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大门楹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书院大门楹联,第1张

书院大门楹联一

1、一流笔致蒲公后;万古文心芸帙中。横批:开卷神游

2、愿持玉节同梅瘦;甘浸书香似菊清。横批:儒风雅气

3、一剪梅花清影瘦;几声雅韵墨痕香。横批:桃李同春

4、纳古融今,芸阁生香开境界;读书明志,梅花藻雪见精神。横批:格物致知

5、赤心在抱梅舒蕊;道义于肩墨点睛。横批:天香溢远

6、梅绽清香疏影瘦;书臻化境古贤亲。横批:明理闻道

7、一枝梅映琅嬛月;万卷书飘桃李香。横披:业精于勤

8、梅同诗骨十分瘦;书共秋灯万卷奇。横批:含英咀华

9、四座瘦梅香,俯仰如游东壁府;千秋佳士在,扶摇正起北冥鲲。文章奥府

10、但有书香分月色;不辞人瘦似梅花。横批:可以清心

11、夜雨秋灯读古卷;朝花皓月遇新知。横批:以书会友

12、一帘梅影三更月;满院书声五柳风。横批:书香梅韵

13、百家典奥重温且继起心中道义,一脉儒风丕振但植来天下经纶。黉门气象

14、缕缕书香萦雅院;铮铮瘦骨挺寒梅横批:人文荟萃

15、岁月弥香,书成夜雨秋灯下;襟怀尚雅,品在痩梅修竹间。横批:吾道不孤

16、雅韵同敲诗醉月;书香共沐雪评梅。横批:丽日舒怀

17、百年梅瘦文章老;一院风清翰墨香。横批:书香满院

18、梅瘦骨清人共仰;书香屋雅景同芳。横批:贤德长传

19、照人风骨同梅影;醒世文章续柳泉。横批:千秋逸藻

20、濡梦笔抒怀,心中抱日;撷梅香入座,馆内生春。横批:开卷有益

书院大门楹联三

21、梅瘦遥知春送暖;风清倍觉院涵香。横批:行吟妙处

22、春风带雨润桃李;梅韵和诗冶性情。横批:书香入骨

23、梅瘦笔雄,夜雨洗清尘世眼;天长地久,秋灯照亮学人心。横批:立德立言

24、瘦梅香夺三春艳;淡墨痕生两曜明。横批:高韵长留

25、一树瘦梅同月洁;千秋古籍共天长。横批:书香波润

26、修到梅花,香洇诗骨;培成鼎器,铎振文渊。横批:梅香墨韵

27、一树梅香,撩诗情万缕;数竿竹韵,呈画意千秋。横批:耕云钓月

28、瘦梅疏影一庭月;夜雨秋灯八卷文。横批:暗香徐来

29、梅傲三冬君子气;书香万卷圣人心。横批:含英咀华

30、寒瘦铁枝,未阻听书窗外月;清芬花气,常熏玩墨座中人。横批:瘦梅书院

31、梅炼三冬凝瘦骨;书研四座达真知。横批:味通一理

32、开轩临水冬梅艳;品卷借书夏日长。横批:相得益彰

33、夜雨秋灯传逸气;瘦梅清月录幽情。横批:佳境余音

34、夜雨润梅香满院;秋灯耀纸笔生花。横批:书香入梦

35、诗心瘦到梅花骨;真性修成雪玉魂。横批:清风朗月

36、高吟壁映秋灯影;静坐琴收夜雨声。横批:素抱丰标

37、浸润书香,何妨影瘦?招徕月色,喜续天长。

38、三余饱读何言瘦;万卷精通偏爱梅。横批:百代风流

39、临院时餐梅竹气;依窗静读圣贤书。

40、地厚天长,喜此有明月堪师瘦梅可范;书香梦远问谁将文章继起,道德开来。

书院大门楹联三

41、追梦当如蜂课蜜;读书宛若露滋花。横批:文化天长

42、几丛梅影横窗瘦;万卷书香拂槛来。横批:雅韵清风

43、水月斜轩梅骨瘦;山风绕案锦笺香。横批:淡泊襟怀

44、院中雪霁梅花瘦;窗外风来芸帙香。横批:源头活水

45、仰宣鼎而来,一枝梅骨瘦;入儒门以读,满院草根肥。横批:春风化雨

46、身似铁梅心似镜;云行墨案水行琴。横批:静雅山居

