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边疆战士 故事
驻守边疆战士的故事如下:
1、边疆战士的故事
我是一名哨兵,驻守在中国最北边的漠河镇,突然想如果我向对方发起进攻是不是可以引发一场战争,两个大国的角琢,很参军后,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精湛的枪法,敏捷的身手,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思维,冷酷的表情。可以说我已经具备特种兵的素质了。
我注视对方的情况,他和我一样,具备特种兵的素质,可他的脸比我更冷酷,可以断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军人,也许也是一个热爱战争的人。驻守可能波及全球。 我是一个热爱战争的人,参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战争,牺牲不算什么。我的手紧紧的握着枪,手指已经移到扳机处,只要我轻轻一握,一切都将改变。
我们没有交流过,只是死死的盯着对方,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我尊重军人,当然也包括敌对方的。我认为我比他强,但是没有验证的机会,因为我接不到那样的命令。也许他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我的手离开了扳机处,因为我想到了情。
父母得知我转正后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感到骄傲,虽然不能在身边尽孝,可他们无怨无悔,在电话中时不时说:爸妈身体很好,有你尽孝的机会。这句话是谎言,但是我却信以为真。 大学毕业后,瞒着父母,我参军了,两年多一直在欺骗他们,每个月给他们寄一点薪水。直到转正的那一天,才和他们说实话。
他们原以为我搞了传销,不然也不能两年多不回家,看到我寄回的照片,他们开始以我骄傲。 我想到了爱情,我参军的时候,她考了研究生,因为我工作性质不同,慢慢断了联系,按时间算她应该做妈妈了,内心在痛哭,本来不会这样的。
大风刮起了,带来了茫茫的雪花。风与树在合奏,旋律不是很美,但掩盖了一切声音。雪花在飞舞,挡住了一切视线。战机!战机!我的手又移到了扳机处,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不,你不能做背叛祖国的事,祖国培养了你,你还没有建功立业;不,你不能做背叛人民的事,人民养育了你,你还没有回报社会;
不,你不能做背叛父母的事,你是父母的骄傲,你还没有尽孝;不,你不能做背叛爱情的事,她幸福正是你所希望的;不,你不能做背叛自己的事,你是一个好兵。 手指再次移开,任风雪扑打在脸上。
题记: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在这和平年代,热爱战争的人是不适合当兵的。我没有参军,而是在毕业初走向社会,也许这样实际些。平凡的人生即将继续,不安分的内心也该踏实了,现实摧毁了我的理想,我无怨无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同样会获得无限乐趣。
不参军,也许我依然不能尽孝,不能得到爱情,但我起码有时间去争取,不能什么都像向现实妥协。
2、内江籍战士驻守边疆的故事
皑皑雪山,屹立高原,八百山水,八百风情,西藏是中国浩瀚版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光华闪耀的背后是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守护着它,捍卫着它,建设着它。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其中又以川蜀地域尤为众多。
在西藏军营有句自己才能听懂的名字——“老炮”,其实,这里所说的“老炮”,就是数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坚守战位的老炮兵罢了。去年,我从内江入伍,来到了西藏这个神奇的地方。我与同在火车的上百号家乡战友一样,被车窗外祖国西陲的迷人景色所吸引。
我曾想:“要有怎样的本事和操守才能捍卫好这片苍茫雪域?”后来,我在炮长老张身上找到了答案。老张从军15年,作风纪律贼好,军事素质还倍儿溜,给连队的每一名战士骨干提供了一个鲜活有力的榜样,大伙儿都叫他“老张”、“张班长”,甚至叫他“张大炮”。
面对一群新兵蛋子,他毫不介意地说,“叫我老兵就好”。老张过去是操控那些现已锈迹斑斑的退役老炮的,随着装备的更新换代,这些曾伴随他多年的装备都落伍了。为不让自己落伍,老张对新装备的学习总是不甘走在别人后面,专家到单位,他就一直追随着专家虚心请教。
四川人好学,朴实,肯干,敢碰硬骨头,有种不可名状的特质,骨子里流淌着捍不畏死、顽强倔强的川军的血液。“3,2,1,点火!”随着一声沉稳厚重的四川方言命令,数枚炮弹亮剑蓝天。此刻,炮声震天,雾绕寒峰。副营长双眸有神,举止沉稳,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数十年高原的军旅生涯已经让他的双鬓染上了白霜,脸上也悄悄地攀上了一抹高原红,他把卫国戎边的强烈担当和无限热情书写在了眼中,烙印进了胸膛。他常走到我们中间来,身体力行带头干。训练场上,他总是能够以独到的眼光指出我们训练的弊端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战士们照他说的去改进,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他在训练场上,战士们总是信心满满。我们教导员也是四川人,他虽个头不高,说话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行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训练场上的他是严厉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疏忽,一旦发现问题,便一针见血地指出,并加以批评。
铁汉也有绕指柔情。在欢送退伍老兵会上,教导员说话的时候,也曾落下男儿泪。我一直觉得,四川话,没法带感情,可这一刻,我感觉这声音里充盈着浓厚的战友情,这是身为父母官和战士们相处数年所凝聚的革命情谊。在部队,这样的普通军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平凡却又不平凡。
在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心系国防,甘于奉献,忠诚尽责,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放哨,将坚定的信念,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在瑰丽的雪域高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这些“老炮儿”与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一起,枕戈待旦,厉兵秣马,为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安宁保驾护航。
3、边疆哨所新战士阿米尔的回忆
1951年的夏天,我边防军某边卡得到一群匪特潜入金沙川的情报。一日,新疆萨里尔山口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来一个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实为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儿。新娘子的来到,勾起解放军哨所新战士阿米尔的一段辛酸回忆。
他和古兰丹姆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因古兰丹姆被她的叔叔卖 给江罕达尔和热力普为奴仆,改名买日乌莉,从此杳无音讯。晚上,阿米尔随同杨排长前去参加婚礼。假冒古兰丹姆的古里巴儿知道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对阿米尔显得分外亲昵。
