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典籍有哪些
孔颖达编著的《五经正义》,
韩愈著作《原道》和《原性》
李翱《复性书》
柳宗元《天说》、《天对》、《封建论》
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
《唐律疏议》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广记》中收录了很多唐代的传奇小说
《册府元龟》为宋代四大部书之一,收录各代君臣事迹
《长安志》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着重记述唐代旧部,并上至汉以来长安极其附属县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虽然大部分为唐贞观时期的西域风貌和天竺佛教的情况,但也有部分贞观时期的事迹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当时的诏书、墓志、文章、奏折原文。
个人认为《全唐文》最有用,很多人物传记可以在新旧唐书中找,不过墓志,诏书一类的就只有看《全唐文》,还有《全唐文遗考》。
《唐才子传》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通鉴纪事本末 》可以配合着《资治通鉴》看,东西基本一样,不过细节可能会有互补。
《日本书纪》日本的古史书,有与唐朝交往的记录。
《通典》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
《唐六典》的正文记叙唐朝中央、地方各级官府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定员与品级)及其职权范围。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记职官沿革,或作细则说明,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
《唐大诏令集》该书所收诏令含有唐朝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且个别诏令已不见于现存其他史书。可惜有不少诏令的重要内容被删去。
《唐律疏义》唐朝的法律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国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长安、废除隋帝、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书。内容与新旧唐书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渊与李建成的内容。
《唐两京城坊考》详细地记载了这两个都城的街道、市场、官署、宅第、寺庙、宫殿的形状、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编撰者清代徐松(1781~1848)
《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于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
再有就是看看《全唐诗》了,诗句里总有当时社会的痕迹。还有什么《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之类。慢慢找吧,我感觉还是先找本现代人写的唐史看,看其中引用了哪些古籍,再去找,这样比较好。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4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本书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作者是民国演义小说家蔡东藩。
5细说大唐
唐朝(公元618年一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细说大唐大全集》讲述了唐从建立到灭亡的近300年历史,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展现了唐朝的勃兴与衰落。
本书通过对唐朝近30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一书在手,遍阅大唐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尽览大唐帝国近300年的盛世传奇。
扩展资料:
唐朝的文化:
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
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日本对日本的称呼是“扶正” ,古人说扶正并不是日本独有的绰号,至于生鱼片,在中原和日本列岛的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扶桑,不仅指日本的古籍,还常有一个名字叫“扶桑”。山海经海外北京: 塘沽有扶桑,10日有巴斯,在黑牙的北面。
“海中十洲” : 许多树木,如桑叶、桑叶、桑叶、老人两千丈、围二千多棵,两棵树同根连生,更相互依存,也称扶桑。通常,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意思是三英尺长的金黑色的树,或者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或者是太阳直射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扶桑成为一个古老的日本或墨西哥名字,有人说扶桑在西域或山东半岛。虽然扶桑主要指的是日本,但它并不是单指日本。中国人是第一个吃生鱼片的,尽管日本的生鱼片很有名,事实上,中国人吃生鱼片的时间比日本人长得多。
关于中国人吃生鱼片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5年前周宣王的青铜铭文,当时鲤鱼生鱼片和甲鱼汤被认为是美味佳肴。他用烤乌龟和碎鲤鱼招待和款待他的朋友。所谓的“ wou”是指切得很好的生肉,当时做成 wou 的肉远远多于鱼,还有其他肉,比如羊肉,做成 wou。然而,秦汉以后,牛羊等动物基本上消失了,所以菜炖牛肉成了鱼的专有名词,刺身首先出现的地方不是沿海和南方,而是北方。
由于南方缺乏记载,直到东汉时期,赵野才在吴越春秋中记载,东吴吴王合闾征服英国后,为伍子胥设宴,主菜是鱼。在东汉时期,生鱼片成为主流的饮食时尚,甚至不吃生鱼片,都会被视为一种奇怪的习俗。例如,在东汉时期,“风俗统一”在一个特殊的帐户“不吃生鱼” ,被认为是一个奇怪的地方风俗。然而,有一件事与现在的习惯不同。也就是说,古人吃的生鱼大多是淡水鱼,特别是鲤鱼和鲈鱼。
但是比这两种鱼更好的是青竹鱼和黑鱼,如草鱼和鲢鱼,被认为是便宜的,劣等的,不太受欢迎。唐朝时,由于皇室姓李,的确禁止捕食鲤鱼,但皇帝下达了命令,人民继续吃鲤鱼,咸宗元十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司马,在途中他进行了第一次“船行” ,开始于“在船头做饭,用米饭做红鲤鱼”当时,吃鲤鱼的行为从未停止过。日本人开始以日本料理为代表食用刺身时,刺身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早的日本历史记载是在公元720年的日本商城,这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有记载如“白蛤” ,而在日本,“无”是指切得很细的鱼贝类或野生动物的肉,也可指切得很细的醋腌鱼制品。
因为书中对生鱼片的描写,以及对“乌”的描写,与中原的描写是一致的,又因为大化改姓是为了向中原学习,有人认为日本生鱼片实际上是隋唐时期从中原引进的。句子太长,请提供一个短句。此外,即使日本的生鱼片文化来自中原,也不一定来自隋唐。毕竟,早在公元前年,日本和中原之间就有很多联系,汉字在那个时候传入日本。然而,奇怪的是,汉字最初被日本人视为神圣的象征,而在现实中却没有被广泛使用。生鱼片在东汉时期就很流行了。它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之前被搁置了几百年,这是没有道理的。的确,日本的生鱼片文化深受中原的影响。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鲜资源比内陆淡水鱼丰富得多。
唐代著名的典籍有哪些
本文2023-10-04 01:09: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9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