47、品似梅花香沁骨;院藏鼎器志摩天。横批:黉宇生辉

48、腊梅香远何曾瘦?东壁格高总是春。横批:潜移默化

49、瘦梅疏影一庭月;夜雨秋灯八卷文。横批:暗香徐来

50、万卷奇书,沧桑收起真无尽;一泓活水,岁月翻开总有源。横批:墨香文气

51、书仰梅风,且歌高品;院留贤迹,犹励后人。横批:清华毓德

52、为有春风邀客至;更欣书院透梅香。横批:春光明媚

53、惊天翰墨嶙峋骨;迈古文章锦绣心。横批:修身事国

54、夜雨秋灯留旧梦;瘦梅疏影证先贤。横批:素韵书香

55、朝夕课功,宜将书卷养清气;春秋勤业,自有文章鉴本心。横批:但怀贞素

56、院见朴淳真圣地;梅标高洁最春风。横批:人文圣地

57、四壁琴书,长宣古意;一庭梅雪,不绝斯文。横批:琅嬛福地

58、当窗疏影七分瘦;问鼎虬枝一脉香。横批:如月之恒

59、院外梅开三两朵;楼内书读百千家。横批:继圣传贤

60、清风瘦骨,千年画影千年梦;白雪梅花,一寸书香一寸金。横批:智水仁山

楹联_楹联大全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马去雄风在

下联:羊来福气生

上联:马有知途德

下联:羊存跪乳恩

上联:三羊开景泰

下联:双燕舞春风

上联:三羊开泰日

下联:万事亨通年

上联:三羊生瑞气

下联:百鸟唤春光

上联:马驰金世界

下联:羊唤玉乾坤

上联:马留英雄气

下联:羊会世纪风

上联:马首开新纪

下联:羊肠拓锦途

上联:马蹄留胜迹

下联:羊角搏青云

上联:马蹄留胜迹

下联:羊毫谱新歌

上联:骏马四蹄击鼓

下联:羚羊双角开春

上联:立志当怀虎胆

下联:求知莫畏羊肠

上联:马啸英雄浩气

下联:羊鸣世纪春光

上联:喜鹊登枝祝福

下联:灵羊及地呈祥

上联:八骏嘶风传捷报

下联:五羊跳跃展新图

上联:人怀远志驰良马

下联:世易新春唤白羊

上联:万树争荣添翠色

下联:五羊献瑞报佳音

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

下联:五羊献瑞瑞门庭

上联:万象已随新律转

下联:五羊争跃好春来

上联:一片白云羊变幻

下联:千条翠柳燕翻飞

上联:马步生风辞旧岁

下联:羊毫挥墨写佳联

上联:马甲雄骑迎胜利

下联:羊羹美酒庆丰收

上联:马年事事如人意

下联:羊岁时时报福音

上联:马岁荣光辉日月

下联:羊毫遒劲续春秋

上联:马岁事事合民意

下联:羊年处处沐春风

上联:马驮硕果归山去

下联:羊踏青坪报喜来

上联:小道羊肠无阻碍

下联:雄心捷足好登攀

上联:马驰碧野凯歌壮

下联:羊跃青山景色新

上联:马驰大道征途远

下联:羊上奇峰景色娇

上联:马首关情吟妙句

下联:羊毫随意绘新图

上联:马首是瞻新世纪

下联:羊毫尽绘好春光

上联:马蹄踊跃驰千里

下联:羊角扶摇上九霄

上联:马尾松劲承雨露

下联:羊毫妙笔点春光

上联:马尾松青凝瑞雪

下联:羊毫笔墨舞春风

上联:五羊城中春光好

下联:九州域内人面新

上联:高歌猛进

下联:勇往直前

上联:城乡比翼

下联:工农齐飞

上联:九州日丽

下联:四化春新

上联:山欢水笑

下联:物阜民康

上联:春临大地

下联:喜到人间

上联:祖国统一

下联:台湾当归

上联:欢天喜地

下联:吐气扬眉

上联:春回大地

下联:日暖神州

上联:春风得意

下联:丽日抒怀

通用横批:

