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章的介绍
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域,刻书者、刻版形体及印刷技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型式各异的刻本。从时代上区别的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刻本;因地域不同,有浙本(浙江地区刻本)、闽本(福建地区刻本,因以建宁府建安、建阳两县为中心,故又称建本)、蜀本(四川地区刻本)、平水本(山西平水刻本)等,具体又分为杭州本、越州本、婺州本、衢州本、潭州本、赣州本、池州本、建阳本、麻沙本等;按照书籍刻印的主体又分为官刻本(我国古代政府各机关雕版印行的书籍)、家刻本、坊刻本(指一般书商刻印的书),官刻本因所刻单位不同分监本、经厂本、藩府本、书院本以及各种名称的刻本,比如宋有崇文院本、秘书监本、茶盐司本、安抚使本、转运使本、仓台本、计台本、漕院本、公使库本、郡斋本、太医局本等。
坊刻和家刻都是私人刻书;从刻版形体上来区别的有大字本、小字本、书帕本、黑口本、白口本、十行本、八行本、影刻本(又称影刊,其方法是先照原书影摹,然后在版上雕)、巾箱本(版本较小的古书,巾箱是古时装头巾的小策;因该书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极便携带,故名)等;从印刷技术上区别的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因版印技术不同,有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等不同称谓。
因版刻印的早晚不同,有初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等不同称谓。按书籍流通情况又有通行本、旧刻本、残本、善本、孤本等分别。刻本的出现和流通对保存、传播祖国文化遗产起了极大作用。
藏书印属于篆刻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在金属、象牙、犀牛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以篆体文字的艺术都被称为篆刻艺术,且又因为篆刻艺术多用来制作印章,因此又被称为印章艺术。藏书印指的是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图书所有权表达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记。
藏书印是一种什么艺术形式
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藏书印了,古代的一些藏书家,为了表明图书的归属,取信于人,就会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印章通常会表明姓名、字、号、乡里、祖籍、官职、记事、言志等内容。
古代的藏书印对于后人了解文献的收藏、流传、鉴别古籍版本等都有重要价值,现代的一些图书馆里,也会在收藏的图书上加盖藏书印,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不过藏书印的的样式都有不同,有的上面会有收藏的日期,有的上面则会有代表性的图案等等。藏书印一般盖在书名页的下方正中间,有的也会在书中固定的某一页和最后一页的下方正中间各盖一个章。
什么是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是中国国粹之一,又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将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极具有代表性,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欢迎。篆刻最常用的字体就是篆体,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和篆刻人的喜好以及其它各种因素有关。
文渊阁宝
此枚印章当属于乾隆帝。如果没记错,这枚印章原件在故宫博物院收藏。
另外,楼主给的是四库全书中的一页(第一行内容是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是四库全书的收藏地之一,是属于清内府的藏书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编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时间抄录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渊阁外,另三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四阁又称「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南三阁」。 七部之中或已亡佚,或为各图书馆收藏。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没有其他信息,单凭一张照片我推测楼主手上这卷,应该是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仿制品。
藏书章的介绍
本文2023-10-04 01:07: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