此后,为了刺探边防军情报,假古兰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寻找阿米尔,要求与他重温旧情。阿米尔虽再三以解放军纪律相拒,但仍摆脱不了她的纠缠 。这一现象引起杨排长的高度警觉,并且很快发现她并不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不久,热力普、江罕达尔根据“新娘子”的密电报告,率领小股特务偷越边防,被解放军冰峰哨所全歼。次日,边防又发现两个不速之客。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兰丹姆。她确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但是杨排长发现了阿曼巴依是特务的真面目,他只是利用真古兰丹姆。
于是杨排长精心策划了真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的重逢,在童年的歌声中他们幸福地相见。当假古兰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时,即派人将她杀害,并策划在巴罗脱节的刁羊比赛时,乘抢夺制高点的机会,以枪声和火把为号,里应外合,接应热力普冲过边防线,实现他们的美梦。
岂知杨排长早已将计就计,为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将敌人一网打尽。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他俩的心愿终于实现。
4、边疆小白杨哨所中战士的故事
远远地,在车上就能望见在巴鲁克山下布尔干河畔的无名高地上屹立着一坐放哨用的塔楼———周身漆着明丽的迷彩,五星红旗在塔楼顶部高高飘扬;几名士兵背着枪,正在放哨,显得很威武;塔楼前面有一棵白杨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小白杨哨所。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著名的军旅歌曲《小白杨》,想必会唱的人不少,而这首歌曲正是源自于眼前这座位于现中哈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哨所,是新疆塔城裕民县境内的一个边防哨所。
陈福森回到连队后,他的战友们了解到这件事情后,都非常感动,就和他一起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
但是小白杨难以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十棵小白杨中只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棵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日夜伴随着守卫边疆的战士们。
1983年夏,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新疆边防部队采风,为小白杨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1984年“八一”建军节那天,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八一”文艺晚会上,第一次将《小白杨》唱了出来,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着戍边将士。塔斯提哨所,从此被称为小白杨哨所。
此后,小白杨就成了戍边军人的象征,小白杨哨所则成了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走近哨所,门外一行大字“卫国戍边无私奉献”非常醒目,内心中崇敬之情已经油然而生。队员们轻轻地走进哨所的院子,在后院种着那颗著名的白杨树,高大的树干上“小白杨守边防”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上面刻着很多已经离开的战士的名字,这颗白杨树该是多少战士用心血养育的啊!队员们从布尔干河带来了一桶水,排着队轮流给这棵白杨树浇水。然后,我们在白杨树下高声合唱了歌曲《小白杨》。依依惜别小白杨哨所,我们来到塔斯堤连部,这是边防战士生活的地方。
每年新兵入伍,连队干部就会带他们到小白杨哨所宣誓,讲述小白杨的故事。老兵复员时,连队都要在小白杨哨所举行军旗告别仪式,并把仪式连同小白杨哨所生活点滴刻录成光盘,发到老兵手里。这,无疑是战士们记忆深处的珍藏。
5、边疆战士栗峰的故事
老军人栗峰在病房看到一篇题为《壮哉沙海老兵村》的报刊文章,陷入回忆。新中国成立不久,身为第一野战军一野一兵团能攻善守英雄团团长的栗峰带领张远发、盛成福、姚大勇、郭学成等人进军新疆横穿沙漠,与国民党驻和田部队激战。战役中,盛成福被砸断脊椎,张远发则为保护栗峰失去右臂。
新疆解放后,英雄团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与来到新疆的女兵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德寿为保护粮种牺牲在沙漠中,妻子枣花生下女儿刘星后却在地震中变成植物人。栗峰奉调北京,决定带走刘星,改名栗星加以照顾,却将自己的儿子栗亮留给了张远发。
多年后栗星得知一切,决定带着身为北京市援疆干部的儿子李漠回到老兵村。在相隔多年后的百家宴上得知栗峰去逝,并将骨灰带回老兵村。在栗峰的墓碑前,当年驻守边疆以及他们的后代们一起向栗峰敬礼致敬。
-沙海老兵
-小白杨哨所
1、根据《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国征[2009]13号)和《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参动[2009]88号)文件,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等定向岗位招生时,优先录取;退役后三年内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推荐读硕士研究生;具有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2、根据《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国征[2009]13号)文件,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翌年毕业的毕业班学生退出现役后1年内,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到证。
3、可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内蒙古电大专门针对我区籍入伍战士,实施的“开放教育进军营计划”,将参军入伍与入学教育相结合,为入伍战士办理入学手续,并实行免费教育。
4、义务兵退役金为9000元(4500元/年),义务兵家庭优抚金10000元/年。
退伍
军人退出现役。退出现役的军人称退伍军人。又专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义务兵退出现役。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定期的征兵、退伍制度。
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最西端的额济纳旗的战士们曾乘驼巡逻时突遇沙尘暴,找不到回连队的路,只能趴在驼峰之间。3个多小时后,军驼“瑙木翰”驮着他们返回。今年,老军驼“瑙木翰”将退役回到驼群。
要知道,这些与一代代驻守边防线的战士、吃苦耐劳的“沙漠之舟”骆驼,连成了边境线上坚不可摧的“铁三角”,他们彼此依靠、彼此陪伴,在祖国北疆画出了一个军民融合的戍边“同心圆”。
扩展资料:
牧民敖云其木格和军驼的故事