羊年大吉 政通人和 春风浩荡

喜气盈门 山青水秀 满门生辉

喜气洋洋 春光永驻 欣欣向荣

盛世新春 三阳开泰 弘扬正气

大门对联

上联:德门集庆

下联:仁宅迎祥

上联:东旭焕彩

下联:北轩览春

上联:和风甘雨

下联:淑景庆云

上联:和谦为贵

下联:勤俭是珍

上联:家传美德

下联:世继嘉风

上联:进阶纳陛

下联:入室升堂

上联:居仁由义

下联:履中蹈和

上联:开门有福

下联:入室无尘

上联:礼种义耕

下联:玉节金和

上联:良操美德

下联:玉品金心

上联:龙蟠福海

下联:虎踞春山

上联:门迎紫气

下联:路得青云

上联:人修俊德

下联:开赐鸿禧

上联:树华晓秀

下联:田禽朝鸣

上联:四时吉庆

下联:八节安康

上联:天开化宇

下联:人在春台

上联:天与厥福

下联:和睦久昌

上联:庭绕瑞气

下联:院生福音

上联:禧事落声

下联:祥去绕门

上联:祥光北拱

下联:紫气东来

上联:祥云浮栋

下联:春色镀梁

上联:依和成里

下联:与德为邻

上联:院有锦绣

下联:家藏经纶

上联:紫微栖凤

下联:碧宇藏龙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上联:光耀丹楹喜占旺相

下联:诗赓白雪先得阳春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上联:家富人和顺如流水

下联:时言乐笑穆若清风

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奎璧联辉映画堂

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

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上联:门对青山庭铺瑞雪

下联:屋临绿水窗横腊梅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上联:庭树花开莺声送喜

下联:阶兰秀茁燕翼贻谋

上联: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

下联: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

上联:笑语声声共庆乔迁喜

下联:腊梅朵朵同妆进取楼

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上联: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下联: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

