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学习易经和道德经,对于一个初学者,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众多版本中,哪个适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最近想学习易经和道德经,对于一个初学者,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众多版本中,哪个适合?,第1张

个人觉得《易经》放在最后学,《道德经》放在倒数第二学,先将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挨个看完,找到点感悟后再学道德经。而且那四本数也要按这个顺序看,《论语》《孟子》合起来也才五万多字,《大学》一千多字,《中庸》好像也不超过三千字,要读完很容易,但是《中庸》就很难懂了,而且个人觉得《中庸》里面易经有相当多的《道德经》的思想。至于《道德经》,一部智慧的宝典,个人不建议看的时候看白话翻译,最多能看看个别词的注解。因为《道德经》这本书在现在各家有各家的解读,甚至分歧很大,看白话注释很容易让别人左右自己,《中庸》里面说“率性之谓道”,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古籍,来感悟古人的智慧才有乐趣。我个人看来,《道德经》很大程度上是讲阴谋的书,当然用儒家的正确人生态度来引导他就是人生智慧。至于《周易》,没有别的话,要学易理,只能靠悟性。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很不错的启蒙教材,但是里面有些消极的东西,不适合年轻人看,我就是受害者。后来才狂补儒家典籍,儒道相济。

中国古籍。

《诗经》七、八篇,《关睢》、《桃夭》、《静女》、《氓》、《黍离》、《七月》等等;

《论语》,应该多读一点。如要精读,可选《学而》、《为政》、《里仁》、《雍也》、《述而》、《卫灵公》等篇中的关键段落,最好能背诵;

《老子》,即《道德经》,总共才五千多字,不妨借着现代译注通读一遍,然后划出重要句子,记住;

《孟子》,可选读《梁惠王上》、《尽心上》等篇;

《庄子》,读《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至乐》等篇;

《离骚》,对照着今译,至少通读两遍;

《礼记》,读其中的《礼运》即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一段,要背诵;

《史记》,应读名篇甚多,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之外,那篇《报任安书》也要读。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曹操诗,读《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陶渊明诗文,诵读《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唐诗,乃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第一文化标志,因此一般人至少应该熟读五十首,背诵二十首。按重要排序为:第一等级李白、杜甫,第二等级王维、白居易,第三等级李商隐、杜牧,第四等级王之涣、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这四个等级的唐诗,具体篇目难以细列,可在各种选本中自行寻找,也是一种乐趣;

李煜,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却是文学大家。可读《浪淘沙》、《虞美人》;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人的另一文化标志,也应多读能诵。按重要排序为: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三人最重要的那几首词,应琅琅上口。陆游的诗,为宋诗第一,不输唐诗,也应选读;