1978年,当时只有20岁的敖云其木格带着年幼的孩子从边境线上的民兵点搬到了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那天起,从小就和骆驼打交道的她就开始帮附近的连队驯养军驼,这个驯驼教练,敖云其木格已经当了42年。
敖云其木格说,每次看着自己训练的骆驼,从蹒跚学步的小骆驼成长为能听懂军语,打上烙印的合格军驼,她都会感觉很骄傲。因为那些从五湖四海来到额济纳旗戍边的战士们,大多只有十七八岁,到戈壁沙漠里巡逻,找路全得靠军驼,只有她把军驼训练好了,才能真的给战士们帮得上忙。
每次发现边境地区有异常情况,敖云其木格都会第一时间向连队报告,战士们巡逻归来,还会带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来看她,和老人唠唠家常、帮忙清理驼圈。
额济纳旗广播电视台-边防线上的“铁三角”画出戍边“同心圆”
魏巍于1951年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这样一段:“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魏巍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马玉祥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抢救朝鲜儿童的英雄事迹。魏巍笔下的这位战士马玉祥,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转业来到了内蒙古通辽市,在科尔沁草原上生活、工作了50年。由于魏巍与志愿军英雄形象的代表马玉祥始终保持着深情厚谊,于是也就有了魏巍与通辽市的一段佳话。
1988年,魏巍到通辽走访了当年笔下的英雄人物——冒火救出朝鲜儿童的志愿军战士马玉祥,并且来到设在通辽的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作报告,宣讲英雄事迹,培养年轻的文学爱好者。通辽和马玉祥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每当说到通辽,谈起马玉祥,魏巍总是充满感情。
魏巍于2008年8月24日在北京去世。得知消息后,8月27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志愿军老战士协会举行了座谈会。这些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和老兵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作家魏巍。马玉祥(已先于魏巍去世)的儿子发去了唁电,并去北京参加了魏巍的追悼会。
是的,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最西端的额济纳旗,战士们曾乘驼巡逻时突遇沙尘暴,找不到回连队的路,只能趴在驼峰之间,3个多小时后,军驼“瑙木翰”驮着他们返回。今年,老军驼“瑙木翰”将退役回到驼群。
夕阳西下,边防哨所迎着余辉矗立在戈壁深处,老额吉敖云其木格还在驼圈里忙碌着,为连队培养下一代的军驼;老军驼“瑙木翰”回到了驼群,开启新的生活;伴着声声驼铃,边防战士们结束了一天的巡逻任务。
扩展资料
骆驼的生活习性:
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骆驼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骆驼的体温晚间为34摄氏度,白天高达41摄氏度,只有在高于这个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霍 去 病
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 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
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
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
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并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
到十六七岁时,霍去病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
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这时,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
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
赫战功。
公元前 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
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
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 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
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
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
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
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 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
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
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
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
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
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
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
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
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
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
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
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
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
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
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
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
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
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歼灭匈奴兵
0200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
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
