓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肉苁蓉(酒浸焙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腰脚疼痛,下注脚膝,行步不得;或肿痒,或在两膝肿疼痛,久疗不瘥,渐致足胫细小少力。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空心临卧温酒或盐汤调下。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处方苍耳子(微炒)、骨碎补、自然铜(酒淬细研)、麒麟竭(细研)、白附子(炮)、赤芍药,各三两。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白芷、没药、防风(去苗),各三分。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五加皮、天麻(去芦)、槟榔、羌活(去芦),各一两。虎胫骨(酥炙)、败龟(酥炙),各二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末,入研药匀。功能主治治风毒邪气,乘虚攻注皮肤骨髓之间,与血气相搏,往来交击,痛无常处,游走不定,昼静夜甚,少得眠睡,筋脉拘急,不能屈伸。一名乳香趋痛散。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卷十:虎骨散处方虎骨(涂酥炙黄)2两,败龟(涂酥炎黄)2两,生干地黄(焙)2两,何首乌(去黑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蚕沙(醋炒)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延胡索1两,当归(锉,焙)1两半,芎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白芷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槟榔(锉)1两半,皂荚子(炒)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身体疼痛。或手足(疒帬)痹。腰股沉重,牵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1日3次。如不饮酒,用童便1盏半,薄荷1握,

详见百科词条:虎骨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02:13 共6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二麻四仁汤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8卷1期34页

摘要:组成:炙麻黄45g 麻黄根45g 苦杏仁9g 桃仁9g 郁李仁9g 白果仁(打)9g 百部9g 款冬花9g 车前草24g 生甘草45g 陈辛夷9g 苍耳子9g

功能:调整肺气、排痰止咳、散风脱敏。

主治:哮喘、咳嗽。

用法:每日1帖,分2次煎服,小儿可酌量分多次服。

方解:麻黄辛散,开腠理,宣肺气,透毛窍,散风寒,解痰平喘,且能收缩血管,故高血压患者忌用;又因发散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亦忌之。麻黄根与麻黄作用相反,不但能止汗固表,而且还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增大。两者合用,一开一合,开合相济调整肺气,不但能加强肺的活动功能,而且没有升提血压,助长兴奋的流弊。杏仁降肺气之上逆,桃仁化血络之凝瘀,一气一血,能调畅肺部郁血,顺气降逆。郁李仁滑肠下气,清能去浊,白果仁敛肺而不敛痰,一滑一涩,能起上(痰)下(便)分消之功。百部、款冬花,《济生方》为百花膏,用于喘嗽之已,亦可治痰中带血。车前草、生甘草,排痰止咳,调和诸药,陈辛夷、苍耳子,散风脱敏。

加减运用:若服本药出现便溏,一般可不与处理,严重者去郁李仁,加藿梗,川厚朴。如湿重纳呆,可加苍术、川厚朴。便艰加大腹皮、瓜蒌仁、火麻仁。痰稠不畅加川贝母、瓜蒌皮。中满气滞加柴胡、生牡蛎、郁金、菖蒲。腹胀加大腹皮、瓜蒌。热重加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如过敏症状不明显者去陈辛夷、苍耳子;过敏症状明显者加白僵蚕、净蝉衣。泛恶者加制半夏、姜竹茹。昼轻夜甚加夜交藤、合欢皮,痉咳加玉蝴蝶。气虚加太子参、党参;阴虚加沙参、麦门冬、知母、玄参。肾不纳气,喘息甚者加黑锡丹。

蔓荆子是种子入药,性味偏苦寒,所以蔓荆子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一般入药主要是作疏散风热,主要用来治疗风热感冒,蔓荆子还有治疗头晕目眩风湿骨痛等的作用,所以功效很多。那么,蔓荆子有什么药用功效?蔓荆子入药有什么作用?

蔓荆子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单叶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目赤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此外,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煎服,5~9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2《名医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3《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茨烯、蒎烯,并含蔓荆子黄素、脂肪油、生物碱和维生素A等。

2药理作用:蔓荆子有一定的镇静、止痛、退热作用。蔓荆子黄素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蔓荆叶蒸馏提取物具有增进外周和内脏微循环的作用。

3临床研究:①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浸泡3~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效(中医杂志,2000,41(12):712)。②治疗急性鼻窦炎,蔓荆子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桑叶15g,桔梗10g,随证加减,趁热熏鼻,温后口服(中医杂志,2000,41(12):713)。③用蔓荆子和清胃散煎服,另用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细辛5g,煎汤漱口,热含冷吐,不拘时数,治疗牙周炎有效(中医杂志,2000,41(12):713)。④单用蔓荆子为末,酒调外敷,治疗初中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满意(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48)。

风热感冒症状

1、发热稍怕风寒

风热感冒患者身体会出现发热症状,与风寒感冒所不同的是,风热感冒患者畏寒怕风的症状较不明显。

2、咳嗽咳痰

风热感冒主要就是由于外界的邪气袭击了我们的肺部,导致身体出现了肺表不和以及肺气失和的情况。故而风热感冒容易出现咳嗽,咳痰较多且痰液较黄稠。

3、鼻流浊涕

肺开窍于鼻,风热感冒患常常会会出现鼻塞流涕的现象,并且以流处黄浊鼻涕多见。

4、咽喉肿痛

由于热邪灼伤津液,风热感冒还会有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的情况。患者舌苔颜色发红,舌苔薄黄。

5、风热感冒的脉搏

风热俱为阳邪,风热感冒患者一般脉搏跳动要比正常时候稍快,脉搏往往浮数而有力。

6、小儿风热感冒症状

小儿风热感冒主要以发热重,怕风但怕冷不死很明显。鼻子常常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音较重,或者有粘稠黄痰咳出。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痒或者疼痛。大便干燥、小便黄,检查时可发生扁桃体红肿,咽喉部充血,舌苔薄黄或者黄厚,舌质红。

乌龙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解围元薮》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