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艺品主要采用哪些工艺技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艺品主要采用哪些工艺技法?,第1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角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三种,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器,一类是陈设品。其中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以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

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牙角雕,顾名思义,应为各种用兽牙、兽角制作的雕刻品,然而在收藏界,其含义则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象牙以光洁如玉、柔韧细腻的质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象牙雕作为一项特种工艺,在中国艺术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犀角雕在我国古代各种门类的工艺美术品中,属于既高雅又稀有的品种,与竹木、金、玉等雕刻器物同为艺林珍赏之品。

匏器,又名“葫芦器”,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雕刻工艺新品种。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传世作品的数量,以明清时代为多,品种纷繁,其中尤以清代牙角雕刻最为精湛。那些技艺非凡的名工巨匠,运用他们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法,把我国的雕刻工艺推至空前的鼎盛阶段。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小巧精致,玲珑剔透;有的细密入微,鬼斧神工,精美绝伦。他们为人类创造了美,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竹木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竹子、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战国和汉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唐宋时有人物、仙佛、鸟兽等木雕。明清时代小型木雕摆件、建筑木雕装饰和木雕日用器物大为发展。并形成地方特色,如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等。建筑装饰木雕,出现不少以民间传说、戏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玩赏性木雕则注重发挥木质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势,因材得意,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商周时代牙骨雕日渐繁荣,典型作品——商象牙雕夔鋬杯。到唐宋时期,从出土的牙角雕制品的雕制技巧和工艺看,此时犀角雕菩萨像的牙角雕已日臻成熟。明代牙角雕越来越流行,雕刻风格简洁圆润。典型作品——明象牙雕人像、明象牙雕岁寒三友笔筒、明犀角雕仙人乘槎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华起来,西方文化逐渐被引入中国,人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宫廷和官府对牙角雕制品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使这一时期的牙角雕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大批的能工巧匠,许多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牙角雕作品问世。犀角雕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只在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两代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

近现代牙角资源更加匮乏,随着保护野生动物力度的加大,有的国家已禁止牙角雕的拍卖,我国也关闭了这类企业。牙角雕将称为更加珍稀的收藏品。

匏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 =">

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竹木雕件的一次“旅行”

扁圆异形竹雕笔筒 作者收藏

中国的竹木雕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从国内外古玩市场行情来看,这类古董器物的拍卖频频突破纪录,大有越炒越热的势头。

以竹雕为例,自 2005 年 5 月30 日香港佳士得以 1140 万元拍出清康熙顾珏、宋玉刻款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竹笔筒后,明清名家竹雕制品在香港市场屡创新高。2006 年春拍,竹雕的利好行情明显有向内地转移迹象,6月3日中国嘉德春拍“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竹雕器的成交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据统计,该专场上拍 116 件拍品中,竹雕器多达 29 件,有款识的明清名家制品9 件,包括张希黄、吴之璠、顾珏、周芷岩、王梅邻、马国珍、孙漱石、张鹏 等大家作品,大部分以高于估价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竹木雕制品都有价值。因竹木雕行情看好,高价成交,市场上兜售假冒伪劣竹木雕之风愈演愈烈。据我观察,现在市场上大部分“老竹木雕”都是假的,要买到真东西极不容易。有些收藏者收了几件东西很满足,且有名款。还翻资料把制作者生卒年查出来,自以为出自某名家之手,其实也都是假货。

2006 年冬,一位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读了《章用秀说杂项》一书,特带来他的竹木雕藏品请我鉴定,现在刚下火车。这位先生我并不认识,但他曾给我来过信。此次他冒着严寒,千里之外赶来又无处落脚,我便将他请到家中。

进来的原来是夫妻俩,两个人都很文气,经自我介绍,得知那位先生姓高,在中学教书,女士在医院当医生。随后,夫妻俩从门外搬进两个 1 米见方的大纸箱,好像是装家用电器的,打开一看才知是一件件竹木雕器具。

