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头痛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产后头痛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辨证论治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产后头痛的穴位 2 治疗产后头痛的方剂 3 治疗产后头痛的中成药 4 产后头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产后头痛 1 拼音

chǎn hòu tóu tòng

2 英文参考

Postpartum headach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产后头痛为病证名[1]。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二。

4 病因病机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夫人头者,诸阳之会也。凡产后五脏皆虚,胃气亏弱,饮食不充,谷气尚乏,则令虚热,阳气不守,上凑于头,阳实阴虚,则令头痛也。又有产后败血头痛,不可不知……”

多因产后失血过多,不能上荣于脑,或恶露停留胞宫(厥阴之位,其脉贯顶),循经上冲于脑所致[1]。

5 症状

失血过多者,兼见面色苍白,小腹隐痛[1]。

6 辨证论治

治宜补血益气[1]。方用八珍汤加蔓荆子[1]。

瘀血上攻者,兼见小腹刺痛,拒按等,治宜活血化瘀,方用黑龙丹(《证治准绳》:当归、五灵脂、川芎、良姜、熟地黄)[1]。

阳实阴虚,阳气上凑之头痛,可用川芎散。

7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痰浊头痛的病因病机 4 痰浊头痛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痰浊头痛的方药治疗 7 痰浊头痛的针灸治疗 71 方一 72 方二 73 方三 8 痰浊头痛的艾灸治疗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痰浊头痛的穴位 2 治疗痰浊头痛的方剂 3 治疗痰浊头痛的中成药 4 痰浊头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痰浊头痛 1 拼音

tán zhuó tóu tòng

2 概述

痰浊头痛为病证名。属内伤头痛。即头痛·痰浊上扰清窍证(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phlegmturbidity disturbing clear orifices[1]),是指痰浊上扰清窍,以头痛昏蒙重坠,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2]。可见于肌肉紧张性头痛等病[3]。

3 痰浊头痛的病因病机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内伤头痛,其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4]。痰浊头痛由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阻遏清阳而致头痛[4]。

4 痰浊头痛的症状

头痛昏蒙,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发作无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4][3]。

《张氏医通·诸痛门》:“有痰湿头痛,其人呕吐痰多,发作无时。”

5 证候分析

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满闷。痰浊上逆,则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征。[4]

6 痰浊头痛的方药治疗

痰浊头痛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芎辛汤、导痰汤等[3]。

痰浊头痛治宜化痰降逆[4]。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备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本方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平肝熄风的作用。方中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天麻平肝熄风,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并可加入厚朴、白蒺藜、蔓荆子等药。若痰浊郁久化热,症见口苦、大便不畅、苔黄腻、脉滑数,上方可去白术加黄芩、竹茹、枳实等以行气清热燥湿。[4]

7 痰浊头痛的针灸治疗 71 方一

治则:健脾涤痰,降逆止痛

处方: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方义:痰阻经脉,经气不通,取头维、太阳通络止痛;丰隆调理中气,降逆化痰,阴陵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随证配穴:胸闷—膻中,呕恶—内关。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2 方二

取百会、风池、太阳等穴为主[5]。痰浊阻遏者加丰隆、中脘[5]。

73 方三

[6]

治法:化痰降浊,通络止痛。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和局部穴为主。取中脘、丰隆、百会、印堂、阿是穴。

随证配穴:呕吐者,加内关。便溏者,加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中脘与丰隆健运脾胃而降浊化痰,以治其本。百会配印堂、阿是穴,善于宣发清阳,通络止痛,以治其标。

8 痰浊头痛的艾灸治疗

[7]

选穴:百会、翳风、中脘、丰隆、足三里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小艾炷,每穴5~7壮,待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坚持5个疗程以上。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肾虚头痛的病因病机 41 证候分析 5 肾虚头痛的症状 6 肾虚头痛的治疗 61 治法 62 肾虚头痛的方药治疗 63 肾虚头痛的针灸治疗 64 肾虚头痛的艾灸治疗 7 关于头痛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肾虚头痛的穴位 2 治疗肾虚头痛的方剂 3 治疗肾虚头痛的中成药 4 肾虚头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肾虚头痛 1 拼音

shèn xū tóu tòng

2 英文参考

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肾虚头痛为病证名[1]。属内伤头痛。即头痛·肾精亏虚证(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2])。指肾精亏虚,以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3]。

4 肾虚头痛的病因病机

肾虚头痛由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1]。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内伤头痛,其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肾者,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亦可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4]