上联:春华秋实此处饶有农家乐趣

下联:水抱山环其中别具园林风光

上联:乔木好音多远闻莺迁金谷晓

下联:上林春色早近看花报玉堂开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上联:庆乔迁合家皆禧

下联:居新宅世代永安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山河发奇观松茂竹苞涉时秀

下联:庭阶生瑞气兰馨桂馥迁地良

上联:山河气象果新奇到处莺歌燕舞

下联:栋宇规模真壮丽满眼虎踞龙蟠

上联:神光照临聿新栋宇

下联:主爱覆庇高筑华堂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凤有高梧鹤有松

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信宅宏开肯堂肯构

下联:恩家作颂仁爱仁慈

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上联:择居仁里和为贵

下联:善与人同佳为邻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室有山林乐

下联:人同天地春

上联:太平居有后

下联:安乐福无涯

上联:庭辉承月彩

下联:檐影接霞光

上联:玳梁欣贺燕

下联:乔木喜迁莺

上联:生活根据地

下联:居住自由权

上联:窗前花弄影

下联:庭外鸟喧晴

上联:阳光照佳地

下联:春风拂新屋

上联:佳地春风暖

下联:亲屋燕语喧

上联:车马虽嫌僻

下联:莺花不厌贫

上联:昌时占幸福

下联:仁里聚春晖

上联:春浮花气远

下联:雨霁鸟声繁

上联:春来花影动

下联:露滴柳丝垂

上联:德门呈燕喜

下联:仁里灿龙光

上联:德门膺厚福

下联:仁里乐长春

上联:花开香入户

下联:月照影监轩

上联:华屋辉生壁

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开香生桂子

下联:国瑞发兰英

上联:朗抱开晓日

下联:高情属天云

上联:理通天地秘

下联:道合贤者深

上联:青山环绿水

下联:翠柳映朱门

上联:瑞月开昌运

下联:春风酿太和

上联:桃李含春意

下联:燕莺报福瑞

上联:云霓笼甲第

下联:气运耀门庭

上联:载阳新启运

下联:通德旧留题

上联:竹柏门庭喜

下联:田园气味长

上联:字贴宜春丽

下联:花开如意新

上联:窗前数声鸟语

下联:帘外几点梅花

上联:春润竹梅门第

下联:喜融楼阁人家

上联:居乡恕乡乃睦

下联:治家严家斯和

上联:门前梅花月色

下联:室内琴韵书声

上联:有猷有为有守

下联:立德立功立言

上联:朴素大方庭院

下联:勤劳节俭人家

上联:人杰地灵有福

下联:物华天宝呈祥

上联:甲第新开美景

下联:子孙大展宏图

上联:太平不用敲更鼓

下联:盛世无须掩闸门

上联:屋后松竹添秀色

下联:门前梅兰吐幽香

上联:窗含青山鸟衔翠

下联:门垂碧柳燕语枝

上联:春到门上增瑞气

下联:日临窗台起祥光

上联:春发南枝新栋宇

下联:名高东里大门庭

上联:春风拂槛温如玉

下联:好日当窗刻似金

上联:春涵瑞霭笼仁里

下联:日拥祥云护德门

上联:大厦飞宏添锦绣

下联:门庭委毓换新颜

上联:光前振起家声远

下联:裕后留贻世泽长

上联:吉祥草茁深闺暖

下联:富贵花开满室春

上联:金门映日新大厦

下联:玉柱擎天展雄才

上联:门前有水地不俗

下联:宅后靠山春常新

上联:平安即是家门福

下联:孝友可为子弟风

上联:人间锦绣藏金屋

下联:天上笙歌送玉麟

上联:室有芝兰气味别

下联:胸无城府天地宽

上联:天经地义无今古

下联:智山仁水有性情

上联:芝兰自启山川秀

下联:松柏长留天地春

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上联:日照新居添锦绣

下联:花栽园圃吐芬芳

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上联:安居乐业乐无限

下联:身卧福门福无源

上联:霭若芝兰无尘俗气

下联:温如金玉有长者风

上联:和气致能一家祥瑞

下联:书声足起万里风云

上联:霁月光风人钦茂叔

下联:泰山北斗士仰昌黎

上联: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下联: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上联:瑞彩盈庭风传花信

下联:祥光当户雨濯春尘

上联:四座春风霭如瑞玉

下联:一樽秋月淡比晴川

上联:修竹抱山春亭映水

下联:幽兰得地虚室当风

上联:序换春符履端于始

下联:居从仁里咸与维新

上联:子孝孙贤至乐无极

下联:时和岁有百毂乃登

上联: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

下联: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

上联:丹桂有眼独长诗书门第

下联: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

上联:巷有几人举贡监员进士

下联:家无别业诗书礼乐文章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上联: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下联: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学校大门对联

上联:重德又重才,心田育出擎天柱

下联:崇文也崇武,家国安宁遍地春

上联:三千子弟三千志

下联:一寸光阴一寸金

上联:树“五心”,养成高尚道德品质

下联:学“五会”,争取优良举止言行

上联:栖贤园中雄心与高楼并起

下联:扬子江畔凯歌共彩云齐飞

上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下联: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上联:严教严管精心培育新秀

下联:重德重才全面选拔人才

横批:严谨治学

上联:厚德载物创名校 春风化雨育英才

下联:办一流特色学校 育创新技术人才

上联:杏林兴教 振铎传薪图远举

下联:黉苑树人 腾龙翥凤启新程

上联:桃李竞芬芳 于斯为盛

下联:杏坛多俊秀 惟此有材

上联:十里书香争播八方胜誉

下联:九天云路竞写四海风流

上联:九畹滋兰 春满杏坛来紫气

下联:百年树人 志展宏图上青云

上联:空有胸中万卷书,笔扫千秋囊中羞

下联:劝君莫习孔孟礼,有财方为人上人

上联:树“五心”,养成高尚道德品质

下联:学“五会”,争取优良举止言行

上联:重德又重才,心田育出擎天柱

下联:崇文也崇武,家国安宁遍地春

上联:七十春秋培桃育李棘路传薪功高昭日月

下联:万千学子明志笃行蟾宫折桂气壮贯云霄

上联:晓文章方知华夏文化源远流长

下联:初学习才识世界奥秘无穷无尽

上联:仙桂高折弘壮志

下联:翁长欣悦育良才

上联:红色文化托起绚烂书院

下联:绿色课堂培育搏云雄鹰

上联:红诗诵红校园筑建快乐学府

下联:绿柳飞绿课堂书写金色年华

上联:看一代少年人人雄姿英发

下联:为千秋伟业个个砥志研思

上联: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下联: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上联: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下联:立壮志攀登世界高峰

上联: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下联: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上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下联:一弄三弄弄月创新