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
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
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
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当时负责藩属事务的大行李息,
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向中央报告。
汉武帝得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
又担心其中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河西,见机行事。
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
了。浑邪王骑虎难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弃义,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冲入体屠
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
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
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
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
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
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
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
人也被封侯爵。汉武帝把这五侯连同他们的部众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
云中等地,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号称“五属国”。浑邪王旧地设置武威、
酒泉两郡,连同后来设置的张掖、敦煌二郡,被称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
加封食邑1700户。
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
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骑
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
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
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
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
兵强将。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
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
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
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
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
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
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
居乐业。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
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
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
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
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
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
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但是霍去病少年显贵,平步青云,没有统帅下级兵士的经历,因而缺乏对士卒的关
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朝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去数十车酒肉,等到班师时,
车上仍装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们许多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常常因缺粮而士
气不振,可他却修建球室踢球。
公元前 119年那次出征时,飞将军李广跟随卫青,因为公孙敖刚刚失去了爵位,卫
青想让他同自己一起正面与单于作战立功,所以调整了战斗序列。被调到东路的李广与
赵食其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没有参加战斗,卫青派人责问二人迷路的原因,并让他们
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我的部下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他又对部下说:
“我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好容易有机会跟着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作战,但大将军把
我调到了东路,本来路途就远,又迷了路,天意如此呀。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实在
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说完就自刎了。赵食其的结果与苏建一样,交纳赎金后,
贬为平民。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正在霍去病军中,因父亲的死而怨恨卫青,动手打伤了
卫青,卫青没有追究此事,并隐瞒了起来。但霍去病年青气盛,对此事耿耿于怀,两年
后,在甘泉宫陪汉武帝狩猎时,用箭将李敢射死。事后,汉武帝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
被鹿撞死的。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
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
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
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
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驻守边疆战士 故事
本文2023-10-04 00:57: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