高老师先是取出一件竹雕笔筒给我看。笔筒上雕的是“竹林七贤”,工艺拙劣,明显看出新雕的痕迹,上面的包浆也是做上去的,笔筒的内壁无使用过的样子,却露出染色的迹象。高又从“宝箱”中“探出”一件竹臂搁,为浅浮雕竹子,署海派画家“三吴一冯”中冯超然的款,通体呈现一种紫黑色,貌似老旧,其实也是用煮旧的方法制成的赝品。高又“探”出一件“黄杨木雕”,雕的是罗汉,不仅是新工,而且连黄杨木都不是,充其量是一种黄柏木制作的现代工艺品。随之,又露出一件竹根圆雕“刘海戏金蟾”。高说:“这是花 8000 元从一家古玩店买的,店主说是自家旧藏。”我说:“这是店主扯谎,一准是他从地摊低价收购的。东西明显是仿品,新的故意做成老的,可小孩就是小孩,老头儿就是老头儿,给小孩脸上画上皱纹,戴上胡须,还是小孩,逃不过行家的眼睛。”

……高眼巴巴地期待着哪怕有一件是重量级的真东西,可是翻遍了他的那两只宝箱,楞是没有一件明清哪怕是民国时期的竹木雕真品。高老师沮丧地说:“我这几年爱上了竹木雕,尤其是看到拍卖中这种器物价值这么高,我更是不断地从古物市场上购买,没想全都不对。”

我一方面安慰他,一方面也谈出我的看法:“搞收藏,只要是真品,即使价高些倒也无妨,怕的就是买假。与其花500元买个假东西,还不如花 200 元买个现代的。就竹木雕而言,现代工艺师的作品也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也还是有升值潜力的。”

高老师的爱人接着我的话头说:“老高这个人总以为竹木雕是个冷门,不被人注意,他瞅准这个空子,见到竹木雕就认为是老的,这几年花了不少冤枉钱。”

“有真的就有假的。”我说,“现在文物造假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你认为是冷门,其实赝品早就大行其道了,真正的行家对这种东西早已见怪不怪,而涉世不深的人却屡屡入套。”

我给他们讲了这几年竹木雕造假内幕。

假的竹木雕产地主要是河北,南方也有,早先他们卖的东西很粗糙。竹件不仅煮旧,还在上面打鞋油,做出假包浆。木件也作旧,有些原来就不是人工雕的,而是机器打出来的。有一种木花插,作伪者做出根瘤的样子,上面的孔就是用钻钻出来的,那孔个个都是圆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以后造假的人又学精了,一件东西两三个月雕出来。速度慢了就是为了让你看,有一眼看上了就说明这东西好,现在他们卖的竹根人物,要价 1 万。十八罗汉要 18 万,便宜也要卖 16 万。近来还冒出一种“高仿”的竹笔筒,此类仿品以留青工艺的居多,或有款,或无款,并且全都作了旧,稍不留神,极易上当。比如,现今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仿张希黄的留青笔筒,有的带有张的款,有的不落张的款,便很能唬人,许多行里的人一时都未能分辨出真伪来,主要是因为作伪者“做”得太像了。后来人们逐渐从其工艺、包浆等方面发现了它的破绽。

为了说明问题,我取出几件我个人收存的器物给他们看。 一件为老笔筒,此物好在形态上,扁圆异形,上雕楷书“竹解虚心是我师之句其味无味,莹陔一兄先生正疵,老圃生”,为清代文人手制,颇具文人气息。一件是紫檀木雕文官像,此为圆雕,刀法简洁,文官神情肃穆,表情严峻,宽袍长裙,端坐于台面之上,典型的明代作品,表面乃多年摩挲把玩而自然形成的包浆,明显露出陈年旧物之征。还有一件是黄杨木雕观音像。黄杨木质地坚致细密,纹理成斑纹状,绝非黄柏木等木质可比。此观音像面容安详、双目微合,身披天衣,赤足,人物肌圆滑润,呈现出柔和曲线,极富美感,虽属近代作品仍具收藏价值。