上联:承前启后 五洲锦绣庆兴隆

下联:继往开来 昂首阔步奔小康

上联:礼炮声声振四海喜庆大

下联:红旗飘飘扬五湖笑迎改革潮

上联:天下一家商国是求发展

下联:谋划未来兴社稷富黎民

横批:功能技成

上联: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下联: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横批:路在脚下

上联: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下联: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横批:唯有努力

上联: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下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横批:一马当先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横批:力争上游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横批:笑傲高三

上联: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下联: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横批:苦尽甘来

上联: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下联: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横批:师生同喜

上联: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横批:勇登书山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横批:我本英雄

上联: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下联: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横批:舍我其谁

上联: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横批:天南海北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横批:奋发图强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横批:向名校进军

上联: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

下联: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横批:乐在其中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联:熬头喜在汗水中

横批:备战高考

上联: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下联: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横批:美梦成真

上联: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下联: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横批:壮志雄心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横批:前程似锦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对联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联概述

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

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叫“篇”的道理一样,对联的单位叫“副”,古人用“幅”。

对联由两个等量字句组成,前一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支、上比、出句或叫对公、对首。后一部分叫下联,,也叫下支、下比、对句或叫对母、对尾。上下句合称一联,为全联缺一不可。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对联的字数与“言”有相应的关系。字数是上下联字数之和,其中和之半为“言”。比如传统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八字四言联,居室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十字五言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是十四字七言联。

与对联最密切的是横批,也叫“横联”、“横额”。横批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有总结和点化作用。

(二)对联的起源与形成

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1、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

对联区别于其它文体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上下联,从字数、句式、内容、到平仄、韵律等,全用对偶。因此,要探索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就不能不首先涉及到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是“对仗”和“骈偶”两个词的演化综合。对仗是诗词曲联中语句的一种对偶形式。“对仗”缘于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仪仗队。这种仪仗队是两两相对地排列的,其队形、人数、服饰、旗号等都整齐对称排列,所以叫“对仗”;骈偶的“骈”是指两匹马并驾齐驱,“偶”指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合成“骈偶”,也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对偶和对仗二者疏密有间,宽严有别,对仗忌重字,对偶不忌。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很早就被人们所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瞧·采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到了两汉时期,一种叫做“赋”的半诗半文的文学体裁发展起来,对偶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到魏晋时期,赋体作品又逐渐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体文”。对偶修辞方法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发展汉语言文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从整个文学艺术史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整个汉语言艺术是密切相联的。它是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是从对偶修辞手法中脱胎出来的一种独立别致的文体。可以说,对联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体化的产物。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对偶要转变为对联,还必须具备外在的形式。这种使对联获得独立的外在形式,是我国古代一种民族习俗——挂“桃符”。因此,对联始于古时的“桃符”,即对联源于春联,春联始于桃符。“桃符”又称“仙木”。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原人民在旧历辞旧迎新之际,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样,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旁,意在驱邪祛鬼,祈福避祸。根据神话故事《山海经》等书记载,相传在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弯屈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丫一直伸向东北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桃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他们一旦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这种悬挂桃符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写二神名字或者描画图象,到后来有人在桃木板上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到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即“楹贴”。这种题桃符的楹贴,便是对联的雏形。

最早的一副楹帖,即春联的出现,根据史料记载,是在五代时期。《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公元964年,孟昶(919—965)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主孟昶所题的这副楹贴,就目前来讲,被公认为是第一副春联。至此,对偶的修辞手法,便“分娩”出春联这种独立的文体。

及至宋代,对联创作已蔚然成风。象苏轼、朱熹、黄庭坚这样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少对联作品传世。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诗中描写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明时期,宫廷、宦门、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铭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同时,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开始产生了。宋代大学者朱熹(1120—1200)还编有《联语》,可见楹联已开始盛行。

到了明代,春联便作为一种年节志庆的独立文化风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据说“春联”一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创造的,并且开始采用红纸写春联。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据清人陈元澹《簪云楼杂话》记载)。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老百姓门户。他不仅下命令,而且在第二天(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游”,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城门口有一骟猪户因无钱买纸来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亲自挥毫,为该户题上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后蜀主孟昶“题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其间经过四百多年,对联便由桃符的雏形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联也开始由唯一的春联发展到其它更多的种类。在内容上,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到清代康、乾盛世时,对联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3、各种文体促进完善了对联