梁启超说中国人必读的三十八本书: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梁启超说:连这三十八本书都没读过,连个中国人都不能算了。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一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二)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一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古籍的绝大部分是用文言写的。文言的两个特点“历久不变”和“脱离口语”,既为我们阅读古诗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历久不变”是指文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文言是在汉代以前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如《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一句话就有九个虚词,可见当时是把口语中的每个虚词都记下来的。这种口语在魏晋晋南北朝时期就不说了,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末元明清一直到“五四”运动前的读书人,写文章都以先秦两汉的作品当作典范而刻意模仿。这样,汉代以前的语言就成了一种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书面语了,这种书面语就是文言。当然,因为模仿,各个时代的作者写出的文言文不免夹杂后代的词语和后代的语法不可能跟汉代以前的语言完全一样,这就使文言在不变之中有某些细微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改变文言的基本面貌。所以,无论先秦两汉,还是宋元明清的文言作品,它们的基本词汇、语法都大致相同。这在客观上给我们方便:只要学会了文言,我们就能不受时代的限制,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自由地吸取需要的营养。如果古籍不是用文言写的,而是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白话写的,让我们去继承这份遗产,那不知道要难多少倍,这从读唐代变文、宋元话本、元明杂剧中就能体会到。“脱离口语”的特点使得文言古奥难懂。从魏晋南北朝起直到今天,要学会文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会”的标准不同,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会文言的标准是能读能写,现代人会文言的标准只要能读就行了,相对而言,现代人的“会”,难度小多了。况且,许多古籍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阅读的难度减少了。尽管这样,现代人要学会文言读古籍仍然有困难。语言发展了,时代相隔太远,我们对文言的词汇意义、语法特点感到陌生;古籍中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我们或者不熟悉,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这些,都是学习文言的困难。然而,要读古籍就必须学会文言。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宝库门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将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不敢去碰,宝库的大门关闭着,我们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如果中学生有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初步阅读有标点,有注释的古籍,并在阅读中逐步提高文言阅读水平,就能形成一个数量可观的读者群。这样;一方面培养一批专门家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又有一大批读者能够阅读整理过了的古籍,接收祖国的文化遗产就有希望了。否则,纵使专门培养一批人才把古籍整理出来,也只能束之高阁,成为摆设品,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汉语是用“方块”汉字记录的,这种“方块”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80%的形声字由声符和意符组成。随着语言的发展,语音有了变化,根据声符不能准确地读出字音,这是汉字的一个缺点,给学生识字增加了困难。但是,汉字单音成义,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同时又代表一个意义,它的好处是适应性强。不管产生多少新词,原则上不需要增加新字。汉语中的多音节词(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除外),是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单字组合成的。所以汉语中的3000多个常用字能够组合成好几万条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双音节词51419条,构成这些词只用了1972个字)。文言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一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文言中有些词现在不用了,但它们的意义作为语素(词素)还保留在现代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中。例如“失”,在文言中是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作为一个词单个使用.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语素构成许多词,失礼、失陪、失盗、失笑、失恋、失言、失手、失散、失身、失时、失迎、失约、失调、失恋,等等。“失”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注为“纵也”。”“纵”,意思是跑了,引申为丢掉。既然是“跑了”“丢掉”,就不是属于主观上愿意这么做的。所以“失礼”“失陪”“失迎”分别指因为客观的原因,礼节上有不周到之处;未能按礼节陪客人;未能按礼节迎接客人。“失盗”指由于主观上的疏忽而被偷。都有一个“非主观的愿望”的意思在里面。文言中的许多词,现在还用,但是某些意义变化了,某些意义消失了,而那些变化了或消失了意义仍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现代汉语语汇中。例如,“城”,文言中表示“墙”的意思。“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都城”指“国都的墙”。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城”没有“墙”的意思了。但是,在双音节调“长城”中,“城”的语素义还保留着文言中的词义,“长城”就是绵延万里的墙。成语(属现代汉语语汇中的一部分)“金城汤池”中的“城”是“墙”的意思。现代汉语词语中有些语素义不容易分析,但这些语素,在文言里常常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我们理解了它们在文言中的词义,再来看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义,就容易得多。所以吕叔湘先生说,辨析现代汉语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词。举例说,“钟情”指专一、集中的感情,“钟(锺)”,是古代盛酒或盛粮食的器皿,把酒或粮食集中在一个器皿里,于是就引申出聚集、集中、专一的意地“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知道文言中有这个用法,对理解“钟情”这个词有好处,用的时候不至于写成“中情”或“衷情”。把“绿草如茵”写成“绿茵如毯”,是不明白“茵”在文言中就是指席子或毯子。如果读过李商隐的诗句“王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就会知道“凯旋”的“旋”是“回来”的意思;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就会知道“涉及”的‘及”是“到”的意思。也就不会叠床架屋写出“凯旋而归”“涉及到”之类的短语。中学生作文,遣词造词,往往因为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使用不当,问题常常出于不明白词语的语素义,而要弄清楚词语的语素义则非有古汉语的修养不成。从篇章方面说,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的筛选,留下了许许多多精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布局严谨,行文简洁,多读这样的文言作品,对提高现代文的写作水平是有帮助的。从文学鉴赏方面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心态,对事物的感受各有差异。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情,中国人对荷花的趣味,都是其他民族感受不到的。我们读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其中的“绿”字很欣赏,认为比“到”“过”等字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化静为动,使全句活了起来。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感受会更深刻,比如我们同时也知道《楚辞》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诗中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就会明白,他乡的游子,看到异地的芳草绿了,自然地会想起家乡,想要回家,就会产生乡愁,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王安石有这种心态,所以在上面的诗句中选用了这个“绿”字,草绿了,树绿了,想要回家是情理中的事了。后世的读者倘若不懂这种心态,怎么也理解不到这个境界。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思念故乡的诗《蟋蟀吟》,其中写道:“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海峡这边的流沙河读了,非常激动,写了一首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他对余光中说:“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流沙河能听出余光中心里的蟋蟀声。为什么呢?他地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如果不了解这种心态,就感受不出余光中的心声,即使有所感受,也不会有流沙河的那样真切。而要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不成。也有人主张读书时,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多些自己。有时读书时并非为了所用,而求其阅读时精神之愉悦。因为精神境界的高低并不在于书读得多少,而在于书读得是否有自己,多些自己,素质就会高。古人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也就是指这种阅读心态。这些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阅读正是需要这种心态,而不是语文课上所教授的那种有众多目的要求的阅读方法。既然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爱好和善于读书,那么就应当重视惯常运用的阅读心态和方法的教学。至于“个性化”原则不只是“为我所用”,最主要的是对读物要作出充满个性色彩阅读评价,这就更不易做到了。由于我国的个性研究一度是禁区,长期以来忽视个性教育。学生从入学起,老师和程要求于学生的是“高度统一的标准”,别说课文的理解,就是朗读课文的节奏、调都是一式一样的。我国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早就指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个性发展,在于教育目标共性与个性关系上的严重失衡”。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比如不少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少还只是局限在“主题思想”上,而且又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主题”。若是阅读教学能顾及学生心理需求,符合主动阅读心理,学生能学会选择和利用表明重点的概述句、标点和强调符号之类的信息,学会主动地筛选、概括和提炼,学会对比联想、推类思考等方法,同时又能形成自己对课文的评价,那么这样的阅读,不仅有助于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还将促进学生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的发展。这中间教师鼓励、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将来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个性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因为鲜明的自主发展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千差万别都受到教师精心呵护的时候,学生才能不拘一格地健康成长。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不可不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迄止今日单就语文学习方面讲,对中学生较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还不是很多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随着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不能不引起阅读教学思路的改变。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85后女孩因为修补破损书页而走红网络,可以看到她从开始要学习修复古籍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冷板凳的准备。但是网络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古籍修复的美好。在通过短视频的互动之后,她也觉得这条路其实并不孤单。被大家所关注的这个视频仅仅只有18秒,在这其中却记录了修补的残页如何打理,如何一点一点的整理好。