我与这夫妻谈得很融洽。临别时高老师送给我他刻的一方白文名章,印文为“章用秀印”,典型的汉印,看来高老师确有些文化品位,对篆刻也很在行。天色已晚,我劝他们赶紧去赶北上的火车,免得浪费盘缠,那两箱“宝物”权当是一次“旅行”,我帮他们搬下楼去,“宝物”又随同他们一起返回东北老家。

黄杨木雕观音像 作者收藏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竹木工艺品指的是竹雕品、木雕品以及材料是由竹子或木材制作的装饰摆件。竹木工艺品不仅仅是装饰品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实用性,如竹窗帘、木屏风、竹垫等。竹木工艺品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色泽高雅,具有不变形、不虫蛀、手感爽滑等特点。

  雕刻方法:

  一、立体雕:

  1、圆雕:即立体雕。大多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识,以文房器具和摆件为主,以竹根为主要材料。

  2、透雕:画面以外空白处镂空。或层次之间透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以香筒、笔筒为主。大多为四面体雕刻。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3、高浮雕:不作镂空的具有相当立体感的浮雕。以三面体雕刻为主,常用于笔筒,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为主,主要用于笔筒。

  5、深雕:又名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种,具有相当的立体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属模具中的阴模。此种刻法不多见,主要用于笔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为主。

  二、平面雕刻:

  1、 浅浮雕:以平面雕刻为主,略作有立体感的层次,又名薄地阳文,如同印纽雕刻中的薄意雕。

  2、 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将图文留于竹皮(青)上,其余铲去为底(地)。如果图文再以浅刻法,分出层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于笔筒、臂搁、扇骨上。以表现字画的用笔,用墨为其特色。

  3、 深刻:刻痕较深,不必借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于刻书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画,有碑刻的韵味,大都用于臂搁、扇骨、笔筒及翻簧制品。为一般竹制工艺品常用之法。

  4、 浅刻: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种刻法,为凹刻之最浅者。大都用于臂搁及扇骨,以表现画的笔墨意趣为主。

  5、 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种刻法很少见。以浅刻、深刻法相结合,刻字画均宜,具有很强的书画表现力。

  6、 翻簧:又名贴簧,是一种竹制品的名称。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浅刻、深刻。竹簧大多制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数量较多,罕有佳构。以深刻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绿等色。

  7、 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

1 文言文翻译 公输为鹊

公输为鹊

原文: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斲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译文:

公输削竹木做成了个喜鹊,做完后让它飞上天空,飞了三天都不落,公输子认为这是最精巧不过的机械了。墨子对公输说:像你这样做喜鹊,还不如工匠做车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他用三寸的木料,片刻就砍削成了,却能负载五十石的货物。做事本来对人有利才叫做巧,对人没有利那叫做拙。

2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的文言文

原文: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译文:

墨子做木头老鹰,用了三年的时间做成了,飞了一天后坏了。

公输子削竹木做成了个喜鹊,让它飞上天空,三日不落,公输子认为这是最巧不过了。

墨子先生对公输子说:“像你这样做喜鹊,还不如我做车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我用三寸的木料,片刻就砍削成了,却能负载五十石的货物。”所以所谓的成效,做事本来对人有利才叫做巧,对人没利那叫做拙。

3 木鹊的自述

第一就是在春秋战国时,中国当时的思想家墨子,他就制造过木鸟。当时的记载就说墨子制造木鸟(叫木鸢),和他同时代的鲁班也制造过木鸟(叫木鹊)。这些可能都是中国早期对于航空飞行的研究,制作的一些模型;《墨子·鲁问》记载着一个故事:“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大车轴头上木契,可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须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解释:鲁班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后来,他一心为民所用,发明了许多受老百姓实用的木制品,被世人称为“木匠之父”。[1]

公输子名叫公输般,人称鲁班。鲁班与墨子关于“木鹊”与“车辖”功与非之争,套句现代科技术语讲,可以说是高技术与应用技术功与非功之争。在当时的条件的下,鲁班就能做出如此精巧、复杂、飞翔三日不落的木鹊,真可谓“至巧”。因为它多像当代的“航模”啊!对此墨子却认为它不像三寸车辖那样能载五十石重的货物,因而不能说巧。

许多人认为墨子用急功近利的眼光,评判一项科技成果的“巧”与“不巧”,未免有失偏颇。但如果不是墨子的劝导,那鲁班又怎么可能造出那么多有用的东西呢?