(1)对联与赋、骈体文

对联的产生,首先应当归功于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没有固定的篇幅,少则几字,多则几十字,数百字、上千字。它虽然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它注重文字修饰和用典等,和赋、骈文也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受到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2)对联与律诗

唐代中期以后,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偶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至此,对联也就随着应运而生。对联是律诗的演变。对联与律诗中对仗的中间两联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律诗中只有五言或七言),其余对仗的形式、要求,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然大体上与律诗的对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却又突破了律诗对仗的严格限制,更显自由和灵活性。这是受到词的影响。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①律诗的对仗,要求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对联突破了这一点,在某些句脚上,不拘平仄声。例如: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其中句脚“苏”和“机”二字都是平声。又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氏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上联句脚的“恩”为平声,而下联句脚的“盛”则为仄声。对联这种在句脚上有时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出句平对句仄的特点,恰恰是词的对偶特点之一。

②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对联却以同字相对作为修辞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来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从”、“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对,这种情形在对联中是允许的,这一点与一些词的对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里”是同字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

(4)对联与曲:

明清以后的对联,如谐趣对、叠字对、复字对、以及口语、俚语、成语等用到对联之中的情形日渐增多,说明它受到元曲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倾国倾城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张可久[双调 折桂令]《赠歌者秀英》)。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抗州中山公园对联)。由此可以说,对联是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的。

(三)对联的应用与发展

对联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势必带来了对联艺术的繁荣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跃起来。逢年过节,又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对联出现于千门万户。民间红白喜事,企业开张庆典,对联成为必不可少的表达感情的载体;许多报纸、刊物,也都重视刊载对联研究文章;一些研究汇集对联的专著、史料也相继问世;有的文化部门、出版单位为了繁荣对联的创作,还开展了征联求对活动等等。《中国楹联报》已创刊二十多年,为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律通则》的颁行(2007年6月1日起试行)为楹联这一独立文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研讨与练习

1、什么是对联?

2、简述对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区别“对仗”、“对偶”、“对联”三者之间的异同。

4、收集你家周围的对联几幅供大家欣赏。

5、出句征对:(1)经常撰对有收益;

(2)王乃山前花万树;

(3)罗甸二中风景美。

二、对联的种类和功能

(一)对联的种类

1、春联(含节日联)

春联又叫“春贴”,是对联应用最早、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从后蜀主孟昶“题桃符”的第一副春联出现,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的普遍推广,在旧历“春节”时贴春联,就作为我国一种民族风俗习惯,一直绵延流传至今。万众欢腾歌大有;百花艳丽庆新春(杜正尧《金猪贺岁万众迎春》)。王乃山前春色好;莲花溪畔锦灯明(罗磊《金猪贺岁万众迎春》)。风调雨顺年年顺;政善人和处处和(唐定兴《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居尾金猪辞旧岁;当头银鼠贺新春(罗方友《中国楹联报》2008年第4期总771期)。总之春联要有春的气象,要姓“春”。

2、门联(含行业联)

门联也叫“门贴”、“门对”。贴门联的习俗,在明代就已有之。什么门第用什么对联,不能混淆和更易,如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联还具有行业“招牌”、“幌子”的作用,如豆腐店联:天然滑腻出磨孔;本质清香留世间(罗方友《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学校联:三尺讲台,屡出栋梁匡社稷;一园清境,频添智慧育英才(吴忠祥《金猪贺岁万众迎春》)。

3、婚联

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婚联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春日婚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冬日婚联)。移风易俗文明礼,共德同心幸福婚(林昌华《联草拾零》)。月色入帘静;花容倚叶娇(黄林老师为其友撰婚联)。

4、寿联

寿联是为老年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寿联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鹤等比喻寿者,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如罗甸县诗联学会祝蒙泽民老先生八十寿龄联:岁月八十思泽润;诗联百味跃民风。乔松傲雪霜,丹鹤永栖开寿城;大德连天保,福星高照沐熙朝(林昌华《联草拾零》)。寿联分为自寿联: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勉、希望等;贺寿联:别人对寿者写的联。有关寿联各种分龄表达:十年称秩、旬(七秩寿辰也叫七旬寿辰),二十称廿、双旬,三十称卅、五十称半百。又人生十岁称幼学,二十称弱冠,三十称壮(也叫而立),四十称强(也叫不惑)、五十称艾(也叫天命),六十称耆(qí)(也叫花甲),七十称老(也叫古稀),八十称耋(diē)、八十八称米寿、九十称耄(máo)、九十九称白寿(白加“一”为百,意为“一百”少“一”为99岁),百岁称期颐,108岁称茶寿(“茶”字上为廿、八,廿八为28,下为木,木为八十,共108岁)。如: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化,意寄三松。这是自对联,即上联中“何止”对“相期”、“于”对“以”、“米”对“茶”即八十八岁对一百零八岁;下联“心怀”对“意寄”、“四化”对“三松”。上下联是不相对的。