磨性子的行业

而且评论里网友的留言也是稀奇古怪,但是却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例如修补的时候,刷子刷的东西是不是浆糊,修补的时候所用的是什么纸,更有甚者,还问收不收徒弟。而修复师廉成春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古籍修复,当时自己被书页以及墨香所吸引。虽然家里面的人都劝她说这个行业非常的磨性子,而且还是个苦差事,但是她仍然还是坚持选择了这个行业。

不平凡的美好

后来自己成立了工作室,然后专心去做古籍修复。2020年她在抖音上面更新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她真的有一双巧手,在蕙质兰心的同时,她在抖音上面也结识了许多的同行。她们相互之间交流技术,而且讨论如何去修复。所以也可以看到现在关注古籍书,大家在这份行业中感受到了不平凡的美好。

文化传承

也感受到了文化在传承的同时,即使是被大家称作冷门的手艺,但是也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也许最开始她接触到这个行业是机缘巧合,但是喜欢一样东西就是心与心之间的共鸣。而廉成春就是如此,在修复古籍的时候,她感受到的是修补了那个时代的漏洞以及缺口。

最近想学习易经和道德经,对于一个初学者,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众多版本中,哪个适合?

个人觉得《易经》放在最后学,《道德经》放在倒数第二学,先将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挨个看完,找到点感悟后再学道德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