《证治准绳·头痛》:“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

41 证候分析

脑为髓海,其主在肾,现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象。[4]

5 肾虚头痛的症状

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4]。

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1]。

肾阳虚为主者,头痛而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1]。

6 肾虚头痛的治疗 61 治法

养阴补肾[4]

62 肾虚头痛的方药治疗

肾阳虚为主者治宜温补肾阳,可用右归丸、正元丹等方加减[1]。肾阴虚为主者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六味丸、大补元煎加减[1]。

可用大补元煎[备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加减。本方重在滋补肾阴。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人参、当归气血双补;杜仲益肾强腰。如病情好转,亦可常服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枸杞已、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补肾阴潜肝阳以巩固疗效。若头痛而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证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备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温补肾阳,填补精血。若兼有外感寒邪,侵犯少阴经脉,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备注]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治之。[4]

《类证治裁·头痛》:“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

63 肾虚头痛的针灸治疗

治则:滋阴补肾

处方: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方义:脑为髓海,肾虚脑海空虚,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调气血以荣脑髓,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髓;悬钟为髓之会,益髓健脑。

随证配穴:遗精带下—关元、三阴交;少寐—心俞。

操作: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 肾虚头痛的艾灸治疗

[5]

选穴:百会、列缺、肾俞、悬钟、太溪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需长期施灸以巩固疗效。

7 关于头痛

头痛(headache[2][6])为病证名[7]。亦称头疼[7]。是指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6]。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7]。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7]。凡六*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7]。除服药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机,配合针灸疗法,常可提高疗效[4]。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疗效,但应结合现代诊断方法,注意与颅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8]。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予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4]。

详见头痛条。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热头痛的病因病机 5 风热头痛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风热头痛的治疗 71 治法 72 风热头痛方药治疗 73 风热头痛的推拿治疗 74 风热头痛的艾灸治疗 8 关于头痛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热头痛的方剂 2 治疗风热头痛的穴位 3 治疗风热头痛的中成药 4 风热头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热头痛 1 拼音

fēng rè tóu tòng

2 英文参考

anemopyretic headach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adache due to windheat ev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adache with windheat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风热头痛为病证名[1]。属外感头痛。即头痛·风热证(headache with windheat syndrome[2])。指外感风热邪气,以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头痛证候[3]。见《外台秘要》卷十五。

4 风热头痛的病因病机

风热头痛由外感风热引起[1]。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而发病。若挟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而为头痛[4]。

5 风热头痛的症状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或鼻塞流浊涕,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4][1]。

《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

6 证候分析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4]

7 风热头痛的治疗 71 治法

疏风清热[4]。

72 风热头痛方药治疗

风热头痛治宜石膏散、荆芥散、神芎散、桑菊饮等方[1]。

可用芎芷石膏汤[备注]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加减。本方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以疏风清热,但方中羌活、藁本偏于辛温,对热盛不宜,则可改用黄芩、薄荷,山栀以辛凉清解。若热甚伤津,证见舌红少津,则可加知母、石斛、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备注]黄连上清丸(《古今医方集成》):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菊花、桔梗、薄荷、川芎、大黄、连翘、当归、葛根、玄参、花粉、姜黄苦寒降火,通腑泄热。[4]

73 风热头痛的推拿治疗

[5]

选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攒竹、阳白、百会、四神聪、肺俞、风门、大椎、曲池、风池、肩井。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发际至头维、太阳穴,往返5~6遍。再用拇指分推法从印堂穴开始经鱼腰、太阳至耳前,反复分推3~5遍。然后指揉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每穴约1分钟。用指尖击法从前额部向后颈部反复叩击1~2分钟。用五指拿法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处,反复操作3分钟左右。用梳法从前额发际至后颈发际处,反复操作1分钟。指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每穴各1分钟。拿曲池、合谷,每穴约1分钟。用拍法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74 风热头痛的艾灸治疗

[6]

选穴:太阳、头维、大椎、曲池、列缺

灸法:艾条回旋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1次,疾病痊愈后可巩固多灸1~2次。

8 关于头痛

头痛(headache[2][7])为病证名[8]。亦称头疼[8]。是指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7]。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8]。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8]。凡六*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8]。除服药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机,配合针灸疗法,常可提高疗效[4]。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疗效,但应结合现代诊断方法,注意与颅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9]。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予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4]。

详见头痛条。

9

出自朱丹溪《丹溪心法》。

首出于李东垣之师张元素《医学启源》:“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顶巅痛,用藁本,去川芎。”

产后头痛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辨证论治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