5、挽联:

挽联,也叫“丧联”,“挽词”,是生者哀悼死者,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例如:成家立业于黔东,光荣退休于黔东,返故寻亲寻友,离妻离子音顿杳;失倚成年在罗甸,不幸逝世在罗甸,思前尽职尽心,克俭克勤事长存(林昌华《联草拾零》)。芳名正气存天地;美德良操惠子孙(通用挽联)。另外孝联也属丧事联,孝联的上联表达死者的牵挂、遗憾,下联是生者的身份,表达哀思。

6、交际联(也叫赠答联)

交际联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它可以分为文字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如2007年11月14日晚,二中诗友应黄林老师邀请于白龙村新居聚会,诗友送诗词联贺之,杨忠老校长也当场出句征对以贺:家居百龙家和人和万事兴。罗磊老师沉思片刻后对出:名上皇榜名旺族旺全村旺(其中“百”为“白”的谐音,“皇”为“黄”之谐音)。处事立身,须有一腔正气;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黄壁光《心话吟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与苏轼即景联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

7、堂联

堂联,也叫装饰联,是人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店、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撰堂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红楼梦》第二回·荣国府正堂联)。

8、名胜古迹联

名胜古迹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棒一瓣心香,神圣陵前移步缓;歌三生业绩,宝珠山上应声高(周继勇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9、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在明清以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作者往往插入一些对联创作,形成文艺作品中的对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对联作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诸葛亮题门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抒怀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二十九回蒋门神酒店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西游记》第十七回 黑风洞联)。

l 0、其它杂联:

其他形式的还有宣传联、寺庙联、庆贺联、喜联、趣巧联、戏台联、灯联、器皿联、笔联、砚联、无情对、墨联、谜联等等。例如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表面看,上下联毫不相干,但仔细看,“公”对“法”,“门”对“国”,“桃”对“荷”,“李”对“兰”,“争”对“比”,“荣”对“利”,“日”对“时”,很工整。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树”对“果”,“已”对“然”,“半寻”对“一点”,“休纵”对“不相”,“斧”对“干”,很工整。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其中“三多”指“多寿、多福、多子”,“四美”指良晨、美景、赏心、悦事。庆贺联也叫喜事联,分为自题联和贺联。自题联多为主人的想法、谢意、喜意、歉意等。如:楼高人矮承众亲抬举;宇竣心安愿诸友尽欢(罗磊为其友新居撰联)。

(二)对联的功能

1、写景状物

以描绘风景,状摹事物为主,用凝练简洁的文字,画龙点睛地点透山水神韵,发掘事物微妙。如月明如画;江流有声。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

2、叙事咏史

记叙往事以遣怀,评述历史以喻今。如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戏台联)。

3、抒情寄怀

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寄寓作者的胸襟怀抱,表达作者的爱憎立场,反映作者的志趣理想。如望月情怀千古事;登楼志在九霄云(颜登荣题贵州罗甸望月楼联)。登楼须稳步;近月莫贪光(罗磊老师题望月楼联)。

4、交际酬赠

赠人赠友,以示交谊劝勉或祝贺某种成功。如喜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周恩来题赠何香凝画的“牡丹图”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孙中山赠黄兴)。陋室茶粗惭挚友;珠玑意励慧愚心(孙俊老师答诗友贺乔迁之喜)。

5、励志警策

以修身、励志、劝学、醒世等言情论理,或给人以警策,或给人以劝勉,或讲修身处世之法,或述事业技艺之妙。如古今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低调做人姿态美;诚心谋事感情浓(陈邦禄《金猪贺岁万众迎春》)。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赠青年联)。