4 关于公输子为鹊的资料

公输子为鹊

《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削竹木做成了个喜鹊,让它飞上天空,三日不落,公输子认为这是最巧不过了。墨子对公输子说:“像你这样做喜鹊,还不如工匠做车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他用三寸的木料,片刻就砍削成了,却能负载五十石的货物。做事本来对人有利才叫做巧,对人没利那叫做拙。”

修习善行是修习随缘而生利他的妙用。妙用就是巧用。巧用的原因就是因为能揣梗编妓妆幻表潍勃璃够利他(利人),善行增加的过程就是利他的能力、本领、技能增加的过程。

5 公输子小竹木以为鹊译文及翻译、译词句

译文:墨子做木头老鹰,用了三年的时间做成了,飞了一天后坏了。

公输子削竹木做成了个喜鹊,让它飞上天空,三日不落,公输子认为这是最巧不过了。 墨子先生对公输子说:“像你这样做喜鹊,还不如我做车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我用三寸的木料,片刻就砍削成了,却能负载五十石的货物。”

所以所谓的成效,做事本来对人有利才叫做巧,对人没利那叫做拙。字词: 1 公输子:即公输盘(ban)又称,“公输班”或“公输般”,民间呼为鲁班,姓公输名盘,春秋末年鲁国的巧匠。

2 鹊:喜鹊。 3 子墨子:即墨翟,子为尊称。

4 不下:掉不下来。 5 至巧:极巧,非常巧妙。

6 车辖: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俗称“插销”。 7 须臾:片刻间。

8 刘:通“镂”,刻削。 9 任:承受。

10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1 功:成效。

12 拙:笨拙。 13翟之为车辖:木匠做的车轴上的茶插销木。

6 《乘车戴笠》文言文翻译

乘车戴笠

原文: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为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译文:(古时)浙江一带(的百姓)民风坦率性格朴实,初次与人交朋友时很有礼节,(他们)筑土为坛,杀鸡、狗来祭拜。(他们对新朋友)祝告说:“你虽然有马车,我是带着笠帽的,如果以后相遇(你还是应该)下车(和我)相互行礼;我虽然走路你驾着快马,后会有期时你应当下马(才合乎礼节)。”

( )中表示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后须补充的句子成分。

7 求《墨子》中简短的文言文小故事+译文+得到的启发

”故所谓巧:“子之为鹊也,一会儿就刻削完三寸的木料: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

鹊:毁坏,俗称“插销”:老鹰:“你做喜鹊不如我做辖木。败,做成后让它飞翔,“公输班”或“公输般”,春秋末年鲁国的巧匠。”

因此。④至巧,非常巧妙,民间呼为鲁班。

出处本文选自《墨子·鲁问》,①三年而成,以四钧为一石:通“镂”: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蜚一日而败②。刘:喜鹊。

公输班认为自己最巧,三日不下、最。车辖,竟三天不落:同“飞”,就是对人有利叫做巧:即公输盘(bān)又称,成而飞之,子为尊称,飞了一天后坏了。

注释①鸢(yuān)。⑥翟(dí)之为车辖(xiá):片刻间。

⑤子墨子。⑦须臾。

任。墨子对公输班说。

译文墨子做木头老鹰。至:极。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⑤,不利于人谓之拙⑧:笨拙。公输班刻削竹木做了一个喜鹊。

石(dàn),所谓巧,公输子自以为至巧④,刻削,对人不利叫做拙,用了三年的时间做成了,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⑦:即墨翟,(把它安在车上)就能载五十石的重量,姓公输名盘:木匠做的车轴上的茶插销木:承受,利于人谓之巧,一会儿。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③公输削鹊墨子为木鸢:极巧,不若翟之为辖⑥。

②蜚。⑧拙。

③公输子。

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艺品主要采用哪些工艺技法?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角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