6、宣传教育

向人说明讲解政治主张和目的等,使人民相信并跟着行动。如继承传统中华文艺兴全世;建设文明学校容颜焕雅风(沈联方为罗甸二中诗联分会成立题联)。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响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朱德总司令)。社会和谐谋发展;科学发展促和谐。教育要优先发展;民生须高度关怀。举旗走路定方向;改革创新奔小康(罗方友为中共十七大精神撰联)。

7、讽刺檄讨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讲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讽喻慈禧“万寿节”)。

8、文字游戏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初一语文课本上册)。水牛下水,水淹水牛牛鼻“伏”;山狗上山,山绊山狗狗脚“匡”。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百头、千头、万头丁香花。淼淼三水,三水何在?出出两山,两山又多(联连网络情王天学出句,一曲绝情对句)。

研讨与练习

1、常用对联有哪几种?

2、举例说明对联的功能。

3、春节、红白喜事期间自撰几副对联贴在大门上。

4、出句征对:(1)高原处处春光好;

(2)双江口里春潮涌;

(3)诗联学习乐无穷;

三、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联的艺术特点

1、民族艺术

对联是中华民族汉语言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艺术之所以能在我们国家在使用汉语言的民族中产生和发展,而不能向其它国家和民族传播或被其它民族引进与仿效,就在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汉字是方块字,是表意文字,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行书的七体发展,具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等特征。此外,它还具有民间性,即既是高雅文学,又是民间文学。例如: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初一语文课本上册)。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2、实用艺术

人们进行某种生活的或社会的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应用某种对联。如春联、门联、堂联、酬赠联、贺联、挽联、名胜古迹联等等。对联作为一种实用艺术,还在于它是一种可以“立”起来的文字艺术。它不但形成于口头、纸面上,而且大多数对联,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张贴、悬挂起来,才算正式问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火烧、水灌、石崩、写惊天故事;勇气、恒心、妙技、赞当代愚公(陈治中题罗甸大关村火烧田联)。

3、文字艺术

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从一字、二字到百字、千字不等。二是以汉字本身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如嵌字、拆字、析字、叠字、数字,正看反看都是字,倒读顺读均成句。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如大井三源,暗洞藏深邃;长河两岸,修篁映碧波(刘成德《大井诗联专辑》)。井有莲泉莲有井;滩藏洞景洞藏滩(吴忠祥《板庚滩诗联专辑》)。砚边寻句石为伴;闲里吟诗月是灯(王天学《闲逸辑》第七期)。

4、声律艺术

由于对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诗词赋曲的影响,因此,在声律上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首先,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其次,在创作上,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技巧,从而产生某种声律上的艺术效果。如度大忧思少;家和美梦多(徐文仲《贵州楹联》)。万里慕名声,最赏湖中天上月;千秋期陆海,行看贵往粤来船(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常治国题罗甸望月楼)。

(二)对联的创作要求

对联是一门艺术,是诗的一个分支。短联有人称为二行诗,长联就象一首长诗或一篇骈体文。对联的写作要求,主要应该弄清它的对偶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即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律相协、语意相关、平仄相对等“六相”要素。

1、字数句数相等

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 (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但也有极少数字数不相符的,主要用于讽喻。如袁世凯千古(上联五言);中华民国万岁(下联六言,不仅字数“袁世凯”三字对不起“中华民国”四字,而且“千古”与“万岁”平仄也对不起。主要讽喻袁世凯窃国大盗对不起中国人民。

2、词性相当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所谓词性是清朝时从国外引进而遗留下来的,中国古代不叫词性叫字类,如名词叫名字,动词叫动字,数词叫数字等。现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字和量词六种;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

花 外 子规 燕市 冷

↓ ↓ ↓ ↓ ↓

(名词) (方位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 ↑ ↑ ↑ ↑

柳 边 精卫 浙江 潮

其中“潮”转化为形容词“潮湿”的“潮”。词类转化:开容词+“了”变为动词,“红了”、“绿了”。形容词+“地”变为副词,“仔细地学”。动词+“的”变为形容词,“破的、生的,如破碗、生饭”。词类常识如下:

名词 具体名词:贵州、汽车、诗词、李白等。

抽象名词:思想、文艺、主义、感情等。

时间名词:早晨、中午、今朝、深夜等。

方位名词:上、下、前、后、左、右等。

动词 动作动词:走、看、说、写、画、骂等。

字数超出最大允许值,请删减!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7、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形式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联律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